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错了,什么叫错了,对他来讲就对了,对你来讲是错了是因为你们这种对立这种分别造成的,他不懂这样就是对的。你知道他也不是对的,他也是随缘安立的。
就像中国人们见面了,我说阿弥陀佛,他认为这是信佛的一种标志,错了,在印度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见面都是要来这个的,不是因为信佛你就要这个,印度的话叫南无了,就是敬礼了,不是学佛的专有礼节,但是有人不认为,他不知道,我不能这个。我说你这个对你没有坏处,你要是认为有坏处那才是真正的坏处。是你分别心的一个结果,不可以这样。你这样了对自己是伤害,不是对我的,你可以不对我,没有关系。没有障碍了,我们就走进不二法门。所以这个就是净解菩萨的体悟、感悟,所以我们应该从净解菩萨那学这么一招,不能白学。入宝山不能空手而归,如果你空手而归那白学了,所以我们要去相应。
下面经文。“那罗延菩萨曰:世间出世间为二,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于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的意思是第十二位菩萨站起来谈自己的对不二法门的感悟。这位菩萨已经证得金刚三昧,金刚就是空,三昧就是平等、等持,也叫三昧定也叫证定,看到空就看到有,看到有就看到空,所以叫三昧。断惑证真,没有任何的迷惑,完全跟空性相应,所以他才能够等持。最为勇猛,没有一点点含糊,没有一点点的拖泥带水,犹犹豫豫,没有。非常的勇猛,勇往直前,所以称那罗延。那罗延他翻译过来是力士、一些寺庙门口有人说那是哼哈二将,其实那是力士,二大金刚,天将,是护法。力士坚固、什么叫坚固,不是脆弱,我们人都很脆弱。他为什么坚固,他勇敢,他知道事情的真相,所以他就坚固。勇健、勇敢,无所谓。他站起来说,他自己谈自己的感受。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我们认为他们是对立的,我们认为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是矛盾的,在凡夫和二乘人以为他们之间是二法,因为对立矛盾就是二法。实际而言,世间法缘起性空,幻化不实。所以我们说财色名食睡,包括成功、财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缘而起的,由缘而起的,他的本质是没有固定的,你得到了你会失去,你失去你可能会得到。所以说我们在失去的过程之中我们常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我们会感悟世间的无常。我们在得到的时候我们也可能会失去。一个人挫折并不是坏事,他可能是财富。当然他要真正的有智慧,他才会有这样的醒悟,否则他可能被烦恼所淹没,哲学家说一点点烦恼毁了我,更多的烦恼会成就我。所以善于消化善于转变烦恼的应该是菩萨。
缘起如幻性空,面对这个世间法,我们知道他就是缘起的就是如幻的就是不可靠的,所以他就是性空,而你感悟到这一点,这就是出世间法,请问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他是对立的吗,他也不是对立的,就是你加工一下,他就变成了出世间法。这个加工的过程就是一个转变就是修行。即在一切法中不出不入,如果你认为有出有入那只是相对而言,其本质是没有我们从娑婆世界里面走出来也没有走进来,因为你所说的走进也是一个缘起的,一个面对众生随缘而说的进和出,其实就是观念的改变,这种观念的改变之后,那么你发现如果说有出有入的话就是这样的,事实没有这样。只有达到这种不出不入,不流溢也也不散乱,没有出来,也就是中庸之道,没有超过也没有达不到,不散乱,这就是入于不二法门。
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一个道理,出来是缘起说,那么进入也是缘起说。那么举个例子,我们要往生西方,西方在哪呢,我现在不知道东南西北,但是我随便做一个参照物,西方在那边,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要往生这一边,他好像就代表西了。我们现在又拿另一个参照物,说西边,请问这是西边,现在西边又有了西边,请问他变成了什么,变成了东边,固定吗,不固定,假的。时间和空间的观念是假相,是我们的错觉。所以那边再放一个东西,他就成了东。请问他固定吗,这是我们设定的。地图还有大有小呢,你说哪个是标准呀,哪个都是标准,你以他为标准,他就是标准,你不以他为标准他就是不标准,以他为标准的人是有缘,不以他为标准的人是没有缘。就像我们今天探讨不二法门有缘才探讨,没有缘你来了也会走。所以这个没有标准。你不要执著,你随缘最好。你说好,对好,你说不好,对不好。他说你没有原则,有呀,恒顺众生这就是原则,我心里头了无牵挂,不留痕迹,这就是修行。
