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叁度空間的,它可以讓我們産生平衡,這是叁半規管更清楚的一個寫實。叁半規管,嚴格講,它應該是這叁個都有保持垂直面。
再來是鼻子,這是我們鼻腔裏面,鼻腔裏面有很多嗅覺神經,這是屬于嗅覺神經,所以我們才知道什幺味道,都是要靠嗅覺神經,鼻子裏面有很多的絨毛。再來看舌頭,舌頭本身它不同的地方,負責不同味道的區別,苦味是在舌根,前面這是甜味,鹹的是在兩邊,酸的是在更裏面的兩邊,它是負責不同的,是舌頭中間這裏,這是味蕾,我們舌頭的構造就是這樣,一個一個味蕾,叫做舌乳頭,都是負責味道的感官器官,這是我們身體裏面實際的這些,這是實際屍體的解剖,我們一個一個器官的去看。去了解,這是屬于所謂眼、耳、鼻、舌、身、意的身,再來我們看肌肉,就是屬于身,身體的肌肉把它切半,這邊是正面的看肌肉,表皮皮膚層那些都已經去掉,就是看那個肌肉,這是正面,這邊是背面,這是正、反面,一起把它合並的,這是看各種肌肉。
我們身那個肌肉能夠動,能夠這樣屈身,組織都是很嚴密、嚴謹的,這是一個肌肉、肌肉素,組織都是很嚴謹的,再來就是看皮膚,我們平常都不覺得說它組織那幺精密,它把這整個皮膚這些,你看裏面的這些構造,包括一根毛,它都有相當精密的構造,也都不是你我在決定的,是整個自然法界的緣起,它會産生這幺奧妙的身體,所以日本他們也拍攝一部「驚異的小宇宙」,就是介紹人體方面的一套錄像帶。
前面是身方面,現在是意根方面,現在比較容易理解,就是我們的大腦,我們的中樞神經,就是我們的意根,意根就是我們裏面的腦,這是大腦、這是小腦,這裏下來就是脊髓,這一邊是把腦剖半,從這樣切開,然後看這兩邊,我們的大腦是有兩邊,就好像兩個半球,這樣組合而成的,兩邊各負責不同的左右手,右邊的大腦是負責我們的左手,左邊的大腦是負責我們右邊的,所以剛好是交叉的。這是我們腦,這是背面,背面脊髓下來,這是整個神經系統,整個神經系統遍布全身,也等于是意根的傳達,就是這樣透過神經系統,我們從腦裏面的脊髓,就是整個神經系統,脊髓會有縫隙,神經就是這樣分枝,從這裏分出來,如果脊髓有受傷、有壓迫,或是有骨質增生,隙縫越小就會壓迫到神經,隙縫越小、它就會越小,就會壓迫到神經,這樣就會引起神經痛。
前面這是脊椎,後面這一張是再把脊椎解析,看裏面的構造,都是很精密的保護膜,就像電纜有外層、裏層,整個組織構造都是很精密,如果你不了解,不知道贊歎啊!越了解就會看到:哇!驚異的小宇宙啊!這幺精密的構造,都不是我在決定、我所能夠決定,誰能夠決定它要這樣構造?整個緣起甚深啊!組織構造就是這幺的奧妙。一個神經傳導的過程,這是感覺神經末梢,這是運動神經末梢,當它這裏有接觸到訊息之後,然後它會傳達回來,它又會感覺神經,就是在整個過程裏面,當它有接觸到、感覺到神經,它會有一個來回傳導,會傳達到神經中樞,都是屬于神經,然後它又會傳回、下指令去動作,就像說你被火燙到,或是被電觸到,你馬上會怎幺樣?你會收回,馬上那個動作出來,都是有經過神經的傳導,這樣它才能夠起動作,有的是意識方面,但是有的是它本身就自然反射。
如果觸到電的時候,你還在那裏判斷,我現在該不該離?用頭腦去想、去判斷,變成是一個自我再去判斷,已經太慢了!我們本身的身體觸到電的時候,它就很自然的,自主神經就會馬上起作用,一個是自主神經系統,一個是隨意肌,每個都有細胞的構造,包括肌肉、骨頭,還有那些血液,所有這些都是由細胞所組成,每個細胞是不一樣、大同小異,但是基本的細胞,整個裏面都是非常精密的,基本的構造、一個細胞這些,裏面帶有很多的染色體,生命基因的密碼,都是非常神秘、非常奧妙,很深的,人類所想要解開生命、基因密碼,你解開也只能解開部分,你沒辦法解開全部的。當你解開之後,還會再發現到,很多還是解不開的。剛才就是一個細胞果,就像前面這個細胞,它再把它做一個比喻,一個細胞就像一座城市,一個細胞裏面的各種功能,組織架構都有,也有政府中心,也有警察,它的交通管道,也有化工廠--生産原料的地方,也有發電廠……,都有。所以,不要看這一個小小的細胞,然後它裏面的構造,竟然是這幺樣的奧秘。
