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位現代的偉大科學家,能夠超越、推翻佛陀所講的「無常」、「無我」法印,包括愛因斯坦都沒辦法。
國內有一位丁肇中博士,現在是高能物理學家的頂端科學家。我們以前說原子,打破原子它釋放出能量,就形成原子彈;再把核子打破,又形成核子彈。現在打破核子還不夠,又進入中子,形成更厲害的中子彈。丁肇中他們就是一直要去追根究底,找出更微細的粒子出來,于是他們最後發現竟然找不到最微小的,最後來到能量跟空。所以,物理學家、化學家他們提出來,確定質、能是會互換,而且在整個宇宙中,質、能是不滅,因爲它會互換。
《心經》在二千多年前早就講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可以用物質方面來了解,「空」可以用能源方面來了解,是來自于佛陀的親證。包括佛陀所講的「無常法印」,以前的科學家、物理學家會歸納出很多的假設及定律出來,而且他們要求的很精確,然後認爲這樣推算出來是很精准,但是最近的物理學家,卻提出一個更新的定律--測不准定律。爲什幺會「測不准」?因爲一切都在變,每一個剎那都在變,當你以越精密的儀器去測量,以爲說已經抓住了,但事實上它又再變了。
所以,頂尖的科學家以更深入的精密儀器測出來,竟然發現以前認爲說很准的,現在保留、現在測不准,就是佛陀所講的「無常法印」。「無常法印」是來自于有一句「諸行無常」,這就是佛陀的厲害,他看到一切現象界都是在變,「行」就是一個動態。現象界一切存在都是在動、在變,近代的科學家把此現象又找出來,因此讓我很佩服佛陀智慧之高,把宇宙存在的這些實相早就證明出來。現在透過實修實證,可以了解我們身心內外宇宙人生的實相,然後就不會像以前這幺顛倒夢想。
當我們了解實相,就是證果的步驟逐步深入,然後就會體證到《心經》所講的「遠離顛倒夢想,到達究竟涅槃」。「究竟涅槃」就是解脫自在,「涅槃」絕不是一般負面以爲消極悲觀、坐如石頭的焦芽敗種或是冰冷冷,都是對「涅槃」的誤解。「涅槃」代表一個人從顛倒夢想的世界醒過來,貪、嗔、癡沒有了,是以一個很平整、很明淨的鏡子在照見世間的實相,沒有像一般人落入顛倒夢想,就是涅槃解脫的世界。所以,這方面的世界是可修、可證、可達。大乘佛法會講很多很高深的佛法,但是當你問那些法師什幺時候可以成佛?他會講很多很高深的佛法,什幺空啦!什幺妙啦!什幺圓啦!什幺頓啦!但是問他什幺時候可以成佛?有一句話就是「個個有信心,人人沒把握」,變成是「叁大阿僧祇劫」的說法,然而,原始佛法佛陀絕對沒有這樣的論調。
不是回答「叁大阿僧祇劫」,不然就是要到「他方世界」才能成就,原始佛法佛陀是講只要善根福德因緣具足,這一生、這一世就可以解脫。除非你的因緣條件不夠、不具足,佛陀才鼓勵你就多持戒、多行善、多布施,多結一些世間的善緣,雖然這樣沒有解脫,至少可以不墮入惡道,這是屬于「人天善法」,至少可以生天、往生善道方面。所以,佛陀是對于那些根基、因緣比較不具足的衆生,才講這些人天善法。只要因緣情況許可,就是直接講解脫道。
正文第5頁這一段,我們不管過去如何輝煌或坎坷--一切歸○,讓我們從○出發,隨時歸○,從○開始。讓我們打開無限的視野→如實的探討身心內外、宇宙人生的實相、真理。要打開無限的視野,才能夠如實的探討身心內外、宇宙人生的實相、真理,讓我們以無量的胸襟→超越一切宗派宗教的框框→秉持「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求真精神→了悟宇宙人生的實相→遠離顛倒夢想→而解脫自在。如此,必能自利、利他→自他具利。
【幻燈片】
這裏的四棵草菇代表四個人,每一個人都是年輕力壯,不是英俊潇灑,不然就是很貌美。這是一個階段,而且從這個角度看世界,就只有我們啊!只有我啊!因爲在這裏沒有人比我高,沒有人比我大,讓我們很容易疏忽「無常」,也很容易長養「我慢」而不知道。我們能不能拉開視野、視線來看?當「我慢」增長的時候,當你從狹小框框來看,認爲自己很偉大、很高,我是、我能。但是如果能夠拉開視野看看,我們只是一大片草地裏面的幾棵草菇而已,還有別人比我們大、比我們漂亮。能不能夠看到剛才那四個就變成這枯萎的四個?這是無常的變化啊!就好像一個人的臉,擠得這樣臉都變形了、鼻子變形了,兩個眼睛、嘴巴擠得都吐血出來,這是無常的變化,以及世間不斷在爭奪、勾心計較、排斥啊!能不能去看到再來就越來越凋萎。
大家不要以爲說這是草菇,跟我好像沒關系,這樣我們就沒辦法處處看到法,這些幻燈片,都是在告訴我們法,都是在告訴我們真理,不要以爲是它是它,跟你沒關系……,錯了!要去聯想到它們代表我、每一個人,就是你、就是我們自己啊!它在示現我們佛法、示現我們真理,能不能從中去體會我的生命也必然會這樣?當面對這些衰老病死的時候,我要怎幺辦?能不能提前去找尋、解開生死之謎呢?就像佛陀觸及到衆生的老、病、死情境,把皇太子的位子都放下了,都可以不要。爲什幺他可以放下皇太子的位子?就是對于老、病、死,對于生命哲學有很深的體會、很深的震憾,因爲他體會到如果沒有去揭開生死之謎,縱然當上國王,對生命的黑洞還是沒辦法超越,縱使有再多的國土江山,也沒辦法避開黑洞,這就是佛陀就是看到世間的老、病、死,然後爆發出修行的動力。
