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攝頌釋 第四十二課▪P2

  ..續本文上一頁落發授了戒。然後他繼續依止上師二十四年,在五十一歲時才開始出來利益衆生,七十一歲示現圓寂。臨終時,有辭衆偈[2]及舉火偈留世。舉火偈雲:“無始劫來只這個,今日依然又這個;複將這個了那個,這個那個同安樂。”

  以前,我還沒讀小學時,聽到一位領導在講話時經常說“這個”。于是我覺得說漢話時“這個”很重要,然後就去問村裏面漢語基礎比較好的人。我說:“漢語裏經常說“這個”,它的意思是什麼?”他也說不出來。他說:“你慢慢學,以後會明白的。”我學了以後才知道“這個”、“那個”確實很重要。

  不僅在世間中“這個”、“那個”很重要,在佛教境界裏面它們也很重要。就像禅師所講的那樣:無始以來就是明心的這個心,現在依然是這個心;一旦我們用這個了了那個,即認識了分別念的這個心,那個時候“這個”和“那個”就同安樂了。當然,這裏也宣說了達到佛果的途徑。可見在世間中,簡單的一個詞就可以認識心的本性,而認識心的本性後,什麼都好說,什麼都可以通達。現在我對“這個”好像更明了了,但不說好一點。

  《續藏經》是日本人編的,功德很大!全藏大約在1990年左右全部出齊,共計九十冊,一共收錄九百五十余人的著作,內容涉及印度、漢地的大小乘經論,包括漢地《大藏經》中沒有涉及到的很多高僧大德的教言、傳記、文集等都收集在內。

  如果方便,大家都應該多翻閱經典,同時也應看看印度、漢地和藏地高僧大德們的教言和事迹。作爲後學者,如果能將自己怎麼樣修學與他們在修學過程中如何精進稍作對比,就能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佛教徒。現在很多佛教徒每天都在忙,但忙的是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觀察一下自己的行爲就一清二楚或一目了然。所以,不管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都應翻閱《大藏經》或《續藏經》。之後自己對佛教的見解、修行、行爲等就會有新的認識,如果認識已經到位,行爲自然而然會隨之而行。

  若心中佛法知識裝得太少,肚裏沒有,口裏面也沒辦法倒出來,即使給別人講,也只是自己的分別念,除此之外不可能有真正的佛理。而在自己實修或遇到問題時,也會處于懷疑或愚癡的狀態,根本不可能有遣除黑暗的智慧。而沒有智慧,不要說斷除整個所知障和煩惱障,連世間聰明人所能斷除的障礙都沒辦法逃脫,所以所有佛教徒一定要好好學習。

  不但要學佛法,世間知識也要學。爲什麼呢?因爲現在科學技術極其發達,很多人對科學爲主的世間學問又有著特別堅固的信心,如果我們對佛理和世間道理一點都不知道,那在他們面前就無法對付,自己也會生起各種各樣的邪見,很有這個可能。若既懂佛法又懂世間知識,便可讓科學界的人士爲主的廣大知識分子受持他們往昔所不承認的前生後世、業因果等觀點;而佛教徒也可堅持空性見,和前世後世、業因果存在的見解。所以希望雙方都能在非常和諧的氣氛中,以談話、辯論等方式面對面地共同探討,沒有必要互相反駁、攻擊,這樣就能了知佛教的正見並不是在口頭上說說而已,很多人也會因此成爲名副其實的佛教徒,即樹立起正見。

  申四(攝集一切波羅蜜多之功德)分二:一、成爲修學一切波羅蜜多之理;二、成爲修學一切乘之理。

  酉一(成爲修學一切波羅蜜多之理)分二:一、成爲根本之比喻;二、成爲核心之比喻。

  戍一、成爲根本之比喻:

  

修學般若波羅蜜,諸波羅蜜皆歸此,

  

壞聚見攝六十二,如是攝集此等度。

  修學般若波羅蜜多(指智慧度,意謂智慧到達彼岸),布施波羅蜜多、持戒波羅蜜多、安忍波羅蜜多、精進波羅蜜多、禅定波羅蜜多等五波羅蜜多全部可以歸集在此中,就像所有河川歸于大海,所有小的空間歸于大的虛空一樣,其他波羅蜜多全部可以通達。爲什麼這麼講呢?因爲,如果我們真正通達了一切萬法無實或遠離四邊八戲的空性,那個時候就可以通過這種見解來遣除布施的違品吝啬、持戒的違品破戒、安忍的違品嗔恨、精進的違品懶惰、禅定的違品散亂,同時也發大願攝受了無量無邊衆生,就不會舍棄大菩提。所以,若能以叁輪體空的見解來攝持,其他五度全都可以包括在般若中。如果其他五度全部都學,天天布施、日日持戒……即使作得極其圓滿,但因沒有修好般若波羅蜜多,也不能成就。

  下面講比喻:在《梵網經》(此經漢地也有,全名爲《佛說梵網六十二見經》,乃叁國時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與《長阿含梵動經》同本。以前竺法護也翻譯過此經,但這個譯本現在已經沒有了)中講了六十二種見,詳細敘述了外道各種見解。因爲這些見解參差交錯,就像梵天的羅網一樣,外道沈緬其中,如魚被網纏縛,從中出離非常困難,故以“梵網”命名。

