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里有四大班首,首座和尚、西堂、后堂、堂主师父、班首师父可以直上直下,东边就是维那师父可以直上直下,其他的清众,包括寺院里的清众师父都不可直上直下。所以大家都要注意,进殿后不可以从中间直接走到你想站的位置,这样是不可以的。在大殿上不能讲闲话,不要坐在拜垫上,我们站的时候看常住师父,学着常住师父怎么站,进殿以后正身端站,东西两单对面站,这是大殿上要注意的。
我们每天吃饭是和出家师父在一起,早晨和中午叫过堂,晚上叫方便堂。早上和中午过堂的时候我们应该是要比出家师父提前到斋堂坐好,一看到出家师父排班进到斋堂就要站起身,等着师父们站好,然后维那师父进来两锤引磬,一起向上问讯,再坐下。刚才大和尚也讲了,斋堂里不允许讲话,要保持安静,坐的时候同样是要正身端坐。不要翘腿,不要伸脚,因为你把脚伸出去了,为我们打饭的行堂的师父或营员走过来的时候可能会被绊倒,所以脚一定要放好,身正坐好。我们吃饭的碗,两个碗都是放在桌的上方,一个碗装菜,一个碗装饭,右边的碗盛饭,左边的碗盛菜,筷子放在桌子上挨我们身体这边。吃饭之前通常先念供,出家众所有吃饭之前一定要先供养,这么美好的饮食先供养佛,培养我们的恭敬心,先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先念一个供养的咒供养诸佛,然后再吃饭。我们这个斋堂叫香积楼,这个词出自《维摩诘经》,一般斋堂通常叫五观堂。我们在念了供养咒之后出家众都会做观想,做五种观想:第一观,计功多少,量彼来处;第二观,忖己德行,全缺应供;第三观,防心离过,贪等为宗;第四观,正事良药,为疗形枯;第五观,为成道故,方受此食。在念了供养咒之后就会做这五种观想。不记得,就做一个“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的这种观想,因为寺院的饮食都是由十方檀越信士们供养的,大家一定要做这种观想。吃饭的时候是先拿起筷子,不管你吃饭是习惯用哪一只手拿筷子,左手拿筷子或右手拿筷子,用这个左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将筷尖那一头就是细的那一边压一压,筷子是一头粗一头细的,将细的这边压一压,筷头自然翘起,然后用右手把筷子拿起来,然后把碗拿下来,先拿盛菜的碗,放到右手边,再将盛饭的碗端起来。我们吃饭的时候饭碗一直是在手里托着的,不是把碗放在桌子上趴在那里吃,吃饭的时候也要讲究威仪、形象,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威仪形象,让别人看着好,自己觉得也很舒服。吃饭的时候同样是正身端坐,左手将饭碗托起,夹菜的时候一定要把饭碗伸出去,不要将菜汤和油渍滴到桌上,滴到身上,要保持干净。我们吃的过程中如果菜饭有不够的时候,等行堂的师父或者营员过来以后,添饭也好添菜也好,就把碗伸出去放到桌子上方,如果你想要吃稀一点的东西,就把筷子在碗上轻轻地荡一下,如果要吃稠一点或者是干的东西就把筷子竖在碗里,因为在斋堂里不讲话,一切用动作来表达我们的语言,所以大家要注意,不要把碗伸出来以后就说我要吃稀的我要吃稠的,这样的话在斋堂里就犯了规矩了,僧值师父就会来提醒我们。如果是吃的量多少,就将筷子在碗里做划,划一格,划到哪个部位就会添多少。吃饭好了以后,就把两个碗轻轻地摞起来,同样地推到桌上方,把筷子放在碗的右边,筷尖与桌边齐着,放好放整齐。大家要记得一定要把菜饭吃干净,不能有剩余,因为是檀越供养,所以大家不要有剩余的,要全部吃干净。吃好饭,不管你是吃得快吃得慢,先吃好的就坐在座位上等,因为吃过饭以后还要结斋,出家众还要念结斋的一段文,这段文也就是说我们受的饮食的供养,把这个功德,把修行的功德回向给檀越护法,为他们做一个祈祷,结完斋以后出家众到大殿去回向,我们才可以离开斋堂。在斋堂里讲话,丛林里叫“两句半话”,所谓的“两句半话”就是方丈和尚可以在斋堂里讲话,也叫表堂,有什么事通知大家,或做一个简短的开示,这叫一句话;再一个就是僧值师父他可以讲,因为他看到哪里不如法的,看到有犯规矩的地方他随时都可以讲,他有一句话;半句话是行堂的,轻轻地讲话,斋堂是这两句半话。所以大家注意在斋堂里千万不能讲话,做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因为我们的僧值师父看到不如法的不威仪的他就会随时来纠正我们,所以大家要注意。
刚才讲的礼佛、过堂,再一个就是我们在寺院里见到出家师父,为了表示恭敬要合掌,可以向法师说一句“阿弥陀佛”。佛教徒见面合掌说“阿弥陀佛”,相当于世间的握手说“你好”。见到法师走过我们应避让,在路边侧身让法师先过,因为是对法的尊重。“佛法僧”三宝中“僧”是一宝,所以我们在寺院里见到法师一定要恭敬。如果你想知道这个法师的名字,怎么称呼法师,你就先向法师合掌:“请问法师上下怎么称呼?”法师就会很谦虚地说:“草字某某。”他会回答你。在寺院里跟法师交谈最好是两个人以上,不要单独一个人与法师交谈,尤其我们女营员一定要注意,因为出家众有戒律,大家一定要尊重法师。所有的营员不允许到任何法师的房间,有问题到方丈室去或者想见方丈和尚,也应两个人以上,不要单独的。其他的不要到法师房间,除非法师有特殊情况请你帮忙,搬一些东西呀,或者是为了三宝事可以,闲谈事不要到法师房间,因为丛林里有这个规矩,不要破坏了丛林的规矩。寺院里,法师们每天除了集中的修行,在房间里都会有自己的修行,所以在寺院里不要高声讲话,一定要低声轻语。尤其是晚上,敲了钟鼓以后还要打板,听到打板就要洗漱休息。在寺院里称呼法师,看到出家众可以称“法师”或者“师父”、“某某师”、“某某师父”或者“某某法师”都可以。“和尚”是一个非常尊贵的称呼,寺院里是“一个半和尚”。就是方丈称“和尚”,刚才讲,我们明海大和尚称和尚、方丈和尚;“半个和尚”就是我们的首座和尚,首座称“半个和尚”。其他师父都是“某某法师”或者“某某师父”,不能称为和尚。我们称大和尚可以直接称“大和尚”,或者“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都可以。我们现任的住持是明海大和尚,退居住持是上净下慧老和尚。寺院里做过一任方丈退居以后不管年龄大小都称“老和尚”,如果是大和尚退居以后我们也同样称他“老和尚”。我们见到净慧老和尚可以称他“老和尚”,或称“慧公老和尚”。今天晚上就讲到这里。
《寺院生活仪轨的意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