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學佛與思維觀念的轉變

  學佛與思維觀念的轉變

  靜波法師

  (2001年7月21日)

  

  非常感謝淨慧大和尚給了我這個機會與大家結法緣。實際上,學佛有趙州禅師說的“吃茶去”一句話就夠了,吃茶以後就行腳,明白了道理就去實踐,把握自己的心。由于是生活禅,我們把它放在生活中去闡述,使它更有生命力與說服力,其實到最後還是一句“吃茶去”。

  佛教是什麼

  有人說佛教是教育,有人說佛教是文化,也有人說佛教是哲學;事實上,佛教只是佛教,而不是故弄玄虛什麼的,很多只是方便說法而已。當年趙樸初會長提倡佛教是文化,是由于當時人們不了解佛教,他試圖通過大家對文化的認同來弘揚佛法,一般人都認爲中國文化與佛教是密不可分的。從某種角度看,佛教的確是一種教育,佛教也是哲學,它是探討人生的世界觀。而佛教就是佛教,不能是別的,一旦是別的,就會混淆,就會本末倒置。爲了正本清源,我們必須說佛教就是佛教,而不是別的什麼。至于民間有很多信仰,如跳大神、弄鬼與氣功等,也自稱是佛教,我們敢肯定地說那不是,有人一定要說是,就是在渾水摸魚。有的算命,目的是爲了經濟效益,是發現了市場可觀而投其所好,而不是爲了隨緣,這與佛教沒有關系。如果說關系,那只能是佛教與非佛教的東西比較後,顯見佛教更有說服力。

  盡管學佛的人心態是各不相同的,有人喜歡升官,有人喜歡發財,有人爲了長壽,但佛教並不以此爲歸屬,佛教的歸屬必須是放下,因爲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的,擁有的還會失去,不會永久,所以我們不要執著,執著對我們的生命是一種浪費。佛教並不是讓我們放棄一切東西,而是讓我們在內心裏放下執著而已。

  佛是覺者,是有智慧的人,學佛是爲了得般若智慧。佛字,左邊是個人,指所有的人都可學佛;右邊是個弗字,是否定的意思,作爲一個人必須否定常人的價值觀念,才有可能成佛。學佛是容易的,成佛是艱難的。正由于此,佛教講我們只有一柄劍,那就是智慧之劍;只有一個敵人,那就是無明,學是要用智慧之劍去斬無明之敵。我們總認爲有一個我,有一個敵人,有一把兵刃、武器,我們精疲力竭地與煩惱、無明的敵人在戰鬥。直到有一天,我們突然發現面前的敵人不存在,我也不存在,手中那把長劍也不存在,我們就開悟了,我們就成佛了,但這非常艱難!因此,佛告訴我們,學佛必須要融入我們的血肉,要化解煩惱,解決問題,否則,學佛就是招牌,就沒有說服力。

  現實佛教的迷茫

  佛教看起來是比較興盛的,但在這興盛的情況下,並沒有解決人們思維觀念原本固有的價值,人們還是按照原來的價值觀念來學佛。所以,有人在學佛後又跑走了,是由于覺得成佛的速度太慢,得到的利益較小,遲遲沒有神通,就去學氣功,找“大師”去了。我在北京就見到了一位,他講他請了尊佛像,在法源寺和雍和宮開過光,也在白雲觀開過光,然後又去找李洪志開了光。我們很容易沖動,也很容易冷卻,要肯定就完全肯定,要否定又完全否定。佛教的迷茫是由于我們對佛教原則的維護並不到位,否則,佛教就不是今天的表現形式。盡管說有體製和各種因緣上的問題導致佛教的今天,但是我們自身的努力也是沒有到位的。像夏令營這種存在的形式又有幾家?實不多見。由于不多見,人們了解佛教的窗口只是道聽途說,所以,甯可認同李洪志。

  現在佛教面臨叁大挑戰。一是瘋子,胡說八道,什麼有市場,他就說什麼,比如狂禅,呵佛罵祖等。曾有一位女居士在她的先生陪同下去找我,那先生說她學佛走火入魔了。她一進屋,就把眼睛閉上,我叫她睜開,她回答:我閉上就是睜開。我叫她喝水,她說:我不喝水就是喝水。我又問她:你上廁所到底去哪個廁所?她馬上說:我去女廁所。我問她爲什麼沒有膽量去男廁所,結果她冷靜了下來,畢竟她是有知識的,後來也喝水了,也睜開眼,最終她改變了自己,不再做瘋子。瘋子很可怕,自己受了汙染,還要汙染別人。

  二是騙子,是別有用心的人。李洪志講他是在轉*輪,*輪沒有錯,但他把*輪安到別人的肚子裏去了。佛教講的*輪是一種比喻,那是印度古代的一種武器,是不能安在肚子裏的。而且氣沈丹田,腹式呼吸本來就治病,不用安什麼*輪,有人認爲是李洪志的功勞,那就上當受騙了。你講他師父騙了他,他很不服氣。我1998年在法源寺講經時,有人膽戰心驚地勸我千萬不要得罪他們,我講是他們傷害我們佛教。如果他傷害的是我個人,我可以大度些。騙子在篡改佛教時,沒有人明白,所以他成功了,他利用了絕大多數人對佛教的無知。李洪志講過,如來有大如來、小如來,他這樣說是很荒唐的。佛是平等的,只有佛才是絕對的平等,從來沒有阿彌陀佛大、釋迦牟尼佛小這樣的說法。他還講,有些小佛爲了看我、拜我,爬呀爬呀,結果摔死了很多佛。這麼愚蠢的慌言還會有人信!他告訴別人,目前氣功界,只有他有法身,有四個法身。佛經講法身遍一切處,只要空性在就有法身,只要與空性相應,就能證得法身。最簡單的知識,沒有人知道,不能識別假冒僞劣,我們就經常上當受騙。也有人反問我:你講的也不錯,但學李洪志大法的人裏有博士、碩士、教師、大學生,哪個不行?我講他們在某個方面可能是優秀的,但在佛教方面是文盲。我不是貶低他們,確實是由于這幾年來,佛教常識在社會上根本沒有人知道,多數人對李洪志講的是什麼,對氣功的內涵根本就不清楚。

