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請說明諸惡莫作,衆善奉行。這裏的善惡的界定標准是什麼?

  請說明諸惡莫作,衆善奉行。這裏的善惡的界定標准是什麼?(2010.09.17章華寺)

   答:善惡界定的標准是什麼?你們說是什麼?因爲昨天我在那一邊講的時候,你們這邊一樣都有聽到嗎?不過不錯今天有一位學員他就跟我講說,聽了昨天那一席話之後,他才更具體的去看到,真的很多以前自己所界定的善惡大有問題,以前總是把自己認爲是好人、正人君子、正義之師,所以在家庭裏面總是別人是錯。那現在慢慢的,真的,會懂得反觀淨化了。你在二元對立的世界裏面,那是沒完沒了的沖突。

  你的生命要真正和諧,你要逐漸來到超越所有的二元對立。這一句話說起來很簡單,每一個字你們都了解,每一個字你們都能聽懂,“超越所有二元對立”,才八個字嘛,你修一輩子,都不容易做到。但是我可以很簡短的跟大家講,如果你沒有來到超越所有的二元對立,你的沖突對立他就一定存在。

  現在要講的就是那善惡的界定標准是什麼呢?我先講大原則,等一下再來舉例,因爲這個問題很好。我問一個你們在座還沒有看過我所講的《老子道德經》的請舉手,唉,只有少部分,好,好,那大多數都有看過。老子講的就是協助人類來到超越所有二元對立。但是很深,很深,你不容易真正的了解,你真的要用心靈、用生命去體會。

  我現在先講一個大原則。因爲如果我們沒有講清楚的話,很多人會迷惑、會迷糊了,甚至認爲說:這樣學解脫道就沒有善惡是非觀念,這樣就好像沒有因果,這些都是錯解,好像修行人就沒有那些善惡、是非觀念,絕對不是啊。一般人你的是、非、好、壞、善、惡的那一種界定標准,是從自我出發去界定,那我們所要學到的是逐漸的淨化、提升到無我的世界。如果你是用無我的心眼、智慧眼來看的話,你才會看清真正的是非、好壞、善惡、對錯。

  剛才這一段話很重要。我再講,把這個重點講出來,我是把那個重點先講出來,然後我現在再來解析。一般人世俗的人,他的是非、好壞、善惡、對錯,是從自我的好惡出發去界定。

  只是這個深義,當你曆緣對境的時候,你落入裏面你不知道。所以這個就是要舉例來說。我們先講一般世間的是非、好壞、善惡、對錯的這一種界定未必正確,我們先來舉例,然後等一下再來講我們要來到的是什麼樣的心靈世界。好,請大家洗耳恭聽啊。我們現在網絡上的學員,他們一樣都可以現場接收得到。也有很發心的學員,他用速記的方式記下來,然後很快,把它輸入文字,然後讓很多人可以分享。

  爲什麼說世間人所界定的是非、好壞、善惡、對錯未必正確?沒有絕對的標准,金剛經所講的“法無定法”,那個含義都很深,我現在舉例來說。當你落入在二元對立的時候,你會站在哪一邊,你會認同哪一邊,當你認同哪一邊之後,你就會反對你所不認同的那一邊。你有很多你反對的理由,但是你所反對的理由,你所界定的壞的、惡的,事實上未必是真正的壞,未必是真正的惡。

  我舉例來說,比如說大家比較熟悉容易了解的,北傳的佛教跟南傳的佛教,我們來做一個明顯的比例,對比一下,南傳的佛教界出家人,原則上他們是不碰觸金銀,不碰觸到錢,但是他們是沒有素食這方面的問題,因爲他們是托缽,人家供養肉類給他們,他們就是接受然後就是吃,他們會吃到肉類。所以南傳、南北傳你看啊,這是很明顯的一個區別,南傳的他們不持金銀,但是沒有界定吃素的問題。那北傳的呢,有碰觸到金錢,但是強調吃素。

  好了,你看,在交流的這個過程,北傳的認爲南傳的出家人或是包括藏傳的出家人,他們都沒有強調那個素食的問題,甚至他們常常都會吃到肉,都是很正常的。那因爲這個問題,吃到肉類這個問題,對他們來講不是問題呀,這樣知道嗎?他們也不認爲那是犯戒啊!他們也不認爲那是壞啊!因爲曆史上,早期佛陀、原始佛教的時候,佛陀他過的是托缽的生活,那托缽的生活就是人家供養什麼,我們就是一種感恩的心來接受,那吃到肉類也是把它當作像在吃藥物療這個身體。所以像南傳跟藏傳的佛教他們本身,不會說因爲吃到肉類就認爲說很罪惡、很罪過。

  但是北傳的佛教界的話認爲如果你吃到肉類的話,就認爲這是錯的、不應該的,甚至在臺灣這方面一樣都有根深蒂固的這種觀念。所以很多人認爲說,你們佛教徒、你們修行人、你們學佛人、尤其出家人,你們如果吃到肉類的話那就認爲這是嚴重的犯戒。嚴重犯戒對他們來講就認爲這是惡的、壞的、不好的,甚至界定爲你這個不是修行人。我要學的是那些人家持戒清淨的人,怎麼樣嚴格的人,然後他們不碰觸到肉類,然後那個才是我的偶像。所以你心中有你很多的標准,你認爲:什麼才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什麼是應該的,什麼是不應該的……

  那你接受哪一種觀念熏習之後,你就認爲,那個沒有吃到肉類的修行才比較高,那有吃到肉類的修行就比較差,他們沒有持戒嚴謹。所以你認爲,這個不是我所要學的,這個是不好的。所以你看,北傳的一般熏習的觀念,認爲吃到肉類就是不好的、惡的、壞的、不持戒的。但是,在南傳世界裏面呢根本沒有這些問題,藏傳佛教一樣根本沒有這些問題。

