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不二法門品 第叁講 下▪P2

  ..續本文上一頁錯了,什麼叫錯了,對他來講就對了,對你來講是錯了是因爲你們這種對立這種分別造成的,他不懂這樣就是對的。你知道他也不是對的,他也是隨緣安立的。

   就像中國人們見面了,我說阿彌陀佛,他認爲這是信佛的一種標志,錯了,在印度在東南亞一些國家見面都是要來這個的,不是因爲信佛你就要這個,印度的話叫南無了,就是敬禮了,不是學佛的專有禮節,但是有人不認爲,他不知道,我不能這個。我說你這個對你沒有壞處,你要是認爲有壞處那才是真正的壞處。是你分別心的一個結果,不可以這樣。你這樣了對自己是傷害,不是對我的,你可以不對我,沒有關系。沒有障礙了,我們就走進不二法門。所以這個就是淨解菩薩的體悟、感悟,所以我們應該從淨解菩薩那學這麼一招,不能白學。入寶山不能空手而歸,如果你空手而歸那白學了,所以我們要去相應。

   下面經文。“那羅延菩薩曰:世間出世間爲二,世間性空,即是出世間,于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爲入不二法門。”

   經文的意思是第十二位菩薩站起來談自己的對不二法門的感悟。這位菩薩已經證得金剛叁昧,金剛就是空,叁昧就是平等、等持,也叫叁昧定也叫證定,看到空就看到有,看到有就看到空,所以叫叁昧。斷惑證真,沒有任何的迷惑,完全跟空性相應,所以他才能夠等持。最爲勇猛,沒有一點點含糊,沒有一點點的拖泥帶水,猶猶豫豫,沒有。非常的勇猛,勇往直前,所以稱那羅延。那羅延他翻譯過來是力士、一些寺廟門口有人說那是哼哈二將,其實那是力士,二大金剛,天將,是護法。力士堅固、什麼叫堅固,不是脆弱,我們人都很脆弱。他爲什麼堅固,他勇敢,他知道事情的真相,所以他就堅固。勇健、勇敢,無所謂。他站起來說,他自己談自己的感受。世間法和出世間法,我們認爲他們是對立的,我們認爲世間法和出世間法是矛盾的,在凡夫和二乘人以爲他們之間是二法,因爲對立矛盾就是二法。實際而言,世間法緣起性空,幻化不實。所以我們說財色名食睡,包括成功、財富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緣而起的,由緣而起的,他的本質是沒有固定的,你得到了你會失去,你失去你可能會得到。所以說我們在失去的過程之中我們常常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因爲我們會感悟世間的無常。我們在得到的時候我們也可能會失去。一個人挫折並不是壞事,他可能是財富。當然他要真正的有智慧,他才會有這樣的醒悟,否則他可能被煩惱所淹沒,哲學家說一點點煩惱毀了我,更多的煩惱會成就我。所以善于消化善于轉變煩惱的應該是菩薩。

   緣起如幻性空,面對這個世間法,我們知道他就是緣起的就是如幻的就是不可靠的,所以他就是性空,而你感悟到這一點,這就是出世間法,請問世間法和出世間法他是對立的嗎,他也不是對立的,就是你加工一下,他就變成了出世間法。這個加工的過程就是一個轉變就是修行。即在一切法中不出不入,如果你認爲有出有入那只是相對而言,其本質是沒有我們從娑婆世界裏面走出來也沒有走進來,因爲你所說的走進也是一個緣起的,一個面對衆生隨緣而說的進和出,其實就是觀念的改變,這種觀念的改變之後,那麼你發現如果說有出有入的話就是這樣的,事實沒有這樣。只有達到這種不出不入,不流溢也也不散亂,沒有出來,也就是中庸之道,沒有超過也沒有達不到,不散亂,這就是入于不二法門。

   所以我們要明白這一個道理,出來是緣起說,那麼進入也是緣起說。那麼舉個例子,我們要往生西方,西方在哪呢,我現在不知道東南西北,但是我隨便做一個參照物,西方在那邊,我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要往生這一邊,他好像就代表西了。我們現在又拿另一個參照物,說西邊,請問這是西邊,現在西邊又有了西邊,請問他變成了什麼,變成了東邊,固定嗎,不固定,假的。時間和空間的觀念是假相,是我們的錯覺。所以那邊再放一個東西,他就成了東。請問他固定嗎,這是我們設定的。地圖還有大有小呢,你說哪個是標准呀,哪個都是標准,你以他爲標准,他就是標准,你不以他爲標准他就是不標准,以他爲標准的人是有緣,不以他爲標准的人是沒有緣。就像我們今天探討不二法門有緣才探討,沒有緣你來了也會走。所以這個沒有標准。你不要執著,你隨緣最好。你說好,對好,你說不好,對不好。他說你沒有原則,有呀,恒順衆生這就是原則,我心裏頭了無牽挂,不留痕迹,這就是修行。

