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修行或學法不可能平白無故出現,而需要各方面的因緣一樣。比如,各種外在的條件或因素要具備,與內在的心態及阿賴耶上的習氣等也有密切的關系。所以在平時修學佛法時,大家若能觀想很多道理,就能支配自己的行爲。
(二)別說未得授記故于得授記菩薩爭論之過患:
未得授記之菩薩,嗔得授記起爭論,
盡嗔具過心刹那,需彼數劫重披甲。
尤其是,沒有得過授記的菩薩嗔恨得過授記的菩薩,跟他在身體上爭鬥、語言上爭論,在沒有依靠後悔的方式舍棄嗔心而作忏悔之前,相續中産生多少刹那惡念,就需要在同等數的劫中重新披上入道的盔甲。比如說兩個道友互相爭論,一個沒有得過授記,一個得過授記,那在爭論沒有平息或中斷之前,包括嗔恨在內具有過患的心生起了多少刹那,在這麼多刹那的劫數中,未得授記者就需要重新發願並披上精進利衆的誓言盔甲。因爲嗔恨心的過患很嚴重,其數劫中所種的善根全被摧毀了,所以需要在這麼多劫數中從零開始去行持。
但誰得過授記,誰沒得過授記,也很難辨別。《夏嘎巴文集》裏說:在沒有得神通之前,看不出別人的過失和功德,或者說凡夫人想判斷別人是極其困難的事;因爲從表面上看,某人確實具有過失或功德都不一定。而在這麼多劫數中要重新發心,對很多人來講都很困難,所以大家千萬不要生嗔恨心。
不僅如此,《入行論》中說:“博施諸佛子,若人生惡心,佛言彼墮獄,長如心數劫。”其意是說,如果我們對菩薩生起多少刹那包括嗔恨在內的惡心,那在這麼多劫中就會墮入地獄感受痛苦。所以大家一定要息滅對他人的嗔恨、嫉妒等惡心,這特別可怕。
從自古以來的曆史看,嗔恨心等惡心非常可怕。《釋門自鏡錄》裏講:有一位慧懿禅師,他德行很好,弟子也特別多。但一位叫道秀的禅師對他産生了極大的嫉妒心,多次想害他。後來道秀禅師跟自己的眷屬一起在森林中時,自己就變成了一條蟒蛇,很多小蛇出來把它迎接到森林當中去了。一個人活活地變成了這樣,多可怕,惡心!
當然,對真正的高僧大德來說,他人的惡心往往會成爲他們開展弘法利生事業的助緣。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傳記中講:他在14歲時就住進了布達拉宮,後來因爲特定的政治局面(指蒙藏政府之間的矛盾)和佛教內部的矛盾,從24歲起他就開始了十幾年雲遊四方的生活,他周遊過印度、四川等地,後來在蒙古的阿拉善(不知我們這裏有沒有阿拉善的道友,我以前去過那個地方)呆了30年,並圓寂在那裏。後來倉央嘉措的大弟子遵照師尊遺囑,修建了阿拉善第一大寺院——廣宗寺(俗稱南寺)。他和貝若紮那[4]一樣非常了不起,雖然當時因他人的惡行無法呆在藏地,但後來在阿拉善也讓無量衆生得到利益。
亥二(宣說脫離彼惡業之方法)分二:一、世俗中具足四力而忏悔;二、觀勝義無緣而忏悔。
(一)世俗中具足四力而忏悔:
佛依忍度證菩提,思嗔非妙起正念,
發露忏悔亦戒後,不喜彼學此佛法。
那這種跟他人生嗔恨心的罪業通過什麼樣的力量來清淨呢?大家要清楚,大慈大悲的佛陀在因地修行乃至最後成佛時,魔王波旬再怎麼樣作害,他不但不生嗔恨心反而修安忍,最終才在菩提伽耶獲得成就。佛陀之所以要這麼做,就是因爲嗔恨心與佛教教理完全相違的緣故。所以大家在修行過程中,首先要認識嗔恨心非常不好,比如它具有摧毀一切善根等過患。
前一段時間,一位領導在跟一些佛教徒開會時說:“作爲一名在家人,我有時候也看到出家人生嗔恨心,這不太好。《入行論》裏講:“一嗔能摧毀,千劫所積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諸福善。”若將一切善根都摧毀了,那出家還有什麼用呢?”所以希望廣大出家衆還是要好好學習,否則共産黨員都會引用教證來教育我們,不過誰說的有道理都值得接受。
若對嗔恨心的過失有所認識,進而生起知過爲非的正念,即生起後悔心,這就叫做厭患對治力;觀想在釋迦牟尼佛、金剛薩埵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佛菩薩前忏悔,或在叁十五佛、八十八佛前忏悔,或在一切諸佛菩薩前忏悔,這叫所依對治力;忏悔時,念《地藏經》、《金剛經》等甚深經典和續部,或念一些咒語,或安住實相,這叫現行對治力;自己對嗔恨心所造的惡業生起戒後心,這叫返回對治力。這四種忏悔方法在《宣說四法經》[5]中也有宣講,希望大家能依靠這四種對治力來忏悔。
