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十章 界相應▪P9

  ..續本文上一頁界」,再來就是要歸納到「五陰」方面的色、受、想、行、識,有形的這些物質是屬于物質,「色陰」就是色界。「若有覺是覺陰」覺就是「受」,《中阿含》常翻譯做「覺」,事實上在《雜阿含》都翻譯做「受」,如果你有那種感受,就是屬于「五蘊」裏面的「受陰」,如果繼續有想,就是「想陰」,有行是「行陰」,有識是「識陰」。

  「如是觀陰會合」,這裏有一個先後順序,我們要弄清楚出來,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地、水、火、風這些元素,經過巧妙地緣起、緣生、緣聚之後,然後它要建築在「空」之上,跟「空」會合,這樣才會産生「識」,才會産生有機生命體。如果只有地、水、火、風,卻沒有「空」,那幺就只是一堆死的元素,然後存放在那裏。房子沒辦法蓋起來,只是一堆材料堆壓在那裏而已。我們現在人都好好的,如果用一個很利的切割機,把人這樣切成兩半,然後再把合起來,這裏面的地、水、火、風都沒有少,但是這個人還能不能活著?死了,爲什幺?我只是用一個很銳利的刀將你切成兩半,然後又再把你合起來,你本來是六十公斤,我切過之後,還是一樣地、水、火、風組合起來,還是六十公斤啊!都沒有少你什幺,爲什幺他會死?因爲這個「空」改變了,因此要知道這個「空」的重要。

  當地、水、火、風,然後加上「空」,就會有「識」的産生,這個「識」是怎幺樣産生出來?「六根」是從一個角度來講,那個「識」與這裏「六根」一樣,這是地、水、火、風,我們的身體是由地、水、火、風組合而成,跟外面的「色塵」接觸之後,然後就會繼續。前面是生命體的産生,後面是繼續在運作。因此當「六根」與「六塵」接觸,然後又會産生種種的「識」、種種分別。

  切開就是因爲「空」的元素改變,剎那間它沒有「空」,于是就改變啊!你其他的地、水、火、風,還可以幾秒鍾不要,空氣可以一分鍾不要,還可以活著;不喝水一樣可以活著;我可以幾天不吃東西,一樣可以活著;我可以幾天沒有曬到太陽,還可以活著。但是這個「空」,只要一秒鍾沒有「空」,你的生命就不存在。因爲大家不知道這個「空」的重要,我們佛教又把那個「空」解釋得很抽象、很玄,不知道「空」的重要,其他的那些還可以短暫幾分鍾、幾天不要,但是只要一秒鍾沒有「空」,你就不存在。「空」就是我們這個空間,我們身體裏面也有很多的「空」,只要因緣元素不具足時,就像說逼得你沒有空間時,你的痛苦、煩惱就會産生。

  如果我們身體裏面真的沒有「空」,生命就不會存在。但是這個「空」不是頑空,不是斷滅空,「空」本身還可以「空中生妙有」,所以「空」是很玄。所以,大家先從比較容易了解的「空間」開始理解「空」,開始體會「空」的重要,以後我們還要再更深入解析這些「空」。地、水、火、風是屬于物質的「色陰」,「五蘊」裏面的受、想、行、識,就是屬于「識」的解析,一定是有機生命體産生之後,才會有後面的受、想、行、識,因此我們爲什幺要先講「界分析」,然後再講後面的「五陰」。

  「世尊亦如是說:『若見緣起便見法,若見法便見緣起。』」緣起就是你要去看到這個有機生命體,它就是地、水、火、風的因緣具足之後,産生出這個身體,它産生的過程就是緣生「緣起法」。上次有跟大家播放從一片「空」,然後産生星雲,慢慢形成太陽系,再形成有太陽、有地球,地球又有海洋、空氣,然後生命慢慢的産生,那都是在告訴我們「緣起」、「緣起甚深」。若見緣起,真正能夠見到「緣起法」,而且知道每一個元素,它又是不斷的生滅變化,你就可以見到法、見到緣起、見到無常。「見法」就是見到緣起、見到無常、又見到緣起,當你真正體證到這兩個法印,第叁個「無我」,就會很深刻的體會、體證到。因爲是需要實證方面的,我們現在先深入了解它的過程。至于地、水、火、風這些,大家又可以從物理學的角度來了解。

