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十四章 四聖谛▪P2

  ..續本文上一頁,平常我們的身、口、意,我們身體的動作,走路的步伐,包括我們講話,都要能夠清楚地覺知,把動作的頻率,比以前稍微慢一點,也許可以慢個四分之一拍,或是慢個八分之一拍。當你稍微慢下來,以前的沖動它沒有空間,你很難觀察到,當你稍微慢下來,那一種空間就會出來,你就能夠有一種智慧,去觀察到你的沖動,然後你在身、口、意,講話裏面有沒有急躁?講話的聲浪,你都要清楚聽到,這個都是在實修。我們身體所展現的講話,裏面有沒有我慢,有沒有在諷刺別人,有沒有在諷刺、挖苦別人,我們都要清清楚楚地覺知到。我們聲音裏面的高低起伏、講話過程,有沒有清楚地覺察到,這些都是實修,不要以爲光是在禅堂才是實修,都是在曆緣對境裏面要去做的。

  本來要等到「叁妙行」章節再具體講,現在是在把聞思方面快告一段落,法義的內容就要進入實修方面,後面會講實修體證方面的,以後我們會逐步地進入。所以,當你在聞思的時候,當下就要認真去聽,最重要是你要隨時回來看到,我們的內心柔不柔軟?講到這裏,可以跟大家分享一點,這幾天到宜蘭羅東上課,有一位出家法師在推動,上課之後,他很法喜,而且身心很柔軟,然後希望宜蘭那邊也能夠開課,于是積極地去宜蘭籌劃,前天過去那邊上課,滿不錯的!因爲他也是出家十幾年了,在佛門裏面打滾了十幾年,他很認真、很認真在找法,他真的就是爲法,身心很柔軟,爲法默默承擔、默默在做。

  當你的身心逐漸地柔軟,我慢逐漸地減少,你的身心越來越祥和,慈悲心越來越大,都是修行具體的展現,絕對不是說修行之後,我禅定越來越高深。越厲害,我禅相越來越奇奇怪怪,不是那些啦!如果是世間定,心是越來越僵硬;出世間法是心越來越柔軟,到最後體證「無我」,那是「無心」啊!

  (第二節)「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石柱,長十六肘,八肘入地,四方風吹,不能令動」當你真正有見到「叁法印」、「四聖谛」,可以算是已經證到初果,一個有見法證果的人,所展現出來的那種信心,絕對不一樣的。一個人對「四聖谛」有所體悟、有實證之後,「如實知」就是表示他有實證。「斯等沙門、婆羅門至諸論處,無能屈」像這樣有修有證的人,到其他的修行團體,或是其他的大師面前,沒有人能夠屈服得了他,那些外相也嚇唬不了他,大山頭這些也屈服不了他,他不會迷在外相或是名師、大山頭方面的。所謂「無人能屈」,要跟他辯論,他會看情況,如果無意義的這些诤論、诤辯,他不談。如果你是真正要問法,對彼此的增長有益助,能夠幫助世間少苦、離苦,很自然會慈悲的跟大家分享法喜。

  「斯等沙門、婆羅門至諸論處,無能屈」大丈夫相已經是漸漸出來了。「其心解脫、慧解脫者,能使余沙門、婆羅門反生憂苦」一個解脫者「能使余沙門、婆羅門反生憂苦」一個解脫者的出現,沙門、婆羅門,很多其他的修行團體,其他的修行者,反而是生憂苦,爲什幺?所謂「反生憂苦」不是說對方自知不足,不是說解脫者帶給他壓迫力,最主要是他內心的不安,如果以世間法來說,人家要做生意賺錢,一個解脫者出來,好像會斷他的財路,或是斷他的人脈,這樣他就是很不安,那個憂苦最主要是這方面他要抓、他要聚集,要聚集他的山頭,要蓋富麗堂皇的宮殿,你一出來、跟他搖晃,跟他地震、跟他搖啊!當然不是你故意要去搖他,而是他感覺到你的這些言論,晃動了他、搖晃了他,他會反生憂苦。絕對不是一個解脫者,去故意跟他踢館、跟他較量、不是這回事的。一個解脫者絕對不會去跟人家踢館、較量的。

  當你真正體證「四聖谛」、真正開悟解脫,證到無學位的阿羅漢,原來內心的不安就會完全一掃而光,這是事實,于是那一種信心,因此佛陀爲什幺說他到後來能這樣,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都是來自于實修實證。只要你還有絲毫的我慢,你的「自我」不死、還有我慢,你這一句話沒辦法說出來,你講的只是大我慢而已。佛陀講這一句話,都是真正體證到「無我」的人,而且最重要是體證到「無上正等正覺」,體悟到佛陀跟一切衆生都是平等的,因此沒有任何的我慢,也沒有任何的卑慢,這樣才會有真正的大丈夫相出來。

  所謂沒有任何的我慢,也沒有任何的卑慢,這方面比較深,以後我們可以再繼續地深入分析。所以,是沒有我慢,但他會展現出大無畏的氣勢。當你大徹大悟、解脫自在,同是修行人知道之後,大多數人的反應是你走偏啦!同行相忌啦!反生憂苦。只有極少部分的人會透過觀察、了解,而想親近、想聞法。

  (第四節)「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士夫年壽百歲,有人語言:『士夫若欲聞法,當日日叁時受苦。晨朝時受百槍苦,日中、晡時亦複如是。于一日中受叁百槍苦,如是日日,至于百歲,然後聞法,得無間等,汝甯能不?時,彼士夫爲聞法故,悉堪能受。所以者何?人生于世,長夜受苦,有時地獄,有時畜生,有時餓鬼,于叁惡道空受衆苦,亦不聞法,是故我今爲無間等故,不以終生受叁百槍爲大苦也。是故,比丘!于四聖谛未得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