若心中想:作爲菩薩,這種惡行不是我所應作的,心生厭惡而不再對邪惡爭論等品行生起歡喜心,並進而以慈悲觀來修學,這就是修學佛陀的此法。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魔法和佛法之間的差別:一個生嗔恨心,一個生大悲心,或一個是害衆生的惡毒心,一個是利益衆生的善良心。
正因如此,若人心中有正知正見,即使表面上看來他說一些其他的法,但實際上也成爲佛法;如果正知正見不夠,雖然天天講經說法,但卻將很多衆生引入邪道,那就是可怕的魔法。以前趙州禅師有一句話特別好,大家應該記住,即:“正人說邪法,邪法亦隨正;邪人說正法,正法亦隨邪。”其意是說:如果是一個有正知正見的人,即使他講一些不正當的世間論典,但因他的發心和知見很清淨,邪法也會變成正法,並能利益無量無邊衆生。比如,有些法師講外道論典時,也讓無數衆生得到了利益。相反,若是一個邪見很重的人,雖然他講佛教經論,也會傷害無數衆生。本來佛教經論不會害衆生,但因這個人的知見有問題,通過他的講演就會害很多人。因此,樹立真正的見解很重要!
對于修學大乘的人來講,從什麼地方入于大乘佛法,這一定要知道。如果慈悲心的觀念都沒有,那就談不上大乘佛法。而要斷除輪回,空性這一根本一定要抓住;若沒有抓住,將永遠沈溺在輪回中不得解脫。但這些關鍵問題,很多佛教徒到目前爲止還是懵懵懂懂、糊裏糊塗,天天都隨分別念打轉,結果不但對衆生沒有利益,自己也沈溺在輪回中不得解脫。所以,要想對大乘佛法有深刻認識,關鍵問題一定要掌握;至于次要問題,則可根據情況適當了解。
但在學習般若法門時,大家一定要有信心,否則也得不到大的利益。而要對般若法門有信心,先要了知般若的功德。我看很多道友還是很不錯,對般若法門有一定的信心,但不知這種信心能否長期保持;若想長期保持,就要有智者不退轉的信心,否則也不可能。個別道友說:“我信心大得不得了,看見上師就會哭。”“不知爲什麼,我看見《般若攝頌》就想哭,很是感動!”“釋迦牟尼佛是不是我最崇拜的師父?看見他的像我就無比起信心。”但過兩天全部銷聲匿迹,一點感覺都沒有了,有的甚至還去誹謗,造無邊罪業。若內心有穩固的見解,永遠也不會退轉。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劄南潘協將 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 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願度有海諸有情
[1] 《願海精髓》雲:“無垢聖教興盛常住世,無偏衆生享受勝利樂,意中所願恒時唯有此,祈賜谛語加持成辦之。”
[2] 此乃藏音,漢意爲“耳朵看”。
[3] 《定解寶燈論》雲:“正修盲修之差別,斷證增進而了知,猶如由從煙子相,可以推出存在火。因爲盲修與瞎練,非爲斷證功德因,反是生起功德障,故如漢茶過濾器,滅盡教證增煩惱,尤其不信業因果。若具正見之明目,前所未有證相增,現見空性功德力,于業因果緣起法,無欺惑性生誠信,一切煩惱漸微薄。”
[4] 貝若紮那也是被人陷害而流放到擦瓦絨地區,後來他在此地也利益了無量無邊的衆生。
[5] 《大乘集菩薩學論》中,引用《四法經》雲:“佛言:“慈氏!若菩薩摩诃薩成就四法,滅先所造久積過罪。何等爲四?所謂悔過行、對治行、製止力、依止力。複次,悔過行者,于不善業行多所改悔;二對治行者,謂造不善業已,極爲善業,及余利益之所對待;叁製止力者,由讀誦禁戒得無毀犯;四依止力者,謂歸依佛法僧寶,亦不棄舍菩提之心。由能依止是力,決定滅彼罪等。”佛言:“慈氏!是爲菩薩摩诃薩成就四法,滅先所造久積過罪。””
《般若攝頌釋 第四十一課》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