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定慧之路 第四講▪P2

  ..續本文上一頁擇法,世間人也會修了。擇法是一種很專注、高度集中的心,選擇某一句佛法來觀察。擇法時觀察的對象是哪些法呢?擇法的對象不是外面的境界,也不是內心的境界。是心和外境發生作用的當下,每個法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就是觀察每一念當下究竟什麼因緣在生滅。如果你要破我見——見道,不是觀察外面有什麼事情在發生,也不是在觀察內心有什麼煩惱發生。因爲我們的心迷惑于境界,就應觀察當下的心和境界之間有什麼事情在發生。是觀察能知心和所知境界的因緣,是觀察內心和外境當下的前因後果。而這類因果是發生在很短的一刹那,並不是一個很長的故事,因爲煩惱一刹那就過去了。所以,每當你擇法,就在一刹間觀察因緣、因果現象。其實,一切都是因果現象也,就是說你要在眼、耳等六根作用的一刹那,觀察是什麼因緣在作用。擇法就是選擇觀“當下的因果現象”,只要你很清楚地在六根裏面觀察,就能把身心的因果作用看清楚。

  七覺支次第

  如果你有了四禅的清淨的心,並以此正念再去做擇法,你一定有能力看清楚佛法。當你看清楚之後就會很肯定:每一個心念和境界的作用,它們從哪裏來,怎麼發生,我都能夠看到。如果你能夠看到每一刹那的念頭和境界之間的因緣,這時你的心必然會很微細。因爲擇法讓你進入很微細的心,你越看越清楚,越清楚于是越想看,于是生起精進心。看清楚佛法會使你全身興奮,你會越看越興奮而覺得頭發漲,充滿氣,這時便生起法喜的心。由于法喜充滿,身心進一步輕安。因此擇法而越看越集中,慢慢地,心念越看越平靜而生起定心。內心次第生起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最後,你會進入沒有造作的心態,面對任何境界,內心只觀察因緣,心不再動念反應、沒有造作了,這叫舍心。七覺支會一個接著一個地生起來,當七覺支一個個生起來,你就會越修越有信心。你還會發現,你擇法越清楚,煩惱越輕,身心越愉快。如果你修錯了,你的心就會越觀越沈重,越觀越煩。你修對了,越觀越歡喜,越觀越快樂。這是修法的歡喜。法喜充滿就從這裏來。

  破我見的擇法

  當修觀在擇法時,絕對不允許去思惟任何其它佛法道理,只能夠觀察所擇的法。擇法是要觀察到當下事情的真相,思惟是觀察以後的事情,這一點要分辨清楚。

  如果你很仔細地觀察身心的因果變化,你會知道你就是在看清楚當下,心中不思維任何道理,對所觀的法猶如見親爹娘那麼自信,不須依道理證明。如果你完成了這一點,你就會肯定沒有我了。而且,你會肯定地跟自己說:“是我親自看到一切只是因緣作用而已,身心就是這麼回事,不是道理上無我,真的是本來無我。”你會自己確定:“雖然無我,只要有因緣,就會說話、會走路、會造業、會起煩惱。”你看到的都是一系列的因緣變化,一切都無我地在運作,于是,你便見道了。

  如果你不懂在哪裏擇法的話,你可能去觀察:“我現在有沒有起嗔心啊?現在我有沒有起貪心啊?”如果去觀察這些,是不可能很快見道的。爲什麼呢?因爲處理貪嗔是要花很長時間的,那是見道以後,修道時才修的法。見道是一見便永不再迷惑,行爲上的煩惱習慣不是一刹那就能徹底斷除的,所以,修道要慢慢修,慢慢斷煩惱,修道要長久修下去。我如此解析,是想讓你明白,如何選擇正確的修法來破除我見。在修行的次第裏,你必須要有清淨的心,才能夠去觀察佛法。經典裏面說,必須先要心清淨,然後,才能見清淨。所謂見清淨,就是生起正見,破除我見。當一個人觀察到身心只是因果作用,自然地就知道身心無我,也知道戒律的因果作用,他不會隨便亂持戒律的。見道者自然對自己所修的法不再懷疑,並且知道就這樣一直用功修下去,終歸能夠解脫。也就是說他已清楚地看到了那道路,並且心中朝向著那條解脫之路。