   下面經文“善意菩薩曰:生死涅槃爲二,若見生死性,則無生死,無縛無解,不然不滅,如是解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經文是第十叁位菩薩站起來發表自己對不二法門的感悟,這種感悟對我們來講也是要對照要反醒,不能空過。這位菩薩善知衆生心意,衆生想什麼他知道,也善解生死、善于理解感悟生死,沒有生沒有死。還有涅槃的妙理,感悟生死感悟涅槃,因爲生死是局限,涅槃是不局限,這種生死好像不是佛法,涅槃好像是佛法,是這樣嗎,不是的。所以稱爲善意。他能夠感悟,我們不能夠感悟。他站起來說,生死與涅槃是二法,凡夫與二乘以爲有二,生死涅槃,大乘佛法說“生死涅槃等空花”,生也是空,生死都是空花,涅槃也是空花。兩者之間是不二的,但是這個裏邊凡夫和二乘人,聲聞乘人緣覺乘人他以爲兩者之間是對立的,是兩個。實際而言,生死如幻化,即是生死沒有自性是空,如見生死性是空,生死的本質是什麼,生是緣起法死是緣起法,生死的本性是什麼,不可得,沒有主宰性,老是生死,沒有說離開生而又死的,沒有說離開死而又生的,如此看來就是沒有主宰性的生,沒有主宰性的死,也就是沒有實在的生沒有實在的死,假生假死,你爲什麼恐懼呀,所以我們不再恐懼了。如是則沒有束縛也沒有解脫,你賦予他什麼他就有什麼。現在你終于醒來了,那就沒有解脫沒有束縛,也就是不生不死,就是涅槃了,能這樣理解的人就是證入了不二法門。所以他告訴我們不二法門是可以走進的。突破生和死的本質原來沒有實在性,沒有自性,于是生死本身就是涅槃,另外一個涅槃嗎,沒有呀,所以這個很好呀。所以我們要對照自己,我們是怎麼樣面對生死的。

   下經面文“現見菩薩曰:盡不盡爲二,法若究竟,盡若不盡,皆是無盡相,無盡相即是空,空則無有盡不盡相,如是入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第十四位菩薩站起來表達他對不二法門的一種感悟,這位菩薩是以現量智照見諸法了無挂礙,稱爲現見。現量就是沒有分別的事情事物的真相,就是這樣。我們看到第一天的時候,我們說我們所看到的裙子帽子圍巾,分別,但是如果是現量,哪怕你裙子帽子圍巾我看到就是布,我看到就是真相,這就現量,我一直能夠保證看到的是布,你怎麼變化你都是布,我一直不會上當,一直不會表相這種誘惑,我不迷惑,所以叫現量。他站起來說,能夠了脫生死稱爲盡,了緣即一期生命,了脫生死稱爲盡。不能了脫生死稱爲不盡。一個是盡一個是不盡。針對兩者,凡夫和二乘都以爲有二法,是對立的是矛盾的。就實際而言,就真實而言,了脫生死只是不住生死而已,不是不面對,是不住在生死之上,就是不在乎生死,就沒有生死。因爲生死他是沒有實在性的,所以是不住生死而已。不了脫生死即是以爲生死是實在的,所以就被影響了,被挂礙了。于是被生死牽著鼻子流轉六道于是就不得出離。你想不流轉六道是不可能的,可見,不住在生死遷流的變相之中,即生死盡。生天堂我不快樂,入地獄我不煩惱,你不住在上面你就是這一種生死盡,了脫生死。住在生死遷流的變相之中,即是生死不盡。不盡就是一直會演下去,一直轉下去,這個輪回會一直轉下去。如果你通達了生死的沒有自性,沒有實在性,嘎然而止,馬上就走出來了,就盡了,不再繞,否則就不盡,一直繞下去,這是慣性,不繞都不行,沒有大智慧根本就了脫不了生死。住在生死遷流的變現之中,就是生死不盡而法性緣起沒有自性,就是空的,如是盡與不盡平等不二,盡與不盡都是無盡相,因爲盡是沒有主宰性的,不盡也是沒有主宰性的。所以都是無盡相。而無盡相是空,不盡是空是沒有主宰性的,如是沒有盡無盡定相,實在相,沒有解脫相也沒有不解脫相。所以你都是畫地爲牢。如是入者,這樣你走進去就是進入不二法門。不二法門打破了這種盡和不盡這種局限,你說盡錯了。你說盡就是你走出這個局限輪回,你說不盡就是你繼續輪回,這兩者之間有實在性嗎,沒有。沒有怎麼樣,入不二法門。此中所謂盡若不盡皆是無盡相,都是局限的,不盡就是不能走出局限,你要有二元,有對立,是相對的,好壞,盡和不盡都是相對的,相對的就是局限的,所以都是無盡相。

   就如《華嚴經》中說:衆生無盡,世界無盡,虛空界無盡,法界無盡,涅槃界無盡,佛出現界無盡,如來智界無盡,心所緣無盡,佛智所入境界無盡,世界轉法轉智轉無盡。什麼意思呢,就是針對這樣無盡的世界才有無盡的佛法,如果沒有這無盡的世界哪會有無盡的佛法呢。佛說的八萬四千種法門,毫無異議是針對八萬四千類衆生的,八萬四千種疾病而出現的,如果沒有八萬四千種衆生,沒有八萬四千種疾病,就不會有如來的八萬四千種法,八萬四千種藥。所以這裏面說,衆生無盡。什麼叫無盡,無量無邊,所以叫無盡,雖然無量無邊,但是歸皈空性。什麼叫衆生呀,我今天告訴諸位,衆元所生故名衆生,衆元所生是沒有主宰性的,請問當下你就了達了,原來我上當了,我老認爲他是實在的,我自己也是衆元所生,我老認爲我實在的,我自己痛苦我自己上當了,所以衆生無盡世界無盡,世界也是緣起的,虛空界無盡。無量的虛空也是無盡的,那麼法界無盡的,于是相對的…

《入不二法門品 第叁講 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