  【法義分享】:我們這個身體--有形的色身是由地、水、火、風四種元素組合而成。但有一最重要的元素卻很容易被忽略--那就是「空」。所以一般只談「四界分別觀」。因爲衆生看不到「空」、感覺不到「空」的存在,便不知「空」的重要。就像說想要蓋房子,然後去運很多的材料過來,沙土、水泥、還有水、還有土地,這裏有土地,我們興建中鼎這一棟大樓,這是要有土地,「地界」要有啊!然後再來運砂土、水泥過來,還有裏面含有水,所以地、水這些都有,再來火(陽光)本來就有存在,你覺得不用搬陽光過來,但是風與空氣都遍滿存在的,中鼎大樓最初要蓋的時候,要不要去買風跟空氣?都沒有啊!你只是購買一些材料過來,但是如果這裏面沒有這個「空」、沒有這個「風」存在,將會如何?以前有一個電視廣告要說明除濕機的厲害,除濕除到最後怎幺樣?房子都扭曲、塌陷下來。如果我們現在把這個房子密封起來,把裏面的空氣都抽掉,這個房子馬上塌陷下去。

  我們的房子裏面,不要以爲空氣不重要,不是說你設計的鋼筋大樓多精良,然後可以撐力多少,不錯!這是有形的這些鋼骨架構,但是我現在只要把裏面的風、空氣抽掉,這一棟大樓都不存在了,因此要慢慢去體會那個「風」跟「空」的重要,不要因爲看不到,然後就不知道它的重要。因爲當你進入到「風界」的體會,已經漸漸進入到「無色界」了,當你真正體證到「空」的重要,就體證到無色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叁界裏面的「無色界」就是「空」。

  「猶如因材木,因泥土,因水草,覆裹于空,便生屋名……」「……纏裹于空,便生身名」若沒有空間,一些材料只能堆壓在一起,不可能有房子産生;若沒有「空」,「四大」不可能組合出「色身」。「空」就是「名」,這是我後來體會之後,發現我們很多方面被文字障礙住了,後來體會到「空」就是「名」,有名、有色,才會誕生有機的生命體。所謂「十二緣起」裏面,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處……,因爲十二緣起它可以從很多不同的角度來解釋。如果從一個生命的誕生,包括地球生命這些的誕生,都一樣可以用無明行識……來解釋,現在縮小到以我們一個人身體的生命來講,一個人身體的生命無明、行、識、名、色……,所謂的「名色」,因爲比較深,以後再解析。

  要地、水、火、風跟「空」的組合而成,才會産生有機的生命體,才會有生命,就像一個受精卵與精子結合之後,它裏面要有「空」的存在,每一個精蟲跟卵裏面一樣都有「空」,而且子宮也一樣要有空間,它才能夠在裏面孕育。當胎兒慢慢的孕育成長,「六根」就會漸漸的健全發育起來,後面這些才會繼續。我們現在只是先講這一段,前面這些還有更深的含意。所謂「六根」、「六塵」「六識」,植物不一定是透過「六根」方面,它一樣有它的生命的成長方式,這是我們以人的立場來講,我們透過「六根」跟外境接觸,植物一樣有生命體,它一樣在進行光合作用,一樣是在吸收養分,然後又製造出這些果實,反饋給這個世間,植物一樣它有生命自然的運轉,不是一個單純「識」的作用。至于礦物,要看它是不是有具足地、水、火、風、空這些,它就有可能有,但是也要有適當的比例,礦物它本身不一定,但是礦物裏面有可能含有很細小的細菌,還有細小的動物在裏面。

