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行次第簡介(叁)

  修行次第簡介(叁)

  

  十四、「法念住」的開發

  「法念住」要掌握兩個重點,第一個重點就是「明心見性」,「見性」就是見法,最主要核心就是體證「叁法印」、「四聖谛」。見法階段,就是徹證「無常法印」,以及體悟「緣起性空」。當你具足這兩項基礎,才能夠體證所謂的「無我」。現在是講「體證」的世界,不是停留在觀念知見。要具足前面這些基礎,就能夠體悟、體證到第叁個法印「無我」。當你真正體證「無常」、「緣起法則」及「無我」,很自然就能夠遠離顛倒夢想,就會來到「涅槃寂靜」。

  「涅槃寂靜」不是一般衆生所理解的,那種死板板認爲:「我要做到入深定,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動,叫做涅槃」,不是這樣。「涅槃寂靜」是我慢、貪瞋癡、煩惱的止息,內心的清淨、淨化,就是遠離顛倒夢想,不會再顛倒夢想、海中鑿河。內心不管到哪裏,都是處在淨土的世界,都是處在涅槃彼岸。「明心」之後,即能「見法」;「見法」之後,就能遠離顛倒夢想。

  見法,除了體悟「叁法印」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處處體悟當下有沒有「五蓋」?有沒有貪心?有沒有瞋心?有沒有我慢?有沒有疑結?有沒有懶散?…。事實上,「睡眠蓋」是昏昏沈沈、懶懶散散、不精進、懈怠…,通通都是包含在「睡眠蓋」。「法念住」就是要觀察到有沒有「五蓋」?當下的「六根」與「六塵」接觸,有沒有打結?不容易啊!修行的功夫、修行的力道,就在于當下的你,「六根」與「六塵」接觸,當下有沒有「打結」?

  「打結」就是起了貪婪、迎拒之心,抓取境界、或是排斥、抗拒境界,你的心被境界抓走,成爲境界的奴隸,叫做「打結」。在「解脫道」上的修行,就是要打開我們內心所有的結縛。如果我們能夠打開內心裏的種種結縛、千千結,松開一個結、就自在一分。打開內心裏的種種結縛,就來到解脫自在。

  所以,「苦海」不是別人在束縛你,而是我們錯誤的觀念知見,讓我們的內心在打結。你自己做了很多的框框、很多的束縛,把自己綑綁住。修行,就是看到藏在內心很深沈潛意識中的結縛,協助大家來到身心淨化,打開我們潛意識裏面的種種結縛,就好辦了!知道自己哪裏有打結,就知道怎麼松開了。

  「明心」的過程、「明心」的目的,就是要讓我們看到內心裏種種的結縛。看到法界的「叁法印」、了悟宇宙的真理實相之外,就是要如實看到我們內心裏面的種種結縛,一個一個打開、解開,讓我們的十個結完全去除,來到貪、瞋、癡、我慢、身見結、疑結、戒禁取結,包括色界貪、無色界貪、掉舉、無明結,全部都破除。所以,「明心」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過程。

  十五、結語

  各位有因緣在佛學院讀書,要好好珍惜這樣的善根福德因緣,大家具足聞思基礎之後,將來如果又能夠進入實修實證,很快就能夠來到「明心見性」。真正能夠明心、見到法,智慧眼打開之後,就能夠遠離顛倒夢想、解脫自在,這些都是可修、可證、可達。當你真正走過這條解脫之路,再回來看滾滾紅塵的衆生,就能夠真正體會何謂「大慈大悲憫衆生」。很自然的,不必一定說要導駕慈航…,自然就會大慈大悲。

  如果真正走在正確的解脫道上,很必然與「菩薩道」是完整結合,釋迦牟尼佛就是以身作則,走出這樣的一條解脫路,本身就具足大願力、大悲心,但是他發現這些一定要回過來,從自己本身開始做起。佛陀用了六年的時間,以生命去找法、去修行,當後來了悟真理實相,就開始走上「菩薩道」、弘法利生之途。所以,真正的「菩薩道」是建立在「解脫道」之上。

  如果所行的「菩薩道」,沒有跟「解脫道」完整結合,與世間的一般慈善機構、一般的行善,就沒有兩樣。佛教的特殊、佛法的殊聖就在于此,能夠行「菩薩道」又能夠行「解脫道」,能夠「入世間」又能夠「出世間」,能夠「出世間」又能夠「入世間」。所以,佛法是非常殊聖、非常珍貴,非常實際、非常實用,幫助我們解除身、心病苦最好的良藥。佛陀是大醫王,不要把佛法當作只是一種學術、一種學問在探討,或只是一般的觀念知見,很可惜!但願大家能夠去追尋佛陀所走過的路,一步一腳印去聞、思、修、證,很快!有一天你也能夠開悟、見法,遠離顛倒夢想、解脫自在。

  今天就爲大家簡介「解脫道次第」到此,感謝大家!

