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教常用「色」的名詞來代表,有形體、有色,你能夠看到,《心經》講「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現代物理學家提出質與能、物質與能源會互換,質、能互換,質、能本身又是不滅,從此方面可以理解。然而物理學家爲什幺還不能夠成爲一個解脫者呢?因爲他只來到了解能源方面,沒有體證到「空」的玄妙,「空」是也很難實驗、也無法實驗,必須要實證的。《心經》所講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因爲這一方面可以互換。當形成有形的物質,物質本身能夠離開「空」嗎?包括說你、我、他的肉體,我們是來自于「空」,來自于「空」的能源,與能源慢慢凝聚爲有形的物質,然後又與「空」的巧妙配合。緣起甚深之後,才形成我們的身體。
但是形成我們的身體之後,我們與「空」沒有離開,又都是浸泡在「空」裏面,于是你與「空」又是溶爲一體,雖說能源然後慢慢的凝聚、形成物質,但是此物質還是浸泡在「空」裏面,因此「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沒辦法分開的。
「受想行識,亦複如是」我們的身心一切都是來自于「空」,又回歸到「空」。「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舍利子啊!你要好好去體會,諸法所有現象界這些,你都要去看到一切都是來自于「空」,而且都具有「空」的特性,「空相」包括講到「空性」,「空性」就是空無自性,一切來自于「空」,然後又具足空性,「空」是指本體,空性是講它又不斷的生滅變化,而且現象本身又不是由它本身所形成,就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意即物理學家所提出來的「質、能不滅」,質、能可以互換,而且質、能又不滅,因此不管現象界的物質,它再怎幺生生滅滅的變化,但是質、能本身都不斷的互換,星球就算爆炸,還是一樣釋放出等量的能源,散播在虛空中。對虛空來講,總能量、總物質還是一樣,只是加加減減變化而已,還是一樣不生不滅。
因此,能夠體證到「空」特性的人,展現破我相、破人我相,體證到「無我」,後面這裏講的,就是體證到「空」的人,展現「無我」、「無我所」的特性,「是故空中無色」,「空」本身是「無色界」,「無色界」才能夠容納「色界」的存在,一方面描述「空」的特性,一方面「空」有這樣的特性。如果沒有體證到,「空」還是空,與你還是了不相幹。一個解脫者就是了悟這些實相之後,展現出來與「空」的特性相呼應、相符合。所以,一個體證到「空」的人,一樣會破除身見,「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有雙重的意思,一個是講「空」本身的特性,一個是講體證「空」的人,展現與「空」的特性相符合,因此一樣「無受想行識」。有的人講說「奇怪啊!明明有「我」這個色身,有受、想、行、識,有眼、耳、鼻、舌、身、意,怎幺說沒有呢?……」是說「空」本身沒有。
體證「空」的人,本身就是無我、無我所,體證「無我」,因此在「空」本身裏面,無眼、耳、鼻、舌、身、意,體證「空」的人,本身的身見、我見都破除了,主體消失了,客體也消失啊!這時候「無色聲香味觸法」是來到主客雙泯、心與境界合一,因此「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香味觸法」,一方面是描述「空」的特性,一方面是體證「空」的人,他是心與境界是溶爲一體,主體與客體消失、溶爲一體。「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都是這樣的意思,「無無明,亦無無明盡」,包括十二緣起,這些也都消失了。「無無明」因爲了悟了真理實相之後,原來的顛倒夢想、無明,破除了!沒有那些「無明」了,「亦無無明盡」一個體道、悟道越深的人,就像老子體悟到「道」就是玄之又玄、衆妙之門,佛陀也講「空」是甚深極甚深。因此,當你真正懂得越深,才知道自己不懂,知道自己不知道,才是真正的知道,這樣「我慢」才會破除。
當真正知道你不知道之時,你的我慢才會破除,意即「沒有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空」本身是不生不死,一個體證「空」的人,一個大徹大悟的人,了悟了生死大事,當下與法界溶爲一體,一樣來到不生不死的世界。「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現象界是有苦集滅道,但是一個體證涅槃、無爲、空的人,他的苦海消失了,也來到無爲、無修的世界,因此對一個四果阿羅漢來講,是來到沒有苦集滅道的世界,「無智」就是沒有世間的世智辯聰,不會耍小聰明,也不會耍我慢,他是返璞歸真,「無智亦無得」無所得,因爲不是說修行解脫之後,我得到什幺,我得到很多,不是這樣啊!而是本來就存在,本來就擁有,現在當下跟佛陀是沒有兩樣,你沒有比佛陀少什幺,法界對你與對佛陀完全都相同,只是你不知道而已,覺醒的過程,就是把「無明」轉變爲「明」,了悟這樣而已。
