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切的活动。大家可能会觉得自己是冤枉的,认为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了,不可能很自私。不服气,对吗?
有这样一个典故。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
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
任人有又问:“色与礼孰重﹖”曰:“礼重。”
“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
我想大家都是读书人,肯定都讲礼。那么我想问大家同样的问题:“讲礼没饭吃,会饿死;不讲礼去抢才有饭吃。那你抢还是不抢?”
营员:抢。
净因法师:所以这些都是围绕“我”来说,执着于“我”而生出私心。一旦有了“我”,所有的麻烦都会产生出来。佛教常常以水为例,人的思想本来很清纯,如同水一样。一旦纯净的水受到污染了,我们就看不到它的本色了。如果把一粒普通的石子放于纯净的水中,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它的本来面目——仍是一粒普通的石子。但是当纯净的水被污染了,它的颜色就变了,你看不到它的本来面目。如果把石头放到墨水的里面,我们根本就无法看到石子。同样,如果一个人太贪了,人家就会说这人的心都黑了。所以佛教讲,净心如同净水。怎样净心呢?学会分享,逐渐的抛开自己的私心。
在古代分享是一种美德,大家都读过孔融让梨的故事。但是大家都只是口中说说,真的有人能做到吗?假的。我国计划生育已实施二十多年,在座大多数也都是独生子女。在这样的家庭里,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一个小孩身上,他(她)自然或多或少地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惯性思维,这也是情理之中的,只知有我而不知有他人。更不懂得分享,没有一点团队精神和整体思维的习惯。这样的人,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候都会尽量避开,因为他们不能很好地融入一个整体,反而带来无尽的麻烦。
当今社会,人们的私心特别重。在自私心态驱使之下,于己有利的东西,便千方百计去获得,贪心生起;一心只想获得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不考虑后果,痴心生起;将一切不利于我者,皆视为敌对的一面,嗔恨心生起;有权有势,自命不凡,傲慢心生起;过度地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而时时提防他人,多疑心生起;不知反省自我,推卸责任之心生起;当别人比自己强时,妒嫉心产生。在极端自私的心态驱使之下,为了争名夺利,人们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尔虞我诈,不但使自己痛苦,也影响周围的人,引起家庭、公司、社会间的种种纠纷与冲突,使得一个大好的人间到处充满了险恶、纷争和不平,使得身处其中的人烦恼重重、痛苦不堪。故私心起,痛苦生。所以一定要学会感恩,学会分享。人家照顾你、关心你不是天经地义的。人与人都是相互的,就像一面镜子一样,你如何对人,人如何对你。
4.4.2 人类文明,在分享中诞生
人类的文明,是几千年的积累和沉淀。但为什么一个地球就只有人类建立起了如此灿烂的文化呢?为什么动物就没有?很多人说是劳动工具的使用,这不完全对。有些动物(大猩猩)不但可以直立行走,而且也能使用简单的工具。更重要的是,绝大多数动物(如海豚、大象或狗等)都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还有不少动物(如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极强。应该承认,一些动物在某些方面并不比人差。那么,人和动物根本的区别在哪儿?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现代人的基因与三万五千年前石器时代的人的基因并没有多大变化,使两者发生质的变化的关键原因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人类文明。所以我认为,人类的文明是在分享中产生的。据考察显示,古代一个村庄几百人,会定期到另外一个村庄去聚会,总结分享各种经验,包括劳动的经验、预防灾难的经验等等。因为要分享,语音就慢慢地发展起来,语音总结、传播了他们生存的经验,逐步又演变出用图形和文字记录下来,这就是语言和文字的起源。借助于语言文字,人类的生存经验代代相传,不断积累,最终形成辉煌的人类文明。可见,分享使人类文明得以进化,也使得人类彻底的从动物大家庭中分离出来,成为万物之灵。
4.4.3 和谐,在分享中产生
在一个团体里面,如果你要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又要使这个团队朝着同样的方向发展,大家都能够和谐共处,需要什么呢?需要分享。
“石头汤”是欧洲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流传着不同的版本。在与佛教有关的版本中,讲述三个云游四方的和尚,一天路过一个村庄化缘。那个村庄曾经饱受饥荒、洪水和战争,所以人都很冷漠,互不关心,甚至还怀疑自己的邻居。和尚去到后,村民们都躲进家中窥视,没有一个人出来迎接。望着空无一人的村庄,饥肠辘辘的和尚终于被逼出了一个绝招。他们欢欢喜喜找来三块石头,仔细清洗后放入一口大锅内,架起一堆柴火,开始煮这三块石头。所有村民都感到困惑,最后,一个小女孩终于忍不住了,走出家门好奇地问:“你们煮石头干什么
