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落发授了戒。然后他继续依止上师二十四年,在五十一岁时才开始出来利益众生,七十一岁示现圆寂。临终时,有辞众偈[2]及举火偈留世。举火偈云:“无始劫来只这个,今日依然又这个;复将这个了那个,这个那个同安乐。”
以前,我还没读小学时,听到一位领导在讲话时经常说“这个”。于是我觉得说汉话时“这个”很重要,然后就去问村里面汉语基础比较好的人。我说:“汉语里经常说“这个”,它的意思是什么?”他也说不出来。他说:“你慢慢学,以后会明白的。”我学了以后才知道“这个”、“那个”确实很重要。
不仅在世间中“这个”、“那个”很重要,在佛教境界里面它们也很重要。就像禅师所讲的那样:无始以来就是明心的这个心,现在依然是这个心;一旦我们用这个了了那个,即认识了分别念的这个心,那个时候“这个”和“那个”就同安乐了。当然,这里也宣说了达到佛果的途径。可见在世间中,简单的一个词就可以认识心的本性,而认识心的本性后,什么都好说,什么都可以通达。现在我对“这个”好像更明了了,但不说好一点。
《续藏经》是日本人编的,功德很大!全藏大约在1990年左右全部出齐,共计九十册,一共收录九百五十余人的著作,内容涉及印度、汉地的大小乘经论,包括汉地《大藏经》中没有涉及到的很多高僧大德的教言、传记、文集等都收集在内。
如果方便,大家都应该多翻阅经典,同时也应看看印度、汉地和藏地高僧大德们的教言和事迹。作为后学者,如果能将自己怎么样修学与他们在修学过程中如何精进稍作对比,就能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佛教徒。现在很多佛教徒每天都在忙,但忙的是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观察一下自己的行为就一清二楚或一目了然。所以,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都应翻阅《大藏经》或《续藏经》。之后自己对佛教的见解、修行、行为等就会有新的认识,如果认识已经到位,行为自然而然会随之而行。
若心中佛法知识装得太少,肚里没有,口里面也没办法倒出来,即使给别人讲,也只是自己的分别念,除此之外不可能有真正的佛理。而在自己实修或遇到问题时,也会处于怀疑或愚痴的状态,根本不可能有遣除黑暗的智慧。而没有智慧,不要说断除整个所知障和烦恼障,连世间聪明人所能断除的障碍都没办法逃脱,所以所有佛教徒一定要好好学习。
不但要学佛法,世间知识也要学。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科学技术极其发达,很多人对科学为主的世间学问又有着特别坚固的信心,如果我们对佛理和世间道理一点都不知道,那在他们面前就无法对付,自己也会生起各种各样的邪见,很有这个可能。若既懂佛法又懂世间知识,便可让科学界的人士为主的广大知识分子受持他们往昔所不承认的前生后世、业因果等观点;而佛教徒也可坚持空性见,和前世后世、业因果存在的见解。所以希望双方都能在非常和谐的气氛中,以谈话、辩论等方式面对面地共同探讨,没有必要互相反驳、攻击,这样就能了知佛教的正见并不是在口头上说说而已,很多人也会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佛教徒,即树立起正见。
申四(摄集一切波罗蜜多之功德)分二:一、成为修学一切波罗蜜多之理;二、成为修学一切乘之理。
酉一(成为修学一切波罗蜜多之理)分二:一、成为根本之比喻;二、成为核心之比喻。
戍一、成为根本之比喻:
修学般若波罗蜜,诸波罗蜜皆归此,
坏聚见摄六十二,如是摄集此等度。
修学般若波罗蜜多(指智慧度,意谓智慧到达彼岸),布施波罗蜜多、持戒波罗蜜多、安忍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禅定波罗蜜多等五波罗蜜多全部可以归集在此中,就像所有河川归于大海,所有小的空间归于大的虚空一样,其他波罗蜜多全部可以通达。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如果我们真正通达了一切万法无实或远离四边八戏的空性,那个时候就可以通过这种见解来遣除布施的违品吝啬、持戒的违品破戒、安忍的违品嗔恨、精进的违品懒惰、禅定的违品散乱,同时也发大愿摄受了无量无边众生,就不会舍弃大菩提。所以,若能以三轮体空的见解来摄持,其他五度全都可以包括在般若中。如果其他五度全部都学,天天布施、日日持戒……即使作得极其圆满,但因没有修好般若波罗蜜多,也不能成就。
下面讲比喻:在《梵网经》(此经汉地也有,全名为《佛说梵网六十二见经》,乃三国时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与《长阿含梵动经》同本。以前竺法护也翻译过此经,但这个译本现在已经没有了)中讲了六十二种见,详细叙述了外道各种见解。因为这些见解参差交错,就像梵天的罗网一样,外道沉缅其中,如鱼被网缠缚,从中出离非常困难,故以“梵网”命名。
