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际上这种统一它就凸显了,它是一个个性化的,是一种活的LOGO,是吧。它是特征化的、个性化的,它有这种作用。所以在企业里面,在企业文化里面,讲管理呀,那么多企业,你要突出你的形象,这些地方都是,我觉得可以从寺院这里学到很多东西。
我们汉传佛教里有些礼仪,你注意看,它很有意思,它跟我们中国人的哲学,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汉人的,这种思想境界有关系。比如说拜佛,我们到西藏拜佛,西藏拜佛是整个的身体全部趴下去,这个是特别彻底。那么我们汉人也拜,我们也趴下去,但是呢不是全部的,是既非常恭敬,同时也有一个分寸,有一个尺度。实际上是我们汉人文化的一种精神,一种中庸之道,一种文质彬彬。孔子讲嘛,文就是要有文化,质是质朴,西藏的这种拜法就比较质朴,比较直接,没有任何修饰,全部下去。我们这样也是要表示恭敬,但是带一点点收敛,就是表达恭敬心带一点收敛。在这里面你们都可以体会到这种不同的民族文化在礼仪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
所以今天晚上,我们这一课有这么多重要的意义,希望你们好好学。下面我们就请维那师,还有我们几位法师跟你们讲寺院生活的一些礼仪。
附录:《上殿、礼佛、过堂礼仪及注意事项》
道智法师
(2007年7月19日晚于观音殿前)
刚才大和尚介绍了理论,我再讲一些实践的。寺院里出家人每天的生活都是由法器引领,随着法器,就是大家听到的钟声、鼓声,还有观音殿前挂的像大鱼一样的梆,还有铜的火典也叫云板。寺院里出家人的生活全是由法器引领,所以出家人生活很简单,光用耳朵听就可以了,包括上殿、诵经同样的都是由法器的引领,不需要专门有人去招呼。法器,也叫龙天的耳目,法器一敲起来,天上的龙天护法就会知道我们在做佛事,在诵经。龙天的耳目,大众的号令,所以全部由法器来引领我们的生活。
每天早上所有的法器响起都是由禅堂开始,柏林寺的禅堂就是观音殿后面的无门关。怎么区分一个寺院的宗派,就是到禅堂看那个板,禅堂里面一口钟下面挂了一块板,就是这块板。外来参访的师父到这个丛林里,到禅堂里一看,看到这块板就知道这个寺院是什么宗派。你们没有机会到禅堂,因为柏林寺的禅堂不允许在家众进,包括出家的女众也不可以进禅堂,只有出家的男众才可以进禅堂。禅堂里有钟板的寺院就是丛林,也就是大寺院、大庙。不管寺院的建筑再大,没有钟板都算不上丛林,算不上大庙。所以禅堂有钟板的寺院才称作大寺院。过去,听老和尚们讲,寺院里的方丈,传过出家众具足戒的方丈才能真正的称为方丈。
我们每一天法器的响起是由禅堂开始,早上是四点一刻打板。这里有法师给大家做示范,大家可以看。法师手里提的这块板叫夜巡板,就是寺院每天早上起床听的打板。每天早上,在院子里面打四板,在禅堂里起板,最先开始打板是打三板,打三板就是在禅堂里打三遍,打四板是绕寺一周,大家听到打了四板就要起床,起床洗漱,这是最开始听到的板响。
寺院里打板以后,禅堂里就接板,禅堂里接钟板,禅堂里的钟板响了以后就套钟鼓楼的大钟,寺院里这些法器都是一环套一环的,没有间断的,都是衔接上的,没有打空板的,早上打了板,禅堂里再接夜巡板,禅堂里再接钟板,套钟鼓楼的大钟。早晨是先敲钟后敲鼓,晨钟暮鼓,晚上是先敲鼓后敲钟,这几天大家可以注意听一下。刚才讲的是早上起床的时候听这个板响。同样做晚课的时候,每天做晚课是下午四点半,也就是四点一刻在观音殿这边开梆,然后禅堂里打板,接钟板,再打夜巡板。晚课听到打板就是打一板,单独的就一声板响,打一板也是绕寺一周,这是一板,隔上几秒钟打一板,大家听到这个板响就集中到普贤阁做晚课。同样在大殿里诵经,敲木鱼、敲引磬。大殿里放的木鱼,有一种讲法,鱼睡觉也是睁着眼睛,它一直是不闭眼的,寺院把它做成法器,每天念诵的时候用来敲,就是警策出家众要像鱼一样精进。我们观音殿旁边的那个鱼形的梆,有一种说法,就是一位师父生前做很多事,他说死后他会投身成为鱼,每天敲他,也是他忏悔业障的一种方法。我们每天诵经的时候都是由法器的引领,每天上殿都要敲木鱼,就是由它来掌板,所有的唱诵都是由法器来掌握的。
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下礼佛。我们在大殿礼佛,站的时候身体要站直,由于我们穿的衣服都是没有衣领的,站的时候就要颈靠衣领,身体也要自然地挺直,这样的话颈椎是直的。脚下是前八后二,脚尖与脚尖之间是八寸,脚跟与脚跟之间是两寸,身体自然直。在大殿里,不合掌的时候要操手站,所谓操手站就是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两个拇指微微相触,结这个印,放在胸口的位置是比较端正的,这叫操手,也叫结印。平时在大殿里诵经有合掌的时候,也有操手的时候,合掌的时候十指并拢,掌心不是空的,实心实意的,拇指是碰到胸口而不是离开胸口的,臂肘也不要架起来,这样看起来很紧张,合掌的时候两个臂肘是向下自然放松的,而不是搞得很紧张的把胳膊架起来,这样很累。
