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國內著名教育學家陶繼新與空海法師(靈峰寺講座)▪P2

  ..續本文上一頁

  放不下!如果他能夠真的放得下,能夠知足,哇,那他真的可以非常快樂的過一生。“功成而不居”,你的功績、包括你的生命就可以永恒的存在。

  問題是人在受侮辱的時候,你要能夠真的冷靜、平常心,能夠功成不居,不容易啊!我們除了要有很深的內涵之外,那真的你要不斷的成長,虛心的學習,要能夠聽進逆耳忠言,要能夠有智慧眼。

  你心靈的品質你如果沒提升上來,你就很難超越名利的牽引擺布。所以你要真正來到寵辱不驚,真的,我們的心靈品質一定要成長,你要透視名、利它本身就是緣起而生。緣起而生的時候我們可以珍惜它,好好善加應用它來利益衆生;當因緣滅的時候,該退、該放,我們也平常心的坦然地來接受、來面對、來放下。而且當你有功你又不居功,功成而不居,你的生命、你的功績、功勞才會真的永恒的存在。只要你有居功之心,你就有得失心,有得失心,你就很難寵辱不驚。

  所以我們真的要來到寵辱不驚,就是需要不斷的開啓我們的智慧,具有透視力,能夠透視名利。知幻、識幻就能夠使幻。你能夠真的透視,你就會玩益智遊戲,如果你的人生能夠來到玩益智遊戲:啊!不管我是得勢或是失去權勢、權利,一樣都很快樂,因爲我只是換不同的場所、不同的場景,我演不同的戲。你能夠安住,不管我演什麼戲,我都好好地把我當下的角色扮演好,你就是真正的成功者。OK。

  

  陶老師:談得太精彩了!這個韓信的教訓我們也應當接受。實際上我當時在想:韓信沒聽張良的話,他可能也沒讀《周易》,《周易》上有一句話:“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我說誰能做到了?春秋時期範蠡做到了。

  範蠡和文種共同輔佐越王勾踐,打敗了吳王夫差,結果越王稱霸。應當說封功臣誰最大?範蠡。但是範蠡對文種說:“越王勾踐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富貴。”走啦。什麼也不要,不要錢、不要官、不要地,跑了。結果當然文種他當了個大官,最大官,最後怎麼樣了?被殺了。

  所以在最高位置,或者你得寵之後,一定再考慮,這個時候你的心靈狀態要往下放。其實有些小孩子做得都比我們好。就說我曾經采訪過福建省福州市師範二附小的一個學生,叫黃絲露,她當時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她被入選爲第四屆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的候選人,但是候選的不一定選上。

  但是有一天她的媽媽——福建師範大學外語系的教授王晶老師,從電話裏聽到一個確鑿的消息:黃思路已經榜上有名,而且排名第一。結果她把電話一放,就往黃思路屋裏跑,而且一邊跑還一邊喊:“路路,你已經成全國十佳少先隊員了,而且是位列榜首。”

  但是當這個媽媽大呼小叫地走到黃思路跟前的時候,她驚呆了:黃思路正在看一本世界名著,她站起來輕輕地對她媽媽說:“媽媽,我知道了,謝謝。”繼續看書。所以黃思路寫了一篇文章:《輸得起,也贏得起》;所以黃思路從小學到初中、到福州一中、到北京大學,全部保送。北京大學拿到叁個學位,然後以全額獎學金進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傳媒專業碩士研究生,已經畢業。

  所以當我們獲得巨大的榮譽,或者甚至有了某種升遷的時候,一定冷靜,往往最好的時候,那個不好的東西也悄然而至了,所以這時候一定要注意。但同時如果遇到不愉快的或者不好的事呢,也要有一個平常心。

  大家知道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當時他家裏失盜,那時候沒有手機,沒有電話,他的一個朋友就給他寫了封信安慰他,說你不要傷心。羅斯福馬上回信,他說:親愛的朋友,謝謝你來信安慰我!感謝上帝!我現在很平安。第一,賊偷去的只是東西,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偷去的只是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叁,更重要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寵辱不驚。

  其實跟老師們說我家裏也失過盜,而且是上午失盜。我和我夫人到家裏以後一看,一片狼藉,當然就少了很多東西。但是我很平靜,我當時就在想那個小偷他把那個菜刀砍到我們寫字臺上,爲什麼呢?他可能進來以後以備萬一,臨走的時候就砍在寫字臺上了。我想我要是早回來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當時熱血沸騰,自己赤手空拳,他菜刀在握,我跟他搏鬥,盡管很英勇,但很可能就犧牲了!所以想到這還很安然。

  其實有的時候經常想這樣一種問題:順境和逆境,成和敗,它是你生命曆程當中誰也打不斷的一個生命鏈條:你有成,肯定有敗;有順境,肯定有逆境;有升,也可能有降;沒有降肯定有退。所以把這些問題看清以後,你就可以寵辱不驚,對萬事萬物抱一個平常心,你的心靈就豐盈了。

  那麼談到這裏,我和空海師父關于心靈和諧的這個話題可以暫告一個段落。

  剛才空海師父說了,我主要是在教育這個路上走的,在曲阜師範學校教了叁年半的文學與寫作;在山東教育社當了二十幾年的編輯、記者。我算一下,在教育行業已經走了31年了,對于教育很有感覺,但是我跟空海師父一談,我就很驚詫于蘇東坡的一句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就是往往如果從外界有個智者來看教育的時候,他看的教育往往又超越于教育內部人的一種感覺。所以想跟空海師父我們要談什麼呢?教育“智慧”。

