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次第简介(三)
十四、「法念住」的开发
「法念住」要掌握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就是「明心见性」,「见性」就是见法,最主要核心就是体证「三法印」、「四圣谛」。见法阶段,就是彻证「无常法印」,以及体悟「缘起性空」。当你具足这两项基础,才能够体证所谓的「无我」。现在是讲「体证」的世界,不是停留在观念知见。要具足前面这些基础,就能够体悟、体证到第三个法印「无我」。当你真正体证「无常」、「缘起法则」及「无我」,很自然就能够远离颠倒梦想,就会来到「涅槃寂静」。
「涅槃寂静」不是一般众生所理解的,那种死板板认为:「我要做到入深定,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动,叫做涅槃」,不是这样。「涅槃寂静」是我慢、贪瞋痴、烦恼的止息,内心的清净、净化,就是远离颠倒梦想,不会再颠倒梦想、海中凿河。内心不管到哪里,都是处在净土的世界,都是处在涅槃彼岸。「明心」之后,即能「见法」;「见法」之后,就能远离颠倒梦想。
见法,除了体悟「三法印」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就是处处体悟当下有没有「五盖」?有没有贪心?有没有瞋心?有没有我慢?有没有疑结?有没有懒散?…。事实上,「睡眠盖」是昏昏沉沉、懒懒散散、不精进、懈怠…,通通都是包含在「睡眠盖」。「法念住」就是要观察到有没有「五盖」?当下的「六根」与「六尘」接触,有没有打结?不容易啊!修行的功夫、修行的力道,就在于当下的你,「六根」与「六尘」接触,当下有没有「打结」?
「打结」就是起了贪婪、迎拒之心,抓取境界、或是排斥、抗拒境界,你的心被境界抓走,成为境界的奴隶,叫做「打结」。在「解脱道」上的修行,就是要打开我们内心所有的结缚。如果我们能够打开内心里的种种结缚、千千结,松开一个结、就自在一分。打开内心里的种种结缚,就来到解脱自在。
所以,「苦海」不是别人在束缚你,而是我们错误的观念知见,让我们的内心在打结。你自己做了很多的框框、很多的束缚,把自己綑绑住。修行,就是看到藏在内心很深沉潜意识中的结缚,协助大家来到身心净化,打开我们潜意识里面的种种结缚,就好办了!知道自己哪里有打结,就知道怎么松开了。
「明心」的过程、「明心」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看到内心里种种的结缚。看到法界的「三法印」、了悟宇宙的真理实相之外,就是要如实看到我们内心里面的种种结缚,一个一个打开、解开,让我们的十个结完全去除,来到贪、瞋、痴、我慢、身见结、疑结、戒禁取结,包括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无明结,全部都破除。所以,「明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
十五、结语
各位有因缘在佛学院读书,要好好珍惜这样的善根福德因缘,大家具足闻思基础之后,将来如果又能够进入实修实证,很快就能够来到「明心见性」。真正能够明心、见到法,智慧眼打开之后,就能够远离颠倒梦想、解脱自在,这些都是可修、可证、可达。当你真正走过这条解脱之路,再回来看滚滚红尘的众生,就能够真正体会何谓「大慈大悲悯众生」。很自然的,不必一定说要导驾慈航…,自然就会大慈大悲。
如果真正走在正确的解脱道上,很必然与「菩萨道」是完整结合,释迦牟尼佛就是以身作则,走出这样的一条解脱路,本身就具足大愿力、大悲心,但是他发现这些一定要回过来,从自己本身开始做起。佛陀用了六年的时间,以生命去找法、去修行,当后来了悟真理实相,就开始走上「菩萨道」、弘法利生之途。所以,真正的「菩萨道」是建立在「解脱道」之上。
如果所行的「菩萨道」,没有跟「解脱道」完整结合,与世间的一般慈善机构、一般的行善,就没有两样。佛教的特殊、佛法的殊圣就在于此,能够行「菩萨道」又能够行「解脱道」,能够「入世间」又能够「出世间」,能够「出世间」又能够「入世间」。所以,佛法是非常殊圣、非常珍贵,非常实际、非常实用,帮助我们解除身、心病苦最好的良药。佛陀是大医王,不要把佛法当作只是一种学术、一种学问在探讨,或只是一般的观念知见,很可惜!但愿大家能够去追寻佛陀所走过的路,一步一脚印去闻、思、修、证,很快!有一天你也能够开悟、见法,远离颠倒梦想、解脱自在。
今天就为大家简介「解脱道次第」到此,感谢大家!
※双向互动发问:
学员问:我是刚考进佛学院的学生,在此就读了一个月,但是一直不能解开我心中的疑惑,因此又想马上离开,我的疑惑是:我从小有一个解不开的谜,就是很容易受到惊吓,成年后做什么事情,情绪就一直很不稳定,学佛已经三年了,期间请教过很多法师,我为什么很容易受到惊吓?情绪不稳定?有时候高兴、有时候又低落了,造成性格上的极不平衡,非常孤僻,所以我也想从道家医学的角度,去探索一下这个心结,请法师为我指点。
法师答:现在很重要的是:你要静下来,闽南佛学院可以帮助你成长,不要再到处去找寻,让心定不下来。如果你现在静不下来,一年后还是静不下来。你现在要静下来,好好安住在当下,我们这里有师长可以协助你,把你内心里的问题、困难解决,而且又可以闻法,是非常殊胜的因缘啊!佛法正是要解决你内心深层的恐惧不安,如果你现在又要错失这样的机缘,什么时候才能深入经藏、深入佛法呢?!
