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章華寺禅修空海法師解答學員提問(八)
看透習性的運作放下自我 天下無诤
有時候照我,有時候也要照你們呀。你們才會知道它有多溫暖啊。
好,我們准備了做一些和大家一起分享。你們桌子椅子也是從那邊搬過來呀?就這樣搬上搬下啊?那邊呢?那邊還有桌子嗎?有?不過有時候爲了讓你們多鍛煉身體搬一下也很好。好!
好!各位法師,各位同修,大家好!
師父好!我們會更好!世界會更好!
诶,你們這邊的聲音比大雄寶殿那邊還響亮诶!這樣,坐在大雄寶殿那邊,他們就有慚愧心升起啊!
好,來,現在繼續來回答大家一些問題。因爲我們在聞思修的階段,所以針對大家在聞思修方面的問題來回饋。這是大家很想了解,也很切實際的。那如果是禅修的時候就針對禅修方面的方法、次第逐漸的來深入。不過說實在也蠻委屈你們了,這麼炎熱的天氣讓大家在這邊來聞思,真的這麼炎熱的天氣不容易,要能夠心靜下來,要耐心的來聽聞,不容易。那我們這裏現場也沒有桌子沒有椅子,大家又都是盤腿坐,真的不容易。不過有些學員他是認爲說我們這裏一方面有心靈的淨化之外,還有那個減肥的作用。因爲大家每天可以流很多汗呐,這個有幫忙排毒減肥的作用啊。但你們記得啊,每天要喝大量的水,水分要夠,如果你水分不夠的話,我們這裏有時候會有叁溫暖的烤箱,水分的蒸發會比較快,有時候容易會脫水、中暑,所以水分要有。
像我剛才有一件衣服因爲流汗濕了,然後我放在房間某個角落,讓電風扇稍微吹一下,二十分鍾就幹了。所以真的水分的蒸發蠻快的,那大家要隨時補充。好!雖然辛苦一些啦,不過你們辛苦會有代價的啊,那先回答一些學員提出的問題。
有學員提到怎樣時時保持著不執著,不起習性的反應?又能夠充滿感恩、平等、慈悲,喜悅、善念?要怎麼樣能保持這樣的人呢?而且這一位學員他是我是代替很多衆生提出了問題啊!
好,來!要保持不執著,不容易。當然你能夠不執著的那一部分,很容易啦。你能夠放下的那一部分,你要不執著很容易。所以我以前有講過,你說要放下、放下,我也跟大家講要放下,勉勵大家要放下。問題是,如果你沒有深入聞思的話,你很不容易照見到你很多的放不下的那一部分。再來,好,就算你有聞思到某個層次,你說我能夠放下啦,我能夠放下萬緣了。不錯,恭喜你有在成長。但是要知道,很多情況是你也是放下你所能放下的,很多放不下的你還是放不下。還有,很多你放不下的你根本照見不到。也不知道自己放不下。
因爲我盤腿,那我的腳就頂住這個桌子了,沒辦法再向前,所以只好委屈它,委屈麥克風。剛才講到哪裏了?哦我已經放下了。
有很多我們放不下的我們根本不知道,所以爲什麼要深入聞思?你沒有深入去聞思的話,你根本說要放下,那只是嘴巴講。或是,你只是很粗淺的那部分你放得下,微細的深入的你根本看不到,也不知道,但是明眼人一看都很清楚。所以,爲什麼解脫道會強調聞思要深入?你聞思沒深入的話,你根本沒辦法照見到深層那些抓取。所以說要處處不執著、不抓取。如果要講淺顯的,當然啦,告訴你要看破啊,看透啊,你就能夠放下啊,用嘴巴講的都很快啦。而且勸別人也都很快啦,都很容易啦。但是當輪到自己值班的時候,那個執著就是放不下,那別人勸我們的時候我們還會頂回去。所以你要真的來到不執著,我要跟大家勉勵的就是,你要來到真正的看透,而不是看破。
佛教裏面大家常聽到的是,要看破啊,啊“看破”啊,閩南話說“看破”啊,就是要看破。問題,我覺得不是看破。看破是含有消極悲觀、厭惡、厭斥。我們是要來到看透。看透是如實觀。我們把事情萬事萬物看清楚了、看透了,你不會在兩端抓取或是厭惡,你會走在中道上。走在中道上,你自然會對那些境界呢,不會抗拒,也不會黏著,抗拒或黏著那都是算是抓取的一種。你很談愛金錢跟堅持不接觸金銀,認爲碰觸金銀是罪惡,那個也是一種黏著。因爲你要用很強的離心力去抗拒它,你的心一樣都是一種黏著,一種牽挂。當你能夠看透這些錢,它是一個世間的方便工具。你了解它的作用,了解它的功效,了解它如果你要不看透你會被它所腐蝕,本末顛倒。當你了解實相之後,你就能夠真的能夠去善加應用它,然後又不會執著,又不會抓取。
所以你要來到對萬事萬物不執著,你真的要看透。包括說,對子女、對親情、對愛情不執著。你也要來到看透,而不是看破。看破是因爲你看不透,然後你吃了很多苦,所以你就好了,看破了,放下了。但是這個不是真正的智慧的放下。你只是得不到,所以你放下。當有一天有機會讓你得讓你抓的時候,你又會繼續在抓,因爲那種看破它不是真正的升起智慧的看透。所以解脫道要回饋大家的是,能夠來到如實觀,然後看透萬事萬物的實相,看透我們生命的實相。這時候你很自然的會來到不執著、不抓取。那也不會消極、悲觀、厭惡、痛恨,不會。你會珍惜當下的因緣,但不抓取。
