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慈悲與平等▪P3

  ..續本文上一頁神力,也就是說我們面對他的時候,覺得很慚愧,我們都做了些什麼?不但不去渡衆生,反而要把衆生引入歧途,發心何在?所以我們反對那些所謂的僞善,僞善是給自己要墮落,而且會導衍他人墮落,那後果是惡性循環的,否則應該是一種進取啊,明白了慈悲的內涵,可見慈悲的運用是應該是真正的“不忍衆生苦”。當年佛陀爲了救五百商人而殺一人,佛陀前世的時候,他爲了救五百個人,把一個盜賊,一個強盜殺死了,因爲這個強盜要殺五百個商人,要他們死,那麼佛陀看到這樣一個因緣的時候。就把那個人,那個強盜殺死了,殺死的目的是爲了救那五百人,就是不能因小而失大。算的是大帳,而不是小帳。如果你自己發現了這樣問題,你也應該去衡量,你要算大帳還是算小帳,爲了佛法我可以做出犧牲,應該的,每個人都能這樣去做,佛法何愁不興盛?一定會興盛的。何言慈悲?說白了爲了救五百人而殺一人,爲什麼?——慈悲,沒有慈悲,佛陀絕對不會幹,哎呀,“我”要受因果,“我”要負責任了,你沒有了慈悲,你怕墮地獄,那你有什麼?地藏王菩薩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你敢說麼?你不敢說。因爲你沒有這樣的願力,你沒有這樣的悲心,所以你不敢講,只有地藏王菩薩他敢,他不怕下地獄。正是因爲這種願心和願力,所以他已經成佛了。你不要再計較再擔心了,還是考慮考慮你自己吧。更何況佛法是不是世間法?佛法不是世間法,所以不應該以世間法來看待佛法。你不應該以世間法來看待佛法,來看待出家人,來看待法師。對你笑的,哎呀這個法師多慈悲;說你兩句,你就耿耿于懷,法師怎麼不慈悲,因爲《六祖壇經》他說苦口是良藥,爲什麼?有人說你就有人關心你,有人不忍。你那樣的隨波逐流下去,他真正想要去拯救你,如果老是有人沖你笑,你究竟要到何路去,那就很難講。尤其在這個時代,再也沒有人大聲疾呼,那是非常危險的。盡管我們需要一個不應以世間法來看待佛法,盡管我們需要一個與世間法溝通、圓融的方法,來溝通、來圓融、來銜接的這樣一個方法,一個技巧,我們也需要。因爲你不能同世間法來對話的話,你又怎麼能轉變世法呢?又怎麼能轉世法爲佛法呢?又怎麼能跟世間的人去對話呢?去溝通去轉變他們的觀念呢?需要這麼一個溝通的技巧和方法。

  

  實在是一種方便,方便來自于根本,也就是來自與根本智,沒有一種空性,你的方便其實就是一種隨便。所以我們今天好多說一種方便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是一種誤導,這是不可以的,要扪心自問你做到根本了麼?你做到心無挂礙了麼?你沒有做到這點,請你小心,請你不要以口來惹禍,因爲禍從口出。

  

  那麼或轉化,或升華。世間法是佛法,但需要轉化,需要升華他才是佛法,如果你不去轉化,不去升華,那麼殺了人就是殺了人啊,你去轉化的時候,那麼這個世間法才可能轉化爲佛法,所以我們每個人必須清楚,你不要把單純的世間法當作佛法,不可以的。那麼絕對不是原汁原味的世間法去照搬。因爲絕對的世間法就是貪、嗔、癡,有人以爲自己喜歡吃辣椒,就希望別人也要。自己喜歡吃辣椒,別人也喜歡吃,那根本做不到,別人一吃就急。而且你硬塞給人家就更麻煩。那效果不是很好,那麼佛法是活的,那麼你可以准備各種味道,但是還要因人而異,不可以的一概都服感冒片,有得的病都不是感冒。正是希望別人也一樣,是不可能的,我們喜歡佛法,但我們從來不祈求別人都喜歡,盡管我希望大家都學佛,但是不可能,我們只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能讓別人接受,接受佛法,能接受多少就接受多少,你盡力了,你努力了,別人如何,你管不了。有緣的就渡,無緣的那沒辦法,沒緣的就放生,只能如此,那麼我們不是搞是非的,也不是搞六道輪回的。如果我們要搞六道輪回,我們不必要披上這身衣服,我們失去的太多,就象用世間人一般的觀念來講,這人是不是有病啊。要不你就這麼犯傻,所以別的我都不多講,只是覺得穿了這件衣服,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搭進來的時候,覺得不負責任,真是一種劃不來。所以不是搞輪回的,所以我曾經說過:其實我原來沒有在這個位置上的時候,我誰也沒有得罪過,我一在這個位置上的時候我就得罪了一些人,但我指的是一些人不是所有人,爲什麼得罪了,就是因爲這種身份,沒有這樣的我不可能得罪這麼些人,但是這種身份是一種負責任的身份,我不能把眼睛閉上啊,我曾經說過:左眼一閉表示滿意,右眼一閉表示同意,兩眼一閉愛咋咋地,那我算完蛋了,那要你來幹什麼的,就是欺世盜名來的。對不對?所以如果我不按規則做事,要我幹什麼?總之,都是這種身份惹的禍。沒有這種身份不會傷害人。

