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十五章 八正道▪P5

  ..續本文上一頁候,世間的煩惱、世間的苦這些,你都可以暫時的放下,都可以暫時的消失,但要那些都只是暫時的忘掉,暫時的轉移注意力,這時候你的注意力是在禅定上面,所以你覺得我入禅定,這些覺得很好啊!覺受很好啊!我有這些禅悅爲食啊!但是你不知道內心裏面的那些草、那些煩惱、那些苦,都只是暫時壓住而已,你只是暫時逃避、暫時轉移而已。當你一出定之後,面對曆緣對境的時候,那些煩惱、那些苦,全部都出來了,那些習性全部都出來啦!世間定,它在修定的過程,它是重視在專心、專注,一心一意的在一個境界上,然後在那裏專注下來。他又在專注的過程,就會産生各種禅相,他産生各種禅相或是各種覺受,就覺得我好舒服、好殊勝,我看到什幺,我看到光啊!我光多亮啊!我光是什幺顔色啦!我看到什幺……看到各種相,你會被那些境界迷惑住。

  你看到那些相,跟你的痛苦、跟你的煩惱,跟你內心的不安的根除,有幫助嗎?所以,不要以爲說你打坐時間越久越好,如果沒有正確的止觀雙運,你打坐時間花的越多,講具體一點,你的生命也浪費掉的越多。如果你打坐能夠止觀雙運,是要透過打坐,讓你的心靜下來,有更高的心靈質量,更甯靜、更敏銳的這種心,能夠去深觀世間的苦集滅道,能夠去深觀叁法印。記得!打坐是要讓你能夠去體證真正的出世間法的定,是要讓你能夠去體證叁法印、四聖谛,你要了悟宇宙人生的實相,你要體悟苦的根本原因,苦的實相、苦的根本原因,你才會走向實修實證之路,你要有這些基礎,才能夠真正的遠離顛倒夢想,而出離苦海。

  有不少人他也跟我表示,希望要趕快急著要去修行,他覺得時間不多,他要趕快去修行,覺得說要趕快去實修實證,我就跟他講:你如果沒有建立正知正見,你越用功修行,如果你偏離了解脫道,偏離了八正道越遠,你知道嗎?你覺察得到嗎?所以,真正你要出離苦海,一定要去體證叁法印跟四聖谛,不是在打坐的時間多久,不是在禅定多久,不是說禅定境界多高,不是禅相那些有多美妙……,都不是的!禅定是要協助你能夠去「止觀雙運」,記得!出世間的定,是要協助你「止觀雙運」。

  什幺叫出世間定跟世間定?再具體跟大家說明一下,一個人已經打坐了兩個小時了,世間定的人,他是選擇在一個所緣點上面,然後他就在那裏專注、一心的專注,所以兩個小時下來,他都還是一樣,一直專注在他的所緣的點上面,「所緣點」包括說只是一直在那裏看呼吸啊,或是在那裏數息,兩個小時他還是在那裏數息,或是在那裏看呼吸,或是專注在一支香的一個點上面,或是專注在某一個點上面,這是一種專注。當你精神專注比較久的時候,自然會有各種禅相産生,以及各種覺受,你不知道就繼續在原來的專注,然後在專注中,又産生各種禅相,包括各種定、未到地定。初禅、二禅、叁禅,那些都是屬于禅境、境界,然後再來禅相以及各種覺受,很多一般的大部分都迷失在這上面,這是屬于世間定。

  出世間法的定呢?現在開始打坐,他就是當下心甯靜下來,然後就是止觀雙運,保持清醒的明覺,每一個當下,他都是去體悟無常法印、無常法流,不然就是心靜下來,然後去體會、去靜慮、禅思,這裏面是有禅思,禅思也就是靜慮,有時候翻譯作靜慮。講具體簡單的就是禅思、靜慮,事實上就是一種止觀,看你要止觀、禅思、靜慮,都是跟整個宇宙的存在,因爲它都是每一分每一秒,是不斷在脈動、波動、生滅變化。所以,出世間法的定,你是跟宇宙存在的,在脈動、一致的清醒、明覺,身心是很柔軟的。當你的身心柔軟,才能夠跟這個脈動一致,這裏如果方法用錯,你的身心會很僵硬。世間法的禅定修了之後,身、心會僵硬,如果沒有正知正見,我慢又會很大,會增長我慢。出世間法這些,你是身心很柔軟,當你身心柔軟,才能夠跟這個脈動一致。

  所以,你每一個當下,都是保持一個明覺,然後都是止觀雙運,去體證無常法流,或是去體悟「無我」,或是去體悟「苦、集」,就是世間法跟出世間法的定的不同的地方。在禅思的過程中,一開始你還是要有一個找尋的一種過程,還是要用有爲法去體會,因爲你還不熟練,就像說你要坐在無常法流上面,你一開始沒辦法很熟練的,還是需要學習的有爲法,然後學習的坐在這上面。當你慢慢的熟練之後,你會很自然的從有爲法契入無爲法。所以,出世間的禅定也是這樣,你一開始還是要透過有爲的這些學習,當你體會幾次之後,再來很自然的,不用去刻意、不用去造作,很自然的就是用無爲去體會叁法印。