的确,不管持与前际有关的十八种见解,还是持与后际有关的四十四种见解,也不管过去、未来持这些见解,还是现在持这些见解,他们都不可能从轮回中得到解脱。本来处于轮回中的凡夫就处于迷惑的状态,在此基础上还要用遍计见解的铁钉把自己封得严严实实,这样就更加没办法获得自由。但很多外道,包括我们现在能看见的很多外道,都自以为自己的见解极其不错。
虽然外道见解有三百六十种、六十二种等不同门类,但全部归纳起来就是常见和断见,再归纳全都可以包括在萨迦耶见里面;这在《宗派宝藏论》中有宣讲,学过的人都知道。但我们这里恐怕只有我学过,你们好像都没学过,或学过的人非常少。萨迦耶见也叫坏聚见,所谓坏聚见就是有关我和我所的见解,所以在这里面外道的见解全部可以包括。而佛教里面并没有我和我所见,因为最究竟时都要证悟空性,那时就会断除我和我所,所以无我就是佛教见解的特点。除此之外,其他任何见解或理论都围绕我或自己为中心而展开。
就像坏聚见可以包括六十二种见解一样,智慧波罗蜜多也可包括此等波罗蜜多。宋朝永明禅师说:“法一切万行,皆由般若成立;故五度如盲,般若如导(指引导者)。”寂天论师在《入行论》中也说:“此等一切支,佛为智慧说。”在《入中论》等论典中,也有这样的教证。可见,在六波罗蜜多中,智慧波罗蜜多最重要。所以在修学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智慧。如果没有以智慧来摄持,其他善行虽然有功德,但也不能断除轮回的根本,就像我刚才所讲的一样。如果轮回的根本没有断除,在三界苦海中怎么能得到解脱呢?最关键的问题就在这里。所以学习佛法的人一定要学习空性法门。
当然,在学习空性法门时,所有《般若经》(藏文有十二大函)全部要学,在短暂的人生中也有一定的困难。但我们现在正在学习一切般若的精华——《般若摄颂》,此时大家就要抓住机会。如果时间、精力有困难,也要学习《般若心经》。如果有时间,像《金刚经》等经典,以及《中观根本慧论》、《中观四百论》、《入中论》、《十二门论》等论典就要好好学习。需要着重说明的是,对高僧大德所著的中观论典,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因为它们全部是阐述般若空性的甚深窍诀。
比如,如果能认真学习《中观庄严论释》,很多人对空性就会有所认识。在印藏两地,《中观庄严论》是非常稀有、罕见的殊胜论典。不但麦彭仁波切非常赞叹,宗喀巴大师在《中观庄严论总义》里也赞叹说:静命论师这个窍诀论,是将唯识、中观二者合而为一来阐述的,从佛陀的教法问世以来,再也没有更殊胜的窍诀了。不仅如此,众多高僧大德都异口同声地赞叹此论。可见,本论确实无与伦比、极为殊胜。
现在学会闻思组的学员正在学习《中观庄严论释》,有一部分人因为前世有中观的善根或习气,再加上今生中的努力,在先天和后天的因缘聚合下,他们越听越有劲。昨天有一位60岁的老人给我打电话说:“现在我正在听《中观庄严论释》,非常非常感谢您老人家!”我说:“为什么?”他说:“中观太好了,我很多无明愚痴的分别实执全被中观的宝剑斩断了,我高兴得不得了,有时在床上都会跳起舞来。”
到底他真正跳舞没有,我也不太清楚。但对有善根的人来讲,即使上了60岁,在没有离开人间之前,也可在自相续中种下特别殊胜的空性种子。我觉得这很有意义!因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从小到现在一直被各种各样的社会习气染污,各种各样的实执也越来越增加,如果没有以一个能让我们彻底看破、放下的窍诀或智慧来清洗自己的相续,很多人的未来都将极其悲惨。
相信当你站在大城市的十字路口或高楼大厦上时,经常能看见像蚂蚁般密集的人群,但这些社会上的人每天都迷迷茫茫,一切都为了自己;可能没有一个人想帮助众生,或者说为断除自他一切实执而奔波的人几乎都没有。如果我们反观自心,想必大家都清楚芸芸众生到底为了谁。
如今我们已经遇到了空性法门,哪怕只有闪电般的一瞬间,相续中的轮回种子也会毁坏一部分。所以对大家来讲,获得金银财宝、地位名声并不珍贵,即生中遇到这样的正法才稀有难得。再过几世,如果能回忆,相信你会明白:从那一世开始,我相续中才真正有了光明,也即会明白现在自己的人生价值。但这个道理大家现在就要懂得。
戍二、成为核心之比喻:
譬如命根若灭尽,所有余根皆灭尽,
如是行慧大智者,诸波罗蜜皆集此。
比如,虽然一个人的眼根、耳根、鼻根、身根等根全部完好无损地具足,但因他在这个世界存在的命根已经没有了,(关于根,按照《俱舍论》的观点,有六根、二十二根之分,在二十二根中命根最重要。)其他根自然而然会毁灭。大家都知道,人命根断了,眼耳舌等根要不了多久就会灭尽。就像这样,行持般若波罗…
《般若摄颂释 第四十二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