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同産生更多的磨擦,所以兩人關系很差,碰到也會掉頭就走。因此,兩人從來不在同一場演出中出現。後來卡列拉斯患血癌,需要到美國接受治療,但費用極其昂貴,他實在沒有能力負擔。後來他聽說一個叫荷姆沙的基金會,願意幫助他提供治療經費。一段時間後,卡列拉斯終于戰勝了病魔,又重新站在了舞臺。康複後的卡列拉斯從未忘記荷姆沙基金會的幫助,他非常地感恩,也希望加入基金會作爲義工奉獻自己的力量,以做回饋。在此過程中,他發現原來這個基金會的創建就是爲了醫治他的病症,而基金會的會長和資金來源,就是他的“死敵”多明哥。而多明哥一直以來以各種方式隱藏自己在基金會中的角色,因爲他知道,卡列拉斯一定不會接受“敵人”的資助,這會傷害他的自尊心。知悉真相的卡列拉斯,感動不已。一次,在多明哥的演出結束時,卡列拉斯走上舞臺,當著所有的觀衆,跪在多明哥面前,請求他的原諒,並表達了他對多明哥的無限感激。多明哥也熱情地上前擁抱他,兩人前嫌盡棄,成了生死之交。自此以後,我們才開始看到兩人同臺演出。
這種分享的力量真的是無窮的,所以我希望你們大家多一份分享心,多爲別人設想,多幫助別人,人們都會感受到你的好意的。《法句經》中也有首偈頌:“于此世界中,從非怨止怨,唯以忍止怨,此古聖常法。”
4.4.7 人際資源,在分享中整合
分享不僅能化解隔膜和敵意,更能幫你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現代社會,人才最重要。良好的人際可以爲你的人生路上帶來更多的機會、更多的資源。大家看過《人猿泰山》嗎?泰山不過是一個小男孩,力氣不如大象,速度不如虎豹,靈敏也不如猴子,但爲什麼他是森林之王呢?因爲他會關心、照顧他的動物朋友們,他樂意幫助所有的動物,分享他的智慧。泰山的森林法則,一樣可以運用到現代社會。每一個成功人士,都不是單打獨鬥的,他們背後都整合了一只強大的團隊,在幫助和支撐他的所有決策和行動。只有依靠團隊的力量,集衆人之所長,才能夠創造並獲得成功。成功的定義不在于你贏過多少人,而在于你幫過多少人。
4.4.8 生命資源,在分享中得到善用
最近(2007年4月),香港華懋集團原主席龔如心突然辭世,留下數千億港元遺産。她生前同丈夫曆經數十年打拼,好不容易建立起自己的商業帝國,丈夫卻突然遭到橫禍,她又開始同人打官司爭鬥丈夫的遺産。打了八年的官司,八年抗戰才完不久,就病故了。現在留下千億的遺産,還不知道會給誰。就像前面講的,錢財只是身外之物,若能領悟到這點,趁自己有精力、有資源的時候,學會分享,善用這些資源,爲社會爲有需要的人群做些有益的事。
4.4.9 潛能在分享中激發
分享還可以激發個人的潛能。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Johari窗戶理論”:每個人都有四個我。
一是公衆的我,自己看得到,別人也看到,例如自己在公衆場合所表現出來的各種優缺點。
二是秘密的我,自己看得到,別人看不到,如自身的專長、弱點。
叁是背脊的我,別人看得到,自己卻看不到的部分,如一些自己都不知道的小動作或口頭禅。
四是潛能的我,自己看不到,別人也看不到的潛在部分。
每個人的腦細胞,即使在去世的時候,也只用到了3%,而聰明的人如愛因斯坦也不及10%。許多人都認爲,只有在工作、當官或做學問的過程中,才能發現人的潛力,其實還有其他方法。
分享就是其中之一,通過分享,第二個秘密的我和第叁個背脊的我與第一個公衆的我融合起來,別人會幫助你修正缺點;第二個秘密的我所隱藏的專長,可以慢慢被挖掘出來,在前叁個我不斷成長的基礎上,潛能的我慢慢也就被開發出來了。
我初到港大的時候,也非常不容易,但經過這六年,我也有很大進步,爲什麼?把什麼東西都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不明白的,把自己放小一點,請教別人。有什麼需要提升的,有什麼需要改善的,經過溝通和商量,人家會指出來。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在和人分享的過程中,人們往往會提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新點子出來,或者激發你的靈感。因爲一個人的思維非常的有限,叁個臭皮匠也可以等于一個諸葛亮,集思廣益,彌補不足,這正是團隊的力量。所以工作中,真誠的分享和溝通顯得尤其重要。