  要真正體證叁法印,要真正體證無常的法流,你必須要做到真正的無爲,因爲如果是有爲,還在有爲法,但是一開始很難免,一開始你沒有經曆過這些,你沒辦法體會無爲的,這很正常,你有爲的去體會無常法流,是跟在火車的後面跑,你不是坐在火車上,火車代表是無常的法流,你是跟在火車後面跑,因爲你一去起心動念,去作意、去想象、去體會、去思維的時候,你跟無常的實相的那一點,它是一直這樣,在分分秒秒跳動,你跟這一點沒辦法同步的。你一起心動念,會跟它有一個落差出來,就好像說你現在聽到鳥叫聲,那個鳥聲這樣傳過來,我們覺得好好聽,當你要跟人家講說,我剛才聽到那個鳥叫聲好好聽,我跟你講的那個當下,那是在講那個過去,當我在講的時候,當下正在發生的聲音,我就沒有聽到。

  所以,你有爲,是在跟著在火車後面跑、火車後面追,但是你也要經過這個階段,才會知道說跑的很累了,不要跑了,要跳上去了,你會「自我」放掉、死掉,當放掉的時候,契入無爲,會發現我竟然坐在火車上,竟然坐在無常法流上。

  修行是由點、線、面、空間,就算你放大到空的時候,跟整個無常法流都是溶爲一體,但是當你退回到點、線的時候,如果又落入有爲法,你會從無常法流掉下來,就會從火車上掉下來,又在後面追。如果你落入有爲法就會這樣,如果你在點、線的過程,還是有體會到無爲的原則、精神,就算在點、線的過程,一樣都是用無爲法。只要你無爲,就會坐在無常法流的火車上面。整個時間、整個空間,都是一直在流動變化,交叉點就只有當下這一點,就像你現在在聽課的時候,一樣啊!你可以坐在無常的法流、聲浪上面,不是眼睛睜或是閉的問題,這些你一定要去實修,一定要實際去經曆過。

  落入沒有覺知,與溶入空,不一樣啊!但是並不是精神分裂,這是身心的分裂,你要慢慢去體會什幺叫做有爲?什幺叫做無爲?什幺叫做真正放空?放空不是頑空、不是斷滅空,放空就是你那個「自我」,那些造作、那些抓取,你把它放下、放開、不要抓,不要用頭腦去想象、去思維,那些都落入在自我的意識裏面。落入自我意識,你會跟宇宙、大自然的存在,同步不協調,就會脫離出來。所以,你要慢慢去體會,當落入「自我」意識的時候,你又跟這個脫節了;當你能夠放空,溶入一切境界的時候,你跟整個大自然都是溶爲一體,都是清醒明覺。

  有人提問題時,就沒有坐在法流上?如果你不清楚要問的問題,當你在問的時候,沒有清楚的覺知到你的聲浪,你就是「無明」的問,就是沒有坐在法流上,這樣就沒有坐在法流上。如果我的講話是一種沖動,沒有聽到我自己講話的聲浪,講話一直很急躁的,一直要跟大家講,一直急著要表達什幺,炫耀我是、我能那些,就是落入在我慢的世界裏面。你要保持清醒明覺,安住在每一個當下,聽課的時候就專心的聽;當你要講話的時候,就全然的在講話,整個過程都是貫穿一個明覺、覺知的。當你有清醒的明覺,就不是落入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你會在貪、瞋、癡的影子産生之後,才會看到啦!你的覺知很難說跟貪、瞋、癡展現的時候,同步覺察到。所以,你會是在展現之後,才會看到。但是,慢慢你的心越來越柔軟、明覺度越高,當你有這樣産生的時候,馬上可以覺察。

  你真正是止觀雙運、身心柔軟,你當下的講話、當下的動作,有沒有我慢?都可以馬上覺察到的,也就是說你貪、瞋、癡展現,跟你實際覺察到,那個時間距離有多長,跟你的明覺度是成正比。當你的明覺度越高,你貪、瞋、癡産生,跟覺察的時間就會越短,到後來當你真的保持清醒明覺、身心柔軟,你都是坐在無常法流上面。

  什幺叫做有漏?什幺叫做無漏?有漏、無漏比較深,先跟大家講述中道。事實上,八正道更深入而具體講,就是中道。你走在八正道上,就是走在中道上,八正道就是中道。學習走在八正道上,學習走在中道上,都是從「有學」邁向「無學」,很自然!而且也是很必要的一個過程,你沒有經曆過「有學」,沒有經曆過世間法的八正道,你沒辦法體證什幺叫做出世間法的八正道,包括你要體會苦、集、滅、道--四聖谛也是一樣,還是要從有爲、有修,這樣才能夠體證過來。

  現在我們用一個杠杆原理,跟大家做一個解釋,這邊是代表因緣,代表緣、各種緣,這時候它的中間點是在這裏,我們現在把它標出來,棍子的中間點,現在這兩邊的因緣是這樣,它的支撐平衡點在哪裏,大家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如果你堅持在原來的這一點上面,它一定會傾斜,它一定會倒下來。所以,「中道」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中間點,現在講的很簡短,但是很重要,訣竅我們要去體會,因爲一般很容易堅持在一個固定的中間點上面,認爲我這個才是正道,我這個才是正見,跟我這個不同的,就是邪知邪見。

  所以,只要你有「自我」,你都會堅持在一個「自我」所認定的中間點上面。事實上,真正的八正道,它是看世間的因緣,然後調整這個平衡點,就隨順因緣,應該更具體講就是善觀因緣,然後隨著因緣來調整、來變化。當你選擇一個對自己最好的,你是把「自我」擺在優先,就是一個「自我」會選擇,你是選擇你要的那個點,而不是…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十五章 八正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