”三个和尚很认真地答道:“我们打算煮一锅香美的石头汤。当然若再加一点盐和胡椒什么的,那味道就更不同了。”小女孩立即回家拿来他们想要的东西。出家人尝了一下石头汤后,自言自语地说:
“要是再加一点胡萝卜、卷心菜、土豆、香菇……那会更好。”奇特的石头汤引来村民们的好奇与注意,他们不自觉地拿出家里有的东西,加入汤锅中,石头汤变得愈来愈香,愈来愈美味了……一锅神奇的石头汤终于煮成了!村民们与三个和尚一起品尝着奇美无比的石头汤,心中生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愉悦。
你想啊,这么多东西放在汤里,这汤能不美味吗?所有的人都把自己的东西拿来给大家分享,三个和尚才能巧妙地把三个石头煮成一锅美味的汤。这就是心的力量。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条件本来就在宇宙中间,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方法,把各种关联条件组合到一起,从无到有,做出有意义的事情,这才是判断一个人聪明才智的试金石。
4.4.4 快乐,在分享中加倍
如果你懂得分享,你的快乐将会加倍。有个故事很有意思,一位犹太教的长老,酷爱打高尔夫球。在一个安息日,他心痒痒的很想去挥几杆,但犹太教规定,信徒在安息日必须休息,什么事都不能做。这位长老终于忍不住,决定偷偷去高尔夫球场,想着打九个洞就好了。安息日,球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因此长老不怕有人知道他违反规定。当长老在打第二洞时,却被天使发现了,天使生气地到上帝面前告状,说某某长老不守教义,居然在安息日出门打高尔夫球。上帝听了,就跟天使说,会好好惩罚这个长老。第三洞开始,长老打出超完美的成绩,几乎是一杆进洞。长老兴奋莫名,到打第七洞时,天使又跑去找上帝:“上帝呀,你不是要惩罚长老吗?为何还不见有惩罚?”上帝说:“我已经在惩罚他了。”直到打完第九个洞,长老都是一杆进洞。因为太神乎其技了,于是长老决定再打九个洞。天使又去找上帝说:“到底惩罚在那里?”上帝只是笑而不答。打完十八洞,成绩比世界上任何一位高尔夫球手都优秀,把长老乐坏了。天使很生气地问上帝:“这就是你对长老的惩罚吗?”上帝说:“正是。你想想,他有这么惊人的成绩以及兴奋的心情,却不能跟任何人说,这不是最好的惩罚吗?”
生活需要伴侣,快乐和痛苦都需要有人分享。没有人分享的人生,面对的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一种惩罚。
4.4.5 痛苦,在分享中减轻
在各大乘经典中,帮助佛陀教化众生的菩萨极多,灵鹫山法华会上就出现了八万多位,重要的也有十八位,其中有四位在世界各地极为流行,观世音菩萨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国民众中间,也许有人不信仰释迦牟尼佛,但对观世音菩萨却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就是观音信仰普遍性的最好写照。为什么信观音的人如此之多
答案就是:分享的力量。观世音菩萨总是寻声救苦,即分享别人的痛苦。哪里有人需要倾听、帮助,观音就会出现。当人们有痛苦的时候,即使是一个耐心的倾听,也一样可以减轻人们的痛苦。
禅师有一位弟子,出家前被人误解,遭人讥笑与欺凌,心中痛苦不堪。出家后,生性好强的他,一直不愿旧事重提,但过去留下的心灵创伤,一直折磨着他,令他活得很辛苦。禅师看在眼中,急在心上,一直在寻找机会帮助这位可怜的弟子。
一天,禅师让这位弟子倒一杯水,然后再在杯中放入一把盐,搅拌后,便叫这位弟子喝下去。这位弟子心知不妙,但还是依禅师的吩咐,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
禅师问:“味道如何?”
这位弟子呲牙咧嘴地吐出了口中苦不堪言的盐水,只吐出一个字:“苦!”
禅师说:“请把这水倒进湖中。”
弟子将这杯盐水倒入湖中后,仍是一脸茫然。禅师便叫这位弟子再从湖中舀一杯水尝一尝。弟子一尝,喜形于色,由衷地发出 “很新鲜”三个字。
禅师又问:“你尝到咸味了吗?”
弟子答道:“没有。”
盐,其实一点没有少,只是稀释到一定程度,喝起来就不再觉得苦了。同理,当一个人有痛苦时,不愿与他人“分享”,或有苦无处诉,只能把自己的痛苦藏在心中,痛苦便会像浓缩的盐一样,又咸又苦;反之,一个人有痛苦时,若能学会与别人“分享”,又有人心甘情愿地倾听,痛苦便在“分享”中得到减轻。这就像一包盐一样,直接放入嘴中肯定苦不堪言,但如果每次在菜中只加入少许,立刻就能做出美味的菜肴。把自己痛苦放在心里,也像浓缩的盐一样,又咸又苦。所以我希望你们有痛苦的时候,讲出来和人分享。
4.4.6 仇恨,在分享中融化
不仅是痛苦,仇恨也会在与人分享的时候融化掉。有时候,我们总是由于种种误会和不理解,同人结下冤仇,但只要透过分享,也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大家都知道世界上三大男高音,多明哥、卡列拉斯、帕瓦罗蒂,其中多明哥和卡列拉斯,两人都是西班牙人,但同行是冤家,又因为政治观点不…
《生活在分享的世界里(净因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