4.4.10 命運,在分享中改變
這個是講工作中特別重要的。這個時候的分享你要真誠,你要沒有私心,希望大家工作時特別重視。
分享,有時候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一對老夫婦走進一個旅館,想要住宿一晚。但旅館房間都滿了,那個接待的服務生不忍心讓他們再出去。于是,把他自己房間騰出來同老夫婦分享。第二天早上結賬的時候,又是這個年輕人值班,但年輕人跟他說,你住的是我的值班房不是客房,我不能收你的錢。這個老人臨走時點頭贊許說:“你就是我夢寐以求的員工。”幾年後,這個年輕人收到這位老人的挂號信,信中提及了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所發生的事情,另外信裏還附上了一張邀請函和一張紐約的機票,老人邀請他去紐約玩。那位服務生到達曼哈頓後,在第五大街的路口再次見到了有過一面之緣的旅客,站在一幢剛落成的華麗酒店門前,老人告訴他說,這是我爲你蓋的酒店,我希望你來經營它。我沒有任何條件,因爲多年前我就知道,你是我夢寐以求的員工。這幢酒店就是華道夫-阿斯多裏亞酒店(Waldorf-AstoriaHotel),42層,它是紐約尊貴地位的象征,是各國政要造訪紐約下榻的首選。我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總理溫家寶,去紐約之時,也曾下榻該酒店。這位名叫喬治
皮特(Georgeoldt)的服務生,幫助華道夫奠定了世紀地位。命運和人生總是如此,充滿著許許多多的機緣和“貴人”,每一個都有著將你推入雲端的潛能。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夠把握住呢?一個晚上分享一個房間,與人爲善,聽來如此簡單,但卻可以改寫整個曆史。因此,人應當廣結善緣,以分享的心態面對,不要很“現實”,這只會把自己局限起來,難有發展的空間。
4.4.11 以分享的心,回報大衆
世界上任何東西的産生都是種種因緣條件和合而成的。很多人認爲錢是我掙的,我幹嘛要與你分享?但追問一句,如果沒有你的父母供養你,沒有師長教育你,沒有社會給你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你還能掙錢嗎?整個社會本來就是一個相互關聯、循環往複的整體,沒有人能夠脫離開而生存,更不要說掙錢了。回想一下,在你成長的過程中,難道從來就沒有接受過別人的幫助嗎?那麼現在,當你有了一定的能力的時候,你是不是應該回饋給大自然,給這個社會點什麼呢?有人還是講,我現在賺錢了,我幹嘛要布施給窮人。我只想告訴大家一個事實,前幾年的印度尼西亞,很多人打劫華人的商店,如果這家商店是你的,你還能做生意嗎?你什麼都做不了。只有在一個好的環境中,保持社會的良性運轉,幫助一些有需要的人,個人才能更好地發展。
所以,分享在佛教裏面是一種因果律,是一個循環的,是一種緣起法。學佛重點是抓住它的核心,是了解我們的心,了解心的力量,學會如何去轉化它,形成積極的、向上的思維,真正地讓“境隨心轉”,這才是佛教中講的“智慧”。這一智慧中最重要的就是放下我們的私心,不要以爲世界上只有我而沒有他人,學會分享就是放下私心的第一步。分享真的很重要,它促進人類文明的形成,它加倍我們的快樂,融化我們的痛苦,獲得各種資源,挖出你的潛能,最後讓我們真正的明白,分享是你的責任,是你的義務。但願人們能與家人、同事、親朋好友多多分享,你會發現,默契與溝通自然隨之而增加,美好的感覺將在會心一笑中産生。
《生活在分享的世界裏(淨因法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