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講演集》-如何歡度老年生活
時間:公元一九七六年五月
地點:佛光山
聽衆:中國社會福利事業協進會老年夏令會
會長、各位組長、各位先生:
這次承蒙詹會長純監先生在本山創設老年夏令會,使各位年高德長的公教人員莅臨本山,使本山生色不少。本山在外表的建築上雖然看起來有點規模,但我們希望不致空有其表,希望在內容活動上更加充實。
老年會的各位先生們能在這裏過一段佛教生活,讓各位過去服務國家的各種成就,能與本山結一個緣份,就增加了我們的內容,所以對于各位莅臨本山參加夏令會,本人除表示歡迎之外,還要感謝各位。
各位先生!當初你們服務國家社會的時候,有的也是站在講臺上講話,有的也是從事各項教育工作。你們那時候不知道有沒有這樣想過:“站在臺上講話與從事各種服務工作,實在很辛苦;如果坐在臺下聽話,該是多麼的舒服。”今天你們有福氣,終于能回到當聽衆的地位。在老年退休以後,能有機會像青年學生一樣,欣賞別人講話,如果會享受人生的人,這應該是別有一番風味的。
這兒早上一向很少有風,可是,今天山上卻涼風習習,正當各位報到時,也有幾滴細雨飄飄而下,微風好像迎接著各位,小雨好像爲遠道而來的各位洗塵。各位帶著小小風雨而來,希望經過這幾天以後,要帶著佛光而歸,帶著法喜而去。今天,承蒙會長給我這個機會與
各位上一堂課,共結法緣,我想就自己在佛教裏幾十年的生活體驗,提供給大家參考,題目叫做“如何歡度老年生活?”如果各位覺得可取就取,不可取也沒有關系,我提供以下五點意見給各位參考:
一、早起十念法
二、晚睡一炷香
叁、飯前五觀想
四、生活要放下
五、老死不可怕
一.早起十念法
當我們早上起床時,在還沒有盥洗以前,可以端坐身心,或下床立正合掌,行十念法。十念法就是連聲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或“阿彌陀佛”,念十口氣。隨各人一口氣的極度稱念,不限製佛號的次數多少,以及念佛的聲音高低緩急,隨自己的氣息而念。如此連續稱念十口氣,叫做十念法,目的在藉氣息調伏內心的散亂。
各位或許認爲自己的時間已經很短了,還要叫我們每天念佛,這樣不是太浪費時間嗎?事實上,依早起十念法,十口氣大約只要五分鍾,每天只抽出這麼一點時間,養成習慣以後,你一整天的精神、心情就會不一樣。甚至到晚上要睡覺了,做夢的境界也會記得清清楚楚。有時候你過去所看的書,所做的事已經忘記了,因你每天早上念佛集中心神的關系,往事就會回憶起來。只要你用心念佛,阿彌陀佛就會帶你進入另外的境界,使你感到人生悠然自得。假使你有什麼心裏不安的事,只要稱念阿彌陀佛,煩惱自然可以化解;情緒不穩定,稱念阿彌陀佛,情緒自然可以穩定。當然,這裏面的道理很深奧,有的人費一生的歲月,就是爲了把這句佛號念得明白過來;也有的人,如在政治上、在學術界有成就以後,他知道要返樸歸真,他知道要擴大自己生命的境界,也一樣的以稱念阿彌陀佛爲依歸。所以,他生活得自由自在,這可說是阿彌陀佛充實了他的精神內涵,使他的生命能任性逍遙,這不是很有意義嗎?
我們爲什麼要念阿彌陀佛?要如何念佛呢?
阿彌陀佛是梵語,翻譯中國話叫做“無量光”、“無量壽”,各位聽這意思就知道,這位“佛”的壽命是不受時間限製的,他的行蹤也不受空間的阻礙。我們稱念他的名號以後,生命就可以和他一樣獲得永恒。
一般人誤以爲念阿彌陀佛,是老太婆的事情,是迷信的,與年輕人毫無關系,他卻不知道年輕人更需要阿彌陀佛。因爲佛號可以幫忙一個人驅逐虛假分別的妄心;因爲阿彌陀佛的願力有如明珠投于濁水之中,使水不得不清,佛號投于亂心之中,亂心便不得不停息。尤其當你心煩意躁時,你一心一意稱念阿彌陀佛,念到心無染著時,自然就能放下身心罣礙的世界。念到妄緣不起時,自然就不複造作貪瞋癡慢等惡業;念到“能”“所”俱忘時,就不再計較人我是非;念到心心相續,毫不間斷時,諸佛自然就歡喜現前;念到“動靜”、“有無”俱寂,天魔自然不敢驚怖;念到事理圓融,不爲憎愛所感時,自然諸法現前,具足六度萬行。凡此種種都是借阿彌陀佛的願力,才能使我們獲得無比深廣的境界。
在阿彌陀佛的教法中,不分男女、不論老幼、不拘僧俗、不揀賢愚、不管貧富,都可以稱念他的名號。甚至在危急關頭時,一句“阿彌陀佛”,往往可以使你轉危爲安。譬如你看到一個人跌倒了,隨口說聲“阿彌陀佛”,表示你有憐愛之心;你看到那一個人很壞,把原來對他的厭惡口氣,轉而稱念一句“阿彌陀佛”,這可以使你逐漸有修養;你見到一個人來,不知道該講什麼話好,一句“阿彌陀佛”,表示很有禮貌。總之“阿彌陀佛”,他含有無限的意義,只要一句“阿彌陀佛”,就把我們一切貢高、我慢、谄曲、邪見、嫉妒、欺诳、悭貪、不善之行消除殆盡,學習“阿彌陀佛”的慈悲、平等、喜舍、謙虛,以及回向衆生的甚深悲願,才能莊嚴娑婆世界,轉爲佛國淨土。
