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010年9月章華寺禅修空海法師解答學員提問(八)▪P3

  ..續本文上一頁指導別人,想好爲人師,那是要呈現:我比你厲害哦!當然,有時候會呈現用很謙虛的方式來表現出來,我、我是爲你好啊,然後我回饋你一些啊。但是我們裏面會有那一種我比你厲害,我比你高,我懂的比你多,我要回饋,我要教你什麼。但是通常別人要這樣幫助我們的時候,我們的心呢,是在反抗的。很容易誰也不服誰。所以很不容易聽進別人的真言,很不容易聽進逆耳忠言。對不起哦,我都把衆生的一些毛病習氣講出來。

  我希望大家能夠真的,學真的。能夠聽進逆耳忠言,美言不真,真言不美。逆耳忠言,忠言往往是逆耳。如果你來學解脫道,你能夠來到真的很喜歡,真的能夠虛懷若谷的學習,能夠聽進逆耳忠言,那你生命的成長,脫胎換骨就很快。這個都是很實際生命的成長跟淨化。不是累積觀念知見。所以,你修真的修假的,我一看就知道。如果你認爲說我自己博學多聞,大藏經看得很多,我能夠旁征博引,能夠引經據典。然後展現出來的就是我慢,或是我懂的比別人多,我要教別人什麼。那個都只是在累積頭腦的知見。你沒有實際把所學的真正用來淨化改變自己的話,那那些都還只是在數他人珍寶啊。佛法是讓我們真的生命的成長脫胎換骨,讓我們開啓高等的智慧。

  好,這裏有學員問道:催眠中的恩,催眠中……奧,對不起奧,有學員問道:睡眠中對人的洗腦和觀念的改變,與修行中自我觀念的改變有何不同?這個就是睡眠中的洗腦觀念的改變跟修行中自我觀念的改變有何不同?

  這個就好像,一個是被催眠,或是自我催眠。這方面,有時候如果遇到的是真正的善知識。他也可以幫助我們一些,可以幫助我們一些。但是你時候你是在沒有覺知,沒有明覺的情況之下。就比如說,好像你喜歡賭博,欠人家不少債務。那這個賭博習性還在,不斷到處欠人家債務。好了,背後有一個大財主,哦,他很慈悲,隨時幫你。奧,你欠人家債務,好幫你還吧。慈悲啊,幫你還。那你這邊又欠人家債務,欠人家債務,那好,再幫你還吧。表面上好像是有在你解決一些問題,但有沒有根本解決?沒有根本解決。因爲這樣的方式不是在你明覺的情況之下,所以,你沒有從根本來化解。你還是會繼續解決部分的問題,但是你還會繼續用你的習性去運作。

  那自我的這種,就是,自我,修行中的自我觀念的改變,那個就是來到你能夠逐漸的醒過來。含有明覺,你有法眼,有透視力。你知道,我這樣做,是不好。這樣做是不應該,我這樣做,會帶給自己痛苦、憂悲惱苦,也會帶給別人憂悲惱苦。所以那一種體會,他會真正的入你的深層的心靈裏面,那你的改變也才會從真正深層心靈裏面去改變。這樣知道嗎?這樣可以了解嗎?好,所以,要聞思,然後開發明覺。解脫道不強調催眠。但是如果說,你聽聞解脫道,那你想說,我現在睡覺的時候我也要加緊聽,那當然那個也是可以。

  好,再來,有學員,我們現在來回答昨天提到的一個問題哦。回答那問題之前再先回答一個學員提出來的問題,這是網絡學員提到的。放下自我是不是就是要苦自己?什麼都不和人爭,那這樣不是很苦嗎?人生不是很無聊嗎?社會不是要有競爭才有進步嗎?後面這個是我補充的啦,他只是提到說放下自我是不是就是苦自己啊。什麼都不和人爭,苦自己。

  這句話不正確。當然,在這個過程,好像會有這樣的過程。但是如果一個人你能夠來到真正不與人爭,不容易。你能夠真正來到不與人爭,內心裏面又沒有疙瘩,內心裏面又沒事。這個人他一定是大智慧者。那一般一般的,所謂的不與人爭,有的是,他覺得,反正我爭也爭不到啊,所以不與人爭啊。或是,這方面他不想要啊,所以不與人爭。還有,你不想要的東西你也很容易放下,也很容易顯現出來不與人爭。但是有很多你看不透的,你放不下的,你很執著的,你說要不與人爭不容易。

