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失了,誕生了一個新的“我”呢?如果承認第二刹那有一個新的“我”,也就承認了還會有很多的“我”會誕生,一秒鍾的時間裏,就會有億萬個“我”死掉,隨之有億萬個“我”出生。我們認爲“我”在昨天、今天、明天一直存在,但無論在物質還是精神上都找不到,會不會在其他地方呢?答案是否定的,整個宇宙裏都找不到這樣一個永恒存在的“我”!
2、再從“我”是獨立存在的角度思維:觀察我們的肉體和精神,肉體可以分成分子、原子、電子等粒子,《大乘阿毗達摩經》和《俱舍論》裏稱之爲“微塵”。肉體是由這無數的粒子組成,這無數的粒子之間沒有任何關系,每一個粒子都獨立存在,按照各自的軌迹高速運動。沒有一個粒子可以涵蓋其他所有的粒子。要承認“我”在肉體上存在,那就必須承認肉體上所有的粒子都是“我”,也就産生了無數個“我”,這與現實生活中的“我”執概念相悖。即使我們從衆多粒子中找出一個粒子是真正的“我”,但這個粒子也只存在一瞬間,第二刹那就消失了。可見,我們想象中的“我”其實並不存在,肉體上找不到一個獨立和永恒的“我”。精神上的第六意識,一天會産生無數的雜念,有人說一天心靈上會産生8000個或更多的念頭。一個念頭不可能涵蓋這所有的念頭,如果認爲這些精神和意識是“我”,那麼就會有8000個我存在,這也與現實生活中的“我”執概念相悖。所以在精神上也找不到一個“我”。
3、最後從“我”是統治者,我的身體和意識是被統治者的角度思維:用科學客觀的心態希望找到“我”,但都沒辦法找到結果,很遺憾,原來“我”並不存在。西方人的自我意識很強,認爲如果說“我”不存在,自己就受到了侮辱。但佛教認爲自我本身就不存在,只是一種錯覺。我們通常認爲我們的第六意識全部串連起來就是“我”,這是盲目的錯覺。地球每秒鍾以29.79公裏的速度公轉,但我們認爲只有坐飛機時才飛,一點兒高速運轉的感覺都沒有,因爲我們的感覺很遲鈍!佛陀說不要相信眼耳鼻舌身,更不要相信依靠五根産生的意識,因爲它更容易犯錯誤。眼根直接感受到光,意識又根據感官提供的數據整理分析後,得出錯誤的判斷:把原本前後都沒有任何關聯的東西串聯起來,認爲這就是時間。認爲從身邊的房子、車子到很小的粒子都是獨立存在的整體。意識之所以會犯錯誤,因爲它本身其實感受不到外在的一切,它是通過五官傳達的錯誤信息得出的錯誤結論。這不是宗教,是非常嚴肅的邏輯推理,結論是沒有“我”的存在,我們所想象的永恒獨立的統治者“我”從來就沒有存在過,將來也不可能存在。最後深深體會到:“我”真的不存在,爲什麼爲了這麼一個不存在的“我”,我們還要這麼辛苦,還要感受這麼多的痛苦呢?就像電影膠片是由一幀幀的靜止照片組成的,這些照片先後沒有任何關系,單看照片,第一幀的內容可能是一只手在桌上,第二幀手離開桌子,第叁幀手又到了另一個位置。放映一秒種的時間由24幀照片組成,把這些靜止的照片通過鏡頭投射到銀幕上,就能看到手在離開桌子做運動的連續畫面,此時在銀幕上,你根本看不出這些連續運動的畫面是由一幀一幀靜止的畫面構成的。這就是眼睛和意識給我們造成的錯覺。如果一秒鍾只有五幀靜止畫面,我們就能看到手在做著不連貫的運動,這更接近事物的真相。電影放映是人爲製造出來的幻覺,而無常則是一種自然創造的幻覺。我們的眼睛本身很遲鈍,它看到的是一只手在運動,沒有看到背後是很多圖片在生滅。眼根給意識提供了這些錯誤信息:手是在連續運動。同樣,我們在六道輪回中流轉,今天在人間,明天墮地獄,也是感覺真實存在的幻覺。
人類通常會在常和無常的問題上犯錯:外道通過不正確的邏輯,告訴大家存在永恒不變的自我。我們看到任何一個茶杯,都認爲它是一個不變的整體,但通過顯微鏡我們會發現構成茶杯的任何一個分子和原子都在高速地做著布朗運動。可惜眼睛不是顯微鏡,它過于遲鈍,看不到這些運動。一個物體如果以每秒鍾1000公裏的速度運動,眼睛是根本看不到的,因爲它已經超出了眼睛的感受極限。所以眼睛把自己看到的錯誤信息傳達給了意識,意識又根據眼睛提供的信息進行了錯誤判斷:茶杯是一個整體的東西、靜止,而且獨立。錯誤的原凶就是肉眼。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暫時又需要這種幻覺,這樣我們會覺得很安全,五根和意識的遲鈍會讓我們增加安全感,否則會失去這種安全感。
