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不二法门品 第四讲 下▪P2

  ..续本文上一页脚踏实地就去做了,这样的话就非常实在的佛法。佛法是有生命力的,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要用行动加以证明,否则我们今天再不闻佛法再不去行动,那我们的信仰可能会丧失,当然你会着急,着急有什么用,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才有希望。宗教也是要竞争的,没有办法,谁回避的得了,竞争要正当的竞争,我要把我的信仰理直气壮告诉诸位,让大家理直气壮的去受益去信仰,大家才会有信心才会有快乐,不然的话非常痛苦,那咱们学他干什么呢,也没有意义了。

  下面经文“深慧菩萨曰:是空、是无相、是无作为二,空即无相,无相即无作,若空无相无作,即无心意识,于一解脱门,即是三解脱门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是第二十一位菩萨站起来发言,谈自己对不二法门的感悟。这样的一位菩萨他得到了感受到了甚深三昧,什么叫三昧,等持,就像我刚才的理事不能废,在事相上去感悟理,在理上要面对事,所以叫三昧,等持,看到有就看到空,看到空就看到有,所以叫三昧、等持。所以就自在,如如不动,心态非常好,永远都这样。那么发甚深智慧,因为他能等持,他就有智慧,为什么能等持,因为他知道有是不可得的,空也是不可得的,所以他能等持,所以称为深慧菩萨。有甚深智慧的菩萨,不是一个说在空中行在有中,没有行动的菩萨,那大概是假菩萨。

  他站起来说,三解脱门中的空、无相、无作。一般的寺院里有山门,也叫三门,中间的代表空,左边的代表无相,右边的代表无作,表法的。就像昨天有人跟我说,师父呀,孔雀不像呀,表法的,像不像无所谓,重要的问题大家能感觉到孔雀胃特别好,他能消化,所以他吃毒草他能吃毒虫,他能面对贪嗔痴,你敢吗?你不能呀,你消化不了呀,吃完了之后就扒那动不了了,他能茁壮成长。所以这个法会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洗礼,是一次锻炼,是一次因缘机遇,你要珍惜,你要去感悟点什么,你不能看热闹,如果你看热闹,当然最初的人没有热闹他不来,甚深的东西需要靠感悟的,只要你感悟那么一点点,经常去感悟,我跟你说你一定是甚深的智慧,也就跟这位深慧菩萨是相应的。

  所以三解脱门中的空、无相、无作,一般人以为是二,三解脱门空、无相、无作,这不是二,是三了,二以上的都代表二,他们之间有差别。实际而言,空即是无相,无相即是无作,空就没有实在相,没有实在相,说你的造作也是缘起,缘起也是没有自性的,所以空即是无相,无相即是无作,所以你要去透视他的本质,不要停留在表相上,尽管你要通过这个表相完成这个内容,但是你也不要执著表相,但是你还不要放弃表相,通过表相完成内在的无相。如果在空、无相、无作的三解脱门中,不再执著于心意识,你不用分别心,心意识是分别。我们今天看到什么东西,先分别一下,那是什么颜色的,那个人是男的女的,是年轻的年老的,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那个佛像到底是什么菩萨什么佛,我们都是带着心意识来分别的。有人说了,法师我们不用心意识那也不行。你没有心意识你就没有修行的下手处,你要通过心意识来完成这个佛像是这样的,但是分别的一个结果是一个缘起的过程,如果你再执著这个过程那就是错误的,你面对着,你知道是这样的,你知道这个结果是缘起的结果,你执著他吗,不执著他,你要善加利用他来改变对自己对结果的执著,你既不能够否定他也不能执著他,通过过程完成对执著的改变,所以说非常微妙。

  如是,即于一解脱门即是三解脱门。所以你不再执着你的分别心,不再相信你的分别心,分别心是一个缘起,是一个过程,当下是没有自性的,于是你看到了感悟到了无相,感悟到无相你就感悟到无作,所以就自己了,这就是证入不二法门。不二法门容易吗,容易。不二法门难吗,太难。重要的问题你要不著相,不著相还要面对相,你没有这个心意识你怎么能走进空无相,不做三解脱门呢。如果你就说空无相无作就是三解脱门,错,若能转物即同如来。所以善于转化心意识的分别你才有希望。如果你不善于转化,那你就人性,光有人性不行的,没有人性不能学佛,所以大家要珍惜人生。那个佛是一个单立人旁边是个弗,你是人你能信佛,你能走进佛门中来,你是人你才有机遇有因缘,但是你不能成佛,成佛是你不是人的思维观念你才能成佛,不是人的思维观念那就是不二法门,你要突破这种人性的分别,心意识的执著,我觉得这是下手处,是人即如来,突破人性就真正的证悟,这个是要引起我们思考的。

  下面的经文是“寂根菩萨曰:佛法众为二,佛即是法,法即是众,是三宝皆无为相,与虚空等,一切法亦尔,能随此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是第二十二位菩萨站起来发言,谈自己对于不二法门的感悟。这位菩萨六根清净,所以称寂根菩萨。不执著六根,善于运用六根,不执著还要不放弃,放下了并没有放弃六根,叫随缘,随缘不变才清净,不变随缘才有下手处,所以叫寂根菩萨。

