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修行或学法不可能平白无故出现,而需要各方面的因缘一样。比如,各种外在的条件或因素要具备,与内在的心态及阿赖耶上的习气等也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平时修学佛法时,大家若能观想很多道理,就能支配自己的行为。
(二)别说未得授记故于得授记菩萨争论之过患:
未得授记之菩萨,嗔得授记起争论,
尽嗔具过心刹那,需彼数劫重披甲。
尤其是,没有得过授记的菩萨嗔恨得过授记的菩萨,跟他在身体上争斗、语言上争论,在没有依靠后悔的方式舍弃嗔心而作忏悔之前,相续中产生多少刹那恶念,就需要在同等数的劫中重新披上入道的盔甲。比如说两个道友互相争论,一个没有得过授记,一个得过授记,那在争论没有平息或中断之前,包括嗔恨在内具有过患的心生起了多少刹那,在这么多刹那的劫数中,未得授记者就需要重新发愿并披上精进利众的誓言盔甲。因为嗔恨心的过患很严重,其数劫中所种的善根全被摧毁了,所以需要在这么多劫数中从零开始去行持。
但谁得过授记,谁没得过授记,也很难辨别。《夏嘎巴文集》里说:在没有得神通之前,看不出别人的过失和功德,或者说凡夫人想判断别人是极其困难的事;因为从表面上看,某人确实具有过失或功德都不一定。而在这么多劫数中要重新发心,对很多人来讲都很困难,所以大家千万不要生嗔恨心。
不仅如此,《入行论》中说:“博施诸佛子,若人生恶心,佛言彼堕狱,长如心数劫。”其意是说,如果我们对菩萨生起多少刹那包括嗔恨在内的恶心,那在这么多劫中就会堕入地狱感受痛苦。所以大家一定要息灭对他人的嗔恨、嫉妒等恶心,这特别可怕。
从自古以来的历史看,嗔恨心等恶心非常可怕。《释门自镜录》里讲:有一位慧懿禅师,他德行很好,弟子也特别多。但一位叫道秀的禅师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嫉妒心,多次想害他。后来道秀禅师跟自己的眷属一起在森林中时,自己就变成了一条蟒蛇,很多小蛇出来把它迎接到森林当中去了。一个人活活地变成了这样,多可怕,恶心!
当然,对真正的高僧大德来说,他人的恶心往往会成为他们开展弘法利生事业的助缘。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传记中讲:他在14岁时就住进了布达拉宫,后来因为特定的政治局面(指蒙藏政府之间的矛盾)和佛教内部的矛盾,从24岁起他就开始了十几年云游四方的生活,他周游过印度、四川等地,后来在蒙古的阿拉善(不知我们这里有没有阿拉善的道友,我以前去过那个地方)呆了30年,并圆寂在那里。后来仓央嘉措的大弟子遵照师尊遗嘱,修建了阿拉善第一大寺院——广宗寺(俗称南寺)。他和贝若扎那[4]一样非常了不起,虽然当时因他人的恶行无法呆在藏地,但后来在阿拉善也让无量众生得到利益。
亥二(宣说脱离彼恶业之方法)分二:一、世俗中具足四力而忏悔;二、观胜义无缘而忏悔。
(一)世俗中具足四力而忏悔:
佛依忍度证菩提,思嗔非妙起正念,
发露忏悔亦戒后,不喜彼学此佛法。
那这种跟他人生嗔恨心的罪业通过什么样的力量来清净呢?大家要清楚,大慈大悲的佛陀在因地修行乃至最后成佛时,魔王波旬再怎么样作害,他不但不生嗔恨心反而修安忍,最终才在菩提伽耶获得成就。佛陀之所以要这么做,就是因为嗔恨心与佛教教理完全相违的缘故。所以大家在修行过程中,首先要认识嗔恨心非常不好,比如它具有摧毁一切善根等过患。
前一段时间,一位领导在跟一些佛教徒开会时说:“作为一名在家人,我有时候也看到出家人生嗔恨心,这不太好。《入行论》里讲:“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若将一切善根都摧毁了,那出家还有什么用呢?”所以希望广大出家众还是要好好学习,否则共产党员都会引用教证来教育我们,不过谁说的有道理都值得接受。