我們從來沒有懷疑過“我”的存在,也沒有象上述一樣去深究“我”的來龍去脈,但現在我們通過佛陀的教言和龍樹菩薩教授的邏輯推理的方法來觀察,找不到這樣一個“我”。所以感官在傳達各種錯誤的信息,意識又根據錯誤的信息做出錯誤的判斷,而惡果卻是由我們來承受!這就是我們無始以來在輪回中痛苦流轉不得解脫的根源。
下面講一下具體修法(“人無我”的空性修法):
《前行備忘錄》和《大圓滿前行引導文》裏都有詳細介紹。先毗盧七法讓自己靜下來。與禅定不一樣的是,禅定沒有什麼智慧和證悟的境界,只是讓心平靜下來。而這個“人無我”的修法是通過思維和推理,發現從來沒有發現的真理:無始以來一直認爲“我”是存在的,恍然發現“我”是不存在的。大家可能會問,是怎樣的東西在何時,爲什麼會導致我們犯了這麼大的錯誤呢?根源就在于1、物質的高速運動;2、我們遲鈍的感官,這兩者欺騙了我們,導致了這個嚴重的錯誤。我們無始以來無數次流轉于地獄、餓鬼、旁生道,受了無量的痛苦,這麼嚴重的後果竟然源于看似這麼小的一個錯誤!
思維的方法很簡單。有一點點中觀的知識,或者高中物理常識的人都可以學的。用這種簡單的方法去思維,一點兒也不複雜。專家學者喜歡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而修行是要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但前提是不能失去修行的核心意義。
靜下來。首先不要有任何立場,不要希望找到“我”存在,也不要希望找到“我”不存在。不要有任何成見,只要客觀公正的分析。存在就存在,不存在就不存在。肉體一刹那一刹那的生滅變化,每一刹那的前後分開,時間不能重疊,左手和右手可以相握重疊,但昨天和今天不能重疊,否則一切都亂套了。前後要分開,第一個瞬間毀滅後,才能出現第二個瞬間,宏觀上我們認爲前後可以有關聯,就象父親和兒子一樣,但這是幻覺。在微觀世界裏(世界的本來面目),第一瞬間與第二瞬間永遠不可能在一起,如果第一瞬間與第二瞬間在一起,那麼第一、二、叁、四、五瞬間都會在一起。2011年1月1日也就和12月31日重疊在一起,成了同一天,整個世界就亂套了。從宏觀上看,先後産生的東西有因果的關聯。從微觀上看,前一刹那的東西徹底毀滅了不存在了,第二個刹那的東西才會出現。前一刹那的東西存在,第二刹那的東西就不可能出現。讓我們從微觀上分析一下它們之間是否有關聯?它們從來沒有碰到過,第一瞬間的東西存在,第二瞬間的東西就不存在。第二瞬間的東西一存在,第一瞬間的東西就離開了這個世界。而所謂的一秒的億萬分之一的當下,其實也不存在,這個概念只是爲了我們理解方便而設立的,這個當下也一樣涵蓋在瞬間生滅的過程裏,一秒的億萬分之一同樣也不存在。我們認爲,相互連接的東西實際上互相無關,只是意識錯誤地把它連接起來,原來認爲:這是我的生命,原來的小孩、現在的中年人、將來的老人都是我。但經過清醒思維以後發現,原來“我”真的不存在。這不是佛說的,是自己苦苦尋找,但找不到這個“我”,對原來的我執觀念從懷疑到否定以後,深深地體會到的:“我”不存在!這樣,就通達了無我的感受。這就是初期階段的證悟(明白地知道無我)。
真正的證悟要有強烈的“體會”,現在這個初期階段的證悟還不是真正的證悟,只是有了強烈的感受:“我”永遠都不存在(這種感受是無我智慧的種子,還不是無我的智慧)。這時要立即靜下來,專注于無我的狀態中維持無我的感受(不要有思維),初學者一般能維持幾秒種到到兩叁分鍾,然後又開始産生雜念。在産生雜念的當下一定要立刻發現知曉,不然正確的感受就失去了,後面就全部變成雜念了,這樣會對修行産生嚴重的幹擾。所以在維持無我的感受的同時,一定要有“監視系統”,雜念出來後,要重新開始觀察,再次得到無我的感受後,要立即停下來專注于無我的感受中,有可能幾秒鍾到幾分鍾後會再次産生雜念。需要強調的是:如果我們能保持一分鍾或者更長的時間,無我的感受和感覺非常強烈時,一定要停下來。因爲我們的修行能力不夠,這種很好的無我感受再持續幾秒鍾,雜念就有可能産生出來。爲了保證修行的質量和這種很好的修行感受不會被雜念破壞掉,也爲下一次修行奠定基礎和樹立信心,這時,我們要先停下來,再重新思維精神、肉體和運動速度,當無我的感受非常強烈時,再停下來。
