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拘謹細膩,做事求精求好,在剃發中就能證入四禅,後來出家求道,成爲佛陀的首座弟子之一。優波離雖然出身貧賤,但是進入佛陀所創立的僧團,四姓出家,皆爲沙門釋子,再也沒有貴賤和貧富之別。從優波離的出家、證果,乃至後來成爲佛陀十大弟子中持戒第一的大弟子的事迹來看,佛陀所提倡的是打破階級、種族真正平等的宗教。任何一個社會,任何一種行業,要達到完全平等是很困難的。貧富如何平等?智愚如何平等?老少如何平等?各位在社會上各種環境中,從事各種行業,過著種種的生活,要求一律平等當然不容易,但是不管男女老少、高下貧富,到了佛陀的法座之前,人人平等無別,即使有不同,那也是個人修行、發心上的“平等示差別”罷了。
除了優波離表現出拘謹的性格外,還有如阿那律尊者的自持也是甚爲嚴謹的。有一次阿那律到一戶人家托缽,恰逢天色已晚,灰蒙欲雨,只好投宿此人家中。剛好這家人都出外,只留下一位貌美的少女看家,少女看到阿那律尊者英俊的儀表,怦然心動,百般獻出殷勤表示愛慕,雖美色當前,但是尊者心如冰山,不爲所動,並且開導少女,引度她出家。從此阿那律尊者發誓不再投宿世俗人的家中。證得阿羅漢果的人,對于物質需要恬淡知足,對于情愛欲望也能自持疏解,過著一種法勝于情的無欲生活。
阿羅漢雖然斷除種種煩惱,看透世間的種種虛妄,但是有些阿羅漢所表現的執著,尤其是法執,有時也是牢不可破的。譬如佛陀的弟子大迦葉尊者,喜持頭陀苦行,往往著糞掃衣,日中一食,或在塚間、或于樹下,觀無常苦空之法。年紀漸漸大了,也不以餐風露宿爲苦。佛陀體恤他,幾次要他回到精舍修行。大迦葉雖然恭敬佛陀,但是對于修習苦行,卻不肯輕易放棄,他請求佛陀允許他繼續修習頭陀苦行,以激勵堅毅的心志,莊嚴自己的道業,以便將來爲教而努力。智德圓滿的佛陀,也很圓融方便的成就他的心願。他這種擇善固執、據理力爭的態度,比起一般沒有原則,隨波逐流的泛泛之輩,讓人感到多麼的可愛!古人說君子無所爭,但是爲了真理的完成,君子是堅持到底。阿羅漢的性格是無诤、忍讓、知足少欲,但是卻熱心堅守于求道的立場。
(叁)阿羅漢的修行
阿羅漢的修行入道,因人而異,各種情形不盡相同。有的和佛陀初見面,一交談,就證得阿羅漢果,如佛陀最後度的弟子須跋陀羅;有的修行了幾十年也不能開悟,如佛子羅睺羅。原因是羅睺羅自恃是佛陀的孩子,有一顆貢高我慢的傲心,平等的佛法無法流入他的心中。等到數十年後,他把這顆心消除不生,和大衆同行同出,平等一如時,他終于開悟了。
之前講過的,《阿彌陀經》中十六大阿羅漢之一的周利槃陀伽,尚未開悟時是個愚笨無比的人。他和哥哥一同出家,哥哥氣惱他的笨拙,經常打罵,有一次他又因爲愚蠢惹哥哥生氣,挨了一頓打,就站在路旁號啕大哭。恰巧佛陀路過,看到一個人在傷心地啼哭,仔細一看原來是周利槃陀伽。
“你爲什麼哭呀?”
“我哥哥打我!”
“爲什麼打你呢?”
“因爲我笨,不能領會他的教導,他再也不理睬我了。”
“沒有關系,我來教你吧!你跟我來。”
佛陀于是耐心地親自教導他,但是周利槃陀伽確實愚笨透頂,四句偈教了半天,一句也記不住。佛陀只好運用善巧,想辦法啓發他:“你每天都做些什麼事呢?”“掃地。”“用什麼掃地呢?”“用掃帚!”“那以後你就邊掃地邊念掃帚,好好用心地掃除塵垢吧!”只掃帚兩個字,但周利槃陀伽剛開始念上字就忘了下字,念下字就忘了上字。後來他掃地掃久了,心中慢慢明朗了起來。他想:掃帚是用來拂塵掃垢的,外面的肮髒、垃圾,要用掃帚來掃除,心中的汙穢、塵垢要用什麼來掃除呢?啊!要用佛法來清淨心中的貪瞋癡啊!因此,他的心就像撥開雲霧的月亮,放出了皎潔的光明,最後終于大徹大悟,成爲大阿羅漢。由此我們可以了解佛陀度衆的方便是多方面的,佛陀是最善于觀機逗教的聖者。
佛陀的弟子們,以種種的法門,修行入道,有的觀想四念住而證得果位,所謂四念住就是將念頭安放在四種問題之上:(1)觀身不淨──我們的五蘊色身,七竅九孔,包藏膿汁汗垢,極爲不淨。(2)觀受是苦──觀照一切的感受苦多于樂,即使有快樂也不長久,歸根究底還是痛苦。(3)觀法無我──觀世間一切法,萬事萬物,沒有一件爲我所擁有。(4)觀心無常──吾人的心,如江海波濤,一波將息,一波還起,變化無窮。如此將心安放在這四個問題之上,久而久之可以開悟。有的觀叁法印而入道,所謂叁法印即(1)諸行無常,(2)諸法無我,(3)涅槃寂靜的法門,也可以開悟得道。有的人則修持五停心觀以證悟,所謂五停心觀就是:(1)以不淨觀對治貪欲,(2)以慈悲觀對治瞋恨,(3)以因緣觀對治愚癡,(4)以念佛觀對治煩惱,(5)以數息觀對治散亂。阿羅漢修行的方法有很多種,譬如阿那律尊者以八法來約束自己的身心:(1)多欲非道,少欲是道;(2)愦鬧非道,隱處是道;(3)放蕩非道,製心是道;(4)多念非道,定意是道;(5)無厭非道,知足是道;(6)懈怠非道,精進是道;(7)自私非道,爲公是道;(8)愚闇非道,智能是道。
