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指導
明海大和尚
(2009年7月22日上午于普賢閣)
現在我們開始,昨天已經坐了一天,現在腿可能還痛,我講話的時候你們可以把腿伸開,可以隨意,可以不要盤。我們知道現在的中國人,東方人,越來越喜歡做的運動是什麼?中國人現在開始比較流行的運動是什麼?(營員答:籃球、瑜伽、健身、慢跑……)當然這個話很難回答,因爲不同階層的時尚不一樣。按照我的印象,現在中國人裏面比較時尚的運動是網球、高爾夫球,曾經有一段時間足球也很火,現在高爾夫球很火。因爲中國國土面積很大,但是我們的人均耕地很少,所以幾年以前國家有個政策,說不能再搞高爾夫球場了,因爲高爾夫球場要占很多地,但是我看打高爾夫球的人還是很多的,還是一種時尚,以爲真的有什麼好處,還戴著一種帽子,再拿著球拍,好像……哎呀,你們明白我說什麼!西方人現在流行什麼呢?就是現在你們做的——坐禅和打坐,還有剛剛你們講的瑜伽。這爲什麼?這很奇怪。瑜伽和靜坐在歐美社會越來越開始受到人們的歡迎,當然歐美人也打高爾夫球。所以這種文化的交流就像天上的空氣冷暖流對流一樣,也是值得我們注意。在上個月我去德國,他們很多人打坐,但是有幾個情況你們要知道,就是最近有一個發現,劇烈運動有損心髒,凡是劇烈運動的運動員壽命長的不多,比如足球運動員、其他一些競爭性劇烈的運動員。所以開展這些劇烈的運動不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這是一個西方科學家的發現。一些心理學家做調查,他們也有數據表明,靜坐對于身心的健康有好處,對身體和心態、思想情緒的健康有好處。這是西方人在研究,所以西方人現在學東方人靜坐,有的人學得非常好,在德國我看到那麼多人在學習靜坐,而且我看到學習坐禅的人都是在社會中上流階層的人,都是科學家、藝術家、醫生、教授、心理學家、心理醫生……都是這樣的人,他們學習坐禅都很踴躍。
我爲什麼出家?很多人問我,有時候自己會說一些理由,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爲喜歡打坐。非常簡單的,因爲喜歡打坐對我是一種由生理到心理的。出家的生活別人來看是蠻艱苦的,如果我說,我爲了我的理想,這個是假的,那你堅持不久。如果爲了某個理想你忍耐呀,這個也不是佛教。那一定是現在你心裏就覺得好,未來也好,你就會走。所以,那時候我們在大學裏學習坐禅,體驗到那種坐禅的快樂,就想出家。所以我希望大家對靜坐有個發心。
但是關于靜坐,你們最大的難處在哪裏呀?在腿。所以我建議你們了解一下盤坐的姿勢。但是在坐姿上,你們自己回去,在宿舍或者在家裏可以自由,就像我這樣坐也可以,無所謂。
我現在要跟你們講講,就是說傳統的盤坐這種姿勢,它有它的科學道理。現在我們可能不適應,但是它有科學道理。第一個問題是爲什麼要盤腿,爲什麼要把腿部盤起來呢?我們盤腿第一感受就是血液不通,腿麻。實際上科學家發現,盤腿的時候,有利于血液流到頭部、心髒,處于盤腿狀態,它對心髒和頭部的供血是有幫助的。
這是盤腿,它實際上有它的道理。但是你們有的人盤腿感覺特別痛,那麼盤一段時間你可以換,或者是不習慣盤腿,用其他的替代方式也可。以前我是很保守的,我覺得都得盤,但是這次在德國我發現,他們倒是沒那麼死板。盤腿會讓很多人對坐禅望而卻步,所以不用在這個問題上非要去較真,但是像你們歲數年輕的,可以不妨練一練。盤坐如果不習慣,替代的方式有幾種:第一是把後面坐高一點,這樣交叉,交叉腿,很隨便啊,你要動一下,就是很隨意的,下肢怎麼放都可以。我看到老外也有這樣子,就是幹脆用個小板凳,就用小板凳坐著,這是一種。還有一種呢,我們的木村法師他很熟悉,我覺得這種方法也蠻好的,也是用一種座墊,一種高高的座墊,後面大概有這麼高,可以坐在上面,像我剛才一樣,腿是交叉的。你們有的人說,沒有見過佛像這樣的呀!還真有這樣的佛像,有交叉腿的,彌勒菩薩就是,有彌勒菩薩各種隨意的交叉腿的像。還有這麼坐的,這應該是來自日本的一個方式,後面有一個墊子壓在腿上,兩個腿朝後面跪著,這個力量因爲有墊子墊著,所以並不全是壓在腿上。木村法師,這個姿勢是日本的吧?跪坐,就是後邊有一個可以高一點的墊子,然後這樣跪坐,(木村法師:對,是!)我覺得也可以,這對很多人也很好接受,這是關于盤腿。
