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010年9月章華寺禅修空海法師解答學員提問(二)

  2010年9月章華寺禅修空海法師解答學員提問(二)

  

  起點既是終點此岸既是彼岸

  

  各位法師,各位同修, 大家好!師父好,我們會更好,世界會更好!好 好好我本來想說禅修期間可以不用問候,不過又想到還是要慈悲一點,因爲你們禁語,禁一天哦,還是要讓你們能夠大聲的講出來,憋在裏面的氣可以發泄出來。

  好,來,現在回答一些學員所提到的問題。因爲方法方面,修行的方法,我們每天上午下午都會有不同的進度,來協助大家逐漸的落實實修,也協助大家逐漸的深入,在七天之內我們會把整個四念處的修行要領以及將來離開禅堂之後,怎麼樣去活用遍用到一切,我們都會陸續跟大家來分享,也希望大家能夠學到現在就很實用,將來也都很實用的活生生的法。

  這裏有人問到,他說:感情很豐富的人是否不利于修行,修行應該注意什麼?

  感情很豐富的人是否不利于修行,你們認爲呢?沒關系,好,沒關系我就可以講。因爲我本身也是感情豐富的人哪,如果我感情不豐富的話,我們沒有這樣的因緣同聚在一堂。但是,大家不要錯用,我現在先講真正那些所謂的菩薩心腸,大慈大悲大愛那個都是充滿豐富的感情啊,導駕慈航那個都是因爲有悲心悲願,那這個悲心悲願就是他充滿豐富的感情。只是你的感情有沒有智慧,這個才是重點。如果你的感情沒有智慧的話,那你的感情是一種愛著、粘著、貪愛抓取,或是自我的發泄,那如果有智慧就不一樣。所以像男女之愛诶他們都是感情很豐富啊,最初在戀愛的時候都是感情非常的豐富啊,問題是那一種感情他是含有抓取執取,後邊導致很多的痛苦。再來,如果欠缺智慧的話,容易感情義氣用事,還有容易憑著當下的感覺、感動然後就跟著走,進入宗教狂熱、信仰狂熱、迷信都不知道。所以並不是說感情覺受方面有問題,而是有沒有智慧那才是關健。所以在修解脫道的過程,當下如果你沒有感情你就不容易長養出真正的慈悲心大愛的心。你的修行很容易變成很冷冰冰,很冷酷,然後逐漸的僵化都不知道。所以,問題不在于感情,而是在于我們有沒有逐漸的開啓智慧。

  再來,這裏有人問到如何保持清醒,有時頭腦昏昏沈沈不清醒怎麼辦?

  不清醒哦,你可以,當然平時的時候,我們就要做聞思的基礎工作了。那最重要這種不清醒跟昏沈,還有想要睡覺疲倦這個也都有關系。通常一般人平常太過忙碌,太過勞累,讓身體、體力透支,這個也會容易形成精神體力不擠而形成昏沈。像這種情況,平時我們就要減少攀緣,尤其要禅修,我們要讓我們的身心要甯靜下來,你才能夠把那個昏沈真正的消化掉。如果昏沈你沒有消化掉的話,他會形成五蓋,昏昏沈沈的蓋住。所以爲什麼跟大家講,你要心要靜下來要減少攀緣,要收攝六根,那個都是避免大家的心散亂跟昏沈。如果你下到禅堂還是會昏沈,一方面要看我們的睡眠夠不夠,如果不夠,我們睡眠方面要充分。如果覺得睡眠已經夠,但是睡眠品質不太好,那都是因爲平常胡思亂想太多。這個平常就要去注意,然後讓我們心逐漸甯靜下來。如果在禅修的時候你覺得我生活起居都正常啊,那有時候是因爲空氣比較悶,我們要注意空氣的流暢。還有,有時候如果你覺得昏沈,去洗個冷水,涼水也會清醒,或是做一些柔軟的活動,運動,血液通暢也比較不會昏沈。

  再來,這裏有人問,正信、修行、解脫成佛是好事,但不被家人、同事、同學、朋友理解,甚至對其有一定的傷害,如何對待?如何處理?

  正信修行,解脫是好事,這個要分兩方面,不被家人、同事、同學、朋友所理解。如果我們走的確實是真正在追求心靈的成長,智慧的開啓,我們確實沒有去傷害別人。那我們確實有崇高的理想,希望了解生命實相,真理實相,希望把生命意義發揮出來,希望我們的生命不同于一般的昏昏沈沈。當你有崇高的理想,去追求你的解脫之路。這樣通常不容易被家人或是同事所了解,這是很正常很普遍的情況。那如果你是這一種發心正確,也是走在追求真理,然後又是慈悲去善待衆生,沒有跟任何人起沖突,沒有去傷害別人,在這種情況之下,別人不了解,那你一樣都可以很坦然的去面對。別人了解不了解無所謂,你了解自己,你清楚知道我要選擇什麼,我在走什麼樣的路。這才是最重要。別人了解不了解無所謂。

  就比如說,依我個人而言,我是從青少年就在追求真理之路,解脫之路,智慧之路。但是我的家人他們不了解我在做什麼,他們只知道我很認真讀書,我很用功,他們就只知道這樣。那也知道我的人緣也還不錯,因爲我從來不去跟人家打架,也不會跟人家吵架,所以他們知道我在各方面我沒有去跟人家沖突。那也沒有看到我去學壞,看到我很認真在奮鬥,那至于真正我在學佛,我在追求真理這方面的追求解脫之路,我父母親,我的兄弟姐妹,哥哥姐姐他們沒有一個人真正了解。那頂多他們只知道說我有在學佛,就這樣。那他們不了解,我沒辦法跟他們,當然親情之間的流露可以。因爲有親情,血緣的關系,有一份那個親切家人的感覺。但是真正心靈裏面想談的那些法語,卻沒辦法能夠跟家人來討論,來分享。所以往往都是很孤單的走自己在追求的解脫之路。