  叁是有的人知道但不說。不敢講,不能說,這就是佛教的現實,不講永遠會混沌。當然不能說有不能說的道理,但不說就會被通吃。實際是不說會得到很多好處,說了就會得罪人,傷害人。我對任何人都沒意見,佛法就是這樣,我必須如實道來,不如實道來還是佛法嗎?我們講話必須對佛教負責,面對佛教徒,你必須給他一個佛教的知見,而不能沒有原則地、和稀泥地說叁教都一樣。叁教是不能合一的,只有通達了空性的人,才能看到一切都是平等的,不能籠統地對衆生講,否則會誤導的,平等是性,不是相。佛法在破外道時,是在破見,而不是在破法,不能說黑是白、男是女,黑白不可以顛倒,但不執著是可以的。

  爲什麼要轉變思維觀念

  不解決問題,學佛沒有意義。有的人沒能持之以恒,是由于學佛沒有受益,沒有改變自己,渴望得到的東西沒有實現。有個例子,在一個廟裏,有一位發心在客堂收布施的老人家,他總是告訴別人,要舍得舍得,舍一得萬,這對一個不了解佛教的人來講會造成誤解的。其中有個人在旁邊開始盤算,這比在銀行利息高,一咬牙就把二十萬給捐了出來,然後坐在家裏等待舍一得萬。過了一段時間一看,什麼也沒有得到,結果急了,跑廟裏來要錢,弄得狼狽不堪,非常可怕。由于他不了解佛教,這樣來做就是迷信,這種觀念必須轉變。舍一得萬沒有錯,那是你成佛的資糧,所謂福報當然也是有的,但應該讓種子因緣成熟,不能說把種子剛種下就要收獲。

  要解決問題,必須認清楚事物的真相、實相。《金剛經》講,所謂實相以無相爲相,破除了虛妄的相就是真實的相。有個很能說明問題的故事,在印度有個小國,一位宰相經常唱所有的人包括國王都是瞎子。國王看不慣,正要發作的時候,那位宰相表演了一幕戲。他用一塊布圍在頭上,旁邊的大臣們就講宰相戴了頂帽子;他把布解下來圍在腰間和腿上,大臣們就講宰相穿了個裙子;他又把布解下來圍在脖子上,大臣們又講宰相帶了條圍巾。實際上沒有帽子、裙子、圍巾,只是一塊布,這塊布就是實相。當時,很多人由此而開悟。宰相唱的所有人包括國王,實際上的確是瞎子。我們著相,我們著相太久,不知道不著相會怎麼辦,會惶恐,會無所適從;如果我們不著相,就會有因緣和機會成佛。

  去年我遇到這樣一件事,極樂寺傳戒,雨過天睛,外面天上飄著白雲,有幾位居士大喊:觀音菩薩!觀音菩薩!當時,我在屋裏看書,聽到有個小孩對他的奶奶說看不見,他奶奶告訴他:哪能和真的一樣。佛教的迷信就是這樣製造出來的。在法源寺,很多居士在客堂裏聊天,突然跑出去,看到天上噴氣式飛機拉的線像卍字,就大喊大叫:吉祥啊!吉祥啊!我告訴他們是飛機剛過去。我覺得這麼說打擾了人家的興趣,心裏很不忍,但我必須告訴他們這是瞎鬧。如果我們不努力改變自己的觀念,單純從表面上學佛,已經非常危險了。所以佛教必須面對現實,解決現實的問題。

  無相就是實相。有首歌叫“一無所有”,其實我們都是一無所有,如果你沒有這種感覺就不是佛教徒,我們每時每刻都是一無所有,什麼也沒有。曾經有過,那是曾經,一切都是曾經,都在過去,如果你不願意告別,就只好輪回,願意告別,就是解脫。佛教不考慮過去,也不考慮未來,絕對活在當下,活在當下才有機會。

  有很多佛教徒不願意活在當下,願意活在過去,老琢磨自己是什麼來曆,到處討封,反正自己不知道。別人說出他的來曆好,他就很得意,很多人還很羨慕,也到處討封。曾經有個人來問我他是什麼變的,我反問他:你自己不知道嗎?他說真的不知道。我想不知道就好辦了,于是就一本正經地告訴他是驢變的,他很不高興。我又講他前一世是在廟裏幹活的毛驢,幹完活就拴在樹上,聽了不少出家人念的經,種了些福田,這一生轉爲人身,他又高興了起來,還很激動。最後,我很嚴肅地告訴他:我是騙他的。他立刻急了,說出家人不能這麼幹,我問他騙他什麼了,他沒扔錢,也沒失去名譽,我只不過提醒他以後別再上當而已。我們很多人走的就是這條路,而且還不後悔。

  去年,我抓了位假活佛,後來公安局又把他放了,就由于他有錢。他騙了北京幾個女大學生不少錢,還說跟其中一個有幾十年的夫妻緣分,結果被我識破了。一個人的觀念一旦定型之後,改變起來是很艱難的。我和他師父做…

《學佛與思維觀念的轉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