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關于淨土真宗(本願法門)幾個重要問題的討論▪P2

  ..續本文上一頁)就可以了。印光大師說得不錯,“但肯上船,即可到于彼岸。”那麼,如果有如宗舜這種業障凡夫,不肯上船呢?船都尚且不登,談什麼船力自力!如果有人聞佛名號不歡喜、不願意往生(現在不是很多嗎?),信願是不是佛不令他發起?佛力一味平等,如何令衆生有發有不發?這裏自力他力如何解釋?能發是佛力,不能是自力,看來起碼在現在還是業力大過佛力也!至于終究如何,那又是別時的問題了,下面再說。

  4、淨土法門爲特別法門、由特別教理

  宗舜按:這個話很奇怪,特別的法門,要什麼“特別”的教理?如果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唯侍信願,不論斷證”的特別教理,並不特別呀,與“通途教理”特別在哪裏?請爲宗舜指出淨土宗這個與“通途”相同、不同的地方。宗舜並沒有站在禅宗等非淨土宗立場上談這個問題,這裏故作高論,起碼是對宗舜觀點的歪曲。一切淨土法門都有上面四句所概括的特點,如藥師法門、彌勒淨土等,都沒有說要仗開悟等力,要斷要證,不能帶業往生呀!彌陀淨土又與這些有什麼不同的“特別教理”?

  答複:淨土法門是特別法門。印光大師開示:淨土法門,乃佛法中之特別法門,其利益與普通法門大不相同。古今多有依普通法門,論淨土法門,由茲自誤誤人,而又自謂宏法利生者,不勝其多。其最初錯點,在不察佛力與自力之大小難易,以仗佛力之法門,硬引仗自力之法門,而欲平論,致有此失。使知佛力不可思議,不能以具縛凡夫修持之力,相爲平論,則凡一切疑惑不信之心化爲烏有。(續編卷上第二五九頁“複善覺大師書”)

  須知淨土法門,乃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不可以與通途法門並論。若不明此義,以仗自力通途法門之義,疑仗佛力特別法門之益,而不肯信受,則其失大矣。佛說難信,蓋即指此。若無此執,則誰不信受奉行焉。(增廣卷叁序第八七頁“阿彌陀經白話解釋序”)

  淨土法門,唯信爲本。信得及,五逆十惡皆能往生。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斷惑者,皆無其分。

  以淨土法門,仗佛慈力,其余法門,皆須己力。一爲通途教理,如世之士人,由資格而爲官。一爲特別教理,如世之王子,一墮地即爲一切臣宰所恭敬。二種法門,不可並論。而具足惑業之凡夫,可不慎所擇哉。(增廣卷一書一第八五頁“複周智茂居士書”)

  宗舜按:多謝居士廣引,不過居士好象只看幾個名詞,根本不管宗舜問什麼,所以往往文不對題。只好羅嗦幾句:站在淨土宗的角度,宗舜絕對承認他是特別之教。但是這個特別,是特別在度衆生的方便上,而不是通途教理之外,別有一個淨土教理。即如前面也說過,這個特別之教承認不承認因果?勸不勸人修十善?發不發菩提心?修不修六度四攝?如果都不需要,真是“特別”之教,宗舜膽子小、心量小,不敢信受。請區別淨土真宗和淨土宗的不同觀點,宗舜一再強調,我們不是在討論淨土宗的教理,是在討論淨土真宗的問題!請注意這個“特別”!

  5、惡人正機論來自善導大師機之深信

  宗舜按:請引善導大師原話以詳所以。

  答複:依據:善導大師兩種深信:“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衆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問曰:“彼佛及土,既言報者,報法高妙,小聖難階,垢障凡夫,雲何得入?答曰:若論衆生垢障,實難欣趣,正由托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觀經疏)

  宗舜按:要談這一問題,先要弄懂什麼是“惡人正機”論。善導大師所說的話,是從策勵凡夫必須依彌陀大願求生淨土,舍此難以出離的角度所說的,與淨土真宗的惡人正機論不是一碼事。而淨土真宗的惡人正機是說,惡人因爲無絲毫善業可誇,故只能全賴他力,而全賴他力就絕對可生。而善人因爲有善行,就會自己以爲憑善業(自力)可以往生,故而不能純賴他力,夾雜自力,而障礙往生。如果善人都可以往生,那麼惡人就更能往生了。所以親鸾說:

  “(一)善人猶可往生,何況惡人。

  然世人常謂:“惡人猶可往生,何況善人。”此言似理而非,實違背本願他力之意趣。

  (二)所以者何?自力行善之人,缺于專靠他力,故不合彌陀之本願。若翻自力之志,轉靠他力,則往生真實報土無謬矣。

  (叁)彌陀爲憫念煩惱具足之衆生,所行都不能出離生死而發願之本意,是在于惡人成佛故,靠他力之惡人,完全是往生之正因。是故謂“善人猶可往生,何況惡人。”雲雲。”

  (《歎異鈔》)

  惡人正機說的要害,在于混淆善惡因果。善導大師雖說“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但並無“罪惡生死凡夫”就比善人更易往生的說法。相反,正因有“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的“機之深信”,所以更要殷勤修善。宗舜也來引幾段善導大師的話:

  “問曰:今欲勸人往生折,未知若爲安心起行作業,定得往生彼國土也?答曰:必欲生彼國土者,如《觀經》說,先具叁心,必得往生。……叁者,回向發願心。所作一切善根,悉皆回願往生,故名回向發願心。具此叁心,必得生也。若少一心,即不得生。如《觀經》具說,應知。”(《往生禮贊偈》)

  又說:“若有願生彼國者,勸修五念門,五門若具,定得往生。……五者回向門。所謂專心若自作善根及一切叁乘五道一一凡聖等所作善根,深生隨喜,如諸佛菩薩所作隨喜,我亦如是隨喜。以此隨喜善根及己所作善根,皆悉與衆生共之,回向彼國,故名回向門。”(同上)

  這樣的話,還有不少,請結合下一條中所引來看。其實,淨土真宗表面尊善導大師,其實,不過是將善導大師的話斷章取義拿來作自己邪說的幌子而已,哪裏是真信其言!即如純賴他力,完全不憑自力,與善導大師的觀點違不違背?用楊仁山居士評淨土真宗的話來說,淨土真宗的引證,完全是“循行數墨,全不解義”!或者說,是明知其意,爲售己說而故意曲解。如此作略,令人無奈。

  6、純他力來自善導大師凡夫入報土論,善非往生報土之因,惡也不成爲障礙

  宗舜按:請指出“善非往生報土之因,惡也不成爲障礙”的來曆。

  答複:善非往生報土之因:“報法高妙,小聖難階”。惡也不成爲障礙:“謗法闡提,回心皆往”(善導大師)。末世衆生,業障深重,善根淺薄,心智狹窄,壽命短促,加以知識希少,魔外縱橫,修余法門欲于現生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誠爲甚難稀有之事。唯淨土一法,專仗佛力,以故不論斷證,唯恃信願。信願若具,雖罪大惡極,將墮阿鼻地獄之流,尚可以仗十念之力,徑蒙佛慈,接引往生。噫,如來大慈普度,一物不遺,唯此一法,最爲周摯。(增廣卷叁序第六一頁“淨土釋疑序”)

  宗舜按:如果“善非往生報土之因”能成立,請解釋以下經文:

  其一:複有叁種衆生,當得往生。何等爲叁?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叁者修行六念,回向發願,願生彼國。(《觀經》)

  其二:若有衆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位戒,不造五逆,無衆過惡,以此善根,回向願求生于西方極樂世界。(同上)

  其叁:當熟思計,遠離衆惡,擇其善者,勤而行之。(《無量壽經》卷下)

  其四:教化群生,令舍五惡,令去五痛,令離五燒。降化其意,令持五善,獲其福德度世長壽泥洹之道。(同上)

  其五:其中輩者,……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多少修善,奉持齋戒,起立塔像,懸缯然燈,散華燒香,以此回向願生彼國。(同上)

  這樣的段落實在太多,引不過來!公開信中也有一些,請問是不是往生之因?善導大師說小聖難階,是說小聖獨憑自己之力、不憑佛力則難至報土,並非說往生不要善行。善導大師的話被你們斷章取義引來,真是煞費苦心!歪曲其意,是在謗祖!

  如果說“惡也不成爲障礙”,請問經中爲何屢屢說“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惡人一生造惡,臨終時能遇淨土法門和善知識者,千中無一,祖師早有教誡,印光大師的《文鈔》居士讀得既然這麼熟,就不用宗舜引了。善導大師也說過:“(下品上生者)但如此惡人,觸目皆是。若遇善緣,即得往生;若不遇善,定入叁途,未可出也。”(《四帖疏》之玄義分)

  善導大師又說:“叁從今向世尊下,至忏悔已來,正明夫人淨土妙處,非善不生。恐有余愆,障不得往,是以求哀,更需忏悔。”(《四帖疏》之序分義)

  再引一段明白不過的話作證明:

  “若自他境上,獲得叁業,能令清淨,即是生佛國之正因。問曰:既道叁業清淨是生淨土正因者,雲何作業,得名清淨?答曰:一切不善之法,自他身口意總斷不行,是名清淨。又自他身口意相應善,即起上上隨喜心,如諸佛菩薩所作隨喜,我亦如是隨喜,以此善根回生淨土,故名爲正因也。”(《依觀經等明般舟叁昧行道往生贊》)

  請解釋這些話該如何會通。

  7、殺千人也往生,原文全文意義是凡夫爲業所所束縛,唯憑彌陀本願力才能出離

  宗舜按:宗舜不知居士讀過此語原文沒有?照居士一廂情願的爲淨土真宗開脫之言,恐怕是沒有讀過的,或者讀了,還沒有讀懂。爲了不“斷章取義”,宗舜就把此段全文照錄如下:

  (一)爲信彌陀之本願不思議而不怕惡者,即過靠本願故,不得往生之說。此條疑誤本願,又不知善惡是宿業之所使也。

  (二)發善心,亦是宿善之所催;作惡事,亦是惡業之所然。故親鸾聖人有言:“須知積于兔毛之尖端許微塵之罪,莫不成作宿業。”

  有一時聖人問我言:“唯,圓房,汝能信我語乎?”我答言:“然,我信師父之語。”師又問:“然者,絕無違我語乎?”我言:“絕無違我師也。”師言:“我又誠問汝,汝不去殺千個人乎?然者,必定往生淨土。”我言:“雖我師之意,一人亦殺不得也…

《關于淨土真宗(本願法門)幾個重要問題的討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