  那在一路成長的過程一樣啊,朋友同事他們也不太了解,我真正在追求是什麼,他們頂多只知道說這個人在學佛,在修行,就這樣。他們只知道一個概略的觀念,那至于我具體在追求的內容是什麼,他們不了解。也沒辦法真正的談心。所以一樣啊,我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我,但我清楚知道我在找尋什麼,追求什麼。不過通常會比較孤單,孤獨一些,但是我的內心卻是很充實啊,我內心卻是很安詳很快樂啊。內心不斷的這樣充實,然後,覺得視野各方面不斷在開啓,所以你在各方面你所做所爲你會不同于一般人,但是你也不會産生我慢瞧不起別人。也不會顯現出很怪異,然後認爲自己是修行人要別人也要怎麼樣,不會啊。所以這要分成兩方面,依我個人的情況讓大家可以參考。

  那如果我們在強調我們自己要修行,然後該盡的責任我們沒有去盡責,甚至還自認爲自己是修行人,然後瞧不起不跟你共同理念的親戚朋友甚至家人。你瞧不起他們,或是勉強,常常勉強他們要跟你認同,這樣産生很多的拉扯痛苦。或是侮辱別人,認爲他們不修行然後就是下賤,或是什麼業障深重。你這樣的話本身就不斷的在製造分裂,對立,傷害。如果我們以前在成長學佛的過程對家人對親戚朋友有造成傷害,我們要坦然去面對,該道歉的我們要道歉,能彌補的我們要彌補。從現在開始我們用具體的身心的改變,具體的成果呈現出我們已經不同于過去,就算別人不諒解也沒關系,你誠心誠意的來善待當下的每一個因緣,能彌補的我們彌補。沒辦法彌補的也沒關系,我們就從現在開始,點點滴滴的播種善因,結善緣。把我們聽聞正法我們的淨化,我們的改變,我們的成長,把這些果實呈現出來,來跟家人分享。他們了解不了解,諒解不諒解沒關系,我們就是誠心誠意來善待,就這樣。只要你真的是誠心誠意來善待,用愛心去善待,終有一天會化解,再深的恩怨都會化解。

  所以記得愛的力量最大。用愛去化解我們過去所造成的傷害,用愛去包容原諒傷害我們的人,用愛來化解所有的沖突對立。宇宙中最偉大的力量就是愛的力量。佛陀沒有用任何一兵一足,佛陀沒有去傷害任何人,佛陀沒有用任何武力,佛陀只有用慈悲大愛,就這樣。所以大家要好好去體會。慈悲大愛的力量,那是宇宙最偉大的力量。希望你們能夠學到這些真寶,善用他,你的人際關系各方面都會逐漸的化解。

  好,再來,這裏有學員問到:弟子平時一打坐,坐下來進入松靜狀態後,就見一些禅相,不能再深入深定,達不到止觀雙運,不能再向前突破,怎麼辦?請師父開示。

  這裏就是他提到的,當他打坐松靜下來之後,就是一些禅相不斷的出現,像這種情況通常是,也許你在還沒有學解脫道之前,你對于修行方面你就有很多的想像,很多的幻想。或是比如說,你覺得說,我念佛就是要求生什麼世界,然後你要觀想什麼相,然後你要觀想怎麼樣的境界,或是說你一念佛,或是一修行,一持咒,然後你就內心裏面會有想希望看到什麼樣的世界,看到什麼樣的境界。通常是因爲你內心有想要看,看什麼,看什麼,結果那個相就容易出現,我們內心裏很多的欲望,他就會投射出來。所以一方面我們要淡化我們的念頭,要淨化我們的念頭,這是從根本,我們是要淨化我們的意根,而不是在那裏要看什麼相什麼相,修什麼相。所以第一個就是要先淨化我們的意根。簡化、清靜我們的念頭。再來明覺度要提高,明覺度要提高。當你明覺度提高的時候,那些相它就比較不會産生,就算産生也不會幹擾。再來,如果你一靜下來,比較甯靜之後,禅相會容易出現或是産生困擾幹擾,那你可以練習靜坐中的動中禅。靜坐中的動中禅他可以讓你再繼續提高明覺,開發覺性。如果還會有一些幹擾,那你可以睜開眼睛,再來,再閉起來,然後稍微睜開一點點,眼睛不要全閉,這樣就比較不會有那些禅相。那有了定力明覺,你就可以進行止觀雙運。

  再來,這裏有學員提到:當我們禅修到了空明覺,體悟清靜本性,當體空寂之後,是否此時就到了像禅宗裏講的即而保任,但保任需要到何種程度視爲解脫的彼岸?

  不錯,這時候是當你能夠真正來到開發出空、明、覺,超越那些二元對立,善惡止息,這時候我們的清淨本心會逐漸的流露出來,當下空起。那這時候就是需要我們繼續,所謂的保任就是說需要把這樣的空明覺的程度穩定度逐漸的讓他擴大穩定。那不只是在打坐的時候我們能夠有空明覺,出了禅堂下坐,走路,徑行,做其它事情,我們一樣都能夠維持這樣一種空明覺的心靈。所以這個就是,爲什麼說明覺不嫌多,因爲我們要來到遍一切處,我們都能…

《2010年9月章華寺禅修空海法師解答學員提問(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