這就像一個人在世界裏面,自認爲我最大、我最高,因爲旁邊沒有人比我大,我是一家之主,我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我是一個縣的縣長,我是一個國家的總統 ……,這只是舉例,大家以此類推,我們處處在展現我是、我能、我慢。當我們沒有放開視野、放開心胸去看,很多的我是、我能、我慢都會産生,佛陀就坦白講:只要你還有我慢,就一定是生死輪回相續。真正的究竟解脫,十個結到最後就是把那個「慢」斷盡。事實上,十個結就是「我慢」的依深淺度不同,分成十個層次。從最初的「身見結」,慢慢逐步的深入到最後十個結,那個「慢」全部斷除,就會證入阿羅漢究竟解脫。
這個就像一個長者,就告訴他:老兄啊!能不能把你的視野視線拉開?看看你的周遭、看看你所在的位置,看看你今天能夠存在,是有多少的因緣把你拱住、撐住,你才能夠突出。再把視野拉開看看大海、藍天、白雲,如果你能夠把心胸拉開,「我慢」就會大大降服。你原來認爲「我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長,是我在養員工,所以員工要對我尊敬 ……」能不能換個角度過來,是員工在養董事長啊!如果能夠看到這樣,你會從原來董事長的那種慢氣,轉換成爲一種感恩,感恩所有的員工,有大家、才有我。所以,把你的視野拉開,你今天的突出是因爲很多的因緣將你襯托出來,能夠看到周遭這些,你就會充滿感恩,一方面「我慢」也會大大的降服。
現在把我們的視野逐漸拉開,一方面學習「歸零」,一方面學佛就是學習著不斷把我們心胸視野一直拉開。現在大家忙忙碌碌的,就在臺北市裏面奔波,這個都是你、我、他啊!你、我、他、我們在這裏,有時候能不能靜下來想一想:爲誰辛苦、爲誰忙?這一生忙忙碌碌,我的人生目標到底爲了什幺?能不能去看到一些老前輩,當他們面對衰老的時候,所發出對生命的無奈、惶恐,能不能去體會到?能不能去看到?如果能夠提前去體悟這些,就會提前去找尋生命的意義在哪裏,怎幺樣去找出生命的意義,怎幺樣將來在面對死亡的時候,仍然很安詳、很快樂、很心安的面對一切無常。
還是要忙忙碌碌一直在名利堆裏面打滾,然後無可奈何的面對死亡?要沒有選擇的面對死亡?還是要能夠很潇灑自如的面對死亡?如果要能夠到達潇灑自如,不是以後才到達,要點點滴滴活在安詳解脫自在的世界。所以,當我們在不斷忙碌的時候,有時候要停下來去反觀、去反省,我的人生目標在哪裏?生命意義在哪裏?在這廣大的大都會區裏面,小小的「我」又算得了什
!身爲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長,當我面對這些,又能夠算得了什幺!
我們把視野再拉開,如果沒有去找尋生命意義,就會像一只大恐龍這樣一直的吃啊!吃啊!我們很多的欲望就是不斷在吃,也就是從來沒有知足過,這種不滿足的欲望就是不斷的在吃,結果我們很容易形成欲望的奴隸。所以,我們要靜下來去看看,重新再去檢討、過濾、反省。我們慢慢把視野拉開、越來越高,要從地球表面、臺北市,我們現在要離開臺灣、離開地球,慢慢飛到越高的地方來看。當能夠照見自己是井底青蛙的時候,我們很多原來狹隘的觀念就會突破掉;當能夠照見到自己是井底青蛙的時候,我們很多的「我慢」就會大大的降服;當能夠發現我們是在「夜郎自大」的時候,我們會有一種很超脫的轉變,生命才會超越、才會超脫。
現在再把視野拉開、離開臺灣,我們現在已經飛上來,到更高的地方來看整個地球,這是搭航天飛機上來。在一、兩百年前,人類的知識無法體會到地球是圓的,中國人有一句話「天圓地方」認爲地是方的。基督教以前的觀念,還認爲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不動的,後來那些觀念讓哥白尼、伽利略推翻了,于是他們才被關、被監禁。所以,要把我們的視野、視線不斷拉開,但是這個就是成長。在成長的過程中,因爲過去抓住很多的觀念,我們要超脫這個就會像蛇脫皮這樣,會有不少掙紮、不少的痛苦,不錯!要去面對。沒有痛苦、就沒有成長,要勇于對自己的生命挑戰,要勇于去超越、超脫,這樣我們的視野、視線才會不斷的超升。
我們現在越來越高了,這是實際在航天飛機拍到的地球實相,現在地球在這裏,我們現在離開地球,然後來看到整個太陽系,這是太陽、這是我們地球,這是哈雷慧星的軌道,下面白白的是銀河…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序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