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說)這位營員把腿盤好,一定要有毅力。不管你是信教還是不信教,盤腿打坐對每一個人都是必要的。因爲鍛煉意志,鍛煉毅力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曆的一個過程,一種修養,一種人生體驗。我看很多人都不錯,坐得蠻好。
這裏講一個插曲,也是一個真實的事情。2001年11月5日,江澤民主席到柏林禅寺來過。我們在一起講了很多的話,有一個多小時,那個時候明海大和尚講到他出家的因緣,講到他很喜歡打坐、修禅,所以他想出家在這個方面用一些功夫專修。他聽了也在點頭。後來到臨走出去,我們送江主席出去,江主席就拍拍明海大和尚的肩膀,他說你剛才說的那個打坐,確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希望你們要把這個傳統繼承下來,發揚光大。他說我有一個經曆,打坐的一點經曆。說他在大煉鋼鐵的期間,胃出血不止,看了很多醫生,也治不好。後來有人告訴他,靜坐一定能治好這個病。江主席說那個時候爲了治病就照這個方法去做,天天坐,坐了叁個月,胃出血這個病就好了。這可以說是國家主席親自講的話,君無戲言,那一定是他親身的體驗,而且是有效果的。我想他在那個期間一定做到了心如牆壁,沒有達到心如牆壁的這樣一種狀態,想要治病是不可能的。所以各位一定要有信心,繼承人類幾千年留下來的這樣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一份精神財富是無價之寶,全世界的人都在追求這種境界。
東方文明的結晶是什麼?是向內看,就是返觀內心。而西方文明是向外看,向外看的東西沒有力量,向內看的東西才有力量。因爲我們每一個人都蘊藏著無盡的寶藏。這個寶藏怎麼樣才開發得了呢?就要靠戒、定、慧來開發這個寶藏。其中,定是一個中心環節。人只有這個心穩定下來了,心安定下來了,持戒才有可能,開智慧才有可能。持戒是什麼呢?大家不要把這個戒看得那樣的殘酷,戒不殘酷。戒就是我們人生的道德准則、道德行爲。我們能夠守法,也是持戒;我們能夠遵守單位的規章製度,也是持戒。怎麼樣才能做到不犯戒呢?那你必須有一個非常穩定的,安詳的心態才能做到。你的心態不穩定,不安詳,你時時刻刻被外界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所引誘,一會兒想到要到歌廳去,一會兒想東,一會兒想西,想好吃的,想好玩的,就沒有想到我們要怎麼樣把自己無盡的寶藏開發出來,能夠澤被蒼生。所以東方的文明,中國的文明,印度的文明,是強調來開發我們本身具足的無盡的寶藏。
現在西方的心理學、生命學,也在研究,說人類的智能,我們能夠利用的和它所蘊藏的,這個之間,好像有個比例,我說不清楚,還是很懸殊。我們能夠開發利用的我們的本自具足的智能不到百分之十,還有百分之九十沒有被開發出來。這是西方用科學的方法來分析人腦智能的儲藏情況。那麼用佛法來說,我們一般的人所用的心完全是妄想分別的心,根本沒有接觸到智慧的邊緣,都沒有到達。因爲分別是識,無分別是智。分別的心所認識的事物都是被扭曲了的事物。只有無分別的智,它認識的事物才是事物的本來面目。所以說,佛教告訴我們這些方法,就是要我們來排除那些妄想,開發本自具足的智慧。
打坐是其中最根本的方法,打坐就是修禅定,就是開發智慧最根本的方法。我們如果是說有一些人打坐有一點經曆,你就會感覺到我們每天有一定時間來練習,堅持坐下去,最起碼你的身體會好;其次,你的思路會很清晰;第叁,在一些外在的東西的引誘面前,有力量,或者說初步有力量去抵製。這是一些最起碼的效果,有了這些最起碼的效果,那些深層次的效果慢慢就會隨之而來。這樣的效果,多長時間會有呢?堅持一個月就會有。堅持一個月每天要多長時間才能夠取得這個效果呢?我想每一次打坐最低不能少于半個小時,一般工作很忙的人,年輕人每一次也不要超過一個小時。
(對某營員說)身體要坐正,不要你覺得疼就不按這樣去坐,那會對你的身體不利。不管怎樣疼,你坐的姿勢不要改變,坐的姿勢改變了,對血液循環不利。你老是堅持不了,到那個時候,就想改變一個姿勢,那還是沒有毅力的表現。雖然你的腿沒有動,但你的姿勢動了。毅力是什麼呢?毅力就是锲而不舍,認准一個地方,老在那個地方,鑽木取火,不能在這個地方動一下,那個地方動一下。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定的表現。工作忙的人,每一次不要超過一個小時,四十五分鍾也可以,一個小時也可以,再不要超過這個時間,超過這個時間就會坐久成痨。因爲最佳的狀態是在入坐以後五分鍾。入坐後五分鍾,到十分鍾,到十五分鍾,二十分鍾那是最佳狀態。二十分鍾以後,如果腿子疼,初學的人那心都亂了,堅持不住了,那個時候狀態已經不行了,所以不要勉強。那麼坐的時候是不是一開始就要達到半個小時呢?我想也不必。但最少你要以十分鍾作爲一個開始,要求我在打坐的時候,第一周每一次堅持十分鍾不動搖,第一周,一定要這樣坐,讓這十分鍾坐下來非常輕松,有非常良好的感覺,這樣才有信心去做,你才覺得有味道。那麼到了第二周的時候,幹什麼呢?你就再加五分鍾,坐十五分鍾。第叁周,第四周,第五周,坐到第六周,半個小時下來很輕松,你就在那個半小時的基礎上去坐,起碼叁個月,五個月以後,你再慢慢加到一個小時。
