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心的修煉
——從中國文化談責任心
湛如法師
(2007年7月21日下午于文殊閣)
尊敬的明海大和尚、各位法師、各位營員:
像剛才明傑法師所介紹的那樣,我是生活禅夏令營的第一屆營員,到今天已經十五年。明傑法師現在在這裏當主持人,那個時候他還是個小孩,差不多跟桌子一樣高。時間過得很快,又回到生活禅夏令營中跟大家一起學習。我記得第叁屆還是第五屆的時候,我忘記了,當時明海法師在致歡迎詞的時候說,因爲今天我的一個同班同學淨因法師,當時他在英國,我在日本。明海法師說:有的老師從英倫叁島發腳,有的從日落湖山歸來。這個空間勾畫得很美妙,那麼今天他是從香江歸來,我是從遵義趕到。
今年夏令營給大家講的主題是《生活在分享的世界裏》。我一路上在想一個什麼問題跟這個有關系呢?我想來想去,我想講一個跟責任心有關系的話題。我不知道責任心會不會跟這個分享有關系,但是我覺得可能多少會有一點聯系。我的題目是“責任心的修煉”,副標題是從中國文化談責任心。這個講座分爲叁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責任心的內容。我有四個小題目:什麼是責任心,責任心的核心內容是人;責任心的價值;從財神看這個責任心。第四個是責任心的意義,這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講的內容是責任心的修煉,如何修煉我們的責任心,也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責任心從頭開始,責任心的死敵,自我反省,自我完善和自我改進。第叁個部分是責任心的禅的修行。我記得第一屆生活禅夏令營,我講的跟這有一定的聯系,但是沒有重複的,十五年過去了,我還是覺得這個題目很有趣,也有叁個部分:一個是簽到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是願心志向,第叁個部分是我們的生活禅,我舉了個以籃球爲例,就是在籃球當中我們的行住坐臥,跟這個籃球有什麼關系。
第一部分,責任心的內容。
第一,什麼是責任心?我的理解是應該盡的義務,應該做的事情,以及應該承擔的過失,這是我對責任的理解。第二,什麼是責任心呢?就是完成責任的心,無論我們是在任何一個工作角色當中,在職位上不同的表現就是責任心。第叁,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我想他應該具備叁個方面的條件:第一個,一定是恪盡職守的;第二個,他一定是力求完美的;第叁個,一定是一個勇擔後果的。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如果他離開了這叁個界定的話,他就是沒有責任心的人,或者是責任心不完整的人。所以,我想先給它一個基本的定義:責任、責任心、責任者,它的所指及它的範圍。
我想先舉個例子,這個是我們很熟悉的一個人,一個有責任心的員工,中京帝國飯店的一個廁所清潔式工。大家有去過日本的知道,它是很有名的,而且是很多人在一定職位上夢寐以求的地方。有一個出身名門的美貌的大學生,假期到這個飯店來工作,分配給她的職責是洗廁所,正當她不知所措感到惡心想嘔吐的時候,想放棄這個工作的時候,她突然看到身邊有一個老職工,在洗完這個馬桶以後,舀了一杯水喝了下去。這個大學生驚呆了,不知所措了,心裏受到了強烈的震撼,終于醒悟過來。下定決心,就是從心發誓,就是發願,在生活當中修行。她說就算是一輩子洗廁所,也要做一個出色的洗廁所的人。當這個女大學生再進到廁所打掃的時候,她就把洗廁所當成了一個自我修煉,自我提高的一個道場,廁所就是她修行的一個地方。每次洗完廁所她總是問自己,我是不是也像那個老職工一樣從這個馬桶裏舀一杯水喝呢?最後當經理驗收考核的時候,她當著許多人的面從新洗過的馬桶裏舀了一杯水喝了下去。當她畢業以後順利地進入到帝國飯店工作,成爲日本帝國飯店最出色的員工,提拔最快的員工,這個人就是小泉時代內閣的一個大臣——野田盛子。叁十七歲的時候就進入日本政壇,成爲日本內閣的郵政大臣,就是從洗廁所開始。我想在日本有過生活經曆,包括對日本有一定了解的同學都會熟悉,在日本的佛教界,特別是與禅宗有關的寺院,經常有這種修行體驗,洗廁所啊,到街上去化緣啊,去做這樣一些工作,這主要是把我們這顆傲慢的心降低下來。我記得自己在日本也是這樣,我去找一個臨時工作,1992年1993年的時候,店長就問我:“你爲什麼要來打工?你是個出家人。”我當時日語單詞表現的也不是很好,我就說了一句話:“打工也是一種修行。”他聽了後很感動說:“日本的和尚很少有到這種地方來打工,能夠以這種方式來修行。”其實我其他的單詞並不會,這也反應出日本對年輕人進入工作崗位之前,所受到的各種訓練,它有一整套的方式。野田盛子對別人介紹的時候說:“我就是一個最敬業的廁所清潔工和最忠于職守的內閣大臣。”