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念處修行要領▪P2

  ..續本文上一頁宗派、每個宗教師幾乎都會跟你強調,他們的宗教、他們的宗派,他們的法門是最好、最高、最快速。在《阿含經》裏列出來的【葛拉瑪經】,都有清楚的敘述,幾乎每個宗教師、每個宗派,都會強調他們的是最好、最高、最快,因爲有這麼多熱情的宗教師,在弘揚各種不同的法門,讓衆生也疲于奔命,一個法門學了之後沒多久,又覺得還是苦啊!還是不安啊!

  然後又再尋尋覓覓,有的人在一個宗教團體裏面,一待就是十年、二十年,然而還是苦、還是不安。因爲很多人、很多宗教師,他們很難分辨出什麼是究竟法?什麼是方便法?而他們一樣都會跟你強調這是最究竟、這是究竟法,空海沒有意思要落入那些見诤,我也不想跟大家強調四念處的禅修方法,就是最好、最高、最快、最安全,因爲大家已經聽過太多這種話了。

  我們只是如實的呈現一條本身走過來,覺得真的是相當好的一條解脫之路,而且也是佛陀他們所走過最安全的快速道路,我們只是把它亳無保留的呈現出來跟大家分享,至于是不是真的非常的殊勝、非常的難得?希望大家不是用信仰層面的就信以爲真,而是希望大家能夠拿出科學家求真求證的精神來檢驗、來求證,修行不要馬虎,這樣就是對不起自己。佛陀從來不希望大家停留在信仰層面,而只是這樣盲目的相信。

  佛陀都是鼓勵大家要實修實證,你真正證悟到才算,因爲唯有你自己吃到東西,吃飽了!你的肚子才會飽;唯有你自己真正喝到甘露水,你的口喝才會消失、才會止息,所以佛陀講的法,是不是非常的好、非常的高,也唯有你真的親證到才算。也唯有你真的親證到,你內心的苦、內心的不安,才會真的止息下來,所以法門的好不好?究竟不究竟?不是從某部經典上面來看,也不是某位大師一直強調,然後就信以爲真,不是這樣的。

  真正的究竟法就是能夠讓你感受到很實用,你一天的聞思、一天的用功,就有一天的效果;你一個月的用功、半年的用功,就有半年的成長跟改變。真正的究竟法,能夠讓你內心的痛苦不安漸漸消失,這都是可以檢驗的。如果你學習某個方法、某個法門,經過半年、一年或是兩年,卻還是沒有讓你有很大的改變、很大的法喜,就要重新檢討。尤其是五年、十年,還無法能夠感受到安心自在、法喜充滿,就要重新評估。

  不要忘了!大家的目標是爲解脫而來,而不是要成爲宗教的信徒,不是要成爲宗派的信徒,佛道無上誓願成,學佛就是爲解脫而來,所以大家要一步一腳印的去走、去做,拿出科學家求真求證的精神,來檢驗、來實驗、來實修實證,你才會知道空海所跟大家介紹的這一條解脫之路,是不是真的安穩又快速?是不是真的究竟?也唯有實修實證,你才能夠證明,不用空海多贅言。

  念處經

  在今天泰國、緬甸、斯裏蘭卡…地區,最重視的修行法門、方法的核心就是四念處,但是在北傳地區,卻是對四念處的修行法門非常陌生、非常忽略,到最近十幾年來,經過南北傳佛教的交流,才漸漸有人深入了解四念處的修行方法。

  空海是在一九八九年,就到泰國去參訪、去研習四念處的修行方法。之前在就讀研究所的時候,也就曾經深入原始佛法跟四念處,經過廿、卅年的聞思修證之後,發現佛陀所走過的這一條解脫之路,真的是非常殊勝,讓我得到了很多法寶,所以今天把它毫無保留的呈現出來跟大家來分享,所要跟大家講述的,不是講一些頭腦的觀念、知見,而是真的可修、可證、可達。

  以下所要講述的四念處課程內容,在仔細聽聞之後,你要認真的去做、去實踐。在北傳的《四阿含》裏的《中阿含》九十八經,就是【念處經】。南傳在《長部》裏有【大念住經】,北傳在《雜阿含》也有記載,但不是很完整。在《中阿含》九十八經的【念處經】,非常的完整、相當好,請大家多珍惜這一經的開示。

  只要你按照【念處經】所講述的「四念處」方法,逐步的去修、去做,佛陀跟我們開了「支票」,跟大家保證七年內,你至少能夠證到叁果。如果因緣具足,你很有可能可以證到阿羅漢果。不要以爲證阿羅漢是不了義、是小乘的、是自了漢,這都是錯誤的觀念、知見,要把那些通通放下。因爲佛陀本身就是走過這一條「四念處」,而成佛、成道的。

  《阿含解脫道次第》196頁「念處經」

  第一節﹝引言﹞

  「世尊告諸比丘:,有一道淨衆生,度憂畏,,滅苦惱,斷啼哭,得正法,,謂四念處。,若有過去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悉斷五蓋、,心穢、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處-修七覺支,,得覺無上正盡之覺;,若有未來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悉斷五蓋,心穢、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處,,修七覺支,,得覺無上正盡之覺;,我今現在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我亦斷五蓋、,心穢、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處,,修七覺支,,得覺無上正盡之覺」。

