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立的智慧,不被世間的這些境界牽著鼻子走,不會成爲境界的奴隸。修行到後來,他是很快樂的解脫自在。你要解脫自在,必須要了悟這些實相,然後超越二元對立。有的人認爲內心甯靜或是入滅盡定,就是入涅槃寂靜,但是事實上,內心的甯靜或是入滅盡定,與實相界的涅槃寂靜是兩回事,這裏算是很深的地方,我們暫時了解就好,以後我們會慢慢去體證到,因爲前者是屬于有爲法,有修、有證,是由個人精進修行而契入,有入有出、有生有滅,就是我們剛才前面經文所講的四禅八定這些,包括四禅九定這些,「諸所有受都是苦」……。
一方面,因爲這些都是有入有出、有生有滅,包括滅盡定也都是一樣,如果你不了解它是生滅,你一進入到禅定境界方面,體會到這是很不錯的境界,又會想常常要有這樣的境界,結果應了一句話「欲速則不達」,你越想抓、越想得,越是得不到啊!就是苦就會産生,或是說你進入了之後,又希望它不要退失,都是在「要」跟「不要」裏面抓。真正的涅槃寂靜是指宇宙本體空的實相特征,是屬于無爲法,不生不滅,法爾如斯、本來如此,與任何個人的精進修行無關。記得!要記住這一句話,只有「無爲」才能契入,包括說我們的修行,要保持一個客觀如實的覺察,已經在協助大家慢慢去體會什幺叫做無爲?但是你一開始很難掌握到、很難體會到。
告訴你無爲,你還是很認真的要去做無爲;告訴你放松,你是很用力的要去放松。我告訴你要放松,于是就很認真、很用力的要放松,但是你如果沒有實修過、沒有經曆過,你不知道,你無法體會到。于是有的人會有點失望、有點氣餒,來告訴我說:奇怪!我怎幺越來越悶、越來越緊、越酸痛?我說:這好現象啊!這是一個過程,這是很正常,表示你有在做。因爲你真正有在做、有體驗過,才會知道放松,就像說學開車,你看人家會開車的,好像很輕松嘛!談笑用兵,很輕松!當你到教練場去學開車的時候,教練就告訴你:要放松喔!放松喔!但是你一上車,坐到車上,你就是很緊啊!很緊啊!如果教練又罵你,告訴你要放松,你又不放松,又抓那幺緊,罵你真笨!如果說你又挫折,結果就怎幺樣呢?你又不敢開,又怕失敗、又怕挫折,這樣就沒辦法超越,你還是要經曆過笨手笨腳分解進行的過程,慢慢的、慢慢的,不怕挫折、不怕失敗,這樣你才能夠真的到後來就是很自然,駕輕就熟。因此這一次禅修,如果有的人認爲自己好像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都沒有關系、都很正常,只要你有精進用功,工夫不會白費!這一次的失敗,就會累積你下一次成功的經驗。
所以,佛陀才說:想受滅的滅盡定的樂,與寂滅樂、菩提樂是不同的。真正的寂滅樂,真正的涅槃寂靜,並不是說要進入滅盡定,才叫做入涅槃寂靜,滅盡定還只是「自我」所創造出來的一個境界,那是很甯靜、是不錯,很寂靜、是不錯,但是還不是真正的涅槃寂靜,就像你覺得這個世間很吵,外面的聲音很吵,于是做一個隔音室,自己躲入隔音室,你說:現在好安靜啊!這世間好甯靜,都沒有雜音,真的嗎?佛陀才講:不是想受滅,才是最高的樂,這些都比較深,大家先了解。
像這一次在禅修的過程,有一位學員身心很柔軟、情況滿好,他也算是老參,在聞思方面都很認真、很踏實,在課程進度裏面怎幺講,他就很認真去做,當後來講到越深的這些,他都有依著去做,到最後結束之後,因爲我有講到比較深的部份,他就私下又問我是不是這樣?是不是這樣?我覺得他是很認真、很用功,他有看到要點出更深的地方,于是我有跟他講說:不錯!本來我是想說這方面很深,你要慢慢去看,他希望我講更具體一點,這樣可以避免自己在無意中,又落入那個框框裏面而不知道。因爲他很用功、很認真,又很進入情況,因此身心柔軟,我就再跟他講,更進一步讓他去體會,因爲裏面很深的地方,它有很重大的分岔路,他就可以知道要怎幺樣去把那個分岔點清楚看到,然後又可以避開。
(第八節)「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于一法,觀察無常、觀察變易、觀察離欲、觀察滅、觀察舍離,得盡諸漏,謂一切衆生由食而存。複有二法,名及色」佛陀做一個總整理,幫助大家把重點記下來,由一、二、叁、四……,到後面的七、八、九、十,如果你想要依,重點你要記到什幺?「一切衆生由食而存」,「二就是名色」、叁就是「叁受」,四就是「四食」,五……這樣一直下去,你想到一個數目,就要想到它的重點,這樣的意思,但是重點不是在這裏,重點是說「于此十法」呢?你要「正觀無常、觀察變易、觀察離欲、觀察滅、觀察舍離、得盡諸漏」本經是很多重點的集中,要一一去了解、一一去消化,若能正觀其無常變異,就能漸漸趨向解脫自在。
重點是在于當你面對這十種法,你要正觀無常、觀察變易,你要了悟無常法印。我們是講了重點,其他那些你要具體去了解,因爲這些一到十是涵蓋著整個身心內外、宇宙人生一切現象界,包括整個叁界都是,重點是不管你從任何的角度,不管你從任何的時空,都能夠去看到無常法印,無常的真理實相,一切都是在變異、變異。中國的《易經》,含意也很深,就是在告訴我們一切在變異、變異、變異,《易經》的「易」含意有叁種,含意很深,你要看到它所要啓示的深義,重點就是要去貫徹無常法印,無論你到哪裏,都要能夠去深觀到無常法印。
大家都是很認真,有的是空著肚子來聽課,不錯!真的要有這一種精神,要有求法之心,玄奘大師的那一種爲法而粉身碎骨、在所不惜,那一種魄力、那一種決心,如果你能夠有這一種決心、魄力,成功就很快!中鼎提供這樣的地方讓我們來上課,大家可以聽聞,但是今天是你們在這邊,然後我過來這邊上,以後如果大家繼續再深入,也許有一天我在哪裏,如果你是真正爲解脫而來,就沒有距離了!你真正爲解脫而來,我們是超越時空的,不論我在哪裏,只要我能夠幫得上你忙,我都會毫無保留的協助。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十二章 受相應》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