  爲什麼說教育“智慧”,不談教育“教學”呢?因爲大家知道,純然學一些知識當然是有用處的,但是沒有生命感悟、沒有智慧,這些知識它是用處不大的。所以愛因斯坦他說過一句話:“專家,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訓練有素的狗。”其實有很多知識如果沒有智慧就是這麼樣。

  知識和智慧不在一個層面上,知識只關乎事物,智慧反觀人生。你如果有了知識,看見一塊石頭就是一塊石頭;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但是當你有了智慧之後,你可以從一塊石頭裏面發現一道風景,從一粒沙子裏面發現靈魂所系。

  有的時候在想:有知識的人其實非常多,那個人知識沒有這個人知識多,但是他有智慧,他比後者高。比如說,有知識的人他有一把寶劍,有智慧的人也有一把寶劍,但是當遇到艱難困苦的時候,當有了心裏的煩惱的時候,這個寶劍本來可以斬斷困難、斬斷煩惱,但是這個有知識的人,他那個寶劍已經生鏽了,他再怎麼用力去拔,拔不出來,了無用處。但是有智慧的人不然,“嗖”的一聲把寶劍拔出,慧然把困難斬斷,把煩惱斬去,走向一個高層境界。

  所以我跟空海師父交流,包括看他的文章的時候,我認爲空海師父有一把慧然把困難和煩惱斬斷的寶劍,所以這樣再看教育就不一樣了。比如說在教育當中一個經常用的詞——“愛”,但是身在其中的人往往不知道什麼是真愛,不知道什麼假愛、什麼是錯愛,所以在這個圈子裏總是走脫不出來,所以我們希望空海師父來跟我們談談,什麼是真愛、假愛、錯愛,又如何去識破它,如何走進真愛的境界。那我們請空海師父來看看這把寶劍如何使用的?

  

  空海法師:每個人都需要愛,每個人也都在追求真正的大愛、真愛,你所有的奮鬥、所有的努力,就是爲了能夠真的安心、快樂、自在,那一種安詳、快樂、自在就是活在真正的大愛的世界裏面。任何宗教,任何宗教都在追求大愛的世界,基督教把她稱爲天堂,佛教把她稱爲極樂世界、淨土;任何宗教它的最終的目標,都是要能夠來到處在大愛的世界裏面,所以要知道,這是每個人都在想要得到的。

  好,問題是我們很多人,分不清我們的愛是真正的愛、還是錯愛、還是假的愛,我們受教育、我們在學習就是要開啓智慧,如果我們沒有開啓智慧的話,我們分不清,常常會用假愛或是用錯愛來對待我們的家人、對待親戚朋友,導致你認爲你很愛對方,但是對方卻被我們愛的很痛苦。現在就來解析這叁種有什麼樣不一樣。

  錯愛,先講錯愛。對不起,先講假愛,因爲假愛比錯愛更嚴重,先講假愛。假愛就是你的背後有不良的動機,外表包著糖衣引誘衆生上當、上鈎,犧牲衆生的權益、生命來滿足個人的快樂,這一種叫做假愛。

  比如說,有的人喜歡釣魚,那他在那個魚鈎上面他會放上甜蜜的魚餌,那這個甜蜜的魚餌讓魚以爲說:哦,你給我們食物,所以你表面上你給它一點甜味、給它一點好處,但事實上背後就是要把它釣起來,然後讓對方産生痛苦,犧牲對方的生命。那當事人他以爲:我得到了、我快樂了,所以他之前的付出都是屬于虛假的。

  還有如果我們養雞、養鴨,你前面你很關心它、爲它付出,但是沒多久,到一段期間之後,覺得機會成熟了,可以賣了、可以宰來吃了,所以前面,比如說全程100天的話,前面99天你都是對它們很好,但是背後你有你的打算、你有你的居心,後面讓它們犧牲生命,所以前面所付出的那些,這個都不叫做真正的愛,這個就是所謂的假愛。

  或是像有些黑社會的人,他用高利來引誘你,用毒品來引誘你,讓你上瘾,讓你上鈎,之後,再來他就讓你唯命是從,像這個都不是真正的愛。我們要清楚地分辨出來,我們有沒有這種心,如果有,要把這些全部都淨化掉,因爲這個它會有很明顯的因果循環,到後來都會報應到自己身上來。你得逞一時,你不會真正得到快樂。

  再來,我們進一步解析什麼是錯愛。錯愛,它沒有像假愛有明顯的不良企圖,錯愛它沒有,它一樣是從愛出發,只是它的愛裏面含有條件、有所求、有主宰欲。它的愛裏面是類似像買賣交易:我付出多少愛,我也希望從對方的身上得到多少愛的回報;如果對方有照我們預期的回報給我們,我們就覺得:嗯,很好,因爲這符合我的投資報酬率。

  好,如果對方回報、回饋過來的,跟你預期的有很大落差的時候,這時候你會覺得我虧大了,虧大了,這時候你的愛就會變質,你就會起嗔,起嗔更嚴重的就會起恨。所以有條件、有所求的錯愛,通常它是愛跟恨是一體兩面,愛不到就起嗔、起恨。

  再來,還有另一種很嚴重的情況,就是他的愛裏面是含有很強的意思食、主宰欲。意思食就…

《國內著名教育學家陶繼新與空海法師(靈峰寺講座)》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