這樣我們坐的時候是講究什麼呢?講究怎樣來收攝我們的身心,講究怎麼樣有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心理狀態,不至于對打坐這件事産生畏難之心,失去信心。我想我這種方法對于每一個人都是適用的,大家可以試一試,看是不是從入坐以後五分鍾是最佳的精神狀態,可以自己試。這個雖然不是技巧問題,只是一種數量上的把握,但它非常的重要。
現在是十點差五分,我們坐二十分鍾怎麼樣?好不好?大家都不能翻腿子,二十分鍾。是不是有監香的人,看哪個翻腿子,就供養他一香板,到十點一刻結束。剛才是十五分鍾,現在是二十分鍾。大家都做好准備,可以把腿子松一松,揉一揉,然後再坐好,包好。希望你們今年冬天來這裏參加打禅七。(掌聲)看來大家很有信心,這麼鼓掌。冬天打禅七,可是五個七呀,五七叁十五啊,你們可以打一個七嘛,我們將來可以適應大家的需要,搞禅叁,叁天,然後,禅七,打七天。五個七呢不一定是一個人堅持完,五個七可以是五班的人。有人願意堅持五個七的當然更好。現在應該說我們這個條件改善了,這個地方如果坐上二百人到叁百人,那非常的好。希望你們做好准備,將來來打禅七。還給兩分鍾的時間,大家作准備。每個人在盤腿時都下一個決心,我決定在這個二十分鍾之間不動,提出個要求。盤腿要蓋的時候,你就把膝蓋蓋住,蓋好膝蓋。不要盤太寬了,盤太寬了,和別人坐在一塊,把別人的位置都占了,侵占了別人的領土。下面大家開始打坐。(禅坐二十分鍾)
有幾個人動過,動過的舉手。一、二、叁、四、五……(男生舉手的多,女生舉手的少),女衆的毅力比男衆強。男衆毅力差,這是什麼道理?女衆本身的痛苦比男衆多,她能夠忍耐。做母親的人,痛苦多不多啊?(營員回答:多)母親有慈悲,有寬廣的胸懷,能夠擁抱一切,她非要有毅力,沒有毅力做不到。男衆相對來講要差一點。大家可以放松放松,下面我們可以交流交流。
某營員:尊敬的上淨下慧大和尚,您好。打坐的時候我的腿倒不疼,我的腰一直很疼,我想問一下是什麼原因。
淨慧老和尚:腰疼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你的坐姿不對。如果說你過分地強調要把腰挺得直直的,腰也會疼,這個是姿勢的問題。或者你的腰沒有挺直,它也會疼。那麼要怎麼樣從姿勢上要求腰不疼呢?就要順其自然,自然挺直,背後不能墊高了,但也不能不墊。你腰疼多長時間了?是不是從前都打坐啊?(答:八九個月)那還是沒有習慣的問題,習慣了就好了,不要把它看得太嚴重。暫時出現的現象不要緊張,一定要做到自然挺直。坐下來活動活動,既然是打坐,既然是修行,肯定在初開始的時候不會是那麼舒服。都那麼舒服的話,那這個老佛爺就不會講那麼多的話,要我們修行,要克服怎麼怎麼樣的困難了。修行肯定是有很多困難,因爲任何一件事要做成,包括世間的事,哪一件事不付出辛勤的勞動呢?都是辛苦換來的成果,所以我們思想上要有准備,准備迎接我們心理、生理的挑戰。心理的挑戰就是意志薄弱,生理的挑戰就是怕苦怕累,要做好這個准備。也要准備迎接外界的挑戰——你年紀輕輕的學什麼打坐啊你?你吃飽了撐的!(衆笑,鼓掌)因爲他們不理解,很多人不理解這個事情。如果我們年輕人能夠把打坐形成一種社會風氣了,對我們這個社會會有很好很好的作用。我們的心不會那麼浮躁,心不浮躁,事業成功的希望會更大。所以希望把這個形成一種風氣,我們可以把打坐的這些宗教方面的要求淡化一些,把精神方面的要求,身體方面的要求強化一些,這樣可以讓更多的人來接受這種方法。如果宗教方面太濃,人家接受不了。說打坐可以了生死,一般的人一下子接受不了。我們就以鍛煉意志,鍛煉毅力,強化我們的身心素質,從這個方面來要求,大家都接受得了。所以我們有一些信仰比較虔誠的朋友,你要引導別人來接受打坐這種訓練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淡化宗教要求,多講提高素質,鍛煉意志和毅力,使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從這個方面來講。某營員:尊敬的上淨下慧大和尚,我想請問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調節飲食對于靜坐非常重要,但是我碰到一個矛盾,就是我覺得好像吃飯不是吃得很飽的時候,氣機比較通暢,打坐的時候坐起來比較定一些;但是平時我學習任務非常重,如果吃得比較少,學習起來腦力不足,有時候吃得多了,念書的時候就精力充沛,但是打坐時感覺就差一些。第二個問題就是打坐的時候感到腿很疼,如果不去管它,專心致志地坐下去,是否一定能夠克服它。第叁個問題…
《第十一屆夏令營 淨慧老和尚開示禅修》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