前面我講到是關于腿的姿勢,我們可以自由一點。但是也有不自由的地方,就是坐禅有規範的地方,昨天衍空法師都已經跟你們講了。就是差不多從我們腹部往上,無論你怎麼坐,那都是要有要求的。另外有個基本點,就是在坐禅的時候啊,假如說你們像我這樣坐,在沙發上坐,就是有一個基本點,包括跪坐,怎麼坐都行,這個基本點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的臀部,我們的這個地方是要墊高的,後面要墊高。墊高的原因是這樣的,它是有一定科學根據的,就是有這麼一個坡度,這個坡度因人而異,不同的人去尋找不同的感覺。爲什麼要有這個坡度?你們想想,坐禅時身體要穩定,(營員插話:叁角架)哦,叁角架,對,她說的也對,她說這樣的坡度是一個叁角架。因爲臀部後邊坐的地方也是比較窄的嘛,前邊是寬的嘛,就像一個叁角架。還有一個原因,我們學物理學的都知道,我們身體的重心在哪條線上?我們的重心在軀幹上,是吧?我們的重心是一個點,當然你沒有必要知道這個點在哪裏,不同的人所在的地方可能不一樣。它在這個軀幹上面,如果我們坐的時候下面是平的,前面是寬的,這樣在後面這根線上就會有問題,有什麼問題呢?你在坐著不動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很難保持穩定,你會往後仰,因爲重心在後面,前面還有腿呢。爲了避免往後仰,你會本能的反應,你的反應是什麼?(營員:勾腰)你就會勾腰,對吧?你會勾腰去平衡,不讓身體往後仰。勾腰是打坐的忌諱。所以當後面墊高以後,你的重心往前移動了,知道了嗎,重心往前移動了,假如盤的腿是叁角形的話,它可能會落在叁角形的某一點上,這個重心會落在前面這個叁角形的某一個點上。這樣的話,那麼這個身體就形成一個什麼形狀呢?金字塔形。打坐最規範的盤腿——雙盤腿,或者單盤腿,後面墊得高,這樣坐好的話,重心是在大概這麼個部位。那麼大家想像一下,你看,這是一個叁角,這個頭呢並不是在這,頭是往前動了一點,因爲後邊墊高的原因,移動一點呢那麼最終重心在這兒,這就形成了一個金字塔的形狀。科學家發現,金字塔是一個能聚集宇宙能量的形狀。這裏面,科學家有過實驗,我們用一個金字塔形的玻璃器皿,一個罩子,我們把一顆種子放在裏面;我們再用一個別的形狀的罩子,放另一顆種子在裏面。那麼,這兩顆種子它們其他的條件是一樣的,比如空氣、水分等等,是一樣的,你們可以去實驗。結果你會發現,放在金字塔形裏面的種子存活的時間長,放在其他形狀罩子裏面的種子存活的時間短。所以金字塔是特別能聚集能量的一個形狀,這是古代先民的一個發現。這個是講我們盤坐,後面要墊高。後面爲什麼要墊高的原因,大家明白了吧?後面適度的墊高,墊高多少?沒有一定,你要根據自己的感覺。有的人墊特別高,哈!過了,高到前面的腿太受力了,也不好。這是剛才我講墊高以後重心移動到前面的叁角形,差不多是我們學幾何的時候知道叁角形有個中心,就是叁個角平分線的交叉,這樣比較穩,身體不容易晃。這是一點,大家要知道。
下面我們要說說,墊高以後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打坐中很重要的,前面我們所講的,不管你用什麼姿勢,有一條,就是你的後背要直,就是我們的脊柱要直。但這個直是自然直,不是絕對直,絕對直就完了。我們的脊柱是有一個生理曲線的,我們下面有很多學醫的,我們的脊柱還有一個自然的生理曲線,如果沒有這個曲線就出問題了,所以還要有這個曲線,像你長的肉多,看不出來,但輪廓還是有的。我說的生理曲線的意思,就是要保持自然曲線,不要緊張,在放松狀態下自然的直。那麼當你後面墊高的時候,你很容易會有一種挺拔的感覺,自然就有往上挺拔的感覺,這就是脊柱的壓力減輕了,原因也是因爲重心往前移了。如果重心在脊柱上,脊柱就被壓著,重心前移了以後脊柱就自然挺拔、舒展。這是舒展脊柱,比如說我就是坐沙發上捶背也要注意細節,這個脖子也是要自然的,不要這樣,也不要勾。當然,爲了找到這種自然的直,在坐下來以後,你可以晃晃頭,前後運動一下,因爲你們在學校很容易緊張,脖子很容易緊張,可以做做這樣的運動,然後去找那種自然直的感覺。那麼目光是平視的,這個目光一線,但是眼睛不是閉著的。注意打坐不要閉眼睛,這是我的經驗。閉眼睛有一個問題,就是說坐在那裏容易讓你浮想聯翩。閉上眼睛好像前面有屏幕,各種念頭會幻化很多影像,而且對有的人來說閉上眼睛還容易瞌睡。眼睛的處理最好是目光順鼻端,目光的角度和鼻子平行的角度,佛像就是這樣,你們注意看佛像,這樣子。所以我們常常有這樣的一個表述,叫“開叁閉七”,就是開叁分閉七分,閉上眼睛七分,開上叁分,余光在與你鼻子平行的這個方向。好,找這個感覺,眼睛是這樣的。東西方文化有一個差異,確實。過去人們喜歡說,西方人向外,中國人向內,從目光就看出來了。西方人看人的時候得看著對方的眼睛,比如你跟老外打交道,特別是歐洲人,不看著對方的眼睛是很不禮貌的。中國人呢你要直勾勾看人家眼睛呢也是不禮貌的,正好相反。當然打坐是這樣,對人的時候嘛你可以不需要,該看就看嘛。這個是目光,目光是這麼安排。那麼後面墊高還有一個細節的原因是剛才我講的脊柱自然直,自然的挺拔。還有一個原因,我們的脊柱,在醫學上,我不知道說得對不對,我說錯了你們糾正,就是脊柱有中…
《2009年 第十六屆夏令營 禅修指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