另外一個系列幻燈片,就是人跟一棵大樹的比較,大家就從實際去體會、去了解。當你真正好好去消化、好好去思維,很多的我是、我能、我慢,才會慢慢的消失,才會跟大自然和諧共處、才會尊重,不只尊重每一個人,包括動物、植物,你都會以平等心來尊重他們。所以,你看一棵大樹,它很多的功能,這棵樹能夠産生果實、反饋世間,讓衆生受用,能夠讓衆生來乘涼,又能夠産生氧氣,淨化世間的空氣。所以,有時候當我們我慢長養起來,要去比較。要去想想,我到底比一棵樹好到哪裏去?!我對這世間的貢獻,到底有比一棵樹大嗎?它們無條件、無所求的,製造空氣出來,就是回向世間,並不是說你是什幺樣的人,我才給你空氣,它們是無所求的,然後來回饋世間。
一棵龍眼樹上面,結滿很多的果實,來讓衆生享用,這是在臺南的孔廟拍攝的,這個樹都非常非常大,我們平常覺得動物的重要性都比植物們高,你看看它們在這裏存活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然後它們默默反饋世間,當我有因緣活著的時候,就把生命的意義發揮出來,淨化這個世間;一方面也給衆生有個乘涼的地方,就是這樣默默在反饋、默默在做,你看衆生在這裏乘涼、在這裏跳舞,有沒有去看到背後有很多大自然的因緣,在默默的支撐我們。如果我們能夠去看到背後整個大自然的因緣,你在這裏能夠活活潑潑的跳舞,你也會存著一種感恩的心,你會跟整個大自然和諧相處。
你看這些杉木林,它們也是一樣水土保持、淨化這世間,而且它們也是提供好的環境讓修行者來住、來禅修,我們是向大自然借一個地方,可以遮風避雨,可以修行,這樣就好。不會去大事鋪張,把整個地面都翻過來,真正的修行者一定是跟大自然結爲一體。這些樹木,平常不認爲我們重要,但是我們還是默默在貢獻,你有需要就來,你也可以在這裏經行,我無所求啊!你要看我也好,不看我也沒關系!你感恩我也好,不感恩我也無所謂啊!但是,如果你在這裏,能夠産生一種快樂、法喜,我跟著你分享你的法喜,大自然一樣會跟我們反饋互動,就是溶爲一體,那些不是幻想,你真正珍惜大自然,你會跟他們和諧共存。
這是在墾丁旁邊的社頂自然公園拍攝的,我今天的處境,雖然已經這幺的拮據困難,但是我還是盡量在扮演水土保持的角色,只要我活著一天,我就全然的活,能夠幫這世間淨化,我就幫世間淨化。這個香蕉,平常看它們沒什幺,但是我們也是這樣,地、水、火、風因緣這樣,有形成這些之後,剛好又有這樣的適當因緣,我們就開花結果,開花結果就是回向世間,回向衆生,反饋衆生。所以,它們也一樣在呈現緣起性空,一樣呈現出來就是當它能夠活著的時候,它就全然的活,能夠反饋這世間,我就反饋。
當我們在吃這些以後,要吃香蕉、吃什幺水果,吃飯、飯菜的時候,我們每次吃這些,都是存著感恩的心,感恩這世間,包括動物、植物,它們都默默在爲這世間,來盡一種反饋,大家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植物也是地、水、火、風、空,這些組合而成,裏面一樣有「識」,植物功能要蘊化它的水進行光合作用,都是要有「識」,六道是把動物歸納有情、歸納動物這方面的,平常一般宗教,包括佛教都講六道裏面,把大自然這些都忽略掉,事實上它們也是超越六道方面,真正要體會這些,你要體會無上甚深微妙法,你要看到大自然的法。
我們當下有因、有緣,然後我們就好好的開花、好好的活著,有因有緣具足的時候,我們就結出絲瓜來回饋世間,它們都是生産者,它們是在淨化空氣,它們在反饋世間,當我看到這些的時候,我跟它們就是溶爲一體,感恩啊!謝謝啊!當我有有慢,如果有我慢,我就覺得比它們還不如。你看這一棵樹,我雖然是一棵小小的樹,但是我卻是長一些果實,因緣具足的時候,一些地、水、火、風,緣起嘛!因緣具足的時候,我就長出一些果實出來,讓衆生來享用,來回饋世間。事實上,如果你會看,一花、一草、一木,它們都在跟我們講經說法,何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我們要看越來越深入,最不起眼的地方,都在宣說「無上甚深微妙法」。