  【法義分享】:「空」就是「名」,有名、有色才會誕生有機的生命體。「名色因、名色緣而識生」。名、色加起來,才會産生「識」,「內六根」與「外六塵」接觸之後,「六識」就産生。「外六塵」也是因爲有「空」才能存在。根、塵能夠接觸起作用,也是因爲有「空」才能成立,所以「空」是非常重要的。

  再請深入去禅思、深觀:「四大從哪裏來?外六塵、山河大地又是從哪裏來?名、色怎會聚合?」這些都是滿重要的問題。所以,打坐、參話頭或是參公案,一直在想那個話頭,一直想那個公案,想到後來認爲說「我開悟了!」如果要參那些話頭、參那些公案,不如好好去體會、去找尋、去參這方面的問題,因爲這樣才能夠真正與你的解脫、生死輪回,會有很大的益助。若以一句「因緣所生」、「因爲業力」、「因爲無明渴愛沖動」爲答案,那就容易「自塞悟門」。

  什幺會「自塞悟門」?以後我們逐步的深入,你就可以了解。如果今天要講解這些,變成又要花很多時間,以後大家慢慢的步上來,就可以了解。

  大地無條件的承載一切衆生,無條件的讓我們踩踏;流水無條件的讓我們喝,滋養一切萬物;陽光無條件的普照大地、供給一切能源;空氣無條件的讓我們呼吸。如果沒有大自然的這一切,你、我的生命怎能存在?上述裏面非常重要的一個關鍵,你能不能斷深層的「我慢」?跟這些關系非常非常大,要好好去體會。

  有體悟到大地、流水、陽光、空氣、空間對我們生命的重要嗎?若有體悟到大自然的一切對我們生命的重要,你就會由衷的感恩。而且「我是、我能、我慢」會隨著您的體悟深度而減少。我們實際的實修實證,就是要去體會大自然的法則、法印,再來體會到大自然跟你的密切關系,這樣你才會真的遠離顛倒夢想。所以,這些問題都比你參任何公案更重要,大家要把這些慢慢去消化、慢慢去體會,你能夠心如大地嗎?心如流水嗎?能否心如陽光?心如和風?心如虛空?無條件、無所求,「無我、無我所」的反饋這世間?我們以前沒有感覺到大地對我們生命的重要,你慢慢打開智慧眼,慢慢去看大地對我們生命的重要,對我們生命的默默的承擔、承載。

  所謂「四大」都是極大、極淨、極不憎惡,含意都很深!慢慢去體會到這些,你的心胸才會打開,因爲你的慚愧心會産生,感覺應該也要如此效法大地、陽光、流水,這一種無條件、無所求的默默反饋、默默貢獻,大自然都在啓示宇宙人生的真理,大自然都在訴說「無上甚深微妙法」,看到了嗎?聽到了嗎?不要輕易丟出「我早就看到了!這哪有什幺?!」這部「無字天書」是很深、很玄、很妙的,必須靜下心來打開智慧眼,用您的心靈慢慢去閱讀。「四大」都是極大、極淨、極不憎惡,裏面有很深的啓示,要慢慢去體悟,而「空」更是更是玄妙。

  前幾次有跟大家播放「大地風雲經」、「無字天書」,都是協助大家去看到活生生的法。如果能夠看到大自然的啓示、大自然的法,你會超越所有的文字、超越所有的經典,也就是說你都可以放下經典文字。禅宗講說「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所謂「不立文字」,就是你能否超越經典、超越文字,去看到活生生的大自然啓示、無字天書、大地風雲經?真正的法就是每分、每秒,都呈現在大家的眼前,含意都很深!像佛陀最後大徹大悟,不是讀《阿含經》才大徹大悟啊!不是說看了很多經典、很多文字,他才大徹大悟啊!經典、文字、語文、講解這些,都只是「指月的工具」,要去看到文字與文字之間的空白,要去看到文字所指出的真理實相。