  他站起来说,佛法僧三宝,凡夫二乘以为是二法,三宝就是三个宝,佛法不是法宝,法宝不是僧法,所以叫三宝,所以是二,你说这不是三吗?二以上的都叫二,所以叫二法。虽相对确是互异,相对而生的,相对于佛要说法,法又僧来传,由僧来证悟,那么即是各不相同,即从别体三宝而言,佛宝不是法宝,法宝不是僧宝。那么佛是佛经,佛是佛像。法是佛经,僧代表出家人,别体三宝。但如果从自性三宝或者从理体三宝去考量,佛性即是空性,佛性,觉性,觉悟空性为十法界所依,十法界,已有空亦故,一法得成。因为空因为不确定,所以有佛、菩萨、生闻、缘觉,天、人、阿修罗、地狱、恶鬼、畜生,十法界各各不同,也就是法性,对有情众生而言叫佛性,因为有情众生会迷会睡着,所以就把他唤醒,所以叫觉性,能醒来的叫觉性。事物呢,比如说这个东西,他迷吗,他不迷,它是法性,对待有情众生是佛性就是觉性,无情众性叫法性,法性和佛性都是空性,法性也就是空性,也就是法性,也就是空性。法是从众缘合和而生,也就是僧性。什么叫僧,僧就是众缘合和,僧众僧众,他本身也是不可得性。

  如是三宝都是无为相,都是一个不可得性,不可得相就是无为相。有为相你是分别,事实上他的本质是无为相是空性。与虚空等,与虚空是等同的,即佛即法即僧,佛即是法,法即是僧。《六祖坛经》给我们最好的一个提醒,皈依三宝即皈依觉、正、净。觉就是醒来、觉悟,正是证法,三法印,净是清净心,清净无染没有挂碍,三者之间有区别吗。没有区别呀。同样,僧即法即佛,三宝不可分的,三宝是一体的。如果有人今天说我皈依佛皈依法我不皈依僧,那是错误的,没有这样的。有这样的人,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塔不皈依僧,奇怪呀,你生命的质量要通过皈依三宝来改变的,如果你皈依塔是不可以的。所以说你要完成这三宝是非常重要的,事相三宝不能离开理体三宝,理体三宝不可以离开事相,哪怕那个出家人可能让你失望了,但是你也必须要通过事相的三宝来完成你理体三宝的这种证明,否则是不可以的。当然三宝自身,出家人也需要有尊严。出家人比丘翻译成叫乞士,什么叫乞士,就是讨饭的人,但是记住这个讨饭是有尊严的乞士,不是赖皮赖脸的,一定要活得有尊严,一定要让人家感觉到你有尊严。你没有了尊严那你就失去了宝的性质,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如果不能够面对这一点,那恐怕真和尚也是假和尚,假和尚也成了真和尚。所以说《佛遗教经》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出家人佛陀最后的遗教,让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们很清楚。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把《佛遗教经》打开来看,原来是这样的,那样的就错了。一切法都是这样的道理,如果我们能够随顺此平等行,也就是佛法僧三宝的本性、自性,他们是平等的,也就是证入了不二法门。

  下面经文“心无碍菩萨曰:身身灭为二,身即是身灭,所以者何?见身实相者,则不起见身及见灭身,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于其中不惊不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是经二十三位菩萨站起来,谈他自己感悟对不二法门的经历。此菩萨通达二谛妙理,在有上通达空,也就是二谛融通三昧印,二谛融通,空即是有,有即是空,等持。那么心无挂碍,无所畏惧,学佛原来我们老著相,像我们很多人看风水,这个东西摆在这儿,摆在那,到底摆在哪呢。有人说这样,有人说那样,不固定的。你的心里如果你不执著他,摆在那没关系,如果你心里觉得摆在这别扭换个地方,那你就好了,这叫环境心理学。我们不是否定说这个东西对人没有影响,他可能有影响,他可能没有影响,你抵抗力好的人不在乎他也不影响你,抵抗力弱的人他老看着别扭那他就受伤了,睡不着觉没关系,换个地方,换个位置,那你就睡着了嘛。你在那死气掰咧的挺着,你也痛苦,无常的,你可以改变一下,改变一下结果就不一样了。此位菩萨通达二谛妙理,心无挂碍,无所畏惧,所以称心无碍菩萨。心里没有任何挂碍,没有恐惧,当然没有挂碍了,好事也不欢喜,坏事也不伤心。我们是好坏都有牵挂,好就会得意忘形,不知道东南西北了,一旦坏了蒙头转相了,就恐惧,就挂碍,都是错误的。

  他站起来说,身和身灭,一般人以为有二法,实际而言,身之当下即是身灭。就是我这个身体就是个障碍,所以老者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吾若无身,吾何所惧。那只是说明了表面的现象,事实上我们说心的当下刹那刹那在变化,现在不是刚才,刚才不是现在,当下即不是刚才了,刚才已经没有了。为什么,因为我们见到身的实相,因为他变化了,所以他是假的,他要是真的你永远年轻,他要是真的你永远活着,可是不是这样,所以你得变老,他是空相,是没有主宰的。所以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心才能完成从这个轮回生死中走出来。因为身虽有…

《入不二法门品 第四讲 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