接下来讲礼佛。先合掌,礼佛叫头面接足礼,拜下去的时候两只手翻开,掌心向上。礼佛的时候作一种观想:我的两只手好比两朵莲花,两朵清净没有污染的莲花托着佛的两足,所以叫头面接足礼。拜的时候分了好几个动作,我们拜的时候腰先慢慢地弯下,慢慢弓腰的同时腿弯曲,向下拜,拜的时候先是右手放到蒲团也就是拜垫的中心,然后在慢慢跪下的同时左手放到拜垫的左上角,然后右手放到拜垫的右上角,同时头碰到拜垫的时候要翻掌,翻掌的时候头刚好在两只掌的中间下一点,两只掌的手指成这样一个形状,因为我们观想佛刚好是面对我们站,他的脚也同样是前八后二站的,掌和掌之间是八寸,指尖和指尖是两寸,掌一定要伸平,十指并拢,拜的时候头碰到拜垫然后再翻掌。起来的时候是先翻掌,然后再起身,起来的时候还是同样的,先是右手放在拜垫的中间,左手慢慢地离开拜垫,起身,起身的时候左手还是合掌在当胸。我们拜佛一般是拜一拜起来,然后再拜第二拜,如果是你在拜垫上不起来,一直在拜,相当于一个礼,所以我们是拜一拜起来再拜,再拜,三拜,连续的三拜。一般我们在早晚功课之前都先礼佛三拜。礼佛的时候动作不要太快,稍微缓慢一点。我们起身的时候,是后面臀部这里先起来,拜下去的时候这两个膝盖分开,刚好是在蒲团的两个下角,这样拜下去的时候臀部不会高翘,拜佛的时候也要讲究威仪。
我们讲鞠躬叫问讯。问讯的时候,先合掌,弓身九十度角,头也是一样的,不要把头勾下去而身体还是高高的,身体是平的,成九十度直角,我们都是年轻人,这样可以做得到。我们礼佛之前要问讯,礼佛之后还要问讯,问讯的时候站着时合掌,问讯的时候手慢慢地变化,变成放掌操手的姿势,左手在下右手在上,起身的时候结一个印,叫毗卢印。这个印是右手包着左手,右手的食指稍弯曲,左手的食指搭住右手的食指,后面两个拇指是并拢的,手心是空的,两只手抱在一起。我们在问讯起身以后结这个印——毗卢遮那佛这个手印,结这个手印齐眉,与我们的眉间相齐,但不一定要碰到眉,与眉相齐就好,结毗卢遮那佛这个手印,毗卢遮那佛是法身佛,问讯起身以后结这个手印。刚才讲了在大殿上都是由法器的引领,法师手里拿着的这个叫引磬,我们礼佛的时候都要听这个引磬,在万佛楼你们可以看见有个很大的磬,那是大磬,现在这个也叫二磬,没有大磬的时候就会用这个代替大磬来掌握,礼佛的时候就用引磬来招呼。礼拜,我们现在就配上引磬,先问讯,问讯的时候弓身下去是一锤引磬,起身是一锤,合起来是两锤引磬。礼拜的时候第一拜是三锤引磬,拜的时候拜下去是三锤,起身是一锤;第二拜,拜下去是一锤,起身一锤;第三拜,拜下去是两锤,起身一锤。好,问讯,起身。
我们在合掌的时候,诵经的时候不需要把眼睛完全闭拢,眼神下垂,眼观鼻,鼻观心。上殿的时候不东张西望,要全身心地投入诵经,收摄我们的身心,如果东张西望的话心就不专一。放掌,放掌也叫操手,就是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操手放在胸口,不是放在丹田腹部这里。大家不要嫌麻烦,出家人在受戒的时候,一个月的时间就是做这些事情,每天都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是在寺院里生活,所以要按照寺院这个规矩来讲给大家听。
我们刚才讲的是上殿礼佛,以后每天都是按照这样来做,诵经之前先礼佛三拜,慢慢地大家就会熟悉这些动作。在殿堂里不允许讲话,因为殿堂是清净的地方,佛住的地方,更不允许在大殿涕唾,扔脏物,这都不允许。不是在这里吓唬各位,大殿里涕唾都会堕地狱,所以大家要慎重,在大殿里一定要注意。出家人每天都绑腿,穿的衣服都严严谨谨的,就怕有一点脏物弄在殿上,所以大家在大殿一定要保持殿堂的清净整洁。进殿的时候刚才大和尚也讲了,我们是男众女众分东西两单,男众在东,女众在西。站西进门的时候就要迈左腿进殿,如果站东就要迈右腿进殿,进殿以后不问讯,从大殿的下边绕道到你要站的那个位置,然后再转身向上问讯。在大殿里不能直接地从东边到西边,直接地穿来穿去,这叫穿堂直过,穿堂直过在丛林里是犯规矩的,不允许的,不能穿堂直过。穿堂直过只有僧值师父可以,因为僧值师父在丛林里负责管纪律的,他可以在大殿上穿堂直过。再一个就是香灯师父,因为他是为了添油啊烧香啊,他可以在殿堂里直接走过,但是也不是无缘无故的直接地穿堂走来走去。所以大家注意不要在大殿里直接穿来穿去,整个规矩在所有汉传的寺院里面都是一样的,对于丛林的规矩大同小异,有些寺院因当地的环境不一样制定的规矩不同,但是基本的规矩都是一样。在大殿直接从中间上中间下的,方丈和尚可以。寺院…
《寺院生活仪轨的意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