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宗派、每个宗教师几乎都会跟你强调,他们的宗教、他们的宗派,他们的法门是最好、最高、最快速。在《阿含经》里列出来的【葛拉玛经】,都有清楚的叙述,几乎每个宗教师、每个宗派,都会强调他们的是最好、最高、最快,因为有这么多热情的宗教师,在弘扬各种不同的法门,让众生也疲于奔命,一个法门学了之后没多久,又觉得还是苦啊!还是不安啊!
然后又再寻寻觅觅,有的人在一个宗教团体里面,一待就是十年、二十年,然而还是苦、还是不安。因为很多人、很多宗教师,他们很难分辨出什么是究竟法?什么是方便法?而他们一样都会跟你强调这是最究竟、这是究竟法,空海没有意思要落入那些见诤,我也不想跟大家强调四念处的禅修方法,就是最好、最高、最快、最安全,因为大家已经听过太多这种话了。
我们只是如实的呈现一条本身走过来,觉得真的是相当好的一条解脱之路,而且也是佛陀他们所走过最安全的快速道路,我们只是把它亳无保留的呈现出来跟大家分享,至于是不是真的非常的殊胜、非常的难得?希望大家不是用信仰层面的就信以为真,而是希望大家能够拿出科学家求真求证的精神来检验、来求证,修行不要马虎,这样就是对不起自己。佛陀从来不希望大家停留在信仰层面,而只是这样盲目的相信。
佛陀都是鼓励大家要实修实证,你真正证悟到才算,因为唯有你自己吃到东西,吃饱了!你的肚子才会饱;唯有你自己真正喝到甘露水,你的口喝才会消失、才会止息,所以佛陀讲的法,是不是非常的好、非常的高,也唯有你真的亲证到才算。也唯有你真的亲证到,你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才会真的止息下来,所以法门的好不好?究竟不究竟?不是从某部经典上面来看,也不是某位大师一直强调,然后就信以为真,不是这样的。
真正的究竟法就是能够让你感受到很实用,你一天的闻思、一天的用功,就有一天的效果;你一个月的用功、半年的用功,就有半年的成长跟改变。真正的究竟法,能够让你内心的痛苦不安渐渐消失,这都是可以检验的。如果你学习某个方法、某个法门,经过半年、一年或是两年,却还是没有让你有很大的改变、很大的法喜,就要重新检讨。尤其是五年、十年,还无法能够感受到安心自在、法喜充满,就要重新评估。
不要忘了!大家的目标是为解脱而来,而不是要成为宗教的信徒,不是要成为宗派的信徒,佛道无上誓愿成,学佛就是为解脱而来,所以大家要一步一脚印的去走、去做,拿出科学家求真求证的精神,来检验、来实验、来实修实证,你才会知道空海所跟大家介绍的这一条解脱之路,是不是真的安稳又快速?是不是真的究竟?也唯有实修实证,你才能够证明,不用空海多赘言。
念处经
在今天泰国、缅甸、斯里兰卡…地区,最重视的修行法门、方法的核心就是四念处,但是在北传地区,却是对四念处的修行法门非常陌生、非常忽略,到最近十几年来,经过南北传佛教的交流,才渐渐有人深入了解四念处的修行方法。
空海是在一九八九年,就到泰国去参访、去研习四念处的修行方法。之前在就读研究所的时候,也就曾经深入原始佛法跟四念处,经过廿、卅年的闻思修证之后,发现佛陀所走过的这一条解脱之路,真的是非常殊胜,让我得到了很多法宝,所以今天把它毫无保留的呈现出来跟大家来分享,所要跟大家讲述的,不是讲一些头脑的观念、知见,而是真的可修、可证、可达。
以下所要讲述的四念处课程内容,在仔细听闻之后,你要认真的去做、去实践。在北传的《四阿含》里的《中阿含》九十八经,就是【念处经】。南传在《长部》里有【大念住经】,北传在《杂阿含》也有记载,但不是很完整。在《中阿含》九十八经的【念处经】,非常的完整、相当好,请大家多珍惜这一经的开示。
只要你按照【念处经】所讲述的「四念处」方法,逐步的去修、去做,佛陀跟我们开了「支票」,跟大家保证七年内,你至少能够证到三果。如果因缘具足,你很有可能可以证到阿罗汉果。不要以为证阿罗汉是不了义、是小乘的、是自了汉,这都是错误的观念、知见,要把那些通通放下。因为佛陀本身就是走过这一条「四念处」,而成佛、成道的。
《阿含解脱道次第》196页「念处经」
第一节﹝引言﹞
「世尊告诸比丘:,有一道净众生,度忧畏,,灭苦恼,断啼哭,得正法,,谓四念处。,若有过去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悉断五盖、,心秽、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处-修七觉支,,得觉无上正尽之觉;,若有未来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悉断五盖,心秽、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处,,修七觉支,,得觉无上正尽之觉;,我今现在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我亦断五盖、,心秽、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处,,修七觉支,,得觉无上正尽之觉」。
