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就可以了。印光大师说得不错,“但肯上船,即可到于彼岸。”那么,如果有如宗舜这种业障凡夫,不肯上船呢?船都尚且不登,谈什么船力自力!如果有人闻佛名号不欢喜、不愿意往生(现在不是很多吗?),信愿是不是佛不令他发起?佛力一味平等,如何令众生有发有不发?这里自力他力如何解释?能发是佛力,不能是自力,看来起码在现在还是业力大过佛力也!至于终究如何,那又是别时的问题了,下面再说。
4、净土法门为特别法门、由特别教理
宗舜按:这个话很奇怪,特别的法门,要什么“特别”的教理?如果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唯侍信愿,不论断证”的特别教理,并不特别呀,与“通途教理”特别在哪里?请为宗舜指出净土宗这个与“通途”相同、不同的地方。宗舜并没有站在禅宗等非净土宗立场上谈这个问题,这里故作高论,起码是对宗舜观点的歪曲。一切净土法门都有上面四句所概括的特点,如药师法门、弥勒净土等,都没有说要仗开悟等力,要断要证,不能带业往生呀!弥陀净土又与这些有什么不同的“特别教理”?
答复:净土法门是特别法门。印光大师开示:净土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其利益与普通法门大不相同。古今多有依普通法门,论净土法门,由兹自误误人,而又自谓宏法利生者,不胜其多。其最初错点,在不察佛力与自力之大小难易,以仗佛力之法门,硬引仗自力之法门,而欲平论,致有此失。使知佛力不可思议,不能以具缚凡夫修持之力,相为平论,则凡一切疑惑不信之心化为乌有。(续编卷上第二五九页“复善觉大师书”)
须知净土法门,乃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不可以与通途法门并论。若不明此义,以仗自力通途法门之义,疑仗佛力特别法门之益,而不肯信受,则其失大矣。佛说难信,盖即指此。若无此执,则谁不信受奉行焉。(增广卷三序第八七页“阿弥陀经白话解释序”)
净土法门,唯信为本。信得及,五逆十恶皆能往生。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断惑者,皆无其分。
以净土法门,仗佛慈力,其余法门,皆须己力。一为通途教理,如世之士人,由资格而为官。一为特别教理,如世之王子,一堕地即为一切臣宰所恭敬。二种法门,不可并论。而具足惑业之凡夫,可不慎所择哉。(增广卷一书一第八五页“复周智茂居士书”)
宗舜按:多谢居士广引,不过居士好象只看几个名词,根本不管宗舜问什么,所以往往文不对题。只好罗嗦几句:站在净土宗的角度,宗舜绝对承认他是特别之教。但是这个特别,是特别在度众生的方便上,而不是通途教理之外,别有一个净土教理。即如前面也说过,这个特别之教承认不承认因果?劝不劝人修十善?发不发菩提心?修不修六度四摄?如果都不需要,真是“特别”之教,宗舜胆子小、心量小,不敢信受。请区别净土真宗和净土宗的不同观点,宗舜一再强调,我们不是在讨论净土宗的教理,是在讨论净土真宗的问题!请注意这个“特别”!
5、恶人正机论来自善导大师机之深信
宗舜按:请引善导大师原话以详所以。
答复:依据:善导大师两种深信:“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问曰:“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答曰: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观经疏)
宗舜按:要谈这一问题,先要弄懂什么是“恶人正机”论。善导大师所说的话,是从策励凡夫必须依弥陀大愿求生净土,舍此难以出离的角度所说的,与净土真宗的恶人正机论不是一码事。而净土真宗的恶人正机是说,恶人因为无丝毫善业可夸,故只能全赖他力,而全赖他力就绝对可生。而善人因为有善行,就会自己以为凭善业(自力)可以往生,故而不能纯赖他力,夹杂自力,而障碍往生。如果善人都可以往生,那么恶人就更能往生了。所以亲鸾说:
“(一)善人犹可往生,何况恶人。
然世人常谓:“恶人犹可往生,何况善人。”此言似理而非,实违背本愿他力之意趣。
(二)所以者何?自力行善之人,缺于专靠他力,故不合弥陀之本愿。若翻自力之志,转靠他力,则往生真实报土无谬矣。
(三)弥陀为悯念烦恼具足之众生,所行都不能出离生死而发愿之本意,是在于恶人成佛故,靠他力之恶人,完全是往生之正因。是故谓“善人犹可往生,何况恶人。”云云。”
(《叹异钞》)
恶人正机说的要害,在于混淆善恶因果。善导大师虽说“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但并无“罪恶生死凡夫”就比善人更易往生的说法。相反,正因有“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的“机之深信”,所以更要殷勤修善。宗舜也来引几段善导大师的话:
“问曰:今欲劝人往生折,未知若为安心起行作业,定得往生彼国土也?答曰:必欲生彼国土者,如《观经》说,先具三心,必得往生。……三者,回向发愿心。所作一切善根,悉皆回愿往生,故名回向发愿心。具此三心,必得生也。若少一心,即不得生。如《观经》具说,应知。”(《往生礼赞偈》)
又说:“若有愿生彼国者,劝修五念门,五门若具,定得往生。……五者回向门。所谓专心若自作善根及一切三乘五道一一凡圣等所作善根,深生随喜,如诸佛菩萨所作随喜,我亦如是随喜。以此随喜善根及己所作善根,皆悉与众生共之,回向彼国,故名回向门。”(同上)
这样的话,还有不少,请结合下一条中所引来看。其实,净土真宗表面尊善导大师,其实,不过是将善导大师的话断章取义拿来作自己邪说的幌子而已,哪里是真信其言!即如纯赖他力,完全不凭自力,与善导大师的观点违不违背?用杨仁山居士评净土真宗的话来说,净土真宗的引证,完全是“循行数墨,全不解义”!或者说,是明知其意,为售己说而故意曲解。如此作略,令人无奈。
6、纯他力来自善导大师凡夫入报土论,善非往生报土之因,恶也不成为障碍
宗舜按:请指出“善非往生报土之因,恶也不成为障碍”的来历。
答复:善非往生报土之因:“报法高妙,小圣难阶”。恶也不成为障碍:“谤法阐提,回心皆往”(善导大师)。末世众生,业障深重,善根浅薄,心智狭窄,寿命短促,加以知识希少,魔外纵横,修余法门欲于现生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诚为甚难稀有之事。唯净土一法,专仗佛力,以故不论断证,唯恃信愿。信愿若具,虽罪大恶极,将堕阿鼻地狱之流,尚可以仗十念之力,径蒙佛慈,接引往生。噫,如来大慈普度,一物不遗,唯此一法,最为周挚。(增广卷三序第六一页“净土释疑序”)
宗舜按:如果“善非往生报土之因”能成立,请解释以下经文:
其一: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观经》)
其二: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位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恶,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同上)
其三:当熟思计,远离众恶,择其善者,勤而行之。(《无量寿经》卷下)
其四:教化群生,令舍五恶,令去五痛,令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其福德度世长寿泥洹之道。(同上)
其五:其中辈者,……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同上)
这样的段落实在太多,引不过来!公开信中也有一些,请问是不是往生之因?善导大师说小圣难阶,是说小圣独凭自己之力、不凭佛力则难至报土,并非说往生不要善行。善导大师的话被你们断章取义引来,真是煞费苦心!歪曲其意,是在谤祖!
如果说“恶也不成为障碍”,请问经中为何屡屡说“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恶人一生造恶,临终时能遇净土法门和善知识者,千中无一,祖师早有教诫,印光大师的《文钞》居士读得既然这么熟,就不用宗舜引了。善导大师也说过:“(下品上生者)但如此恶人,触目皆是。若遇善缘,即得往生;若不遇善,定入三途,未可出也。”(《四帖疏》之玄义分)
善导大师又说:“三从今向世尊下,至忏悔已来,正明夫人净土妙处,非善不生。恐有余愆,障不得往,是以求哀,更需忏悔。”(《四帖疏》之序分义)
再引一段明白不过的话作证明:
“若自他境上,获得三业,能令清净,即是生佛国之正因。问曰:既道三业清净是生净土正因者,云何作业,得名清净?答曰:一切不善之法,自他身口意总断不行,是名清净。又自他身口意相应善,即起上上随喜心,如诸佛菩萨所作随喜,我亦如是随喜,以此善根回生净土,故名为正因也。”(《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
请解释这些话该如何会通。
7、杀千人也往生,原文全文意义是凡夫为业所所束缚,唯凭弥陀本愿力才能出离
宗舜按:宗舜不知居士读过此语原文没有?照居士一厢情愿的为净土真宗开脱之言,恐怕是没有读过的,或者读了,还没有读懂。为了不“断章取义”,宗舜就把此段全文照录如下:
(一)为信弥陀之本愿不思议而不怕恶者,即过靠本愿故,不得往生之说。此条疑误本愿,又不知善恶是宿业之所使也。
(二)发善心,亦是宿善之所催;作恶事,亦是恶业之所然。故亲鸾圣人有言:“须知积于兔毛之尖端许微尘之罪,莫不成作宿业。”
有一时圣人问我言:“唯,圆房,汝能信我语乎?”我答言:“然,我信师父之语。”师又问:“然者,绝无违我语乎?”我言:“绝无违我师也。”师言:“我又诚问汝,汝不去杀千个人乎?然者,必定往生净土。”我言:“虽我师之意,一人亦杀不得也…
《关于净土真宗(本愿法门)几个重要问题的讨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