仔細聽好哦,珍惜當下的因緣,但不抓取。那個珍惜和抓取不一樣。很多人活著的時候沒有好好的把生命活出來,所以他死的時候就死得不甘心。如果你能夠好好的把生命每天都好好的活出來,活的很快樂很安心。那什麼時候走,你都很安心、安詳、自在。就像親子之間或者夫妻的相處也是一樣,如果你能夠珍惜當下夫妻相處的因緣,你每一天你都沒有虧待對方。大家都是結善緣,那什麼時候緣盡分開,你也能夠全然的接受。就像莊子,他的太太離他而去的時候,他也能夠全然的接受。並不是我不愛你,而是因緣如此的時候我就全然接受它,然後灑脫放下。
你真的能夠珍惜當下相處的因緣,當因緣變的時候,你也能真的全然接受。那爲什麼有很多人當另一半離開的時候,會痛不欲生啦,很痛苦啊,那是因爲有很多的抓取有很多的執著。
再來,很多情況中國文化有一句話說,子欲孝而親不在,樹欲靜風不停,子欲孝親不在。所以很多人都是這樣哦,當有因緣在一起的時候,不懂得珍惜。抱怨、牢騷一大堆,不懂得珍惜。父母親愛護我們的時候我們不懂得珍惜,然後父母親多跟我們講幾句我們就覺得很羅嗦很唠叨,反彈反感。但是有一天當父母親離我們而去的時候,很痛苦。然後很多情況,就啊,悔不當初啊,當初我怎麼不懂得孝順啊?子欲孝親不在。那是因爲你都沒有把握當下的因緣。如果你能夠好好把握當下的因緣,每個當下我們都是結善緣。好,當因緣變的時候,我們也能夠全然的接受。這就是修行來到灑脫,解脫自在。
沒有錢的時候我也不執著,我也不懊惱。有錢的時候我也不奢侈浪費,我也不執著。所以,真的你夠要來到不執著,真的,我們要不斷的成長。不是一句話說,你要看破啊、放下啊,不是這樣就能夠解決的啊。那用講的都很快的啊,要勸別人也都很快的啊,但是要勸自己不容易啦。所以希望大家好好的深入去聞思,解脫道是幫助大家真的去了解生命的實相,宇宙真理,宇宙的實相。當你對實相越了解之後,你會自然的就會看透,有智慧。然後來到不抗拒、不執著、也不抓取,走在中道上。不會冷酷無情,絕對不會。
包括說,要能夠來到充滿感恩、平等、慈悲、喜悅、善念,真的,剛才回答裏面涵蓋這方面的。只要你好好去聞思。有智慧,他自然的就會有這方面的呈現,心靈品質呈現。
那要不起習性反應,這個一樣,除了聞思之外,再來要落實在要實踐,要實修。四念處的應用,明覺的開發,這個都很重要。如果你明覺沒有開發,定力沒有開發的話,你會被你的習性牽引著走。不管你聞思再多,修行再怎麼樣得力用功,或是神通廣大,你的習性依然存在。
那習性那是我們日積月累,不止這一生這一世累積啊,前一世、好幾世累積下來啊。所謂的修行就是調整、改變、修證我們那些不好的習性。什麼叫做不好的習性?就是會帶給自己,也會帶給衆生憂悲惱苦的那些習性。好的習性會給我們帶來安詳快樂,好的習性也會給衆生帶來安詳快樂。那些會帶給我們也給別人帶來憂悲惱苦——比如說,你家庭裏面的小孩子,他常常就是憂悲惱苦,常常在和你唱反調,常常在反彈。诶,這裏面我們就要反觀,我們到底哪裏,我們的對待方式是錯誤的,這裏面有你的習性在運作。那種習性慣性運作的情況下,你覺察不到自已哪裏有問題。除非小孩子的反彈很強烈的時候你才會震撼,你才會想到我哪裏出了問題,爲什麼小孩子的反彈力會這麼大。但是那個往往速度會太慢。
所以我們要從一些逆境、苦境裏面去反觀我們的習性動作,習性思維裏面哪裏有問題,然後加以淨化。所以解脫道就是協助大家開發明覺。你明覺沒有開發的話,你沒有反觀能力。就算你有能所謂的吾日叁省吾身啊,但是你這種反省反觀都還算是很膚淺。你沒有定力,明覺沒有開發深層的那些習性你看不到的。所以解脫道的整個設計,包括聞思還有實修都不會浪費大家的生命,都是很實際、很實用。也不是光只是盲修瞎練,不講教理,義理,不重視聞思,我們是很重視。那希望大家能夠解行合一,能夠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你這樣修行的力道才會深入。而且改變的力量才會強。那當你真正自己改變的時候,外境就跟著改變。
這幾天也有一些學員遇到我或是有因緣議談的時候他們也都陸續分享他們真的不可思議的改變。那也有不少學員提到那原來的家庭真的相處的很緊張,但是當他學習了解脫道之後,真的大大的化解。夫妻之間的相處,親子之間的相處,婆媳之間的相處,真的都大大的化解、改善。學到真正實用的法就是這樣,所以我希望大家學到活用的法。
好,再來,這裏有學員問到,進入初禅是否要身體的一些疼痛點氣息不通處消融才能進入?
當然,如果這些消融的…
《2010年9月章華寺禅修空海法師解答學員提問(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