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廿一章 守護六根▪P3

  ..續本文上一頁持是很不好的,很容易發生土石流崩裂的山崩,但是一般衆生利益所薰,種這個有錢可賺、比較好賺,哪管你那幺多!當我在1993年有一次到阿裏山,沿途這樣坐車上去,那時候也很感慨,這幺高的山上,結果種的不是槟榔樹,就是茶樹,這些對水土的保持都很不好,除了玉山、阿裏山以外,有一次又走中橫路線也是一樣,山坡地的開發過度,槟榔樹、果樹、茶葉,真的開發過度。像以前我在大專高中的時候,曾經上嘉義梅山後面的太平山,整個森林林葉茂密,都是森林,但是當我十年前再走一趟那一條路的時候,發現整個景觀都完全改變了,都是槟榔樹,那時候一方面有點痛心,覺得我們衆生一直在吞噬掉大自然的資源,讓大自然的林地越來越少,覺得這樣下去,遲早災難一定會發生。

  衆生一直吃、吃、吃,把大自然的林地也都吃掉了,所以那時候就覺得說,如果政府再這樣放縱下去,遲早一定會産生很大的災變,政府就是放縱著人家一直在過度的開發山坡地,除了這些以外,還有很多的佛道寺廟、道觀方面,又是在高度的山坡地上面大肆的開發,都是讓整個山坡地一直被侵蝕,我們以爲是大地反撲,以爲是大地在報複,事實上不是大地在報複,而是衆生濫墾、開墾過度,你吃掉大自然的保護資源,結果當下大雨的時候就這樣。所以,這些災難、災變,都是因爲我們衆生沒有好好去珍惜大自然資源,而過度的開發、過度的濫用,導致一下大雨就是這樣災變不斷。

  你看警車出去巡邏,被土石流一沖擊,根本都來不及逃、沒辦法逃,滾滾土石流,當我們看這些,一方面也要好好珍惜大自然的資源,好好跟我們大自然和諧共存、和平共存,人類如果沒有好好珍惜大自然資源,就會自食惡果。這講說大地反撲,但不是大地的報複,而是衆生沒有好好的去珍惜,開發過度,放縱著濫墾、濫葬,放縱著不斷種植槟榔,結果導致水土沒辦法保持,這樣一下大雨,本來是一條小溪,這是人家的村莊,結果一夜之間,整個全部都變成土石覆蓋,至少十公尺厚度,他們挖了好幾公尺,都還挖不到屍體,至少有挖五公尺下去,都挖不到屍體。如果我們的四種食一直吃、吃、吃,欲望過度、不知節製,就會一直吃,吃掉我們的山河,吃掉我們的國土,吃掉我們的大自然資源,吃到最後就是這樣,看著家園竟然成爲一片的土石覆蓋,怎幺樣的感觸?滾滾洪流,無奈天人永隔。

  這一次桃芝警報解除,但是氣象預報又挨轟,這是氣象局的預報中心主任,本來預測是向北上來,臺北北部這裏已經准備好受挨打,結果它竟然沒有按照預定的路線,然後從花蓮、南投這裏上來,導致南投又産生很大的災變,登陸地點又差這幺多,當然他們認爲說已經很准,但因爲這一次釀成大災難,有很大的土石流災難發生,所以氣象局方面,包括前幾次的誤差報導,導致氣象局一頭霧水。從這裏面大家有沒有體會到、要分享的哪一點?無常、緣起,大自然的不可預測……。

  氣象局都是用現在最尖端、最好的科技,包括衛星整個追蹤、監控、報導,認爲說事實上氣象預報比一般的神機妙算,都已經很准了,但是這叁次等于好像專門針對氣象局,所謂「人算不如天算」,你把我算得好好的,我就偏偏脫軌演出,當我看這叁次的脫軌演出,我自己也很多的體會,如果你慢慢去體會,你會去體會我是、我能、我慢,當你面對大自然這些,你會漸漸的降服。如果你越是展現我是、我能、我慢,大自然會啓示會告訴你,是你厲害、還是我厲害?當你的我慢越産生、越大的時候,大自然都會啓示你、告訴你,是你厲害、還是我厲害?所以,你慢慢去體會這些,我們很多的我是、我能、我慢,會漸漸降服。

