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花香它含意是這樣啊。
叁業恒清淨,同佛往西方。同佛往西方,叁業就是身口意啊,我們以前不知道的時候,我們的身口意都在沖動啊,處在無明情況之下都在造惡業我們不知道啊,用貪嗔癡在傷害衆生我們不知道啊。今天我們來現出家相,我們來修行,就是要讓我們的身口意都能夠淨化、淨化、淨化。所以我們連在漱口的過程中呢,我們也勉勵自己,把以前用嘴巴用口行去傷人、去造惡業的把它轉換過來。讓我們從嘴巴講出去的就是跟衆生結善緣;讓我們從嘴巴講出去的就是朵朵蓮花。
你看噢這個一正一反,差別就多少啊,所以同樣的身口意你是在造惡業、結惡緣、還是在種善因、結善緣,同樣的嘴巴在講話,關鍵就在于我們的心,我們的心態。我們的心有沒有清淨、我們的心有沒有慈悲心。如果我們處在無明情況,就是叁業身口意在造惡業,在累積貪、嗔、癡;如果我們轉換過來叁業恒清淨。那這樣呢,一方面我們不斷的這樣淨化我們的身口意;一方面我們跟衆生廣結善緣。你的善因善緣越多,我們清淨、也帶給衆生清淨,你就是實際的在創造人間淨土啊。這時候你跟諸佛菩薩一樣,都是在法界裏面在創造淨土,這就是這裏所講的同佛往西方。我們不只是跟佛一樣可以處在淨土的世界,同時我們跟諸佛菩薩都在讓這個娑婆世界、讓苦海的世界,成爲淨土成爲極樂世界,就是這裏所講的同佛往西方。
不是只是求生西方而已啊,我們求生西方,但是更具體的是現在當下,我們就跟諸佛菩薩的心相連、跟那個頻率相同,一起淨化我們自己、一起淨化這個世間,噢,就是這裏所講的同佛往西方。所以你看連漱口都含有很深的含義。
這裏我們要再引申出講話、說話的修行要領,改天會跟大家來,進一步來解析,講話具體的修行要領怎麼修,所以毗尼日用切要就是我們每天在曆緣對境中,你都可以應用得到的,都很實際的、很實用的。那我們怎麼樣把過去的無明轉爲明,把過去的造惡業轉爲累積善因、善業,就是透過大家虛心的學習,認真的深入佛法裏面去聞、思、修。你只要虛心學習很快的你就能夠轉換過來,這個就是超凡入聖啊,脫胎換骨啊,現在講到這裏大家可以了解噢。好,OK
現在再來跟大家分享一點,前面我們有提到食存五觀,這些吃飯的心態;接受衆生供養的心態;我們要有正確的心態來吃。前面已經解析過了。那現在更進一步來跟大家分享,吃飯怎麼修行,你們在叁壇大戒期間,我們的引禮師他們就會逐步的告訴大家,怎麼樣去用缽、怎麼樣去吃飯,整個規矩、禮儀、儀節這個大家都要學習都要學會,這是一種莊嚴。那這方面呢,引禮師他們都會逐漸的來跟大家引導,讓大家去學會這些禮節。
那我現在要跟大家講的就是吃飯修行的要領。除了前面的感恩心這個已經講過了食存五觀。再來呢,我們在吃飯的時候,記得一定要保持明覺,一般人,一般人噢,是我唱了供養偈之後,或是我食存五觀,然後再來就開始動手吃,那在這個吃的過程呢,吃飯噢、夾菜吃飯的這個過程動作都很快。好像說我前面的這個我已經做過了,然後現在就開始吃啊,然後就這樣一直吃。你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你就錯失掉了吃飯也是在修行。
那我們現在怎麼樣來開發明覺呢,在吃飯的時候,行堂把飯菜都已經打好了。好當我們唱過供養偈之後,開始要用餐了,這時候記得我們手到那裏,心就要到那裏,我們手伸出去拿缽都要清楚的知道這整個過程,伸出去拿,我們是要從下拿回來這樣的過程,我們都要清楚,不要急躁不要粗魯。比如說什麼叫急躁,我要去拿毛巾,那我就這樣很粗魯的去拿。我們現在你要開發明覺,處處都在開發明覺你才會一天一天的覺醒過來;你處處開發明覺你才會從無明轉爲明。清、醒、明、覺活在每一個當下。所以連吃飯我去拿碗缽的過程清楚覺察;再來我把飯一口一口的送到嘴巴的過程,這個手在送飯的過程我們也清楚覺察;飯送入口中,我們在咀嚼的過程都要清楚覺察;牙龈在上下咬動你都要清楚覺察啊。