  5.見道的難易

  證初果的難處

  一個人見道之後,貪、嗔、癡還是一大堆的。爲什麼呢?因爲貪、嗔、癡才是修道所要斷的煩惱。要證初果,關鍵在于有沒有生起清淨的心和是否正確擇法。如果你擇法時想怎麼去行菩薩道,你就不可能很快見道。爲什麼呢?菩薩道是長遠的,不是一下做到的,爲了行菩薩道,心整天向外做利益衆生的事,沒有去觀察自己內心,就難見道了。所以,菩薩道要修很長久的時間。但是如果要見道,卻不是很長久的事情。因此,我們對證初果要有信心,要弄清楚證初果難在什麼地方,它的難處在于以下幾點:

  1、你認識第四禅舍念清淨地的舍念與清淨心嗎?有沒有以清淨的心來觀察佛法?

  2、在修觀時有沒有放下一切的思惟、一切修法,只選擇要修的法來觀?

  3、多數人不懂得如何擇法,所觀的法是清理貪嗔呢還是清理我見?如果是清理貪嗔,難矣!

  4、對證初果沒有信心,就不可能見道。當你見道了,沒有信心者總會懷疑你在大妄語。

  

  

  末法還能證初果嗎

  很多人不敢相信這個時代還能夠證初果。我用數字來使你們生起信心:佛兩千五百年前度衆生。當時,度了好幾萬的阿羅漢,身邊常隨衆就有一千兩百五十人。阿羅漢那麼多,叁果就更多。二果、初果就更不用說了。佛在世時初果有多少人?可以這樣估計,阿羅漢至少上萬,初果至少幾十萬啊!依佛法說這幾十萬人,證初果後還要繼續修行的。佛滅後,那些只證初果的人還要繼續修,不是到天上就回來人間。也就是說這些初果的人要陸陸續續回人間。就以兩千五百年來除二十五萬吧,兩千五百年每年多少人得道?也就是說每年至少有幾千人來證果。還有那些要證還沒證的呢。他也要來嘛。所以,就算是末法,也會有人繼續修行,乃至自己證果。他證悟了,也沒人知道。不要聽人家說:現在末法了,是不可能證果的。其實你用數字去衡量,就可以知道證果是可能的。

  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

  談到證果的問題,中國佛教界有個很矛盾的行爲。大家想要修行解脫,講經說法的法師也勸人要解脫,卻不信今生修行能夠解脫。南傳佛教修行人都相信能證果,有很多法師和講經師聽了不信,認爲這個時代怎麼可能,證果的人肯定是個瘋子。但是,我們要有自信,不然佛法不靈驗了。在中國佛教還有一個更糟的現象,一聽說有人修禅定到了四禅,都說那是大妄語,尤其佛學院都說不可能,修淨土的人更不用說,這些都是沒有遇明師指點,所以認爲是很難的。

  根據經典裏的道理去修就可以嗎?

  可以!但是,你不懂得大藏經裏,哪些經典是你目前最需要的。剛才說過: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那句話爲何不能寫在經書裏呢?那句話在道家叫"火候",火候是無法靠文字傳的,唯有靠經驗過者,在火候到時告訴你,就是這個。你修到的那個工夫的當時,只需要某句佛法,老師當時一說你就領悟。如果當時把萬卷書給你,你就被誤導了。修行的火候就是這樣,遇到一個明眼人告訴你,你目前就需要觀這句佛法,就夠你受用了。其它的法,你可以暫時放在一邊。多數人不依老師指導,以爲把經書背得滾瓜爛熟就會修行,其實那是盲目依某部經典去盲修,于是東修一點西修一點,這類修行人就算修到有成就了,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修成的。

  不信者難以依法入定與證悟

  我所教的這系列修法,雖在南傳佛教流傳,當地有些人卻不以爲然。其實,自古以來,很多修行成就者,都有很多人不同意它。你們看過六祖壇經嗎?六祖在五祖指導下證悟了,沒人信他,認爲像他這種人怎麼可能證悟。一個人能不能證悟,不能看外表,也不能看學問,證悟跟學問絕對無關,是和他的定力、他的智慧和煩惱有關。絕對不是會因爲背書就有智慧的。

  對證果的懷疑,是造成你不能證果的最關鍵原因。疑的煩惱會障礙修行。如果你懷疑某個法門,就沒法修好。如果你懷疑這個法門的老師,你也沒辦法修好。懷疑自己不能修,也不能修好。所以,今天第一件要事,就是告訴你們,在這個時代還是能證果的!我不厭其煩地要你對自己生起信心。我很清楚當我這樣講,就會有人罵我狂言惑衆。可是,我非常自信地認爲,那些相信能證果的人必會得益,因爲佛說若有人信佛、信法、信僧、信戒,有此四不壞信者就是初果,你有此四不壞信嗎?若有,剩下的事,只欠去認識修法和去認識初果而已。爲何要聽從無四不壞信者說的話呢!決無此道理!