  

  但這種傷害,爲什麼會傷害?我個人認爲這是慈悲,也可能你不同意,沒關系,讓時間來證明吧。因爲我自己的發心是有慈悲的。也許這藥太苦,沒關系,也許慢慢的你會領悟到這一點的。我什麼都不圖啊,我不想刺激你然後傷害你,往後自己如何,自己多快樂,我沒有這樣的想法,沒有這樣想法,根本就不存在。所以呢,我們個人之間沒有任何恩怨。

  

  那麼一種久積的習氣,是非與沒有製式, 貪、嗔、癡,不經過對生命反省,改造的心裏狀態,面對這樣一個情形,我只能說:我無話可說,佛法的相應是對有緣人,如果不然的的話,怎麼會有黃龍的禅宗說“我腳何似驢腳?我手何似佛手?” 如果我們去說法的時候說我腳就是驢腳,那你高興麼?我的腳和驢腳是一樣的,我的手和佛手是一樣的,那你不敢接受。就象你說:現在我面對一個人,你看見那個人說:你真不是人,他就跟你急,你敢說我不是人,我跟你玩命,然後你說:我看你是佛,他馬上就樂了。你也沒辦法,馬上就樂,他願意是好的東西,願意是好的東西要有好的內容,你願意是好的,你就應該往好的方向去努力,你願意是好,都是假好,那有什麼用呢?要真好,表裏如一的好,怎麼研究你,你就是這個樣子,那我覺得這就是佛法,但是太沈重了,太沈重了,只能這樣說。

  

  那麼就沒有《麻叁經》也就沒有了趙周禅師的“喝茶去”,這些東西都是莫名其妙的,如果你能真正理解佛法,你一切也就接受佛法了,那樣的隨緣任用,那樣的歡喜,那樣的自在, 因爲那是佛法,還有密宗的灌頂,灌頂是法器,是一個說法,不是拿一個水澆你的腦袋,你千萬不要這樣認爲那是灌頂,所以我們對密宗有很多的誤解,真正的灌頂不是人能想象的這個樣子,當然以後我們還會探討這個問題。

  

  面對一個陌生的末法時代,滿目滄桑迷茫,不敢違心是我們的使命,從使我們必須按照佛教的深刻的內涵去疾呼,去呐喊,我們不會因沒有共鳴而休息,而畏懼。我們也有個人的因緣。我在北京也在講課,也在講經,因爲衆生哪裏都有,如果我們沒有分別的話,那就是確確實實的你隨緣就好了,而且一樣體會,體現出你自己存在的這種價值,而且沒有更多的是非,因爲你活的非常簡單,我願意活最簡單的生活,把複雜的東西簡單話,而不是簡單的東西複雜話,本來沒有事,沒有事找什麼事。無事生非麼?我覺得這是可悲的。

  

  我們最終感覺欣慰的是:我自己做的一件本分事而欣慰,而欣喜,也許這樣的一種慈悲,是一種另類的慈悲,但我們苛守這樣的一份賢緣,畢竟佛教徒要解決的是生死問題,而不是一種表面的文章,不是做遊戲,更不是裝腔做事,不是說給別人看,給別人看什麼?他是演給我們自己每個人來看的,是你要做一個主角,而不要做配角,所以在這個裏面每個人都有一份責任,我讓所有的人都來負責,但是當我發現,負責的結果是所有的人跑了,而就剩我一個人堅守陣地的時候,那你說這佛教還有希望麼?他沒有希望,希望來自于大家。衆緣所生法,這是佛經中告訴我們的,衆緣所生法,他不是我一個人單出頭,獨角戲,絕對不是這樣的。

  

《慈悲與平等》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