  ※雙向互動發問:

  學員問:我是剛考進佛學院的學生,在此就讀了一個月,但是一直不能解開我心中的疑惑,因此又想馬上離開,我的疑惑是:我從小有一個解不開的謎,就是很容易受到驚嚇,成年後做什麼事情,情緒就一直很不穩定,學佛已經叁年了,期間請教過很多法師,我爲什麼很容易受到驚嚇?情緒不穩定?有時候高興、有時候又低落了,造成性格上的極不平衡,非常孤僻,所以我也想從道家醫學的角度,去探索一下這個心結,請法師爲我指點。

  法師答:現在很重要的是:你要靜下來,閩南佛學院可以幫助你成長,不要再到處去找尋,讓心定不下來。如果你現在靜不下來,一年後還是靜不下來。你現在要靜下來,好好安住在當下,我們這裏有師長可以協助你,把你內心裏的問題、困難解決,而且又可以聞法,是非常殊勝的因緣啊!佛法正是要解決你內心深層的恐懼不安,如果你現在又要錯失這樣的機緣,什麼時候才能深入經藏、深入佛法呢?!

  所以,首先把心安定下來,要向自己挑戰,如果沒有好好下工夫深入經藏,就不離開這裏,給自己一個勉勵。再來,當你深入聞思,要去消化、要去實踐,亦即「解行合一」。

  把剛剛所講的「四念處」,好好去開發,清醒明覺活在每一個當下,你的恐懼、恐慌,常常是來自于你的心沒有活在當下,想著很多的過去或是未來,會造成你內心的幻相,你的恐懼是來自于你的那些幻相。如果你要探討過去的那些根源,太慢了!如果我們的身心有問題、有毛病,該看醫生的時候,我們就要去看醫生,有心病就要找心理醫師,更深層的心病,真的就要找法師。如果你真的靜下心,去聽聞到正法、解脫法,你的內心就會越安詳、越自在。

  學員問:法師是學醫的,且在講座中提到很多法,存在潛藏在我們的潛意識中,

  現今有心理學,透過催眠的方法,解決人類心理上的問題,請問:我們如何把佛法與催眠法結合起來?可行嗎?

  法師答:我認爲,催眠法只是一般心理學、心理醫生,在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如果能夠幫忙,也就象是世間醫術的其中一種,以前很容易與一般所稱的巫術結合。但是,把催眠做比較健康的一種歸納,是治療心理疾病的一種方法,也只是一種方便法、一種方法,還是沒辦法爲你解決最深層的問題,因爲你在被催眠的情況之下,是別人來幫助你,你還沒有醒過來!還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一種治標方法而已,如果沒有正確的聞思基礎,當你醒過來之後,一樣還是繼續無明沖動,再播種惡因而不自知。所以,真正要解決我們最深層的身心疾病,就是要來到「明心見性」,佛法所能夠解決的,是一般心理學或心理大師所無法解決的問題。

  如果一般心理學或心理大師,可以解決這些深層問題,他們就成佛了,心理醫師就是成佛了,真的大不相同,這就是佛陀深深吸引我、讓我佩服的地方,他的見解之深、治病之深,是從最深層的「根本」來著手、解決。治病要從病因、病根中來解決。

  學員問:請問法師在開講時,爲何把「四弘願」改爲兩句?而且把「佛道」放在前面,法師有何用意呢?

  法師答:第一,是我們的時間有限、爲了節省時間;第二,最主要是因爲我以

  前深入體會「四弘願」,認爲兩個弘願就足以代表了。而且這兩個弘願是「解脫道」與「菩薩道」相提並論,爲什麼把「佛道無上誓願成」擺在前面?也是空海所體會過來的。雖然以前我很有心去行醫濟世救人,但是我的醫術哪裏來呢?所以,我必須要退回去,好好把醫學理論全部建立起來,好好向那些老醫師學習。

  這就是「解脫道」的過程,「佛道無上誓願成」,就是要學習佛陀大慈大悲大願力。問題是,必須要回到先讓我們自己懂得遊泳,先要會遊泳才能夠跳到海裏面救渡衆生,跳下水去救渡衆生就是行「菩薩道」。所以,爲什麼把「佛道無上誓願成」擺在前面?我們說要學佛,就是要學習釋迦牟尼佛,這一生一世就是要成佛,要有這一種魄力、這一種決心。

  如果沒有「衆生無邊誓願度」的菩薩心腸,是沒辦法成就。如果你的心量沒有打開,自私自利、只爲自己,沒有慈悲心,對不起!你連證初果都證悟不到。

  所以,絕對沒有自私自利、焦芽敗種的阿羅漢。如果你自私自利,連證初果都沒辦法,爲什麼?因爲你的心量沒有打開、身心不柔軟,沒辦法溶入無常法流裏面,因爲無常法流、無常法印是個流體,它是個流動、是個流體,如果你的身心僵硬,或是只爲自己、身心狹窄,頻率就無法與法界的法流,一起流動、一起脈動,就沒辦法真正見法、來到解脫的境界。所以,把「佛道無上誓願成」、「衆生無邊誓願度」標出來,其他的也就包括進去了。

  你要成佛,「煩惱無邊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當然一定是包括在裏面。

  學員問:真理實相是一種法則理體嗎?如果是,是否有偏細斷?

  法師答:真理實相是一種法則理體,實相不是一種法則,實相就是實際的存在。

  你眼前所看到的一切人、事、物,眼前所看到的就叫做實相,我們修行體悟「叁法印」,究竟是體悟「一實相印」。你要體悟實相、真正見法,就是要體悟活生生的大自然法則,你到哪裏都是見法,都是體悟這些法則。

  實相就是實際的存在,它不是一種法則。「法則」是人類那些智慧者觀察實相之後,把它歸納出來的,看到大自然的運轉法則。法則,佛陀歸納「無常法印」、「無我」、「緣起」,法則是永遠存在,是不是一種微細的恒常呢?不一樣的。大自然…

《修行次第簡介(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