  這一經滿重要的啓示。【法義分享】一個人爲了能夠聽聞到正法,爲了了知宇宙人生實相,于是每天打叁百大板,連打一百年,然後才能聞法,聽聞出離苦海的解脫法,佛陀認爲真正要求法的人「悉堪能受」。重點是,靜下來問問自己:有沒有這樣求法的魄力與決心?有沒有像玄奘大師那樣,爲法縱使粉身碎骨在所不惜的魄力?有沒有像六祖慧能、像密勒日巴那樣,爲法忘軀、爲法捐軀的決心?如果有,因緣具足則明眼善知識就會協助你。如此,要開悟、證果那就「不待時節因緣」。

  佛陀就說:士夫若欲聞法,你要真正聽聞到出世間法,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意」真正講「無上甚深微妙法」,就是出世間的解脫法,但是我們很不容易能夠遇到真正出世間的解脫法,光是要遇到出世間的解脫法,就非常不容易、當你遇到之後,又要能夠有這一種法喜,又有這種求法之心,要去下工夫去用功,又是更是少之又少。佛陀就跟大家做一個分析,如果一個人真正體會到生死輪回的苦,體會到內心的苦、衆生的苦,衆生在苦海之中的這種浮浮沈沈,當他真正要求解脫,他會怎幺樣呢?粉身碎骨、在所不惜的魄力決心會出來。

  如果一個人真正能夠聽聞到正法,「當日日叁時受苦」,就像說你今天要來學法,事實上等于說是一種比喻,也是一種磨練你,你是真的、還是假的,你是真正要修、還是假的,你是真正爲法而來嗎?他這是一種磨練、考驗你,就是說每天早上打一百大板,一百槍就是趴著打屁股打一百大板的意思,早上打一百大板,再來中午也打一百大板,「晡時」就是傍晚,傍晚的時候也打一百大板,也就是一天打叁百下,然後每天打、打一百年,這樣才告訴你什幺叫做真正的出世間解脫法,你願不願意呢?你有沒有這一種魄力?有沒有這一種決心呢?佛陀就說「彼士夫爲聞法故,悉堪能受」如果一個人真正是爲了悟生死、爲解脫而來,一個明眼善知識這樣做,他也願意、也會接受。

  所以者何?因爲他體會到衆生在苦海裏面浮浮沈沈。「人生于世長夜受苦,有時地獄,有時畜生,有時惡鬼」不要想象得太抽象,事實上我們常常在一天裏面,都在六道裏面浮浮沈沈、頭出頭沒,所以不要想象得很抽象、很遙遠。所謂「地獄」,如果當你起瞋恨心時,就好像入「阿修羅道」,好像地獄地道這些衆生,如果說你像「有時畜生」,只知道一直吃、一直吃,不知足地一直吃,不然就是飽食終日過日子。有時就像畜生過日子一樣,有時「餓鬼」,就是不知足、貪得無厭,現出餓鬼相,這就是我們的心態,都是在六道裏面,一直在上上下下、浮浮沈沈,因此常常是苦啊!

  一個人真正要了悟生死大事,他就是一天受這樣打叁百大板,也覺得說值得、他也願意,像我以前在看密勒日巴傳,我們不是說去區分密教、西藏密宗,而是說人家那一種爲法、求法,讓他的上師再怎幺樣磨練他,他都這樣去承擔、去接受,那一種魄力、那一種決心,讓我都會掉眼淚啊!然後問問自己,我能夠做到這樣的決心、魄力嗎?生死大事是大丈夫事業啊!非將相所能爲,沒有用生命去求法,怎幺樣能夠突破生死大事?所以,像密勒日巴傳可以看。六祖慧能也滿不錯的,不過在中國這方面的過程,寫得比較不詳細,事實上六祖慧能也都是這樣爲法忘軀的。我們中國有一個很好的典範--玄奘大師,展現出來真的就是爲法忘軀,爲法粉身碎骨在所不惜啊!在以前交通這幺不方便的,一千叁百多年前,公元六百多年,唐朝初年從長安一直走,通過絲路、西域,經過帕米爾高原,然後又再繞印度的西北部,再到印度本土,到那蘭陀大學去留學,留學完成之後,又背負著很多的經典再回來,不只是八千裏路雲和月,沒有這一種相當相當高,爲法忘軀這種魄力、決心,沒有這種崇高的毅力,你不可能達成的。

  所以,這也是鼓勵大家,真正要達究竟解脫,佛陀他本身走過來,也都是用生命去求法,佛陀就是修、修、修,到後來怎幺樣?經典裏面也有寫到,佛陀用功到後來是前胸貼後背啊!瘦到只剩下骨頭,真正一個到達究竟解脫的人,真正是用生命去修、去找法的。如果你真的了悟生死大事,覺得這方面非常重要,受再怎幺多的苦,你都願意的,因爲知道這是讓你真正徹底了脫生死,讓你真正出離苦海的重要解脫道,再怎幺樣你都會願意。當然這也是鼓勵大家,真的要有學法、求法得的魄力、決心。如果現在的聽聞,以及後面的實修,你所下的功夫是皮毛層,用皮毛層在來聽、在修,我同樣講的這些,你所得的也是皮毛層的法。如果你下的工夫是到達肌肉層,你所聽到的,會得到肌…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十四章 四聖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