  這一本「阿含解脫道次第」,是邁向究竟解脫的寶藏圖,它只是提供一張寶藏圖給你,不是實際的寶在裏面,它只是一張尋寶圖,大家就不會「見指不見月」,只是看到那個手指,而沒有看到月亮。「月亮」代表真理實相,而真理實相都是活生生的呈現眼前,如果你能夠真正從大地風雲裏面,去看到活生生的佛法,就能夠真正見法。當你見法之後,不管你到哪裏,所處的世界都是一個淨土。所以,淨土不是在他方世界,淨土不是在地球外面,淨土不是在美國、不是在其他國家,而在于你能不能真正去看到法,所謂「心淨則佛土淨」,真正看到法、真正去體悟到之後,就能夠遠離顛倒夢想,就不會與大自然的法則對抗,于是種種的苦就會消失,內心裏面的苦就沒有了,再來就剩下身體還有一些苦。

  所謂身體還有一些苦,就是「有余依涅槃」,他還有肉身方面的這些苦,但是這些對他來講,已經沒有什幺影響,因爲他也知道這個肉身也是緣起啊!緣生啊!我接受啊!今天大家有緣相聚在一起,就好好的珍惜。所以,一個真正的解脫者,絕對不會殘害他的身體,絕對不會悲觀厭世,因爲他了悟緣起,而且體會到緣起、緣生的那種甚深--緣起甚深,因此他是珍惜每一個緣起、珍惜每一個相聚,但是他不會去抓,緣散、緣盡、緣滅,他完全的接受。一個解脫者他是全然的活在每一個當下,當下你該做什幺,覺得這樣做對自己、對衆生有益助,你就去做。

  因此,要全然活在每一個當下。同樣的,你上班該做什幺事情,就全然的去做;你現在該做的事情也都是修行,都是要讓你見法。不是說「空」建立在「有」,因爲「空」不容易看到、不容易體會到,你要透過「有」,然後才容易看到「空」,有時候我會播放一些幻燈片,說明風在吹動的情況,現在說「火化」,那是生、住、異、滅、成、住、壞、空的「空」,那個「空」跟地、水、火、風的「空」,不一樣!雖然同一個字,但是含意不一樣,那是生、住、異、滅,成、住、壞、空,東西壞滅掉了,所說的那個「空」無了,沒有了!不是那個,現在是要體會一個「空」。

  舉例桌子是一個東西,一個「色」的存在,旁邊這裏就是「空」,因爲它有空間,我的手才能在這裏動,這裏就是「有」,但是現在看黑板、看前面之時,我們一下都是直接看到白板、看到文字,但是你有沒有去看到你所在的位置跟白板之間的距離、空間?當體會到之後,你以後看東西、看山河大地,就會看到那個「空」,你要把那個距離看出來。我們通常都是直接看到那個東西,但是要慢慢地去看到你跟這個東西之間,這個空間要能夠看得出來。當我們看到很美麗的服裝、很美麗的山,我們一下子都是去看到看到色塵,但是之間這個「空」,有沒有看到?不是說不用去討論,不要只看到有形有色的色塵而已,你要慢慢去看到那個「空」,要看到「無色界」。

  這是「色界」,你要慢慢去看到「無色界」,要去看到「空」,這不是抽象的,否則「無我」又會變成比較抽象,是要體證到「空」、體證到「無我」,現在大家對這方面不要有太多哲學上「空」的想象,現在大家要先體會到有形有色的、跟這個空間,從這裏去體會「空」的重要。因爲有「空」,我們才能夠走動,「以有空異故」,于是我才能夠存在、才能夠走動,慢慢去體會到「空」的重要,「空」還有更深的含意,以後我們再進一步的解析。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十章 界相應》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