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讲记 七▪P4

  ..续本文上一页菩萨,弥勒菩萨等等诸大菩萨海会围绕,很多菩萨都在那里边,你想见谁,就见谁,并且这些大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共同围绕在极乐世界之中,而且往生的人能够自己见到自己生在莲花之中,这是非常不可思议之事。且能够蒙佛授记,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能够亲自蒙佛授记,阿弥陀佛给你授记“你将来成某某佛……”一定会如此,多殊胜啊!这就是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结果,常常追随在我们身边,既是我们什么都不拥有了,也还可以拥有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我们非常幸运,这部经典我以前只读过一遍,今天讲感觉非常感动,教学相长以前没有发现,这么多让我感动的地方,所以说,教学从来相长,利他中完成自利。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蒙佛授受就是将来一定要成佛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学佛人的愿望,几乎可以是。有人说“我愿意往生弥勒净土……”是个别的,多数人是发愿到西方净土,学习《华严经》的人应该往生华藏世界!为什么往生极乐世界呢?也有疑惑,“怎么《华严经》讲到最后,回向都到极乐世界去了,怎么会这样呢?” 事实上极乐世界就在华藏世界正中的普照十方燃宝光明世界总中的第十三层,娑婆世界也在十三层,所以极乐世界就在华藏世界之中。往生极乐世界就是往生华藏世界,不用怀疑是华藏世界更大,极乐世界只是华藏世界的一个微尘而已。多了不起,多让人不可思议,此层有十三至利,有是三佛刹,尘数半刹,很多很多,极乐世界离娑婆有十万亿佛土,娑婆一个主刹有一刹数半刹,如是十方诸佛土又怎么会在刹尘数外呢?很多无量的微尘刹数,极乐世界又怎能不是其中一微尘呢?极乐世界仅仅是华藏世界的一个微尘而已。所以我们目瞪口呆,我们以为极乐世界很大很了不起,于地球相比是了不起,但是在华藏世界里又是一粒微尘,那想想我们自己有是什么?微尘。

  往生极乐有四意,第一极乐世界在华藏世界内,所以我们要往生;第二为使修行众生专心一处,所以要说西方净土,我们学了很久,在耕耘,法性遍一切处,寿命即是无量无边。所以说无量寿佛,就是我们的本师。就是我们与法性相应而能入法界,而这一点恰恰是入法界品。如《四料简》说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一定能够往生,去没去呢!没有,因为我们心在改变,与法界相应,我们是在往生我们心中的净土,这个心是清净心,不是我们肉团心,不是妄想分别心,所以去则实不去。第二句是“去则决定去。”一定能够去成,“生则实不生,”因为是无生,所以当然是不生,无生“花开见佛悟无生,”所以是不生才能生,因为不是生才能生,不是生就是空性,就是法性。所以相应着,他就是我们的本师。第三是:“生的决定生,去也决定去。”世俗地上他就是去,如果没有去,何妨去呢

  去与不去本来平等,所以去也好不去也好,反正都是往生。都是与法性相应。第四“生也决不生,去也决不去。”因为就是当下,改变观念开始做起,依照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我们闻到这样殊胜微妙的法音,若不靠十大愿王,你靠什么?这个世间你谁也靠不住的,这里有一个问题,往生极乐普贤菩萨导引。他说回向最后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我们能理解,观音菩萨是弥陀佛的上首弟子,西方三圣的其中一圣,也没有问题。但是文殊、弥勒为什么也在极乐世界啊?他们不应该在那里呀!难免有人会问这个问题,因为文殊、弥勒都是法身大士与法界相应。所以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就可以遍一切处。完全可以的,体、相、用无处不在。大、方、广么!及无处不显身啊! 所以《焰口经》讲“普陀洛伽常入定,随缘赴感靡不周。”入定了,哪里众生叫苦,叫观音菩萨,他就能帮助。为什么呢?因为他有千百亿化身,他是法性身法性是空。空,空性所在,所以能够随缘而往。

  举个例子,我们说“地藏王菩萨现在在地狱,同时他也能在极乐世界,也能在药师佛国。”为什么?法身大士无处不在。所以有因缘的人一定会在,西方极乐世界见到文殊菩萨,见到弥勒菩萨,乃至见到许许多多的法身大士。所以说“十方诸如来,共同一法身。”你说大么?大!你说小么?随时都可以转换成大,同时无碍,没有任何障碍,随时随地都能看得到,如果你若能证得法身,那你也随时随地都能在西方净土。能够在自己心中所生出的西方净土,见到这些法身大士,一定能,一定会。

  关于《西方净土九品莲台.观无量寿经》中有说明,在此我们略作介绍:

  上品上生,应发三种心,能达到上品上生,第一种是至诚心,一点都不怀疑,现在有人怀疑,他没至诚心,胡思乱想,能去么?试试吧!活着自己不信,因为他自己心里都没有底,来不及你还有时间*别的去。你在极左榜样。给别人看,别人自然而然就佩服你,就跟你去学,自己每天到处乱跑,告诉别人来不及了,自己不念,这样是不可以的;

  第二是深心,培福的,西方极乐世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至诚心就是善根,深心就是福德。

  第三回向发愿心,因缘具有这样的因缘,也就是大悲心,同体。正是因为有至诚心根据阿弥陀佛而去念十方三世一切佛,有深心培福,有回向发愿心的大悲心,所以能上品上生。具足三心,必生上品上生。又有三种众生,一慈心不杀,具足戒行,不杀生能守戒,二读大乘经典,读诵大乘经典与法界相应。开阔自己的视野,心是相应,那与清净心相应,那一定也能往生。三修行六念,念佛、念法、念僧、乃至六念,也能够往生上品。往生也难也不难,就是定不下心来,学佛是真心学佛,不认真学,混日子,的确是在糟踏生命,上品中生,是要能解大乘义理,相信因果。上品下生,也是相信因果,不诽谤大乘,也可以上品下生。中品上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邪淫、不饮酒、持好戒。八关斋戒,出家戒一日一夜,并能够持戒回向,即可中品上生。中品中生,虽不能进行受持戒,而能够持清净戒一日一夜,比如八关斋戒可以达到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不能持戒,而能慈善,不能持戒,也没有受戒,而能孝养自己的双亲,对待所有的动物非常仁慈,不杀生可以的,也能中品下生。下品上生是不能守戒修行,多造恶业,受戒不守戒,临终惭愧,遇到善知识来开示念阿弥陀佛,也能往生。下品中生,毁犯所受之戒,临终地狱相现,遇到善知识见拔,也能往生,这个时候要有善知识,善知识难遇,四难,人生难得,佛法难闻,中国难生,善知识难遇。”

  

  

《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讲记 七》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