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章 證果次第(四雙八輩)
九月十一號,臺北時間是九月十二號,得知美國發生九一一事件,紐約的雙子星大樓被轟炸,也是震驚全世界,這一件事情,以後我們還會再找時間深入討論分析,因爲帶給大家有很多很多的啓示。如果我們沒有跳脫出二元對立,世界的紛爭就是沒完沒了,你站在哪一方,就認爲它是對的,則相反的另一方,就認爲你是錯的。關于這方面,最近正在製作這一系列的幻燈片,以後會跟大家進一步解析,包括這一次納莉臺風的怪臺,那種怪異是超乎大家的想象,超乎氣象員的預測,可以說完全沒有辦法掌控它,以前氣象局可以預定臺風的行徑,這一次幾乎完全沒辦法,這些也都是可以帶給我們很多很多的啓示。如果你能夠深入去看到,你會處處去見到法,而且會去看到大自然的力量、大自然的偉大、大自然的奧妙,如果你能夠去看到這一層面,我慢會大大的降服,我們以後也會跟大家再進一步探討。
第卅章的經文,是簡短把四個果位所要斷的結敘述,證到「須陀洹」要斷叁結,「斯陀含」是叁結斷--貪、恚、癡薄,「阿那含」就是證到叁果、五下分結盡,阿羅漢是貪、恚、癡永盡,一切煩惱永盡。修行的地圖要清清楚楚,你走到哪裏,也很清清楚楚,不是打迷糊仗的,修行到邁向究竟解脫,最終的階段就是要斷十個結,「十個結」內容是那些呢?我們把它整理在後面的【法義分享】。如果你的修行不是針對這十個結下工夫,都還在世間法裏面繞。所以,八萬四千法門都是讓你回來「止觀雙運」,其中有兩個重點,一個是看到法界的真理實相、叁法印,第二個就是回來看到我們的貪瞋癡、我們的十個結。
當你真正見到大自然法則、實相,就會漸漸的遠離顛倒夢想,包括「身見結」這些都會破除,于是一個結一個結都會慢慢破除。所以,見法就是幫助我們了悟實相,然後你內心的無明抓取,就會漸漸放下、放舍,就是這十個結。如果是初果,斷前叁結就是斷身結、戒禁取、疑,在第29章的十個結,已經有講過前面五個結,這一章的重點是講後面的「五上分結」。
證初果就是要斷這叁個結--身見結、戒禁取、疑結,證二果一定是包括前面這叁個結斷,然後貪欲、瞋恚兩個結也漸漸淡薄,它是漸漸的淡薄、淡薄,我們稱作二果。證到叁果,就是貪欲與瞋恚兩個結也斷除了,等于斷前面五個結,叫做證到叁果。證到叁果,已是人間少有的聖者了,但是還有後面五個結沒有斷,就是「五上分結」,「五上分結」必須要全斷,才能夠證到四果阿羅漢,到此才叫做證到四果阿羅漢,一個遠離顛倒夢想、我慢斷盡的人,就是到達涅槃彼岸的究竟解脫者。
當究竟解脫者之後,要稱阿羅漢、辟支佛或是佛陀,都是隨順世間的因緣,不是解脫者的問題,因此不必在名相上面,爭誰大、誰高、誰小……,不必!最重要是我們怎幺樣去斷這幾個結,然後讓我們能夠解脫自在,因此重點要擺好。
【法義分享】一個人能夠證到叁果,已經是人間少有的阿那含聖者,但是要注意的就是說,仍然有「五上分結」沒有斷,仍然是我慢未斷、仍然無明所覆。所以不要得少爲足。證到叁果的人,還是有我慢未斷、無明所覆,記得!還有無明。證到叁果的人,一定要用盡各種有爲法、叁十七道品這些,就是佛陀設計出一條很安穩的解脫道,讓大家逐步的從向初果開始,然後證初果這樣一路的上來,都是要經曆過有爲法的階段。當你經曆這些有爲法,初果、二果、叁果這樣,一路上來,但是還有後面的五個結,必須要繼續再突破,所以不要得少爲足,必須不斷再突破。
(第二節)「何等爲增上戒學呢?」「增上戒」就是「比丘戒爲滿足」,「滿足」就是成就的意思,一個人戒方面成就,就是持戒已經達到相當的水平了。「少定少慧」這樣的人定力、慧方面比較不足,這樣他有見到法之後,就是屬于證初果的特征。「斷叁結,謂身見、戒禁取、疑。斷此叁結」就是證到「須陀洹」,他是「不墮惡趣,決定正趣叁菩提」證到初果的人一定會繼續邁向究竟解脫,已經來到不退轉的地位了,因此證到初果就不會退轉。在證到初果到證到阿羅漢果,時間到底有多長呢?就是「七有天人往生」,證到初果的人最多再七次的人天往返,這樣就會到達「究竟苦邊」,到達究竟的解脫、究竟涅槃。
證初果、二果、叁果,一個人在往生的那一剎那,來結算你的成績,這裏講說證初果,會七有天人往返;證二果會一還果,都是以當事者在涅槃、臨命終時,證到哪個果位,來算他的成績,並不是像現在假設,我們在這之中,經過幾天的禅修之後,有人證到初果,然後就要繼續還要七世,不一定要這樣。當你證到初果之後,如果繼續努力、繼續精進用功,有可能明年就能夠二果、叁果這樣上來。所以,如果你繼續再用功,有可能在兩叁年內證到阿羅漢,這都是可能的。只要你有證初果以上的證量,你要證到阿羅漢果,時間長短可長可短,短的話,叫做不待時節因緣,只要你繼續用功、用生命去找法,時間就會很縮短。如果證到初果之後,然後就自得意滿,沒有積極精進用功,到你臨命終的時候,還是浸泡在證初果,這樣你的成績就到證初果,這樣最多還會有七次的人天往返。