  曾經有一位朋友夫妻,先生講以前年輕時代都認爲自己很聰明,他也認爲自己很聰明,賺錢好像賺水一般,因爲做事情也都很順利,當然他也很拼命在做,很拼命在創業、工作,所以做得很順利。但是當他發現事業有成,各方面很順利的時候,他的身體卻一天一天的惡化,他以前很不服輸,因爲他認爲以前的IQ的測驗都是130,就是滿不服輸的心態,但是後來經過生病的折磨之後,慢慢、慢慢的我是、我能、我慢,才漸漸地降服,才漸漸地柔軟。所以,這方面我們要去體會,往往都是要很多的逆境,很多不可意境、逆境的磨練沖擊,我們的我是、我能、我慢才會降服,因爲像他有走過這樣一些心曆路程,當我們在跟他談比較深的法義時,他的體會反而很深、很快。所以,我們就是要到要從「不知不覺」,提升爲「後知後覺」,再漸漸提升爲「先知先覺」。

  以南傳地區來講,他們修行、打坐的地方,大部分都在樹下,像我上次到泰國幾個道場去參訪,他們都是住在樹下,一個人一間的小茅房,大家是真正修行人,跟大自然和諧共存、和平共存、和諧相處,真正修行要跟大自然溶爲一體。他們都是能夠傷害樹木越少越好,保留樹木,保留森林資源,曾經看過一條走的路、然後中間有樹,有一棵樹還留著,因爲這個樹在這裏,他們一樣繞旁邊,這棵樹一樣留著,讓它能夠繼續存著,不是說阻礙到、砍掉,不是這樣啊!所以,我們要學習著跟大自然和諧共存,以後如果說臺灣有這樣原始修行的地方,傷害大自然要越少越好,盡量保持大自然的資源,然後跟大自然和諧共存,我們要回歸大自然,跟大自然和諧共存,有時間多接近大自然。

  介紹我們人跟大自然的親密奧妙關系,請珍惜用水、愛護大自然,我們要愛護大自然,因爲我們的整個生命,全部都要仰賴大自然,我們整個的生命所需,全部都要仰賴大自然。如果我們破壞大自然,就是破壞我們生存的空間;能夠珍惜大自然,我們生存的空間,就會跟大自然和諧相處。

  上次有提到請緬甸禅師來指導禅修事件,後來發生一點不是很愉快的誤解,要補充說明這件事情因爲是由國內幾個單位,大家在聯合辦,沒有找到適當的場所,後來到金山借用場所,所以這件事情對金山提供場地的單位來講,完全只是單純的提供場地,他們沒有參與這整個的運作,所以這件事情對他們來講是無關的。有關慈蓮寺部份,雖然有參與這一次的工作,但是事實上慈蓮寺他們是參與一些經費方面的資源,實際的整個工作的運籌、進行、規劃,慈蓮寺並沒有實際的去參與,所以這件事情慈蓮寺也都是事後才知道。上次有講到這方面,事實上我們沒有指責、也不希望針對任何人去指責任何人,而是希望藉這樣的例子,讓我們能夠大家打開心胸,打開我們的界線,能夠包容異己,你覺得怎樣做比較好、可以,你就怎樣做,但是我們尊重異己,尤其是在國際交流的場合,更是需要多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

  包括說佛法,我們在南北傳的流傳過程,已經有很大很大的差異,今天南北傳要交流,大家更需要有開放的胸襟,能夠包容不同的見解跟戒律方面的觀念。所謂持戒與守護六根,都是要求自己,不是去要求、規範別人。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廿一章 守護六根》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