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第十一届夏令营 净慧老和尚开示禅修

  净慧老和尚开示禅修

  (2003年7月22日上午)

  

  我想我们来参加夏令营的每个人要对自己有个要求。在开营式的时候你们都有一个宣誓,那个宣誓就是对自己提出一个要求。自己有要求就会有进步,自己如果没有要求就很难进步。所以每个人都把腿盘好,能盘多长时间就盘多长时间,盘单盘就行了,不要盘双盘。我可以跟你们下个保证,就是盘腿决不会使你的腿受伤,这点你们记住,腿受不了伤。在寺院里边小和尚盘腿,那是很辛苦的,把双盘盘起来,然后拿石头压住,那样他都不会受伤。因为盘腿只是把软组织撑开,撑长,让它的血管能够流通以后,它就不疼了。所以你们放心,不会有什么问题。大家都盘好没有?盘好了,我们盘一小时。要忍,要忍住点。

  为什么我们要来参加夏令营?我们从一个最浅的层次来说,就是锻炼我们的意志,我们年轻人未来的生活,未来的道路不见得就像这个长廊铺得这么平,不见得就像柏林禅寺这个路,也不见得都像高速公路,那么整齐,那么平坦,也许你们未来的路就像乡下的小道一样,就像山上的路一样,高高低低,高一脚,低一脚,沟沟坎坎的。那么,如果说一个人没有毅力,想要很好的走完人生的历程,不容易。所以我们参加夏令营这个活动,它的意义是多方面的。通过这个盘腿就可以锻炼我们的毅力。在日本,在韩国,那些运动员都要到寺院去参加坐禅,那是每个礼拜都必须去的。大家可能知道日本民族的性格,知道韩国这个民族的性格,是很有毅力的,哪怕是这个腿疼断了,他都不会放下来,他一定要达到终点的要求,否则的话,他不会轻易地把腿放下来。那是什么呢?那就是毅力。如果这个运动员没有毅力,他一定不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一定不能在比赛的时候战胜对方。所以你们一定要把这一点内容,把锻炼意志和毅力这个内容作为你们夏令营七天生活的要求之一,我们举办这个活动也是这个意思,也是希望能够锻炼青年人的意志。我们中华民族每一个人都有意志,都有毅力了,我们的国家就有希望了,我们的民族就有希望了。锻炼意志和毅力,盘腿很重要,它又酸又疼,那种难受是说不清楚的。好像也是这个,只有每个人自己去体会。如果你闯过了这一关,那种舒服,那种成就感,也描述不出来,也是只有自己去体会。但是这一关一定要突破,不突破这一关,想要学佛,或者想要学打坐,或者是将来想在学问上工作上有什么成就,没有毅力的人,成就有限。没有毅力的人,不能够真正取得人生最丰厚的这一份礼品。

  我今天讲的,主要是如何来面对和处理我们刹那生灭的心念。我们的心念就像小溪流水一样,就像长江的滚滚波浪一样,就像大海一样,没有一时一刻平静过。那么我们为什么从小溪说到长江大河再说到大海呢?我们的人心呢,有时候会有一些相对的平静,就像小溪流水;有时候会有一些烦恼,这些烦恼一下子又克服不了,那就像长江大河的波浪一样;我们的心念,高兴到了极点,或者是仇恨到了极点,那就像大海的波涛一样,此起彼伏,没有平息的时候。那么我们就要一步一步地来调。从大海的波涛慢慢地调整到长江大河的波浪,然后再把这个心态又调整到小溪的流水那种波浪,很缓,潺潺流水,然后要调整到沉潭止水。为什么沉潭的水会不动呢?因为没有风浪。风浪是什么呢?风浪就是我们的妄想心。这个妄想心能够逐步地平息下来,我们的心念就会慢慢地减少活动,就会慢慢地符合修行人修行的要求。所以打坐,从它的初步来讲,最主要的就是能使我们的心念趋近于平静。心念平静了有什么好处呢?心念平静了,我们就有智慧,我们有了智慧,就会正确地处理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面对的一切问题,就会有选择地接受正确的知识,排除、拒绝那些不正确的东西。所谓因戒就生定,因定就发慧。

  今天要跟大家提出来交流的,就是达摩祖师的一个方法。他的这个方法是什么呢?叫做安心法。达摩整个的思想有四句话,这四句话是他的弟子(昙琳)总结出来的:要如是安心,如是发行,如是顺物,如是方便。达摩祖师的禅,达摩祖师的思想,就是这八个字:“安心,发行,顺物,方便”。这位昙琳法师进一步解释怎么样叫做安心,怎么样叫做发行,怎么样叫做顺物,怎么样才算是方便。他说:“如是安心者壁观”,把我们这个心呢,就像一堵墙壁一样,我们这个心所面对的就是一堵墙壁,叫“壁观”,你能够做到这样,就能安心。“如是发行者四行”,“如是顺物者防护讥谦”,“如是方便者遣其不著”。

  今天讲其中的第一句话,只能讲这第一句话,“如是安心者壁观”。比如我们今天是在这里打坐,可我们每个人当前的心态能不能就像面对着一座墙壁,大家静下心来,坐五分钟试试看。静观自己的心态,静观自己刹那起念的心念。(五分钟过后)