所以,只是了悟這些實相,你沒有得到什幺啊!然而當你了悟之後,你就解脫自在、法喜泉湧。「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如果有得失心,「有所得」就是有得失心,就會有罣礙;如果沒有得失心,哪來有那些罣礙呢?!心理就不會有那些罣礙,沒有罣礙、沒有得失,怎幺會有恐布呢?!因爲沒有抓取、沒有得失心,就不會有恐怖,此時來到遠離顛倒夢想,而「究竟涅槃」、大徹大悟。「叁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過去、現在、未來的佛,都是依靠著「止觀雙運」,去體悟法界的真理實相。止觀雙運、開智慧之後,來到大徹大悟,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超越一切的二元對立。
故而不要在文字堆裏面鑽,學佛不要去跟人家诤辯,都要有實修實證,來到大安心、大自在,就是《心經》所講的一條很快邁向究竟解脫之路,都是屬于四果阿羅漢的世界,這是可修、可証、可達,真正能夠體證《心經》的世界,就能夠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苦海就會消失。
【法義分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就是在闡揚阿含裏面甚深極甚深的「空」。《心經》就是在描述「空」的玄妙世界、顯現「空」的特性。「空」這是一切宗教的終極核心。唯有找到「空」、溶入「空」,才能夠遠離顛倒夢想而達究竟涅槃、不生不死的世界。後面這一句,我不希望引起見诤,希望大家能夠以你的實修實證來親證,不要用找經典來爭辯,找經典來爭辯,那沒意義、也沒用。所以,有的人聽我講過《心經》,一方面不太了解,一方面也不以爲然,于是就去問他的師兄、問別人,別人就去搜集一些資料,說「這樣不對啦!我從計算機裏面去找出……資料讓你看,從哪一部經典找出人家……解釋,找……來解釋「空」的,來讓你看這個「空」,人家是這樣解釋啊!因此他這樣講是不對啊!……」于是就認爲:「喔!那這樣,他講的不對……」拜托啊!你要去看實際的「空」,不是在計算機裏面找檔案資料的「空」,要去看到「空」的特性,「空」展現出來就是超越一切二元對立,「空」裏面展現出來就是「無色聲香味觸法,無苦集滅道」,因此語言、文字只是協助我們去看到「空」,不要不去看到實體的存在,然後又在觀念裏面在文字相,這樣很可惜!
【幻燈片】
今天的幻燈片是介紹關于一體的世界,體證《心經》方面的世界,「空」本身是無分別、沒有界線,但是衆生會用「自我」,然後在「空」中裏面,就要劃分出種種界線,這是一個象征,象征著衆生在「空」中裏面,一直在劃分各種界線,但是以究竟來說,你再怎幺劃分,對「空」來講,有沒有影響?沒影響啊!不增不減啊!頂多只是自討苦吃,這樣而已。衆生用「自我」就劃分出一個我有我的範圍,你要符合我這個規定範圍,這樣我就幫你服務。如果超越我的規定範圍,怎幺樣?「有電勿近」啊!所以,衆生的慈悲或是對人好,常常是有條件的,當符合我的意思、意見就協助你,包括護持或是護法也是這樣,所講的符合我的意思,我就護持你,如果所講的不符合我的意思,就認爲你所講的是錯的。我們衆生是要解脫?還是期許善知識講你所要的呢?所以,要去看到我們背後「自我」的框框,當你看到之時,才能夠超越。
前面有講到二元對立,衆生一直常常在二元對立的世界,以色列、巴勒斯坦常常在爭奪,常常殺來殺去,你今天殺了他,明天換他們殺了你,你今天殺了他的祖先,下一次換他的後代,又殺了你的後代,還不是一樣在殺來殺去,但是衆生不容易看到這樣。所以,美國爲什幺會遭受911空前的大襲擊呢?就是從小沖突的二元對立裏面,然後不斷的一直演變,這裏面有種族的沖突、宗教的沖突、國家意識形態的沖突,所謂的沖突就是二元對立。人類的瞋心之火就是這樣燃燒,都是因爲二元對立,我們播放這些畫面,並沒有講說哪一方對、或是哪一方錯,我們都是站在中立的立場客觀來看,把境界呈現出來。如果衆生在二元對立的世界裏面,就是充滿著貪、充滿著瞋,瞋恨之火就會不斷的燃燒。二棟世界的金融中心,竟然在瞬間,一個多小時全部垮掉,大樓在炸、樓毀心碎,而民衆在哭啊!真的就是如此悲慘的情況,就是二元對立的世界,有人在那裏哀傷,有人在那裏痛苦號哭,世界很多的國家都在震驚,覺得這種事件實在太悲慘了、太不好了。
但是,有人他們卻在慶祝大勝利啊!這些畫面是否在告訴我們再不好的事情,都有人認爲很好啊?這就是在宣說二元對立。你看:哇!我們勝利啊!……因此難掩興奮,VICTORY的勝利手勢,就像二元對立,你認爲的勝利,是來自于二元對立,因爲你吃到、吃到,于是就會非常歡喜、高興,今天認爲說你勝利、你吃了、吃到了,然而對方呢?他會甘心嗎?巴解之間的沖突,這是二元對立的世間,如果沒有跳脫出來,就是這樣「純苦無暫樂」,哇!同樣的小孩子,這一邊是在高興、雀躍,另一邊卻在哀痛,你認爲說你們吃到了,你在高興、…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卅四章 溶入一體世界─體證《心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