  的確,不管持與前際有關的十八種見解,還是持與後際有關的四十四種見解,也不管過去、未來持這些見解,還是現在持這些見解,他們都不可能從輪回中得到解脫。本來處于輪回中的凡夫就處于迷惑的狀態,在此基礎上還要用遍計見解的鐵釘把自己封得嚴嚴實實,這樣就更加沒辦法獲得自由。但很多外道,包括我們現在能看見的很多外道,都自以爲自己的見解極其不錯。

  雖然外道見解有叁百六十種、六十二種等不同門類,但全部歸納起來就是常見和斷見,再歸納全都可以包括在薩迦耶見裏面;這在《宗派寶藏論》中有宣講,學過的人都知道。但我們這裏恐怕只有我學過,你們好像都沒學過,或學過的人非常少。薩迦耶見也叫壞聚見,所謂壞聚見就是有關我和我所的見解,所以在這裏面外道的見解全部可以包括。而佛教裏面並沒有我和我所見,因爲最究竟時都要證悟空性,那時就會斷除我和我所,所以無我就是佛教見解的特點。除此之外,其他任何見解或理論都圍繞我或自己爲中心而展開。

  就像壞聚見可以包括六十二種見解一樣,智慧波羅蜜多也可包括此等波羅蜜多。宋朝永明禅師說:“法一切萬行,皆由般若成立;故五度如盲,般若如導(指引導者)。”寂天論師在《入行論》中也說:“此等一切支,佛爲智慧說。”在《入中論》等論典中,也有這樣的教證。可見,在六波羅蜜多中,智慧波羅蜜多最重要。所以在修學過程中,最關鍵的就是智慧。如果沒有以智慧來攝持,其他善行雖然有功德,但也不能斷除輪回的根本,就像我剛才所講的一樣。如果輪回的根本沒有斷除,在叁界苦海中怎麼能得到解脫呢?最關鍵的問題就在這裏。所以學習佛法的人一定要學習空性法門。

  當然,在學習空性法門時,所有《般若經》(藏文有十二大函)全部要學,在短暫的人生中也有一定的困難。但我們現在正在學習一切般若的精華——《般若攝頌》,此時大家就要抓住機會。如果時間、精力有困難,也要學習《般若心經》。如果有時間,像《金剛經》等經典,以及《中觀根本慧論》、《中觀四百論》、《入中論》、《十二門論》等論典就要好好學習。需要著重說明的是,對高僧大德所著的中觀論典,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視,因爲它們全部是闡述般若空性的甚深竅訣。

  比如,如果能認真學習《中觀莊嚴論釋》,很多人對空性就會有所認識。在印藏兩地,《中觀莊嚴論》是非常稀有、罕見的殊勝論典。不但麥彭仁波切非常贊歎,宗喀巴大師在《中觀莊嚴論總義》裏也贊歎說:靜命論師這個竅訣論,是將唯識、中觀二者合而爲一來闡述的,從佛陀的教法問世以來,再也沒有更殊勝的竅訣了。不僅如此,衆多高僧大德都異口同聲地贊歎此論。可見,本論確實無與倫比、極爲殊勝。

  現在學會聞思組的學員正在學習《中觀莊嚴論釋》,有一部分人因爲前世有中觀的善根或習氣,再加上今生中的努力,在先天和後天的因緣聚合下,他們越聽越有勁。昨天有一位60歲的老人給我打電話說:“現在我正在聽《中觀莊嚴論釋》,非常非常感謝您老人家!”我說:“爲什麼?”他說:“中觀太好了,我很多無明愚癡的分別實執全被中觀的寶劍斬斷了,我高興得不得了,有時在床上都會跳起舞來。”

  到底他真正跳舞沒有,我也不太清楚。但對有善根的人來講,即使上了60歲,在沒有離開人間之前,也可在自相續中種下特別殊勝的空性種子。我覺得這很有意義!因爲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從小到現在一直被各種各樣的社會習氣染汙,各種各樣的實執也越來越增加,如果沒有以一個能讓我們徹底看破、放下的竅訣或智慧來清洗自己的相續,很多人的未來都將極其悲慘。

  相信當你站在大城市的十字路口或高樓大廈上時,經常能看見像螞蟻般密集的人群,但這些社會上的人每天都迷迷茫茫,一切都爲了自己;可能沒有一個人想幫助衆生,或者說爲斷除自他一切實執而奔波的人幾乎都沒有。如果我們反觀自心,想必大家都清楚芸芸衆生到底爲了誰。

  如今我們已經遇到了空性法門,哪怕只有閃電般的一瞬間,相續中的輪回種子也會毀壞一部分。所以對大家來講,獲得金銀財寶、地位名聲並不珍貴,即生中遇到這樣的正法才稀有難得。再過幾世,如果能回憶,相信你會明白:從那一世開始,我相續中才真正有了光明,也即會明白現在自己的人生價值。但這個道理大家現在就要懂得。

  戍二、成爲核心之比喻:

  

譬如命根若滅盡,所有余根皆滅盡,

  

如是行慧大智者,諸波羅蜜皆集此。

  比如,雖然一個人的眼根、耳根、鼻根、身根等根全部完好無損地具足,但因他在這個世界存在的命根已經沒有了,(關于根,按照《俱舍論》的觀點,有六根、二十二根之分,在二十二根中命根最重要。)其他根自然而然會毀滅。大家都知道,人命根斷了,眼耳舌等根要不了多久就會滅盡。就像這樣,行持般若波羅…

《般若攝頌釋 第四十二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