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法界,性也是不無盡的,無量無邊的。那麼涅槃界無盡。走出這個局限也是有各種不同的方式方法的。佛出現界無盡,佛出來度衆生的,也是無量的,有各種各樣的佛,有叁千佛名經,好有像萬佛忏,都有,爲什麼,因爲衆生無盡,所以佛也無盡。如來智界無盡,所以如來佛的智慧的境界也是不可窮盡的,心所緣無盡,我們面對的這個世界也是非常複雜的,因爲樣的一個因緣,所以佛智所入境界無盡,所以佛接引我們,改變我們的方式方法也是不可窮盡的,所以世界轉法轉智轉無盡,所以佛用的方法改變我們,無量無邊的,也是沒有窮盡。
所以我們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原來所謂的盡和不盡都是相對而言的,如果盡也就沒有無盡,如果盡是沒有主宰性的,無盡也是沒有主宰性的,請問上哪去找什麼盡和無盡。沒有中間的界限,所以我們都是一廂情願。所以憨山大師金代的,他說,佛以衆生心爲心,佛有沒有心呀,有心,以衆生心爲心。衆生心他會執著嗎,衆生心是執著的,佛面對他隨緣教化,所以衆生心是不可得的。
下面經文“普守菩薩曰:我無我爲二,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見我實性者,不複起二,是爲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第十五位菩薩的感悟,也應該能夠引起我們的注意。此位菩薩以守持真如法性而善法無所失,因爲他已經,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他能夠知道一些法如幻如畫,但是又能夠守持真如法性,同時善法也不失。所以就是在空上面對有,在有上要回歸空,所以空有不二。所以稱爲普守菩薩。普遍的守持,也就是我們的不可能,我們有時候守有時候不守,或者根本就沒有守。他站起來說,我與無我,凡夫與二乘人以爲是二法,就真實相而言,主觀客觀是相對的,我與無我與也是相對的,于是才有了我相,如果去除五蘊人及人所有法,如果我們去除了,我們去研究每個人都是五蘊,色受想行識,精神和物質的組合體,這種主觀的我是沒有實在性的,那麼我所有的法有實在性嗎,也沒有,所以我們說沒有我,這個我就是主宰的實在的,如果有主宰的有實在的,那麼還需要四大五蘊來完成這個我嗎,如果需要的說明緣起的,緣起的就是性空的,所以我們有理由說是無我。則非我也不可得,我都沒有,哪裏有非我呢,如是,徹見我的真實性空,空性,我原來是假是空的,也就是沒有我也沒有無我。無我是在我上去感悟,你要是否定了無我和我也是錯誤的,但是都是沒有主宰性的。即不再執著我與無我,不執著我了又執著無我也錯了,所以我與無我都是沒有主宰性的,所以這種二見不可得,所以就走進不二法門,感悟不二法門。所以我希望我們在修行在學佛的過程之中,用理論來堅定自己的信仰,沒有理論我們有什麼意義呢,我理論了所以我就一直堅定佛法是真理,真理這個詞是來自佛教的,真谛這個詞是來自佛教的,智慧這個詞是來自佛教的。
下面經文“電天菩薩曰:明無明爲二,無明實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離一切數,于其中平等無二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經文的意思是第十六位菩薩站起來他去談自己對不二法門的感悟,這位菩薩他深知天然空性,空性本來是一切事物本來就具有的。可以這樣講,一切法都是無常的,如果有人能夠找出來有主宰性的法,沒有永遠是長的法,你給我找出來我都不信佛,找不到的,所以我才相信佛法。所以我們面對這位菩薩的深知天然空理,智慧運用迅速如雷電一般,智慧運用馬上就看到了,馬上就感悟到了,所以他立竿見影,迅速的就出現了。我們把一個竿立到那,馬上一個影子就會出現,同時的,這就是完全的那種默契相應。所以稱爲電天菩薩。像天空中的閃電一樣,馬上就相應,他站起來說,不昧佛性即是明,不違背佛性就是光明就是智慧,昧就是違背,什麼叫佛性,佛性就是空性,事物的真相;那麼昧于佛性即入衆生性即是無明,就是如果我們違背空性,我們就執著有,執著有就是衆生性就是輪回性,如果你輪回了就是沒有光明也就是沒有智慧。所以《心經》裏說無無明,亦無無明盡。沒有光明也沒有不是光明,光明也是不可得的,所以我們要明白這一點。所以明與無明,凡夫和二乘人以爲明與無明是二法,有智慧和沒有智慧是兩個法,是相對的,是矛盾的,所以我們學佛就是要把這種對立把這種矛盾界限要把他打破,一旦打破我們就自在了。就實際而言,真實性而言,無明是以現象幻有爲實,無明就是沒有光明沒有智慧,就是我們把現相的假有以爲真實,幻相,眼睛看天上的月亮看出兩個來,以爲是真實,這就是無明,沒有光明沒有智慧。了知如幻即是明,如果我們明白那是眼睛花了沒有第二個月亮,那就是智慧那就是光明。如此此明與無明完全平等,如果你認爲他們是對立的,錯了。他們是緣起的,是相對無明而說明,相對無明而說無明,那麼如果無明的界限,無明是沒有實在性的,無明沒有實在性本身就是明了,那麼這兩者之間的界限就徹底沒有了,所以說完全平等。沒有差別,即是無二,沒有二,沒有差別,當下就是,悟性就在你的腳下,于是這就是證入不二法門。所以我們也要去學。不然的話這不二法門這麼微妙,你在旁邊目瞪口呆,不知所措,那是入寶山空手而歸,那是不應該的。
今天就到這裏,阿彌陀佛。
《入不二法門品 第叁講 下》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