一般人噢飯菜送到嘴巴就是這樣都很快的在嚼,然後很快的吞下去,然後再拿飯菜,這個就是囫囵吞棗。而且你當下你的心,心不在焉、心往前沖、心瞻前顧後沒有活在當下。吃飯你就好好的吃,那是很莊嚴的,但並不是拘謹噢。如果你吃飯很緊張很拘謹,你的消化會不好。你繃緊緊張的話,我們胃的分泌就是會不良,所以你消化會不好甚至會形成胃潰瘍,我們是要放松但是要保持明覺,要保持明覺。所以在咀嚼的過程呢,每咬一口牙龈的上下咬動我們要保持明覺,是快是慢都要清楚覺察。食物在口中又粗變細這個過程我們也要清楚覺知,食物咬細之後要吞下去,經過我們的食道吞下去,這個吞咽的過程我們也都保持清楚明覺。夾菜一樣通通一樣,在這個過程手有動作,我們就覺察手的動作,手沒有在動作嘴巴在咀嚼,我們就清楚覺察嘴巴在嚼的過程。吞咽就覺察吞咽的過程,喝水喝湯同樣要去拿湯端起湯過程通通都要保持明覺,在喝湯的過程、吞下去的過程都要保持明覺。記得我講的是保持明覺不是繃緊,是放松但不是放縱,輕松放松但不拘謹。你放松保持明覺,那個真正的莊嚴才會出來。而且在吃飯的過程你都是在修行,吃飯過程也是在開發明覺。
前面感恩的心已經流露出來,所以用感恩的心來吃、用明覺的心來吃。你能夠這樣的話,你看你連吃飯你都培養慈悲心、感恩心。而且連吃飯你都是在修行,處處都是道場。你真的會用功,隨時隨處都是道場,隨時隨處都是在幫我們開發明覺,讓我們醒過來、醒過來,記得成佛之道就是覺醒的過程啊!佛陀就是覺醒者,佛陀就是覺悟者。
不要小看這個覺知這個覺醒,如果你沒有開發明覺你做什麼事情就是沖動、沖動、沖動,如果你有開發明覺你的動作就會緩和下來,你的動作就會含有柔和。當你含有明覺腳到、心到、手到、心到,這時候呢因爲它是含有定力的,這裏面就含有定,不但戒定都有。而且當你在動作工作的過程那都是含有戒定,所以他自然的呈現柔和的身、口、意。這時候你就會體會到也會做到什麼叫做叁妙行。身行、口行、意行,它都會呈現出叁妙行,那個妙是代表沒有沖動、沒有無明,明覺又柔和。有動作但是它又是穩重莊嚴,沒有粗魯沒有急躁。我們在修行的過程,學佛修行的過程就是要把無明的沖動轉爲叁妙行。
那這中間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有沒有明覺,你的動作只要有明覺,那個沖動它就會逐漸的緩和下來,你的動作只要有明覺,叁妙行就會逐漸的顯露出來。這個就是要把修行,落實到日常生活每個行、住、坐、臥之中啊。你能夠把握住這樣的修行要領的話,你就可以體會到什麼叫做道場遍一切處,你到哪裏都是在修行;到那裏都是在淨化;到那裏都是在跟衆生結善緣。這樣大家可以了解噢。
好,好,所以大家要清楚的了解,成佛的過程就是開發明覺的過程,讓我們從不知不覺的世界逐漸的醒過來,覺性可以大致分爲幾種?叁種,一個是不知不覺;第二是後知後覺;第叁是先知先覺。那些大智慧者像佛陀他們就是先知先覺的人。
那一般衆生就是處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不知不覺的情況之下,就是處在所謂的無明啊,無明行、無明的沖動。那當我們處在無明沖動的情況之下,我們的身口意在造惡業,你都看不到也都覺察不到,所以很多情況師長或是善知識告訴我們,你這樣是在跟衆生結惡緣啊;你在造惡業啊;在造口業啊。很多人他都不以爲然,因爲他覺察不到,所以就常常處在不知不覺不以爲然的世界,這就是處在無明的情況。爲什麼說無明很可怕,無明的可怕就在于你在種惡因、結惡緣、造惡業的時候你不知不覺。
那我們要出離苦海,很重要的關鍵就是要把這個無明破除啊,那無明破除的那個開門的鑰匙就在于覺性的開發。你只要腳踏實地的認真去開發這個覺性,明覺他就不斷的增長,你明覺不斷的增長我們的無明就會不斷的減少、減少,明覺開發一分無明就減少一分。當我們的覺性不斷的開發、開發,你會從不知不覺的情況,提升到後知後覺,不要得少爲足,繼續在精進用功淨化,你就能夠來到跟諸佛菩薩一樣,成爲先知先覺。
所以成佛之路就是覺醒之路,你真的覺醒過來你就會像佛陀一樣成爲覺醒者,覺悟者。我們每個人都有無限的可能,只要你跟隨佛陀他所跟我們示現的解脫之路,一步一腳印的去做,人人都能成佛,我們大家互相勉勵。OK~
《2010年10月靈泉寺叁壇大戒開示--毗尼日用切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