整個修行時間需要1—2個小時,其中會分成若幹1分鍾到幾分鍾的時間。(除非禅定修的非常好,才有可能在整個修行時間裏一直持續安住在無我的感受中)。修到最後,會很疲倦,不想思維,雜念也會很少。這時靜下來禅定,什麼都不去想,不去刻意思維,叁分鍾到五分鍾以後,雜念再次生起時,這時“監視系統”啓動,一定要發現第一個雜念頭,如果沒有發現,那麼後面的就都是雜念了。這時,立即采取措施,要馬上開始思維再次進入無我的修法。進行禅定和無我的修法時,不要閉眼,要睜開眼睛,一開始看到的東西對禅定和思維有幹擾,習慣就好了。禅定和思維時如果閉眼,剛開始一二十分鍾可能效果不錯,但再往後就開始昏沈疲倦了。要養成睜眼打坐的習慣。當我們昏沈時,要打開空調,或者用涼水洗臉,窗戶要打開,光線亮一點兒。有的時候非常興奮,心靜不下來,胡思亂想,這時要把溫度調高不能太涼。有條件的話,昏沈的時候要到高處打坐,散亂的時候到低處打坐。如果這些都沒有效果,就暫時不要修了,可以暫時出坐,磕頭、看書、念經或做一些其他的功課。修行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緊,不能過于強迫自己做暫時力不能及的事情。
如此修行的話,慢慢我們的壓力和痛苦會逐漸消除。當然修兩叁天不會有這樣的效果,要有一個長遠的修行計劃。這個修法,不管灌沒灌過頂,所有人都可以修。堅持一段時間,煩惱的力量會慢慢減少,沒有以前厲害,壓力和痛苦也會逐漸減少乃至最終消除。當然更殊勝的斷除煩惱的修法是大圓滿,但如果沒有加行的基礎和灌頂是不能說的,說了也沒有用,也不能修,修了也沒有用。我們要尊重佛法的次第。
世間的工作生活帶給我們的壓力、痛苦和煩惱,如果用空性和大圓滿的修法來對治的話,非常容易。因爲這些壓力、痛苦和煩惱都是建立在意識的基礎上的。大圓滿可以讓我們的意識完全消失,轉化爲本來的智慧。如果一張紙上的圖案是煩惱的話,大圓滿所做的就是直接把這張紙燒掉。
麥彭仁波切說,空性的修法即使修七天,也會有效果!
總結一下上面的修法:1、思維階段:觀察、思維、推理,尋找“我”的存在,最後得出結論——“我”並不存在。2、結論:用各種方法觀察尋找“我”都沒有找到,而且可以否定“我”的存在,産生“我不存在”的感受,這時不能有思維,一旦有這個“無我”的感受,就立即在此感受中停下來。
這種修法,可以在特殊的壓力和痛苦出現時,靠加行又對治不了的情況下,作爲應機的修法來調伏煩惱。
我們在修完五加行後,在正式修行大圓滿之前,可以選擇幾種修法作爲大圓滿不共加行的修法。上一堂課講的禅定是其中之一,今天講的空性“人無我”的修法是其中之二。
修行大圓滿,不分出家、在家、文化高低、聞思多少,主要看兩方面:1、要看前面加行修得好不好,基礎牢不牢;2、對上師和法有不共的信心。具備了這兩方面就一定會證悟。
聞思五部大論對證悟會有幫助,但不是決定。一生當中有機會修這麼好的法,這是我們多生累劫積累的福報,這一生如果有機會修大圓滿,修般若波羅蜜多法,聽大乘的佛法,這是真正的福報,比上萬次投生成有錢人要有價值的多。但如果不珍惜,就把福報白白浪費掉了。我們一定要珍惜福報!
課後答疑選錄:
1、安住與禅定:
“人無我”修法的安住是指安住在“無我”的感受中,不去思維。而上一堂課講的禅定的安住,是放下一切,心靜下來,什麼都不去思維。
2、“人無我”與“法無我”
本課思維推理“人無我”時,分析到粒子和一秒的億萬分之一就可以了,但思維“法無我”時要繼續分細,一直分到沒。
3、意識監管者
意識的監管者也是通過第六意識,我們通過第六意識來思維“人無我”,但監管也還是靠第六意識。
《2011年8月北京傳法 第二課 空性修法 上》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