  我们如果能保持五分钟的安静,那我们就非常地有希望。因为修行跟其他的任何事情一样,都是一种积累。还是要有坚定的信心,不要动,要忍痛,年轻人一定要有信心,有信心是一种自我肯定,有信心是自己生命价值的表现。“心如墙壁”,仅仅是一个比喻而已,大家千万不要移来一座墙壁放在心头,那样就会成为毛病。“心如墙壁”,就是我们的正念能够打成就一片,妄念没有地方进来,那个意思就是墙壁,这个初步的意思就是这样。当然,“心如墙壁”它还有更高的要求。但是,第一步就是不让妄念在心头起伏,要正念相续,让正念一念一念地连续起来。如果我们真正地在心头竖立起一面墙壁,那可能就会堵在心里,会给我们的呼吸顺畅、血液流通带来毛病。

  “心如墙壁”在禅宗的典籍中叫作“壁观”。唐朝的圭峰宗密禅师作了一本书叫《禅源诸诠集》,他说达摩以“壁观”教人安心。“壁观”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呢?有四个步骤:“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外止诸缘,就是我们在修禅定时,要专心致志,心无二用,跟外面的人和事暂时停止接触、停止攀缘。比如说我们在打坐时,肯定要把手机关掉,把门关起来,给家里人一个交代,告诉他们自己在干什么,希望他们不要打扰。如果家里人很同情你,你可以把实情告诉他,说“我现在在打坐”,如果家里人不同情你,你不妨跟他说,“我现在要休息,请你们保持安静。”这算不算打妄语呢?不算,这是一种善巧方便,为了保护自己。我想,说“休息”是最好的。因为休息的意思包括不跟外部接触,也包括我们内心的妄想能止息,一语双关。所以要外止诸缘,诸缘主要指的苦乐忧喜,人我是非等等。像这样的事情我们都要停止攀缘,停止去考虑它。内心无喘,这个喘就是心在起伏,心里面经常有的妄念。“外止诸缘”是指比较具体的一些事情。“内心无喘”呢?就是要停止一些内心的杂念,使我们的心像墙壁一样,针插不进去,水泼不进来,那就能够做到心如墙壁。能够达到如此的要求,才可以入道。入道是什么呢?是入修行的门、修道的门。我想可以用这四句话来指导我们调整自己的心念,检查自己在用心的过程中能否达到这个要求,或者说能有多长的时间达到这个要求。开始的时候不能要求太高,有一分钟做到这样也是不错的。我是很实在的,因为我们实际上连一分钟都做不到。如果再说绝对一点的话,连一秒钟都做不到。如果用这样的要求来看待我们的心念,你就会晓得这个问题太严肃了,绝对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的心是分分秒秒都没有停止妄想分辨。我有一个要求,要求从一秒钟开始。有了一秒钟,就有两秒钟,如果有六十秒钟都能心如墙壁,那就有了一分钟。有一分钟能够静下来,那就是我们修行上很大很大的进步。把“心如墙壁”的要求用时间来量化了,修行、修禅定就很具体了,就不那么抽象了。大家再试试看,这一分钟能不能静下来,开始。(一分钟过后)

  这一分钟能不能静下来?——很难。所以说,我们这个毅力的养成,意志的养成,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下面大家把腿盘好,坐十五分钟。(禅坐十五分钟)

  下面大家可以活动活动,休息一下。(休息十分钟)

  我在开营式上讲,“善用其心、善待一切”,大家在七天之中要好好体会这个思想是什么。《净行品》有一百四十一个偈子,是在时时处处,事事物物都要善用其心,这个思想境界多宽广,这个思想境界就叫做华严的境界,那是像大海一样的。所以一定要扩展我们的心量,把心量扩展到一切众生,万事万物,那么我们打坐也是要训练这个心,训练这个心在万事万物上面都能善用其心,善待一切。

  我感觉到这两句话是当前我们人类处理一切问题的一把钥匙,我们人类的善心太少了。所以我们要训练这颗心,有慈悲;有智慧;向善、向上,使这颗心时时刻刻都能够安定下来,如是安心。“如是安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像这样地去安心,壁观——我们处处看到一切事物不要去分别,就像看到一面墙壁一样,不要分别。不分别,你的心就安定下来;一分别就糟糕了——他又在说我,他又在议论我,他做的一切事情对我有妨碍,总没想到我对别人有所妨碍。大家想过这个没有:我总在妨碍他人。人很不容易做到这个,打坐就是教我们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妄想的心,千头万绪,千丝万缕的心集中到一点上。这一点是不是妄心呢?也是妄心。这一点就是那天王致远先生讲到的“芥尔一念”,这个“芥尔一念”就在前念与后念中间。这个中间的空隙有多大呢?严格地讲起来是没有空隙的。如果说有空隙,就像那个芥子那么大,那个空隙就那么一点。我们观心,让心如墙壁,就是在这个地方用心。前念与后念之间,那个中间的一点点间隙之间,那一点能够把握住了,那就是不生不灭;那一点把握不住,就是生灭心不停地在流转。如果我们观察这个心能够观察到“芥尔一念”,观察到一秒钟这样的程度,心如墙壁就可以逐步做到。(对某位营员…

《第十一届夏令营 净慧老和尚开示禅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