佛陀第一段就开宗明义的跟我们指出,有一条解脱道路,这一条解脱道路能够「净众生」,把众生内心的贪瞋痴、污垢都净化掉、洗涤掉;「度忧畏」,你的忧悲苦恼、你的畏惧、你的不安,都可以因为这一条「四念处」的解脱道路,而让把你内心的忧悲苦恼都消除、消失。「断啼哭」就是你原来在苦海浮浮沈沈,种种的痛苦、种种的烦恼、种种的不安,能够因为你实修「四念处」这一条解脱道路,而得到解脱自在,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以及那些啼哭,也都会消失。这是治疗我们心病最好的药,你能够得正法、见法,走在正确的解脱道上,而这一条正确的解脱之路就是四念处。
佛陀已经很清楚、明显的告诉我们四念处的效果,再来他又拿出历史上的那些解脱者来证明,说明过去的那些解脱者,也是如实走过这一条「四念处」的修行方法,未来的那些解脱者,佛陀也很清楚的告诉我们,他们也一定会走过这一条「四念处」的修行方法,包括佛陀本人,他也清楚的告诉我们,因为这不是信仰、不是道听涂说,如果我佛陀自己没有走过的话,我怎么能够证明这一条路的正确与否呢?所以佛陀很笃定的告诉大家,我佛陀也是如实的走过这一条「四念处」的修行道路,而来到无上正等正觉。
这样的说明够清楚了吧?!这样的说明足以让大家产生信心了吧?!过去的佛、未来佛、现在佛,他们都是很扎扎实实的走过这一条「四念处」的修行方法,而来到究竟解脱。佛陀不会打妄语,不会开空头支票,所以请大家放心!跟随着佛陀他们所走过的解脱之路,依循着「四念处」所跟我们开示的修行方法,一步一脚印的去做,这是最安全、最快速。
因为我们是在禅修中讲解修行要领,而不是在一般的摄影棚室,或是一般单面式的讲经说法、单独片面的诠释。修行要领是很实用、很实际的,而且是很生动、很活泼的,所以在禅修的时候,讲述「四念处」的修行要领,才能够讲出活的那一部份─活生生的修行要领,如果我只是在摄影棚里面讲的话,则其中很多的精华就没办法讲述出来。况且修行要领是属于双向的互动,是一种磁场双向的互动,你们的精进用功会激发我讲出更深的修行要领。
第二节﹝身念住﹞
「云何为四?,观身如身念处,,观觉如觉念处」。
这个「觉」在《杂阿含》翻译为「受」,感受的「受」,《中阿含》通常把这个「受」翻译为「觉」。同样的,「四念处」是讲身、受、心、法,所以「观身如身念处,观觉如觉念处」,也就是「观受如受念处,观心如心念处」。有的人把「处」读为处,处在什么情况的「处」,这样也是有很深的解释角度,下面会再深入解析。
「云何观身如身念处?比丘者,行则知行,住则知住,坐则知坐,卧则知卧,眠则知眠,寤则知寤,眠寐则知眠寤。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正知出入,善观分别,屈伸低仰,仪容庠序,善着僧伽梨及诸衣钵,,行住坐卧、眠寤语默皆正知之。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
这一段是修行的重点,以及非常重要的阶段,是「身念处」开发的重要提示,也是一个核心重点。不要小看这一段,如果你真的能够做到这一段,比你读了好几十部的大藏经都还更重要。如果读了很多遍的大藏经,但是却没有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实修实际的做到,则所研读的经典都只是一些空论,都只是一些头脑的知见。研读了那么多的经典,不如把这一段好好的消化,然后实际的去实践、去做到。
「四念处」讲的就是身、受、心、法,它是有次第、有步骤的由浅入深,「心念处」讲的就是「明心」的阶段,讲的是起心动念,但因为我们的念头是非常、非常的快速,而且很微细、很微细。如果你在粗的身体动作、粗的相,看不到、看不清楚的话,则那些微细的相,就更是不可能觉察到,要谈「明心」是更不可能的。
因此,「明心见性」之前,必须要「身念处」跟「受念处」先开发出来,「明心」是属于「四念处」第三阶段「心念处」的开发,当「明心」之后才能够「见性」。「见性」就是第四阶段「法念处」的开展。所以「明心见性」是很具体、不会抽象的,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解,所谓的开悟不是真正的开悟;你所谓的「明心」,也不是佛陀所讲的「明心」。
「明心见性」是有次第、有步骤的,现在我们就依循着「四念处」修行要领的课程,逐次协助大家到达「明心见性」的阶段,不要小看此次禅修只是八天而已,佛陀在这一经跟我们清楚的讲出来,只要真的好好用功,观念、知见正确,你在七天七夜之内,都有可能开悟、可能见法。所以不要忽略每一个阶段,禅修不在于时间的长短,不一定要几个月才能够达到效果。如果观念、知见不正确,再修个五年、十年,你还是在练功夫;你观念、知见正确,在七天七夜之内,见法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所以现在大家身心柔软的按照次第、…
《四念处修行要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