  好,那我們現在不界定說什麼範圍,而是來到講到很高深的你要來到不與人爭,真的不容易。有的時候是表面上我們忍耐下來啊,不與人爭,但你的內心裏面。就比如說,你遇到一個拳擊很厲害的人,體格很高壯的人,拳技很厲害的人,然後他想要一樣東西,你本來想要,但是看到這樣的人,哇,我這個雞蛋碰石頭,好啦好啦,讓你好啦,不與人爭,但是在旁邊氣得冒冷汗。好,你這方面不與人爭,但是你心裏面有沒有真正心服口服?有沒有心平?沒有。這裏有不與人爭,那我心裏面還是憋著一口氣,不服。當另外一方面看到,诶,這個可以爭,對方比我弱小,你就會要,會貪,會爭。

  所以,你要來到不與人爭,真的不容易。我講的不與人爭是說包括說我們內心裏面是真的沒事,你真的看得透。而且是心平氣和,內心裏面沒事,沒有拉扯,沒有抗拒,沒有不滿,那一種真正的放下,不與人爭。這方面一定要你,一定是智慧者。他能夠,你一定是看得透,你才不與人爭。當然,不想要,不喜歡,或是不想要的東西不與人爭,這個我們不用談啦。這個太容易的啦。

  現在是你很想要,或是衆生都很想要的,一般衆生都很想要,都很喜歡的,那你能夠來到不與人爭,必然是你能夠看透。那你能夠看透的,表示你是有智慧的,所以不容易啊。好,一個人如果真正做到不與人爭的時候,老子有講一句話,後面很好的升華。哪一句話?啊?以其不與人爭啊,天下莫能與之爭。不容易啊。如果你真的能夠來到做到不與人爭,天下沒有人能夠與你爭。那你不要想說:诶,這話怎麼合理呢,我不爭的話,明明人家就把這東西搶走啊,這官位,比如說我縣長這個位置,市長這個位置,這個是個肥缺啊。我不爭的話,別人就爭走了啊,這個明明就被人爭走了啊,那怎麼會天下沒人與我爭?這種看法思維就很膚淺,很短暫。你把人生的成敗界定在很膚淺、很片段的階段。老子所講的那是整個生命的曆程。你這一生如果你能夠來到真的很快樂、很自在、不與人爭,那真的天下沒有人能與你爭。

  好啦,比如說啦。現在假如說,有一個官位,這是一個很多人都想爭的,本來你也算是候補的。好,那一般人,越多人所爭的,那表示越是肥缺嘛。你們這裏是不是講肥缺?那很多人都會想爭啊,本來你也是候選的啊,如果你也去爭的話,有可能會爭到的啊。但是,你想這麼多人在爭,好啦好啦,當你聽聞解脫道之後,你覺得,好了,那我來到我不要與人家爭。好,當你能夠不與人爭,好,別人爭上這個位置啦。就像臺灣,有人當上了最高的行政首長,那又怎麼樣?到後來,走入監獄裏面啦。

  好,那我不與人家爭,唉,我就不用進入監獄啦。而且,我可以很快樂。你要知道哦,你做什麼工作,包括你做工作,賺錢,結婚生子,修行,各方面。要知道哦,所有你的作爲背後我們都是爲了安心、安詳、快樂。如果你的工作,努力打拼,你不是爲了讓自己安詳快樂,那你工作幹嘛?如果你的修行不是爲了讓自己越來越安詳、越快樂,那你修行幹嘛?所以要知道哦,所有衆生,你身口意所在做的,目的都是爲了能夠來到安詳快樂。

  好,你爭的這個位置,就能夠帶給你真正的安詳,真正的快樂嗎?如果你看不透的時候,你才會一直要爭。當你在爭的時候你就會樹立更多的敵人,更多的勾心鬥角。你會常常處在憂悲惱苦,繃緊的世界。就算你爭到這個位置,你也很難爭真正的快樂、灑脫自在。就好像說,你很努力積極打拼,然後要賺很多錢,你賺了很多錢之後,到底帶給你真正的安詳,真正的快樂,還是帶給你更多的憂悲惱苦?好,比如說,你跟人家爭,爭女朋友,然後,爭到了這個女朋友,你爭到了。诶,請你看,我們那個《事事本無礙》裏面有講露露的故事。露露的故事有聽過的請舉手。哦,那你們還有不少人還沒有看哦,要回去看。你以爲你爭到了,你以爲你得到了。但是後面更多的憂悲惱苦等著你。所以哦,不要把那種得失,用很片斷來看。所以,不以一時的成敗論英雄。人生真正的成功不在于官位的高低,不在于金銀財寶的多少,而是在于你有沒有真正的快樂、安詳。你有沒有真正的很和諧跟人際關系,人緣都很好。

