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摄颂释 第四十二课

  

第四十二课

  

思考题

  1.怎样修持胜义无缘忏悔,如此而行有何功德?

  2.为什么般若波罗蜜多是所有波罗蜜多的根本、核心?请以喻义结合的方式说明。

  3.学完本课后,请结合公案、教证及上师的教言,谈谈你对闻思修行般若法门的认识与体会。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不管听什么法,在听闻之前,都应为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发殊胜菩提心,这千万不能忘。如果以菩提心摄持,短暂的一个小时,善根也会变成无量无边,即使如来也无法衡量。这个功德大家应该清楚,这是第一件事。还有一件事,听闻佛法尤其是般若空性,这在人生长河或整个生涯当中,是极为难得、非常稀有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有欢喜心。世间人在参加宴请时,一般来讲心里都有欢喜心,而听闻般若法远远超过它,所以在通过辅导等方式学习时,大家心里一定要有意乐心!而有了希求心、恭敬心和精进心,通过诸佛菩萨的加持,自己相续很快就能生起证悟般若空性的见解。否则,虽然有一分功德,但不一定能很快得到如此境界。学世间学问也是这样,如果学生特别爱学《语文》,或《化学》、《物理》,那他得到的成就与他人就会完全不相同。所以每个人都应在菩提心和欢喜心摄持下听每一堂课,这特别重要!

  下面紧接着讲第二个科判——观胜义无缘而忏悔。

  (二)(观胜义无缘而忏悔)分二:一、真实宣说;二、如是了知之功德。

  1、真实宣说:

  

何者学时不许学,不缘学者所学法,

  

是学非学不分别,彼学即学此佛法。

  任何行者在修学般若时没有任何执著,即不以耽著的方式承许修学的所为,对学者(指学习般若的人)、所学的法也不缘,对所学的对治法和应对治的违品两者也不加分别,而了知一切万法一无所有或了不可得的空性,这般修学就是正确无误地学习这一遍智或如来之因——佛法般若波罗蜜多。也就是说,真正的般若就是三轮体空的智慧。《大般若经》中也说:自学、他学、所学的法三者皆不存在,就是所谓的般若。

  虽然我们现在,修学者自己、所学的法和为众生而学的最终目标等三轮根本不能清净,但若能将上师开示的窍诀和理论剖析两方面结合起来,就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一旦到达能学所学一无所得,那就是所谓的无住而住、无知而知。但这样的学法初学者会觉得很矛盾:学而不学、不学而学,这到底是什么样啊?甚至认为:是不是就像黑色和白色的绳子搓在一起一样?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所谓三轮清净,就像《中观根本慧论》里所剖析的一样——作者、所作的事业和作法三者或三轮是空性也可以;或从时间的相续上讲三轮体空也可以,如《大宝积经》云:“是心意识无有安住,不分别过去、不执著未来、不戏论现在。一切众生不能觉悟三世等性、三轮清净,如来于彼发起大悲。”

  既然三世所摄的一切万法从本体上观察皆不存在,那就没有必要再耽著,即过去的法已经过去了,没有什么可分别的;未来的法还没产生,也没必要去执著;现在的法并不存在,也不必戏论。但三界轮回中的可怜众生并不知道这样的境界,一直为了将来的法产生种种分别念,过去的诸多往事也整天在心里浮现,现在的人事就更加执著了。有人特别耽著分别念:我过去很快乐,跟某某人在一起时,生活非常美好!我年轻时很漂亮,现在满面皱纹、白发苍苍多痛苦,未来会不会变得更可怜?一直涌现三世的分别念,非常可悲!这就是没有通达三世空性的原因导致的。

  虽然三轮本来是清净的空性,但包括闻思修行佛法的人在内,很多人经常产生执著。其实执著越大,相续中的罪业越难清净。若相续中真正生起了空性见解,哪怕是相似的空性见解,无始以来所造的许许多多罪业都可当下摧毁。《大般涅槃经》云:“修一善心,破百种恶。”意思是说,修持一个善心,可以破除一百种恶业。虽然我们的相续已被无始以来所犯的,包括杀盗淫妄在内的佛制罪和自性罪染污了,但若能真正放下一切安住在自然本智当中,或生起一个包括后悔心在内的强烈善心,相续中的罪业就可摧毁。

  这个科判讲观胜义无缘(指空性)而忏悔。很多大乘经典都说,观修空性是清净罪业的唯一方法,所以无始劫来积累在阿赖耶上的深重罪业,皆应通过观空来忏悔。其实,一瞬间观修空性也能驱除无边极重罪业,就像在千年暗室中点亮一盏灯就能驱除所有黑暗一样。《大集经》中说:“百年垢衣,可于一日,浣令鲜净。”意思是说,即使是垢染了一百年的衣服,通过洗衣机和质量较好的洗衣粉等来清洗,在一日中就能全部洗净。同样的道理,我们相续中无始以来所造的无边罪业,在即生中遇到大乘佛法后,若能以特别猛利的忏悔心安住在空性境界中,一日乃至一时也能得以清净。若能以坐如山王、自观自心的方式来忏悔,这就叫“无忏忏”,即无有能忏所忏的忏悔,而这就是最殊胜的忏悔方法。可见,观修三轮体空确实是非常殊胜的修法,所以大家在有时间、有因缘时还是要观修空性。若能按《般若经》中所讲到的观空忏悔法来摧毁所有罪业,就特别好!