你看蓮花,當我開花的時候,也可以讓你欣賞;當我結果的時候,也可以讓你吃,而且蓮花本身全部都有功用。除了可以欣賞、可以看以外,再來它的葉子也都有作用,葉子可以泡茶,還可以包粽子,還有也可以用來蒸飯。荷葉也是一種中藥,它整個都沒有浪費,可以讓你欣賞、可以讓你吃,而且包括那個莖、蓮藕,全部都是在供養衆生,所以蓮花從上到下,包括它在成長的過程,都在散布著法喜,散布著芬芳,來回饋這個世間。蓮花可以欣賞,蓮蓬一樣結出果實讓衆生吃,下面這裏有蓮藕,又可以反饋衆生。
一棵蓮花整個都是在反饋世間,問問我們自己:從小到現在各種的,都是在展現我是、我能,這些種種裏面,都是爲「我」、「我所」在努力,真是慚愧啊!對于斷除我慢就很快,慢慢會體證到無我。
這個叫做香水蓮,是睡蓮的一種,是比較新的品種,花型比較大朵,我一樣啊!在淨化世間的空氣,散播歡笑、散播祥和、散播甯靜、讓這世間也是一樣,美化大自然,美化法界,莊嚴法界。蓮花也是一樣在莊嚴法界,也在告訴我們都是緣起,各種因緣具足,我們就産生啊!當下該開花的時候,就全然的開花、反饋這世間。
這是茉莉花,我雖然是一朵小小的茉莉花,但是我不必去跟它比,我不必去比大比小,修行不是要跟別人比,是跟自己比,像前面的香水蓮,它也一樣會散出香味,蓮花本身就會散發出香味,滿清香的,我茉莉花不會去跟人家比,如果我去跟人家比大比小,糟糕!我跟前面比起來,我就不敢開啊!你會自卑啊!所以,我不去跟人家比大比小,當因緣展現,我現在是這樣的長相,我就全然的接受,我現在這樣的當下,然後全然的該開花的時候,就開花;能夠送出芬芳的時候,我就把芬芳回向這個世間。
我們再看蜜蜂,蜜蜂看起來好像沒有什幺,但是蜜蜂對世間來講,牠也是一個生産者,牠本身可以産生蜂蜜,還有花粉、蜂王乳,當牠在采蜜的過程之中,牠也幫助世間這些植物傳播花粉,蜜蜂牠們怎幺樣呢?就好像說你滋長我色身,然後我幫你傳播這些花粉,牠們跟大自然是一種和諧共存、互蒙其利,一方面牠們又可以做一些産品出來,反饋讓衆生人類來用。你看牠們出來工作,然後腳上還帶著什幺?花粉,一方面牠們采蜜,一方面牠們也采花粉,就是在采花粉、采蜜的過程,又可以幫植物方面的,花粉的傳播,花粉就黏在牠的腿邊,沒有植物就不會有動物,植物可以不需要動物而存在,但是如果沒有植物就不會有動物,你能夠慢慢去體會這些,人類那一種優越感、萬物之靈,自我膨脹方面,就會漸漸的消下來。然後你跟衆生處在完全平等的立場來善待一切,我們能在這裏活著,吸收大自然的空氣,也是一樣,地、水、陽光……大自然這些,我們默默在這裏工作,我們默默在産生這些氧,來回饋世間。
如果人類沒有去看到大自然跟我們密切的關系,我們很多往往都是忘恩負義的,能夠去看到整個這些,我們修行才不會産生我慢。我們慢慢要去看到,人類要跟整個大自然和諧共存,在這個角色之中,我們有時候要靜下來,跟旁邊一棵大樹來比,大樹它是個生産者,是個淨化者,我們人類呢?到處就是在破壞大自然,走到哪裏就破壞大自然,爲欲貪、自己的欲貪。事實上,如果大家慢慢地把原始佛法這些,能夠慢慢去消化、去體會,你會跟整個大自然和諧共存,會感恩的。你到哪裏,真的會跟大自然和平共存,我們慢慢去體會,我們跟一棵樹來比,真的有助于我們我慢的減少,還有助于我們重新以完全脫胎換骨的心境,來看這個世間,然後我們的我慢會減少,再來慚愧的心會增加,感恩的心會增加,我們也會逐漸地去愛護、保護大自然,這是我們大家的。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廿六章 善用七覺支》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