除了上述或適用于個人,或普遍爲大衆采取的種種修行法門之外,另外還有四種方法:(1)密護于根門──如果我們能夠讓眼耳鼻舌身意,聽從我們隨意使喚,就是最善于統理六根的人了。有時我們和他人交談,總責怪對方不聽我們的話,其實最不服從我們的,就是自己的六根。比如把眼睛閉起來,心想不隨便睥睨外物,但是聽說世界鼎鼎大名的明星伊莉莎白泰勒來了,忍不住好奇,偷偷地瞧她一眼;聽到美妙的音樂,能不神往傾聽嗎?眼前放著一盤色香味俱佳的珍肴,能不食指大動嗎?不想看的卻要看,不想聽的偏去聽,不想吃的倒吃了,一切由不得自己主宰。你如果要成爲阿羅漢,首先自己要有力量,要把自己的六根管理好,不讓它們放逸出軌。(2)飲食知節量──一般宴會喜慶,總是看到主人殷勤地勸客人多吃一點、再添一些,其實這是害了對方,而不是爲對方著想。如果對方是位小姐,小姐們喜歡擁有窈窕的身材,你叫她多吃,只有害她長胖。就是雞皮鶴發,不必顧慮身材胖瘦的老人也不可以勸他多吃,現代的科學告訴我們,適量的飲食,可以延年益壽,保持健康。我們修道的人,飲食要節製,身體自然會長壽,智能也能靈敏,記得我小時候到私塾去念書,一早起來,總是先把書背好,然後再吃早飯。未吃早餐前的頭腦最爲清醒,有道是腦滿腸肥,只有使人失掉靈性而已。(3)勤修寤瑜伽──瑜伽並不如常人所想象一般,充滿法術,而是一種調和身心的方法。譬如衣服穿得寬松,睡覺是右脅而臥,臨睡前洗洗手足。心中若有觀想時,則想光明的境界,利用此法來訓練自己。如果訓練純熟之後,雖在睡眠中,也可以詳知周遭諸事。我小時候受過僧團嚴格的教育,每天最罣礙的就是敲鍾打鼓和打板的坐息時間,常訓練自己好好地去掌握。現在幾十年過去了,在我心中已充分掌握了時間的觀念,明天想什麼時刻起床,自然不差一二分鍾。我希望大家也能如此訓練自己,注意睡覺時心念、姿勢、身心、手足的安放,這些方法都很簡單,在家中便可以練習。(4)依正知安住──真理就是真理,真理非自圓其說的我知我見,而是放乎四海皆准的公平言論。我們要以正知正見爲准繩,依正知正見而安住身心,毫不阻礙自然能夠輕易地進入阿羅漢道。
阿羅漢的修行方法,尚有其它種種法門,多則爲八萬四千細行,簡單而言之則爲四聖谛、十二因緣或叁十七道品的類別,總之,依個人根器不同而揀擇契機者,加以實踐力行,則離道就不遠了。
(4)阿羅漢的等級
我們求學過程中有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等不同的階段,阿羅漢依修行境界的不同,也分有四種等級:初果阿羅漢、二果阿羅漢、叁果阿羅漢、四果阿羅漢。
初果阿羅漢,譯爲須陀洹,又名預流果,或稱入流、逆流,也就是逆生死之流,而入聖賢之流。初果阿羅漢仍須七次降生人間,七次出生天上,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經過七番生死,才證得阿羅漢果位。預流果的阿羅漢已經斷除我見結、戒禁取結、疑結等叁結,明了四聖谛的道理,而得到無漏的清淨法眼,再也不墮落于叁惡趣。
二果阿羅漢,譯爲斯陀含,又名一來果。還須一生天上,再來人間受生一次,故稱一來果。二果阿羅漢雖已斷除前六品的修惑,但是尚少分地薄有貪瞋癡叁毒。
叁果阿羅漢,譯爲阿那含,又名不來果、不還果。此果的阿羅漢已經斷除欲界修惑九品中的余叁品,不再來欲界受生,而生于色或無色界,故稱不來果或不還果。
四果阿羅漢,即阿羅漢果,意爲應供、殺賊、無生。應供者,應受人間供養;殺賊者,即殺除煩惱諸賊;無生者,永久進入涅槃境界,不再于迷惑的人間受生。阿羅漢果是聲聞四沙門果中,最終的理想境界,已經再無他法可學,因此又稱無學果。此果已經斷除一切煩惱,無論行住坐臥、衣食語默、或者人情來往上的處世接物,乃至個人的毀譽得失、衰老病患等,在這一切的境界上都能提起正念,時時照顧,永生安住在解脫的境界之中。
怎樣知道到達阿羅漢的境界?這是可以試驗的,阿羅漢必須具備四個條件:
(1)對叁寶的信仰不變異。
(2)對根本的佛法四谛、叁法印不懷疑。
(3)對根本大戒殺盜淫妄飲酒不違犯。
(4)對一切的衆生不會生出傷害的心。
具備了這四個條件,才可以說此人已擁有阿羅漢的資格。
我們再明白一點說:要做一個阿羅漢,先決的條件,就是對佛法要依教奉行,對世間要能放下,能夠放得下世間的名聞利養,乃至感情愛欲之後,…
《阿羅漢的宗教體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