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靈成長,事事本無礙(五)▪P4

  ..續本文上一頁的內心世界就開始矛盾、沖突,已經不和諧了,講更深入一點就是他這時就從天堂裏掉落出來,亦即離開淨土的世界。當你的內心被劃分出來之後,就會有很多的不要、很多的抗拒、很多的防備,所謂的「防備、抗拒」,你需不需要用力?你的身、心都需要用力的,這樣不斷的防備、不斷的抗拒,一方面又不斷的在抓取,所以就是活在「苦海」裏面。

  「亞當犯了罪之後,他自己造出的相對世界」(也就是二元對立的世界)「轉身過來折磨他,苦樂、善惡、生死、工作與玩樂…于是對立沖突的大軍,攻陷了人類的陣地」此處「亞當」不要認爲是屬于基督教的「亞當」,每個人類的「自我」就是「亞當」,當你用「自我」去界定、去劃分種種界線之後,所劃分、所製造出來的相對世界,就會轉身過來折磨你。轉身過來,你就落入在苦樂、善惡、生死的二元對立世界裏面。

   你會覺得工作跟修行好像是沖突,會覺得「我要抗拒死亡,要修到沒有死亡的境界,我要來到那一種沒有苦的世界…」于是對立、沖突不斷。于是對立沖突的大軍攻陷了人類的陣地,「五濁惡世」就是這樣由來的。「五濁惡世」是來自于人類二元對立的劃分,法界本來就是清淨的,法界本來就是很莊嚴的,爲什麼當一個人製定種種界線之後,這個戒律、戒條反而會來捆綁他?

   舉個例來講:「不持金銀」的深意本來是要告誡我們不要迷失在名利堆,不要一味追逐金錢,把金錢當做是生命的目的,而讓你因此迷失掉,「不持金銀」原本的用意系在此。但如果你不了解,一旦落入戒相,一直堅持「不持金銀」,認爲就是不可以碰觸金錢,當你製定、遵守這個戒律之後,結果世間所有的金錢就會變成是你的敵人,因爲你製定一個框架,自己就躲進一個不可以碰觸到金錢的戒條,世間的這些金錢就會變成是你的敵對境界。

   你約製自己不碰觸金錢,但是當別人碰觸到金錢的時候呢?尤其如果同樣是修行人或是同樣出家人碰觸到金錢,你就會用自己標准去指責別人犯戒、持戒不清淨,然後會自以爲是守戒清淨的聖者,認爲別人就是持戒不清淨、還是個凡夫、修行還沒入門…。你製定出這樣的一個框框,把自己框住之後,外面所有的這些錢,就變成是你的敵對境界,然後又再用這樣的框架來套牢別人,去投射別人、影射別人、衡量別人。所以你的內心世界如何能夠自在?

   包括如果你一直堅持「過午不食」的戒條,「過午」有的人就很堅持在十二點,如果偶而因緣不巧合,超過十二點或是在十二點的邊緣吃飯,或在十一點五十分吃飯菜的時候,你就會很不自在、很緊張!若是超過十二點,就會覺得很罪惡!法界大自然有沒有時間概念或是「時間相」?我們要去體悟守持戒律的精神原則,而不是固守死板僵固的戒條、戒相,否則你的生命就會漸漸的僵化。

   不是說持戒不重要,而是要守持戒律的精神原則,你雖然不持金銀,但是金錢對你會是一個境界,若還是你所不碰觸的境界,則金錢對你而言,你內心裏跟金錢卻都還在拉扯,雖然金錢沒有沾染到你的身上,但是卻攻陷了你的心。如果一個人真的能夠來到名利都完全很淡薄且放下,就算身上有錢,這個錢也只是世間的方便工具,對我來講不會執著、也不染著,金錢也只是一個工具,來回饋世間、回饋衆生,做妥善的應用,幫助這世間少苦、離苦,所以大家要去體會持戒的根本精神原則所在。

  「亞當從每況愈下的現實中得到了教訓:他所劃的每道界線都成了戰爭的導火線」因爲他的內心不斷在沖突啊!「界線一分,沖突隨之而來,尤其是敵友之戰、生死之別、苦樂、善惡之戰。他發現自己發展出來的劃界本領,竟成了製造紛爭的本領」這就是無邊的苦海啊!有的人不知道根本的原因在哪裏?然後就覺得這世間好苦、好苦!因爲你活在二元對立的世界裏面,原本這個世界就是淨土、是中性的。

  人類一直不斷的劃分種種界線,然後還無知的一直自以爲聰明。「問題就出在:我們常會把分界線誤認爲實體存在」(第35頁)。衆生常會把這分界線「然後玩弄正反兩面于指掌之間,我們從不去反問(誤認爲實際的存在)界線本身的真假」。對法界而言,本來就沒有界線;對衆生、世間所存在的原來實相而言,本來也沒有界線。但是衆生以「自我」將它劃分之後,卻認爲界線是很真實的存在,然後就玩弄正反兩面、于指掌之間。很少去反問這界線本身存在的真假。

   「我們既然對于界線這麼認真,自然就會相信相對的兩極是不可能融合的」當你把它劃分出來之後,然後就認爲這相對的二極是不可能溶合的,所以你認爲生就是生、死就是死,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對就是對、錯就是錯,白天就是白天、晚上就是晚上,怎麼可能會兼容?!但是法界就是這麼的奧妙,白天會變成黑夜,黑夜會變成白天,老子看出這整個法界活生生的轉變,而不是死的二元對立。人類用二元對立的頭腦去界定,用邏輯的頭腦去分析,因此就界定出來。

   「俗雲:東就是東,西就是西,兩者永不相會。我們也認爲上帝和魔鬼、生與死、善與惡、愛與恨、自我與他人,就像日夜一般,永無相會之日。」《葛拉瑪經》記載佛陀告訴我們:不要因爲是宗教經典書本,就信以爲真;不因爲根據邏輯,就信以爲真。第六點:不因爲根據哲理,就信以爲真。第七點:不因爲符合常識外在推理,就信以爲真。

  人類最大敵人是自己,我們被自己欺騙而不知道,衆生都是設定A爲:非、壞、非,不是A即爲是、善、好的,然後白的…這樣;B我們就界定出來的非、惡,然後是壞的、黑的,還區分出這個代表「福」、那個就是代表「禍」。衆生一般的觀念就是認爲A跟B就是不等于。我們的是、非道德觀念都很清楚、戒條分明,認定我們是法律分明、是法治國家…。

  其實,法律製定的越詳細,社會就會越亂,但不是說不要製定法律,能不能就規範一個大原則就好?佛法在佛陀原始僧團,最初都只是訂定「諸惡莫作、衆善奉行」、「戒由心生」,掌握大原則即可。所以一般衆生就是A不等于B,是就是對,非就是非,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好就是好,壞就是壞,好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壞人,白就是白,黑就是黑,白天就是白天,黑夜就是黑夜,而不會兼容。

  

  

《心靈成長,事事本無礙(五)》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