  無智人前莫說,打你色身星散

  這句話是永嘉大師證悟後說的,意思是勿讓人知你的證悟。若你對此四不壞信有信心,當你依法修了有所證悟,不要隨便跟人說。第一點,無四不壞信者不信你能。第二點,你未必講得贏他,理論講輸了就是你錯。所以,不要隨便讓人家知道。還有,如果,你整天跟人家講:我修得怎麼樣怎麼樣,你又犯上了我慢,怕人家不知道你有修行。你不是阿羅漢就一定有我慢,所以我慢是很正常的。但是,每當你這樣講,你就一直在增加我慢。關于修行的成就,沒有所謂老師一定比徒弟厲害。只是誰先誰後的問題,只是老師先學會,有緣由老師告訴你,僅此而已。可能你修得比老師好都不一定,不要以爲老師絕對比學生厲害。假設你是叁地的菩薩來人間投胎時,我是一個老和尚,你來跟我這個老和尚出家。當然是跟我學嘛,對不對?雖然老和尚是個凡夫,他先懂得佛法,菩薩于是向他學法。所以說,修行嘛,叁地菩薩的老師不一定是四地菩薩。這個比喻告訴你,不要以爲你一定比老師差,老師也不一定勝過你。各有因緣,各自成就自己的道果。

  修觀修錯變成修定

  在修觀的時候,定力太強觀行就修不好。前面說過,在四禅八定裏的五、六、七、八的定很難修觀。如果一個人的定力非常強,他在修觀的時候,一下子就入定了,他變成修定還以爲自己在修觀,結果他在浪費時間。往往很多人不明白,他在那裏修啊,修啊,修到入定了,他還以爲他修得很好。如果你修觀修到入定,你就修錯了。

  所以修觀的時候,不允許你們入定太深,但是又不能沒有定。因此,在修觀的時候要天天保持四禅的定力,就是說,你一定要做到每天有能力上四禅,而且一下子就上。但是修觀時,不可以入四禅太久,如果你每天入四禅太久,就修不了觀了。爲什麼呢?因爲定的力量使你的心不想動,于是觀沒兩下子就入了定,那樣你每天都在浪費時間。別人卻以爲你很用功修道,而且道行不得了,整天坐在那裏動也不動。但是,在我看來你修錯了。所以,當你修完定以後,我不會鼓勵你們入定入太久。如果你們想要修神通,你們就應該長久入定;長久入定就能引發神通。如果你修觀,觀到很仔細,很清楚以後,你會覺得入定是很無聊的事。爲什麼?進去了,終歸要出來,出來了,又想要進去。所以,別忘了修定的目的是爲修慧,爲了修慧而訓練不同的心力——定力。

  你們明白了這些,以後修觀就懂得怎麼做。

  擇法重點:除所擇之法,不許思惟其它佛法

  修觀最重要的重點就是你一定要保持心念清淨。修觀時跟修定一樣,不允許動第二個雜念。我們在修定觀呼吸時,不允許動任何雜念,動了以後,你就要從禅定掉下來。在修觀做擇法時,只允許一個時期觀察一句佛法,不可以動第二個佛法的念頭,要如此修。如果你懂得正確的擇法,七覺支很快就會生起來。如果你修一段時間,就來向我報告你的覺悟,我會當你是放屁打妄想,因爲修觀時去玩味所覺悟的道理是沒有用處的。爲什麼這樣說?你不知道是在打妄想,還以爲自己有所領悟。在整個修觀的過程裏面,你要得到的是什麼呢?在修觀時,覺悟不在所觀的道理上,而是生起七覺支: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輕安覺支、喜覺支、定覺支、舍覺支,讓這七種心念生起來,就能覺悟了。所以,修觀時生起任何其它佛法知見都是妄想,要立刻斬掉它。懂得修出七覺支,你就會很快證果。關于修觀,今天就講到這裏。

  

  

《定慧之路 第四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