  有時間改天再跟大家來分享一個價值觀。價值哦,價值觀。世俗的價值觀跟那些智慧者他們的價值觀有什麼不一樣?當你真正了解原來我們認爲很有價值的東西,我們拼命要追求的東西在那些高等心靈的智慧者他們眼中看的又是什麼樣的價值?當你真正能夠去了解之後,你才會真正的看透,不然,如果你沒有提升上來的話,你的價值觀認定錯誤的話,你就會隨著你的認定去追逐你認爲有價值的東西。世間人所有的努力、打拼、奮鬥、沖刺那都是在要實現他認爲很有價值的東西。就像小孩子他會爲了一些玩具,以前我們玩的是什麼橡皮筋啦,或是什麼牌子啦,那現在當然有現在的玩具啦。但如果我們心靈沒有提升的話,我們會像小孩子爲了幾條橡皮筋,爲了幾顆玻璃珠而在那裏翻臉,打得鼻青臉腫。因爲那時候他的價值觀就是這樣。

  所以,真的我們對萬事萬物看得要越來越深入。如果我們看得很膚淺,你的價值觀都只是看到表層表面,然後都是看到它的味,好處這方面,它的另一面你沒看到。

  《阿含經》裏面我們有講到:“味”“患”“離”,你能夠看到他的味跟患,後患的患,你才能夠真的有那個離心力。才能夠真正看透,真正放下。那像這樣的人,你真正能夠看透萬事萬物的實相,能夠看透味患離,那像這方面的話,就代表你有法眼。你的智慧是比一般人高。那你生命的成就跟一般人就不一樣。到後來你的整個人生的成就跟一般人會不一樣。所以,你不與人爭,那你將來的成就真的沒有人能與你爭。就像,你心中無敵,你的世界天下就無敵。這些都很深,所以希望大家能夠不斷的提升,提升上來。

  好,現在已經超過一個小時了。有一個問題要回答,還沒有回答。我看還是明天再回答好了。就是那個昨天有預告說要回答的關心全球暖化的這個問題。我看明天再回答好了。明天怎麼樣?對了,明天再回答啦。

  好,現在爲了幫助全球暖化的改善,我們現在來打坐。真的,我們的內心的甯靜,可以幫助全球暖化的改善。更重要的是當我們開啓智慧之後,我們會去看到,人類很多錯誤的行爲,導致全球暖化的嚴重。當我們心靈淨化開啓智慧,我們會積極的去改善,那是真正的治標——治本,奧。治標也治本。好,我們現在大家就靜坐奧。把燈關掉。

  現在補充講的是爭與不爭,一般衆生活在自我的世界裏面。如果自我越強的話,你越與人爭。應該處處要保護自我,要鞏固自我,強化自我,要顯現自我超乎別人,自己自我在運作的話,他處處在製造二元對立。要與人爭自己高低大小,但是要知道,你這樣的爭,這樣的逞強,他是爲不斷的樹立更多的敵人,塑造更多的逆境。而且爭爭爭,爭到最後是,一場夢,一場夢啊,你什麼也得不到。

  佛陀那些大智慧者,他們是不與世間爭。我不會要與你爭什麼,但是絕對不是說,我不爭什麼他就是消極悲觀,不是的。你要真正的來到不爭一定是具有智慧的人。那佛陀他們因爲看透世間衆生所在爭的只是一些夢幻泡影。高等智慧的人他看,诶,地球上的人類你爭的這些,真的爭的都是一些夢幻泡影。所以他們看透,所以不會要去爭。那他們的生命有沒有消極悲觀?沒有的。

  佛陀一樣,每天把他的生命力發揮出來,到處和衆生結法緣。不、你比如,智慧越高等,他就是這樣不與世間爭。然後就是跟衆生廣結善緣,回饋自己。所以,佛陀從來不拿刀劍殺害任何人。佛陀也不和任何人爭。

  以其不與人爭,所以天下莫能有人與其爭。所以,佛陀他的影響力,他的智慧。兩千五百多年之後到現在還深深的影響了全人類。老子不與人爭,所以老子呈現出來的非常高等的智慧,他活著,在地球活著那,當他在地球圓寂之後,兩千六百年後,他還是像世界燈塔指引著人類,影響著人類。指引著人類提升,提升,往高等心靈世界提升……

  只要人類文化繼續存在,人類的文明繼續存在,老子的智慧永遠都會是地球上人類的智慧明燈。你看呢,不與人爭。好,所以希望大家好好去體會:不爭的奧妙,不爭的智慧。

  Ok

  晚安!

  

  

《2010年9月章華寺禅修空海法師解答學員提問(八)》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