下面经文“善意菩萨曰:生死涅槃为二,若见生死性,则无生死,无缚无解,不然不灭,如是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是第十三位菩萨站起来发表自己对不二法门的感悟,这种感悟对我们来讲也是要对照要反醒,不能空过。这位菩萨善知众生心意,众生想什么他知道,也善解生死、善于理解感悟生死,没有生没有死。还有涅槃的妙理,感悟生死感悟涅槃,因为生死是局限,涅槃是不局限,这种生死好像不是佛法,涅槃好像是佛法,是这样吗,不是的。所以称为善意。他能够感悟,我们不能够感悟。他站起来说,生死与涅槃是二法,凡夫与二乘以为有二,生死涅槃,大乘佛法说“生死涅槃等空花”,生也是空,生死都是空花,涅槃也是空花。两者之间是不二的,但是这个里边凡夫和二乘人,声闻乘人缘觉乘人他以为两者之间是对立的,是两个。实际而言,生死如幻化,即是生死没有自性是空,如见生死性是空,生死的本质是什么,生是缘起法死是缘起法,生死的本性是什么,不可得,没有主宰性,老是生死,没有说离开生而又死的,没有说离开死而又生的,如此看来就是没有主宰性的生,没有主宰性的死,也就是没有实在的生没有实在的死,假生假死,你为什么恐惧呀,所以我们不再恐惧了。如是则没有束缚也没有解脱,你赋予他什么他就有什么。现在你终于醒来了,那就没有解脱没有束缚,也就是不生不死,就是涅槃了,能这样理解的人就是证入了不二法门。所以他告诉我们不二法门是可以走进的。突破生和死的本质原来没有实在性,没有自性,于是生死本身就是涅槃,另外一个涅槃吗,没有呀,所以这个很好呀。所以我们要对照自己,我们是怎么样面对生死的。
下经面文“现见菩萨曰:尽不尽为二,法若究竟,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无尽相即是空,空则无有尽不尽相,如是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第十四位菩萨站起来表达他对不二法门的一种感悟,这位菩萨是以现量智照见诸法了无挂碍,称为现见。现量就是没有分别的事情事物的真相,就是这样。我们看到第一天的时候,我们说我们所看到的裙子帽子围巾,分别,但是如果是现量,哪怕你裙子帽子围巾我看到就是布,我看到就是真相,这就现量,我一直能够保证看到的是布,你怎么变化你都是布,我一直不会上当,一直不会表相这种诱惑,我不迷惑,所以叫现量。他站起来说,能够了脱生死称为尽,了缘即一期生命,了脱生死称为尽。不能了脱生死称为不尽。一个是尽一个是不尽。针对两者,凡夫和二乘都以为有二法,是对立的是矛盾的。就实际而言,就真实而言,了脱生死只是不住生死而已,不是不面对,是不住在生死之上,就是不在乎生死,就没有生死。因为生死他是没有实在性的,所以是不住生死而已。不了脱生死即是以为生死是实在的,所以就被影响了,被挂碍了。于是被生死牵着鼻子流转六道于是就不得出离。你想不流转六道是不可能的,可见,不住在生死迁流的变相之中,即生死尽。生天堂我不快乐,入地狱我不烦恼,你不住在上面你就是这一种生死尽,了脱生死。住在生死迁流的变相之中,即是生死不尽。不尽就是一直会演下去,一直转下去,这个轮回会一直转下去。如果你通达了生死的没有自性,没有实在性,嘎然而止,马上就走出来了,就尽了,不再绕,否则就不尽,一直绕下去,这是惯性,不绕都不行,没有大智慧根本就了脱不了生死。住在生死迁流的变现之中,就是生死不尽而法性缘起没有自性,就是空的,如是尽与不尽平等不二,尽与不尽都是无尽相,因为尽是没有主宰性的,不尽也是没有主宰性的。所以都是无尽相。而无尽相是空,不尽是空是没有主宰性的,如是没有尽无尽定相,实在相,没有解脱相也没有不解脱相。所以你都是画地为牢。如是入者,这样你走进去就是进入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打破了这种尽和不尽这种局限,你说尽错了。你说尽就是你走出这个局限轮回,你说不尽就是你继续轮回,这两者之间有实在性吗,没有。没有怎么样,入不二法门。此中所谓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都是局限的,不尽就是不能走出局限,你要有二元,有对立,是相对的,好坏,尽和不尽都是相对的,相对的就是局限的,所以都是无尽相。
就如《华严经》中说:众生无尽,世界无尽,虚空界无尽,法界无尽,涅槃界无尽,佛出现界无尽,如来智界无尽,心所缘无尽,佛智所入境界无尽,世界转法转智转无尽。什么意思呢,就是针对这样无尽的世界才有无尽的佛法,如果没有这无尽的世界哪会有无尽的佛法呢。佛说的八万四千种法门,毫无异议是针对八万四千类众生的,八万四千种疾病而出现的,如果没有八万四千种众生,没有八万四千种疾病,就不会有如来的八万四千种法,八万四千种药。所以这里面说,众生无尽。什么叫无尽,无量无边,所以叫无尽,虽然无量无边,但是归皈空性。什么叫众生呀,我今天告诉诸位,众元所生故名众生,众元所生是没有主宰性的,请问当下你就了达了,原来我上当了,我老认为他是实在的,我自己也是众元所生,我老认为我实在的,我自己痛苦我自己上当了,所以众生无尽世界无尽,世界也是缘起的,虚空界无尽。无量的虚空也是无尽的,那么法界无尽的,于是相对的…
《入不二法门品 第三讲 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