我們平常稱念“阿彌陀佛”,音調有很多種,譬如團體念的時候,一句佛號六個字,有七個音、五個音、四個音等,團體念講求整齊雄壯;如個人念就不一樣了,個人可以自由稱興而念,想要高聲稱念,或者低聲默念,或者綿綿密密在唇齒之間念,或者禮佛一拜,念佛一聲也可以,或坐禅觀想念,或拿著念珠計算念。總之,不論行住坐臥,都可以稱念佛號,一句“阿彌陀佛”,可以使你的人生充滿無限的光明。
二.晚睡一炷香
晚上睡覺之前,譬如:洗個澡再去睡覺會很舒服;洗洗腳,也會覺得容易入夢;或者,要睡時,觀想光明,或回想今天愉快的事情,會睡得很甜蜜。不過,現在社會人事複雜,哪裏裏能天天有愉快的事?因此,我們就要養成一種好的習慣:晚睡一炷香。
記得十幾年前,日本岸信介首相到臺灣訪問時,曾請問過先總統 蔣公平素的修身之道。蔣公當時說:“我每天靜坐二十分鍾。”這件事情曾經發表在中央日報。可見“晚睡一炷香”很重要。這是說,睡覺之前在床上坐一炷香的時間。當然,時間的長短可以因人而異,長者一小時,短時五分鍾都無所謂,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
既然這樣,那麼怎樣打坐呢?我簡單地向各位介紹,打坐是後邊坐墊可以用枕頭墊高,腿雙盤。一個初學者,可能很苦,覺得不習慣,單盤也可以,右腿放在左腿上,或者左腿放在右腿上,但是不可以兩腿都放在下面,因爲這種坐法不合標准,也不生效果。
爲什麼腿子一定要盤起來?如此對于集中心神,統一意志有很大功用。坐下之後,背部不要倚著牆壁,因倚著牆壁,會阻礙血液的循環,久之,可能發生毛病。身體也不必太挺直,但也不能太彎曲,總之,很自然的坐下來,把小腹收起來,閉著嘴巴,舌頭頂住牙上方,眼觀鼻,鼻觀心,兩手或放在雙腿膝蓋上,或結印交叉,以上稱做“調身”。
其次,再講到“調心”。靜坐,並不是茫然地呆坐在那裏,主要的是內心要有活動。譬如:用心觀想前面有一尊佛像,或是頭頂上方有一尊菩薩像,那聖像並不是木頭偶像不動,而是眼睛、眉毛栩栩如生,好像在對你說話一般;或者觀想光明。有人說我不會觀想。也無所謂,就靜坐那裏稱念佛號也可以;或提出話頭來參問,譬如追問自己:“吃飯的人是誰?”“睡覺的人是誰?”“是我呢?”“我是什麼東西?”“我在哪裏裏?”“眼睛是我?還是身體是我?”“身體是我,我要他不病、不死、不老,他又怎麼不聽我的話呢?我爲什麼不能主宰自己呢?”追問這許多問題,追到所謂“山窮水盡疑無路”,到最後豁然而悟,那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悟”是怎樣的境界呢?平常我們所謂的恍然大悟,這種“悟”是從分別知識上去了解的;現在所講的禅的“悟”,它不需要分別,不注重了解,就像電視臺電波與機關相觸就能有畫面産生一般。“開悟”的情況又是怎麼樣呢?彷佛宇宙世界轟然粉碎了,粉碎那虛妄的世界,分別、是非、人我都蕩然無存,呈現在眼前的,是另外一個光明、無限、平等、安詳、和樂的世界,這種境界就是開悟的境界,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那是一種體驗的境界,非言語、文字所能形容的。
前面說念佛,可以念到你心生歡喜,可以念到你心生悲哀,也可以念到你無心、無我,甚至于念到手在那裏,腳在那裏,世間在那裏都不知道。參禅也是一樣,若開悟了,則什麼是你?什麼是我?全都不是了。但是,這並非胡塗與癡呆,它是一種真實與清新的世界,那時候,走路都會覺得輕飄飄的,吃飯也會感到菜根都是香的,甚至于眼睛所看到的世界,好象是無限的真善美,無限的新奇,人間的一切邪惡、殺盜、淫妄等事都不起作用了,那時候內心已沒有這許多罣礙。所以念佛也好,參禅也好,不但可以使我們現世爲人師,來生作佛祖,也可以把我們的人生帶到另外一個崇高的境界。
叁.飯前五觀想
有人說:“中國人是全世界最善吃的民族,可以說吃已經征服了全世界。”爲什麼呢?端午節、清明節、中秋節、生日、朋友相會相別,都是以“吃”來表示;此外,如婚喪喜慶等,依照中國人的習俗,也都要大開筵席請客一番。不但人要吃,鬼要吃,連山川天地都要吃,祭鬼神、拜天地等情事比比皆是。吃的方法更是五花八門,有燒、有蒸、有炖、有煮、有炸、有燴、有燻、有炙、有溜、有炒、有拌,難怪世界各國人士公認“吃在中國”,而中國人到世界各地去,也以開餐館、經營食堂占絕大多數。
平常一個家庭裏,“吃”可說占很重要的地位,譬如:小孩子從學校放學回來,一到門口,會大聲嚷著問:“媽媽!有什麼吃的?肚子很餓。”當太太…
《如何歡度老年生活》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