若对嗔恨心的过失有所认识,进而生起知过为非的正念,即生起后悔心,这就叫做厌患对治力;观想在释迦牟尼佛、金刚萨埵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佛菩萨前忏悔,或在三十五佛、八十八佛前忏悔,或在一切诸佛菩萨前忏悔,这叫所依对治力;忏悔时,念《地藏经》、《金刚经》等甚深经典和续部,或念一些咒语,或安住实相,这叫现行对治力;自己对嗔恨心所造的恶业生起戒后心,这叫返回对治力。这四种忏悔方法在《宣说四法经》[5]中也有宣讲,希望大家能依靠这四种对治力来忏悔。
若心中想:作为菩萨,这种恶行不是我所应作的,心生厌恶而不再对邪恶争论等品行生起欢喜心,并进而以慈悲观来修学,这就是修学佛陀的此法。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魔法和佛法之间的差别:一个生嗔恨心,一个生大悲心,或一个是害众生的恶毒心,一个是利益众生的善良心。
正因如此,若人心中有正知正见,即使表面上看来他说一些其他的法,但实际上也成为佛法;如果正知正见不够,虽然天天讲经说法,但却将很多众生引入邪道,那就是可怕的魔法。以前赵州禅师有一句话特别好,大家应该记住,即:“正人说邪法,邪法亦随正;邪人说正法,正法亦随邪。”其意是说:如果是一个有正知正见的人,即使他讲一些不正当的世间论典,但因他的发心和知见很清净,邪法也会变成正法,并能利益无量无边众生。比如,有些法师讲外道论典时,也让无数众生得到了利益。相反,若是一个邪见很重的人,虽然他讲佛教经论,也会伤害无数众生。本来佛教经论不会害众生,但因这个人的知见有问题,通过他的讲演就会害很多人。因此,树立真正的见解很重要!
对于修学大乘的人来讲,从什么地方入于大乘佛法,这一定要知道。如果慈悲心的观念都没有,那就谈不上大乘佛法。而要断除轮回,空性这一根本一定要抓住;若没有抓住,将永远沉溺在轮回中不得解脱。但这些关键问题,很多佛教徒到目前为止还是懵懵懂懂、糊里糊涂,天天都随分别念打转,结果不但对众生没有利益,自己也沉溺在轮回中不得解脱。所以,要想对大乘佛法有深刻认识,关键问题一定要掌握;至于次要问题,则可根据情况适当了解。
但在学习般若法门时,大家一定要有信心,否则也得不到大的利益。而要对般若法门有信心,先要了知般若的功德。我看很多道友还是很不错,对般若法门有一定的信心,但不知这种信心能否长期保持;若想长期保持,就要有智者不退转的信心,否则也不可能。个别道友说:“我信心大得不得了,看见上师就会哭。”“不知为什么,我看见《般若摄颂》就想哭,很是感动!”“释迦牟尼佛是不是我最崇拜的师父?看见他的像我就无比起信心。”但过两天全部销声匿迹,一点感觉都没有了,有的甚至还去诽谤,造无边罪业。若内心有稳固的见解,永远也不会退转。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1] 《愿海精髓》云:“无垢圣教兴盛常住世,无偏众生享受胜利乐,意中所愿恒时唯有此,祈赐谛语加持成办之。”
[2] 此乃藏音,汉意为“耳朵看”。
[3] 《定解宝灯论》云:“正修盲修之差别,断证增进而了知,犹如由从烟子相,可以推出存在火。因为盲修与瞎练,非为断证功德因,反是生起功德障,故如汉茶过滤器,灭尽教证增烦恼,尤其不信业因果。若具正见之明目,前所未有证相增,现见空性功德力,于业因果缘起法,无欺惑性生诚信,一切烦恼渐微薄。”
[4] 贝若扎那也是被人陷害而流放到擦瓦绒地区,后来他在此地也利益了无量无边的众生。
[5] 《大乘集菩萨学论》中,引用《四法经》云:“佛言:“慈氏!若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灭先所造久积过罪。何等为四?所谓悔过行、对治行、制止力、依止力。复次,悔过行者,于不善业行多所改悔;二对治行者,谓造不善业已,极为善业,及余利益之所对待;三制止力者,由读诵禁戒得无毁犯;四依止力者,谓归依佛法僧宝,亦不弃舍菩提之心。由能依止是力,决定灭彼罪等。”佛言:“慈氏!是为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灭先所造久积过罪。””
《般若摄颂释 第四十一课》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