所以,首先把心安定下来,要向自己挑战,如果没有好好下工夫深入经藏,就不离开这里,给自己一个勉励。再来,当你深入闻思,要去消化、要去实践,亦即「解行合一」。
把刚刚所讲的「四念处」,好好去开发,清醒明觉活在每一个当下,你的恐惧、恐慌,常常是来自于你的心没有活在当下,想着很多的过去或是未来,会造成你内心的幻相,你的恐惧是来自于你的那些幻相。如果你要探讨过去的那些根源,太慢了!如果我们的身心有问题、有毛病,该看医生的时候,我们就要去看医生,有心病就要找心理医师,更深层的心病,真的就要找法师。如果你真的静下心,去听闻到正法、解脱法,你的内心就会越安详、越自在。
学员问:法师是学医的,且在讲座中提到很多法,存在潜藏在我们的潜意识中,
现今有心理学,透过催眠的方法,解决人类心理上的问题,请问:我们如何把佛法与催眠法结合起来?可行吗?
法师答:我认为,催眠法只是一般心理学、心理医生,在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如果能够帮忙,也就象是世间医术的其中一种,以前很容易与一般所称的巫术结合。但是,把催眠做比较健康的一种归纳,是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也只是一种方便法、一种方法,还是没办法为你解决最深层的问题,因为你在被催眠的情况之下,是别人来帮助你,你还没有醒过来!还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一种治标方法而已,如果没有正确的闻思基础,当你醒过来之后,一样还是继续无明冲动,再播种恶因而不自知。所以,真正要解决我们最深层的身心疾病,就是要来到「明心见性」,佛法所能够解决的,是一般心理学或心理大师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如果一般心理学或心理大师,可以解决这些深层问题,他们就成佛了,心理医师就是成佛了,真的大不相同,这就是佛陀深深吸引我、让我佩服的地方,他的见解之深、治病之深,是从最深层的「根本」来着手、解决。治病要从病因、病根中来解决。
学员问:请问法师在开讲时,为何把「四弘愿」改为两句?而且把「佛道」放在前面,法师有何用意呢?
法师答:第一,是我们的时间有限、为了节省时间;第二,最主要是因为我以
前深入体会「四弘愿」,认为两个弘愿就足以代表了。而且这两个弘愿是「解脱道」与「菩萨道」相提并论,为什么把「佛道无上誓愿成」摆在前面?也是空海所体会过来的。虽然以前我很有心去行医济世救人,但是我的医术哪里来呢?所以,我必须要退回去,好好把医学理论全部建立起来,好好向那些老医师学习。
这就是「解脱道」的过程,「佛道无上誓愿成」,就是要学习佛陀大慈大悲大愿力。问题是,必须要回到先让我们自己懂得游泳,先要会游泳才能够跳到海里面救渡众生,跳下水去救渡众生就是行「菩萨道」。所以,为什么把「佛道无上誓愿成」摆在前面?我们说要学佛,就是要学习释迦牟尼佛,这一生一世就是要成佛,要有这一种魄力、这一种决心。
如果没有「众生无边誓愿度」的菩萨心肠,是没办法成就。如果你的心量没有打开,自私自利、只为自己,没有慈悲心,对不起!你连证初果都证悟不到。
所以,绝对没有自私自利、焦芽败种的阿罗汉。如果你自私自利,连证初果都没办法,为什么?因为你的心量没有打开、身心不柔软,没办法溶入无常法流里面,因为无常法流、无常法印是个流体,它是个流动、是个流体,如果你的身心僵硬,或是只为自己、身心狭窄,频率就无法与法界的法流,一起流动、一起脉动,就没办法真正见法、来到解脱的境界。所以,把「佛道无上誓愿成」、「众生无边誓愿度」标出来,其他的也就包括进去了。
你要成佛,「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当然一定是包括在里面。
学员问:真理实相是一种法则理体吗?如果是,是否有偏细断?
法师答:真理实相是一种法则理体,实相不是一种法则,实相就是实际的存在。
你眼前所看到的一切人、事、物,眼前所看到的就叫做实相,我们修行体悟「三法印」,究竟是体悟「一实相印」。你要体悟实相、真正见法,就是要体悟活生生的大自然法则,你到哪里都是见法,都是体悟这些法则。
实相就是实际的存在,它不是一种法则。「法则」是人类那些智慧者观察实相之后,把它归纳出来的,看到大自然的运转法则。法则,佛陀归纳「无常法印」、「无我」、「缘起」,法则是永远存在,是不是一种微细的恒常呢?不一样的。大自然…
《修行次第简介(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