「何等爲增上意學?」「增上意學」就是增上定、增上心,增上定學或是增上心學,「心、意」講的意思都是一樣,有的時候翻做增上定學,也就是所謂的戒、定、慧。爲什幺心或意方面,用定方面來诠釋呢?事實上,修定就是要讓我們這一顆心猿意馬、飄動不拘的心,能夠慢慢安止下來,當然這只是一個過程。當你的心能夠安定下來,慧的産生就是要透過「止觀雙運」。如果一個人能夠證到叁果,「斷五下分結,謂身見、戒禁取,疑、貪欲、瞋恚。斷此五下分結,得生般涅槃」「生般涅槃」就是他在臨命終的時候,就在往生的那一剎那而大徹大悟,全然的放開、證到阿羅漢果,因此叁果叫做「不還果」,「阿那含不複還生此世」就是證到叁果的人。
「何等爲增上慧學?」「慧學」就是真正的無漏智慧,就是阿羅漢的智慧--無漏,「欲有漏心解脫」一個人能夠斷除他的貪、瞋了,「欲有漏心解脫,有有漏心解脫」這個「有」就是愛、取、有、生、老、病、死,也就是貪生怕死的那個「有」,希望要延續、相續、生命抓取的那個「有」。他這時候已經解脫掉了,已經能夠體證到「無生」、體證到「無爲」。「有有漏心解脫」就是體證到「無生」,不會再對生命的抓取相續,但是不要誤以爲解脫者是悲觀消極的,其實他是真正了悟生死大事之後,很自然的放開。「無明有漏心解脫」已經破除「無明」,是「五上分結」的最後那個結,所謂的十個結都解開。「解脫知見」所謂的「解脫」與「解脫知見」不一樣,「解脫」是自己一個人受用、自己解脫,再來又把你自己走過來的這一條道路弄得清清楚楚,你真正走過這一條路,就會有正知正見,整條解脫的路都很清清楚楚,于是又能夠把你所走過的路跟衆生分享,就是「解脫知見」。
有的人講說他已經是開悟者,于是就問他是怎幺樣到達如此情況呢?他認爲要怎幺樣、怎幺樣,但是又講不出一套所以然,有可能當事人可能有部份的解脫,但是對整個道路卻還不是很清楚,就是「解脫知見」還沒有具足。這一經就是戒、定、慧,跟證果做一個配合。【法義分享】證初果的須陀洹--最多再七次的人天往返,必達究竟解脫。所謂最多再七次的人天往返,因爲有參考到《中阿含》。證二果的斯陀含--往生後,會再來人間投胎一次,然後達究竟解脫。所以,二果又稱「一返果」。證叁果的阿那含--他就在臨命終、往生之際,達究竟解脫。所以叁果又稱不還果。一個人證到叁果,他是五下分結斷,但是後面的五上分結並沒有斷,意即還是有我慢、無明,最後這些結縛的斷,是因什幺力量而斷?法界的力量、大自然的力量、黑洞的力量,事實上都是一樣,因爲這些都是屬于大自然,法界、黑洞也是法界裏面的大自然的現象,因此在臨命終時,被黑洞、被法界、被大自然的力量所粉碎掉。
事實上,證到叁果的人,對于外面種種那些都可以放下,包括到最後臨命終,發現深層的生命還是抓著不放,因爲他還沒有真正了悟生死大事,生從何來、死往何處去?還沒有真正了悟,此時他的生命就是萬法能夠歸一,但是還是不知「一」歸何處,這時候他不敢放,生命的核心還是一直抓著,到最後就是讓黑洞把他這些粉碎掉。如果沒有醞釀到叁果的證量,當你在二果的時候,就算黑洞出現,還是沒辦法幫你把我慢、無明破除掉,于是這時候你還會再生天界、再來人間投胎一次,叫做「一還果」。,但是,證到二果的人,當他下次再來人間投胎,因爲在他前世的意識中,已經薰習相當的正知正見了,所以當他下一世再來人間,從小孩、然後慢慢長大的過程中,尋法、找法的解脫心就會逐漸出來。
證到二果的人,當下一世再到人間投胎,修行都是自動自發的,都不必對他督促、鼓吹,他是自動自發一直要找法,一直要找究竟解脫,像這樣他那一世就可以,因爲他不斷的精進努力用功,就能夠到達解脫。如果是證初果的人,當他證初果往生之後,下一世到人間轉世,他未必很認真的找,有時候還會吊兒啷當、散散的,有的時候還要半推半就,還要再予以鼓勵啊!等到他曆經更多的挫折之後,他才會想到:唉!我要修行,于是又趕快進來修行,他不會很積極,就是遊蕩遊蕩,但是他玩七世以內,遊蕩幾世之後,也會不好意思啦!所以還是會積極的用功,因爲他會發現內心的苦、內心的不安,還沒有真正的解除,有一天他一定會因緣成熟,又會努力去突破。
所謂昨天、今天、明天,在時間上面可以這樣劃分,地球有幾千年前的地球,也有現在的情況,幾十年後、幾百年後,地球還會繼續存在,但是過去跟…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卅章 證果次第(四雙八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