  你認爲是壞的事情對他們來講,沒有這個問題呀。好了同樣的南傳的出家人,他們出家人就是要不碰觸金銀的,不持金銀戒子。那你們北傳的出家人你們有拿到錢,你們有碰觸到錢,所以他們就認爲,你們北傳的出家人你們沒有持戒清淨,你們這樣是犯戒的,你們是汙垢的,你們持戒方面是有染汙的。比較嚴謹的那個道場,他就認爲我們都是清淨的,我們不持金銀的,你們那些有碰觸到金銀的,你們是犯戒的、染汙的,我們不跟你們共修、不允許你們住在我們這個道場。因爲他認爲你有碰觸到錢就是惡的、壞的、犯戒的、不好的。一樣噢,他有他們的界定。那我們在北傳的世界裏面,我們碰觸到金錢我們覺得很正常啊。所以那你說是非、好壞、善惡、對錯,誰對?誰才是絕對的對?啊,沒有絕對的對、錯。

  所以如果你堅持你很多的那個善惡標准的話,你的人生處處都會跟人家對立。然後,好了,我比如說你在北傳地區,我們就堅持不吃肉,但是我碰觸到錢;當別人吃到肉,我們認爲別人是壞的、犯戒,但我們沒有看到,別人也界定我們——你有碰觸到錢,你才是真正的犯戒。

  所以這個問題,如果你存著這樣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的話,怎麼樣來真正平等心的互動、交流呢?怎麼樣來到真正的尊重呢?你的觀念裏面就把別人界定。所以每個人都要去看到,我們的內心世界裏面有很多的框框、標准,符合我們這個框框、標准認定、認知的這個範圍,我們就認爲是好的、對的,不符合我們所認定的這個框框、標准、範圍,我們就認爲是壞的、錯的、不應該的,這個叫做從自我出發去界定。那這樣的界定,有沒有絕對的正確?沒有絕對的正確。所以當你說別人不對的時候,別人也認爲你不對;當我們講別人是壞人,別人也認爲你是壞人。

  我們再舉個例子來講,印度教他們是不吃什麼肉?印度教不吃牛肉。他們把牛當作是神聖的動物,所以印度教他們不吃牛肉,如果你在印度教徒面前殺牛、吃牛肉的話,對他們來講,是非常嚴重的汙辱。他們所接受的觀念就是不吃牛肉。但是其他肉,除人肉之外,其他的他們就不禁。

  那回教不吃什麼肉?不吃豬肉,所以豬八戒後來改信回教嘛。回教他們的觀念裏面認爲豬是有智慧的,是聰明的,豬是神聖的,所以,在回教的世界裏面他們不吃豬肉,也不殺豬。好,那你在回教世界裏面你吃牛肉有沒有問題?沒問題,沒有犯戒,但是,如果你在回教世界裏面你吃到豬肉的話,那就是非常嚴重的汙辱啊。好了,那在印度教裏面,吃那個牛肉的話算是嚴重的犯戒、侮辱,那吃豬肉呢無所謂。好了那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對?誰是真正的錯?有沒有絕對標准?沒有,這就是法無定法。

  不要拿著死板的,比如說我是回教徒,好,我們尊重我們不吃豬肉,但是,不要去界定別人,你們其他宗教的有吃到豬肉你們就是壞人,你們就是嚴重的犯戒,不要這樣去界定別人。

  再來,像結婚方面,臺灣的這幾十年來我所知道的結婚新娘子都是穿白色的婚紗禮服比較多,傳統都是這樣,參加那個喜宴的人也都是會穿著比較鮮豔靓麗的、喜氣洋洋。但是我知道我有看過,大陸有某個雲南那邊還是貴州那邊,有某個那個少數民族,然後他們的那個結婚的、傳統的、神聖的禮服是黑色的,這個你們知道嗎

  有聽過嗎?所以我看過,他們結婚認爲穿黑色的禮服那個是神聖的,是喜事。如果你在臺灣你是新娘子,你穿著黑色進入娘家的話,穿著黑色結婚的話,你肯定沒好日子過的。他們就認爲:怎麼喜事你來穿黑色的?因爲在臺灣的觀念是穿黑色代表喪事的,如果是喪事方面的穿黑色的比較多。所以那你說這些觀念誰絕對對、誰是錯?沒有絕對的。所以這方面希望大家能夠深入去體會。

  我再舉個例子來講,我們這裏是荊州地區嘛,荊州地區以前在曆史上叁國演義的時候,是一個很有名的地方嘛。荊州這裏就有那個曆史博物館,裏面就存放著很多叁國時代的一些資料。叁國裏面他塑造一些英雄人物,他所塑造的形象:孔明,關公這兩位,劉備其次,張飛再其次。把曹操通常塑造爲偏向壞蛋的那一個角色。

  但是我們回歸到曆史的事實來看,我們用一個很超然的立場來看。因爲那時候叁國在對立的時候,孔明跟關公他們是非常的效忠蜀國的劉備,他們真的是非常的效忠。但是在關公跟孔明他們心目中,魏國是敵對的國家,所以他們心目中是想認爲是魏國這是不應該的,他們是篡位,他們甚至認爲是漢賊,所以關公跟孔明他們都想要替天行道,要討回正義。所以你看到魏國的那些政治人物或者是軍人,就認爲他們是壞人,在對立的情況之中敵人就是這樣樹立起來的。

  好啦,到最後是誰統一叁國…

《請說明諸惡莫作,衆善奉行。這裏的善惡的界定標准是什麼?》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