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裏有四大班首,首座和尚、西堂、後堂、堂主師父、班首師父可以直上直下,東邊就是維那師父可以直上直下,其他的清衆,包括寺院裏的清衆師父都不可直上直下。所以大家都要注意,進殿後不可以從中間直接走到你想站的位置,這樣是不可以的。在大殿上不能講閑話,不要坐在拜墊上,我們站的時候看常住師父,學著常住師父怎麼站,進殿以後正身端站,東西兩單對面站,這是大殿上要注意的。
我們每天吃飯是和出家師父在一起,早晨和中午叫過堂,晚上叫方便堂。早上和中午過堂的時候我們應該是要比出家師父提前到齋堂坐好,一看到出家師父排班進到齋堂就要站起身,等著師父們站好,然後維那師父進來兩錘引磬,一起向上問訊,再坐下。剛才大和尚也講了,齋堂裏不允許講話,要保持安靜,坐的時候同樣是要正身端坐。不要翹腿,不要伸腳,因爲你把腳伸出去了,爲我們打飯的行堂的師父或營員走過來的時候可能會被絆倒,所以腳一定要放好,身正坐好。我們吃飯的碗,兩個碗都是放在桌的上方,一個碗裝菜,一個碗裝飯,右邊的碗盛飯,左邊的碗盛菜,筷子放在桌子上挨我們身體這邊。吃飯之前通常先念供,出家衆所有吃飯之前一定要先供養,這麼美好的飲食先供養佛,培養我們的恭敬心,先供養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先念一個供養的咒供養諸佛,然後再吃飯。我們這個齋堂叫香積樓,這個詞出自《維摩诘經》,一般齋堂通常叫五觀堂。我們在念了供養咒之後出家衆都會做觀想,做五種觀想:第一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第二觀,忖己德行,全缺應供;第叁觀,防心離過,貪等爲宗;第四觀,正事良藥,爲療形枯;第五觀,爲成道故,方受此食。在念了供養咒之後就會做這五種觀想。不記得,就做一個“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衆生”的這種觀想,因爲寺院的飲食都是由十方檀越信士們供養的,大家一定要做這種觀想。吃飯的時候是先拿起筷子,不管你吃飯是習慣用哪一只手拿筷子,左手拿筷子或右手拿筷子,用這個左手食指和中指並攏,將筷尖那一頭就是細的那一邊壓一壓,筷子是一頭粗一頭細的,將細的這邊壓一壓,筷頭自然翹起,然後用右手把筷子拿起來,然後把碗拿下來,先拿盛菜的碗,放到右手邊,再將盛飯的碗端起來。我們吃飯的時候飯碗一直是在手裏托著的,不是把碗放在桌子上趴在那裏吃,吃飯的時候也要講究威儀、形象,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威儀形象,讓別人看著好,自己覺得也很舒服。吃飯的時候同樣是正身端坐,左手將飯碗托起,夾菜的時候一定要把飯碗伸出去,不要將菜湯和油漬滴到桌上,滴到身上,要保持幹淨。我們吃的過程中如果菜飯有不夠的時候,等行堂的師父或者營員過來以後,添飯也好添菜也好,就把碗伸出去放到桌子上方,如果你想要吃稀一點的東西,就把筷子在碗上輕輕地蕩一下,如果要吃稠一點或者是幹的東西就把筷子豎在碗裏,因爲在齋堂裏不講話,一切用動作來表達我們的語言,所以大家要注意,不要把碗伸出來以後就說我要吃稀的我要吃稠的,這樣的話在齋堂裏就犯了規矩了,僧值師父就會來提醒我們。如果是吃的量多少,就將筷子在碗裏做劃,劃一格,劃到哪個部位就會添多少。吃飯好了以後,就把兩個碗輕輕地摞起來,同樣地推到桌上方,把筷子放在碗的右邊,筷尖與桌邊齊著,放好放整齊。大家要記得一定要把菜飯吃幹淨,不能有剩余,因爲是檀越供養,所以大家不要有剩余的,要全部吃幹淨。吃好飯,不管你是吃得快吃得慢,先吃好的就坐在座位上等,因爲吃過飯以後還要結齋,出家衆還要念結齋的一段文,這段文也就是說我們受的飲食的供養,把這個功德,把修行的功德回向給檀越護法,爲他們做一個祈禱,結完齋以後出家衆到大殿去回向,我們才可以離開齋堂。在齋堂裏講話,叢林裏叫“兩句半話”,所謂的“兩句半話”就是方丈和尚可以在齋堂裏講話,也叫表堂,有什麼事通知大家,或做一個簡短的開示,這叫一句話;再一個就是僧值師父他可以講,因爲他看到哪裏不如法的,看到有犯規矩的地方他隨時都可以講,他有一句話;半句話是行堂的,輕輕地講話,齋堂是這兩句半話。所以大家注意在齋堂裏千萬不能講話,做的時候一定要做好,因爲我們的僧值師父看到不如法的不威儀的他就會隨時來糾正我們,所以大家要注意。
剛才講的禮佛、過堂,再一個就是我們在寺院裏見到出家師父,爲了表示恭敬要合掌,可以向法師說一句“阿彌陀佛”。佛教徒見面合掌說“阿彌陀佛”,相當于世間的握手說“你好”。見到法師走過我們應避讓,在路邊側身讓法師先過,因爲是對法的尊重。“佛法僧”叁寶中“僧”是一寶,所以我們在寺院裏見到法師一定要恭敬。如果你想知道這個法師的名字,怎麼稱呼法師,你就先向法師合掌:“請問法師上下怎麼稱呼?”法師就會很謙虛地說:“草字某某。”他會回答你。在寺院裏跟法師交談最好是兩個人以上,不要單獨一個人與法師交談,尤其我們女營員一定要注意,因爲出家衆有戒律,大家一定要尊重法師。所有的營員不允許到任何法師的房間,有問題到方丈室去或者想見方丈和尚,也應兩個人以上,不要單獨的。其他的不要到法師房間,除非法師有特殊情況請你幫忙,搬一些東西呀,或者是爲了叁寶事可以,閑談事不要到法師房間,因爲叢林裏有這個規矩,不要破壞了叢林的規矩。寺院裏,法師們每天除了集中的修行,在房間裏都會有自己的修行,所以在寺院裏不要高聲講話,一定要低聲輕語。尤其是晚上,敲了鍾鼓以後還要打板,聽到打板就要洗漱休息。在寺院裏稱呼法師,看到出家衆可以稱“法師”或者“師父”、“某某師”、“某某師父”或者“某某法師”都可以。“和尚”是一個非常尊貴的稱呼,寺院裏是“一個半和尚”。就是方丈稱“和尚”,剛才講,我們明海大和尚稱和尚、方丈和尚;“半個和尚”就是我們的首座和尚,首座稱“半個和尚”。其他師父都是“某某法師”或者“某某師父”,不能稱爲和尚。我們稱大和尚可以直接稱“大和尚”,或者“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都可以。我們現任的住持是明海大和尚,退居住持是上淨下慧老和尚。寺院裏做過一任方丈退居以後不管年齡大小都稱“老和尚”,如果是大和尚退居以後我們也同樣稱他“老和尚”。我們見到淨慧老和尚可以稱他“老和尚”,或稱“慧公老和尚”。今天晚上就講到這裏。
《寺院生活儀軌的意義》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