  佛陀第一段就開宗明義的跟我們指出,有一條解脫道路,這一條解脫道路能夠「淨衆生」,把衆生內心的貪瞋癡、汙垢都淨化掉、洗滌掉;「度憂畏」,你的憂悲苦惱、你的畏懼、你的不安,都可以因爲這一條「四念處」的解脫道路,而讓把你內心的憂悲苦惱都消除、消失。「斷啼哭」就是你原來在苦海浮浮沈沈,種種的痛苦、種種的煩惱、種種的不安,能夠因爲你實修「四念處」這一條解脫道路,而得到解脫自在,內心的苦、內心的不安,以及那些啼哭,也都會消失。這是治療我們心病最好的藥,你能夠得正法、見法,走在正確的解脫道上,而這一條正確的解脫之路就是四念處。

  佛陀已經很清楚、明顯的告訴我們四念處的效果,再來他又拿出曆史上的那些解脫者來證明,說明過去的那些解脫者,也是如實走過這一條「四念處」的修行方法,未來的那些解脫者,佛陀也很清楚的告訴我們,他們也一定會走過這一條「四念處」的修行方法,包括佛陀本人,他也清楚的告訴我們,因爲這不是信仰、不是道聽塗說,如果我佛陀自己沒有走過的話,我怎麼能夠證明這一條路的正確與否呢?所以佛陀很笃定的告訴大家,我佛陀也是如實的走過這一條「四念處」的修行道路,而來到無上正等正覺。

  這樣的說明夠清楚了吧?!這樣的說明足以讓大家産生信心了吧?!過去的佛、未來佛、現在佛,他們都是很紮紮實實的走過這一條「四念處」的修行方法,而來到究竟解脫。佛陀不會打妄語,不會開空頭支票,所以請大家放心!跟隨著佛陀他們所走過的解脫之路,依循著「四念處」所跟我們開示的修行方法,一步一腳印的去做,這是最安全、最快速。

  因爲我們是在禅修中講解修行要領,而不是在一般的攝影棚室,或是一般單面式的講經說法、單獨片面的诠釋。修行要領是很實用、很實際的,而且是很生動、很活潑的,所以在禅修的時候,講述「四念處」的修行要領,才能夠講出活的那一部份─活生生的修行要領,如果我只是在攝影棚裏面講的話,則其中很多的精華就沒辦法講述出來。況且修行要領是屬于雙向的互動,是一種磁場雙向的互動,你們的精進用功會激發我講出更深的修行要領。

  第二節﹝身念住﹞

   「雲何爲四?,觀身如身念處,,觀覺如覺念處」。

  這個「覺」在《雜阿含》翻譯爲「受」,感受的「受」,《中阿含》通常把這個「受」翻譯爲「覺」。同樣的,「四念處」是講身、受、心、法,所以「觀身如身念處,觀覺如覺念處」,也就是「觀受如受念處,觀心如心念處」。有的人把「處」讀爲處,處在什麼情況的「處」,這樣也是有很深的解釋角度,下面會再深入解析。

  「雲何觀身如身念處?比丘者,行則知行,住則知住,坐則知坐,臥則知臥,眠則知眠,寤則知寤,眠寐則知眠寤。如是比丘觀內身如身,觀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見,有明有達,是謂比丘觀身如身。複次,比丘觀身如身。比丘者,正知出入,善觀分別,屈伸低仰,儀容庠序,善著僧伽梨及諸衣缽,,行住坐臥、眠寤語默皆正知之。如是比丘觀內身如身,觀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見,有明有達…」。

  這一段是修行的重點,以及非常重要的階段,是「身念處」開發的重要提示,也是一個核心重點。不要小看這一段,如果你真的能夠做到這一段,比你讀了好幾十部的大藏經都還更重要。如果讀了很多遍的大藏經,但是卻沒有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實修實際的做到,則所研讀的經典都只是一些空論,都只是一些頭腦的知見。研讀了那麼多的經典,不如把這一段好好的消化,然後實際的去實踐、去做到。

  「四念處」講的就是身、受、心、法,它是有次第、有步驟的由淺入深,「心念處」講的就是「明心」的階段,講的是起心動念,但因爲我們的念頭是非常、非常的快速,而且很微細、很微細。如果你在粗的身體動作、粗的相,看不到、看不清楚的話,則那些微細的相,就更是不可能覺察到,要談「明心」是更不可能的。

  因此,「明心見性」之前,必須要「身念處」跟「受念處」先開發出來,「明心」是屬于「四念處」第叁階段「心念處」的開發,當「明心」之後才能夠「見性」。「見性」就是第四階段「法念處」的開展。所以「明心見性」是很具體、不會抽象的,如果沒有正確的理解,所謂的開悟不是真正的開悟;你所謂的「明心」,也不是佛陀所講的「明心」。

  「明心見性」是有次第、有步驟的,現在我們就依循著「四念處」修行要領的課程,逐次協助大家到達「明心見性」的階段,不要小看此次禅修只是八天而已,佛陀在這一經跟我們清楚的講出來,只要真的好好用功,觀念、知見正確,你在七天七夜之內,都有可能開悟、可能見法。所以不要忽略每一個階段,禅修不在于時間的長短,不一定要幾個月才能夠達到效果。如果觀念、知見不正確,再修個五年、十年,你還是在練功夫;你觀念、知見正確,在七天七夜之內,見法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所以現在大家身心柔軟的按照次第、…

《四念處修行要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