  2、如是了知之功德:

  

菩萨了知如此学,永不失学不破戒,

  

为得佛法修学此,善学胜学无缘执。

  

智者学修发光慧,不善一念亦不生,

  

如日行空光辉映,前方虚空暗不存。

  如是了知三轮体空的忏悔方式有何功德呢?这里讲,菩萨了知如此不学之学,即如实通达前面所讲的学者、所学和修学的目标等三轮的本体为空性,或者说完全证得了般若空性的意义,那他永远不会退失慧学和定学,也不会出现破戒的现象。为什么不会失坏戒定慧三学呢?因为三学失坏的主要原因就是有缘的我执见,一旦将其彻底根除,就像生长毒药的种子被火烧坏后,花和果就无从生起或根本不会出现一样,真正通达无我空性见解的菩萨再也不会退失定慧二学,也不会破戒。

  为什么世间中经常会出现修行不成功的现象呢?这就是没有证悟空性见的原因。若证悟空性见,因为它是无为法(大圆满法中也讲,真正认识心的本性或通达空性,或证悟大圆满的见解,就是无为法的境界),就不会再退转。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虽然今天自我感觉学得还算可以,自己也很高兴,吃饭也很香;但过两天就退转了,于是又特别伤心。很多修行人就这样生活在忧喜中:当戒定慧三学的境界提升时就极其高兴,一旦各方面的修学往下滑,或者说没有进步,心中就无比伤心、担忧。这就是没有空性见的原因。

  一旦拥有空性见,不但不会退转,反而会继续向上迈进。也就是说,为了得到佛陀的十力、四无畏等不共功德法,菩萨才修学此甚深的般若波罗蜜多。为什么证悟空性的菩萨能善巧修学或增上殊胜的戒定慧三学呢?这是因为他安住于无缘、无执的境界之故。而且这样的菩萨再也不会产生世间各种痛苦或烦恼。《大智度论》中也讲:“无缘业不生,无缘思不生。”还说:“有缘故业生,不从无缘生;有缘故思生,不从无缘生。”其意是说,只要有执著或有所缘,业与思就会产生;如果通达了空性,世间的业、执著和我执等就不会产生。所以,若被我执蒙蔽、被邪见所染,在轮回中就会不断流转或投生;如果真实通达了一切万法皆为空性,无漏的资粮就会越来越增上,戒定慧三学的功德也会蒸蒸日上、永远不退转。

  所以,作为通达二谛的智者菩萨,皆应以此方式修学放射大乘正法光芒的智慧——般若波罗蜜多。若能如此修学,因它能对治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等的违品,贪嗔痴及吝啬、嫉妒等不善法就不会产生。大家都知道,智慧和障碍两者完全相违,就像太阳行空光辉照耀整个大地时,所有黑暗全被无余驱除一样,只要相续中真正生起了无我空性的光明智慧,所有愚痴黑暗全都不会有容身之地。

  《入行论》云:“空性能对治,烦恼所知障,欲速成佛者,何不修空性。”意思是说,空性就像光明一样,它能对治烦恼障和所知障的黑暗,如果想很快成佛,为什么不赶快修空性呢?真的,若没有修空性,从轮回中解脱就很困难。因为,相续中没有空性智慧,即使在一辈子中天天都忙忙碌碌地行持拜佛、供养、布施、持戒等善法,想真正超越轮回也很困难;当然这样行持善法所积累的福德资粮肯定很大。

  至于空性见,按中观来讲,应通达一切万法皆为空性,或者说远离一切戏论;若按密宗的窍诀或禅宗的教言来讲,心的本体什么时候了达了,就是真正通达空性者。所以我觉得,所谓生起空性见,归根结底就是认识心的本性。

  《续藏经》中有这样一个公案[1]:汉地禅宗有一位叫无明慧经的禅师,他是很了不起的开悟者。九岁时他对善法就有很大信心,后来准备在常忠法师那里出家,但法师没有开许,说:开悟以后,我可以摄受你出家。后来他在峨眉山住茅棚修学,有一天他在外面做事情,有一块石头一半露出,一半埋在地里,他很想拔出来,就使劲地推。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开悟,遂作偈曰:“欲参无上菩提道,急急疏通大好山;知道始知山不好,翻身跳出祖师关。”于是他便径直回去见常忠法师,不但得到了印证、认可,还为他…

《般若摄颂释 第四十二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