當她已成爲內閣大臣時,還沒有忘記自己當清潔工的時候對她所帶來的影響,這是第一個例子。佛教中這樣的故事太多了,比如說有責任心的晉商。現在的晉商有黑心啊、黑煤窯啊、黑色的經濟啊,我們不願意見到的例子,但是在中國曆史上,輝煌了六百年的晉商,,其中有他們獨到的地方。比如說大家看《喬家大院》有一個鏡頭,就是晉山西人的稱啊,在它的尾部都刻了叁顆星,這叁顆星代表了什麼?代表了福、祿、壽。一個族人發現他缺斤少兩的話,他能夠在個稱翹起來的時候看到,如果短斤少兩的話就意味著缺德、缺財、缺祿,會消減自己的福、祿、壽。王現就是這樣一個很典型的明代很著名的晉商,他自己就把商場跟道場聯系在一起。他說:“夫商與士,異術而同心,故善商者,處財貨這場,而修高明之行,是故雖利而不汙,故利以義製,名以清修,天之鑒也。”利以義製,名以清修。第叁個例子我相信我們大家也很熟悉的南丁格爾,她的責任心更讓人很欽佩啊!比如說1853年英國與俄國發生的克裏米亞戰爭,傷員的死亡率高達42%,在南丁格爾帶領的叁十八名護士的精心護理照顧下,六個月後,死亡率亂糟糟的地方由42%降低到2%。她總是和傷員說話點頭微笑,看到她的身影,所有的傷員都滿意地安睡,她來到以後,就像教堂一樣聖潔。還有第四個,就是沒有責任心的人,也有很多這樣的。比如說2004年吉林中百商廈的大火,死了五十四個人還有其中五十多人受傷,經濟損失難以估量。查明的原因大概有叁個:一個是火災當中雇員叫于洪新的,他在倉庫裏吸煙。第二個呢,是在此之前,中百商廈沒有對火災的隱患及時整改,消防措施沒有得到落實。第叁個呢,火災發生的當天,值班人員擅自離崗,致使民衆沒有及時疏散,最後釀成了這樣一個悲劇,這是一個反面的沒有責任心的例子。從這幾個例子看出,無論我們所在的行業是什麼,但是這句話是最重要的:什麼是安全隱患呢?什麼是引發災難的定時炸彈呢?就是沒有責任心的職員。也就是在我們的管理系統裏面,如果這個員工他沒有安全隱患意識,他沒有安全意識,他就是我們這個環境裏的安全隱患,換句話說,他就是我們這個環境裏引發災難的定時炸彈,他就是一個沒有責任心的員工。我剛才講了,有責任心的人,他應該有叁個方面的表現:恪盡職守,力求完美,勇擔後果。那第五個例子,就是責任心的體現,就是勇擔後果。成都的一個女員工叫劉瑾,她駕一輛微型面包車,途經叁環路的時候,不慎把立交橋的反光設施撞上了。她忍著疼痛立即撥打110報警,由于找不到管理叁環路的單位,劉女士第二天一早就撥打114,查詢了二十個電話都沒找到,八號上午打到市長辦公電話,並且找到了管理的單位,于是她就來到了幹道指揮部,接受了一千九百元的罰款。這樣的人,我們可能覺得很奇怪,她說了一句話:“做錯了事情就應該負責到底。”這是第一個勇擔後果的例子。第二個勇擔後果的是,1920年有一個小孩,一個11歲的小男孩,在踢足球的時候,把鄰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這個時候人家給他索賠12.5美元。闖了禍的孩子不知道怎麼辦,他向他的父親承認錯誤,他的父親要他對自己的過錯負責,借給他錢,但是這個錢必須得還。從此,這個男孩開始了很艱苦的打工工作,半年之後,終于還給了父親借給他的錢,這個人呢也是一個勇擔後果的例子,他已經去世了,就是成爲植物人的美國前總統裏根,有責任心的人。當然還有很多,2006年感動中國的很多人,像華益慰他們,全是一些有責任心的人。所以有責任心的人,他必須具備這樣叁個條件:恪盡職守,力求完美,勇擔後果。具備這樣叁個條件的人我想一定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這是第一個,什麼是責任心。
看看第二個:責任心的核心內容,仁。爲什麼說仁、義、禮、智、信的仁是核心內容?我們看PPT,一個公司、單位和個人,它都有兩個不同的生存法則,一個是拔一毛替天下而不爲;還有一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公而忘私這樣的人。左邊的是百分百自私的,自搗腹地的;右邊是百分百無私的,應該是一個慈善組織。那也就是說,我們的職員和我們的領導百分百自私,百分百無私應該是不存在的,那就考慮雙方利益的一個選擇,我想應該是人,他應該具備叁個條件:第一個自利利人,第二個就是合理分配,第叁個就是他分配的時候很均勻。那這樣的話他百分百自私,又百分百無私,幾乎占兩種類型的人很容易想像的,所以責任心的核心或者根本法則就是這種仁。我們今天講法的是哪種仁呢?仁在什麼地方呢?仁就是和,這是我的一個理解。仁就是我們所說的和,這個和是什麼呢?第一個定義,比如說我們經常嗑瓜籽仁、桃仁、杏仁、果仁,同樣的人生存發展的本源他的核心也是這個理。我們接著往下看:從一棵樹,趙州的柏樹之所以能千年,我想跟它的核,跟它的仁也有關系。所以責任心的核心,我們以一棵樹去看,這就是責任心的,這就是核,這就是仁,仁和核在這個地方,從一棵樹去看。我們看的是鮮花…
《責任心的修煉——從中國文化談責任心(湛如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