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不二法門品 第四講 下▪P3

  ..續本文上一頁卻是幻有,是假的,不是永遠有,永遠有是不可能的,更何況他是緣起性空,遷流不住,一直在像水一樣在動,你說他會停下來嗎,不會的。所以住則誤以爲有身,所以你以爲停留下來了,以爲有身體,因爲你執著了,所以你認爲有身體,所以我們就自私,我們就小心眼,我們就貪嗔癡。不住則無身,如果你不執著了就沒有這個身體,他就不會是你修道的障礙,他就是你修道的助緣,所以沒有這個身體你不能修行,有這個身體你執著他也不是修行。有了他我去感悟他,他不是實在的,這就是修行,這才是你修道的因緣。

  那麼,入氣象萬千我們要回歸自性。什麼叫氣象萬千呢,你用金子做各種各樣的,千差萬別的手飾。但是你要回歸金性,你不要在外表上說這是耳環呀,那是镯子呀,那是項鏈呀,你不要執著外面的相,你要回歸金性,一下子我就認識到,原來就是你,你是誰你就是金子,你怎麼變我都知道你就是金子,你變什麼你還不都是金子呢,你要認識到金子了你就解脫了。你要說這個項鏈很漂亮呀,這個镯子很漂亮呀,這個耳環很漂亮呀,你就迷失方向,迷失方向就輪回了,一下我就看到你就是金子,你怎麼變我都認識你,那你就不會被外表的假相迷惑所左右,你解脫了,就是這樣。哪裏有器相呢?沒有耳環、沒有镯子、沒有項鏈、沒有戒指,沒有這些東西,當然也就沒有身相,因爲身相也是由四大五蘊組成的,沒有主宰相,性是金子,外表的相不重要,當然你得通過外表來認識本質,你沒有這個外表也不行呀。所以這是中觀,你說我就空了。請問你通過什麼來認識空的,我不認識什麼我閉著眼睛,閉著眼睛斷滅空呀,不行呀,你沒有鍛煉你沒有抵抗力你只是逃跑,不行呀,生死面前你不面對你逃跑,說我跑了,我不面對生死,我跑了,跑不了。所以你必須面對生死,去感悟生死的如幻如畫,所以你不在乎生死,一下就走出來了,這才是真解脫,佛法是敢于面對敢于承當,不是逃跑,不是頹廢,不是消極。

  如是諸法實相不增不減,那金子增加了嗎,沒有增加,減少了嗎,沒有減少,今天一直都這樣,即不起見身及見身滅,于是你沒有看到一個整體實在性的身體,你也沒有看到這個身體滅了,沒有滅,這個身體沒有主宰性而已,不增不減,沒增加什麼也沒有減少什麼。所以說我們覺悟了沒增加,沒有覺悟的時候也沒有減少,就是一種回歸而已,回歸生命的真相。如是身與滅身,平等無二,所以你的身體現前了,你的身體消失了,兩者之間都是平等無二的,緣聚緣散,他們是平等的。緣聚是沒有自性的,緣散依然沒有自性的。我們是透過這種現象來完成對本質的感悟,就是不增不減的,平等不二的。沒有分別,你的分別就帶來這種主觀意識,心意識,錯。如是即能夠在此中不驚不懼,也就是死而何懼生而何歡,不害怕,要不然的話誰不貪生怕死,如果你覺得死了到更好的極樂世界去,你可能會賴在這裏嗎,不賴在這裏了,還是走了好,走了沒有負擔了,賴在這裏就說明對于死後的世界無所知,不確知,或者自己的種子沒有辦法到更好的地方去,或者沒有智慧去改變這種執著和挂礙,當然還是賴在這裏好。所以說我們要面對這種執著要去改變,不驚不懼就是入不二法門,所以不二法門對我們來講是一種很好的啓迪。

  經文“上善菩薩曰:身口意業爲二,是叁業皆無作相,身無作相,即口無作相,口無作相,即意無作相,是叁業無作相,即一切法無作相,能如是隨無作慧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第二十四位菩薩站起來談他自己對不二法門的感悟。這樣菩薩叁業清淨,身口意叁業清淨,什麼叫清淨呢,就是不執著不挂礙,但是還要面對。面對怎麼辦呢,恒順衆生,心裏了不無牽挂,衆生喜歡的我就多做,不喜歡的我不做,遵守規則,心裏並沒有覺得自己疲倦呀,累呀,覺得煩惱呀、障礙呀,沒有。通達中道無所得,要面對身口意,要面對現實,所以面對現實的過程之中要了無牽挂,所以叫中道無所得,所以稱爲上善菩薩。上善,中道才是上,要不然那就不是上,無上。他站起來說身口意叁業互異,互相之間有差別,身業不是口業,口業不是意業,凡夫二乘以爲是二法,我們也一直認識他是有差別的,他是一樣的,二乘人認爲是空的,凡夫以爲是有的,一個偏空一個偏有,都是錯誤的,都是極端。事實上叁業都無作相,沒有造作相,沒有一個實在的造作相,哪有主宰性呢。雖如此凡夫由叁業造作諸罪所以受報,雖然沒有一個實在的造作相,但是凡夫也就是我們卻是由造作,因爲貪嗔癡、身口意給我們增加一個能量,我們就造作,因爲這種造作我們就有罪性,有罪業了,有痕迹了,所以我們就自作自受,有了種子,當然你有種子,輪回的痕迹就這樣,然後你將來就受報,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那麼這要受報的呀,而上善菩薩在叁業中通達空性,身口意叁業,身有主宰性嗎,沒有,口有主宰性嗎,沒有,意有主宰性嗎,沒有。所以通達叁業的空性,所以是叁業皆無作相,沒有一個實在的造作相,哪有規律呢,我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我這種話可以這樣說可以那樣說,他是不固定的。我身體可以坐著可以站起來可以躺著,哪裏有固定相呢。思想也是一樣的,他也是不固定的,遇到一個什麼因緣我就生起一個分別心,也是不固定的。

  那麼如是身無作相,身體沒有實在的造作相,于是口也沒有實在的造作相,說你不必須去說什麼不必去說什麼,不是呀。雖然戒律上也有規定,但是戒律的規定是防非止惡的,是一個一般的規定,你想想規定的只是外表沒有規定你的心,你的心是心猿意馬的,是千流不住的,是一直在動。

  那麼口無作相即意無作相,所以你的嘴沒有固定相,你的意識也沒有固定相。不僅身口意叁業無作相,沒有一個實在的固定相,造作相,一切法莫不如此,都是沒有實在的造作相,沒有固定相的,如是能夠這樣隨順無作真實慧,沒有實在造作的,于是我們就不會執著。那麼進入空性,空性就是真實慧,真實的本質是空,如果你能夠相應就是智慧,而你不相應你光只是嘴上說,那只是空性而已,並不是智慧,就是入于不二法門。所以不二法門對于我們來講,我們應該向上善菩薩去學,走中道,不回避叁業,但是身口意叁業又沒有造作相,沒有造作相,你就會感覺你隨時隨地都是自在的,隨時隨地都是自在的也就是入于不二法門,當你入于不二法門的時候,你真正的感悟了佛法,內心世界無比快樂無比自在,沒有生死的這種煩惱呀,擔憂呀,恐懼呀,沒有了,真正解脫了。

  阿彌陀佛!

  

  

《入不二法門品 第四講 下》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