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講演集》-佛教的道德觀
時間:公元一九八一年十一月
地點:國父紀念館
聽衆:法師、信徒(弟子普筠記)
第一、究竟不究竟的一般道德
一、僞裝的道德 二、對待的道德
叁、不淨的道德 四、問號的道德
第二、世出世間的佛教道德
一、眷屬之間的人倫道德 二、知足感恩的經濟道德
叁、誠實無欺的社會道德 四、自由民主的政治道德
五、歸敬叁寶的宗教道德 六、大乘行願的菩薩道德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信徒們:
我們昨天講過佛教的財富觀,僅有財富還不算是一個很富有的人。今天跟各位講道德觀,有了財富,再有道德才是真正富有的人。一個人偉大不偉大,不在于錢財的多少,主要在于人格和道德的有無。古代像纣王、幽王、夏桀等等,雖貴爲一國之王,如果今天拿他們來與您相比,說您像纣王、幽王一樣,您一定很不高興。在商周時代,有伯夷、叔齊餓死在首陽山,假如今天拿他們來與您相比,說您像伯夷、叔齊一樣,您一定非常喜歡。這主要原因,就是因爲纣王和幽王沒有人格和道德。沒有人格道德,雖貴爲人君,誰也不喜歡與他相比;伯夷、叔齊雖是一個餓夫,但他有人格和道德,拿他與您比,您就會非常高興。
壹、究竟不究竟的一般道德
我們今天講道德觀,第一點先講:“究竟不究竟的一般道德”道德有究竟道德,不究竟道德,有真的道德,也有假的道德。在這一段裏,我分四個問題向各位報告。
一、僞裝的道德
說起道德,它跟學問知識不一樣,學問能力,四兩就是四兩,半斤就是半斤,道德是可僞裝的。四兩的道德可裝成半斤道德。有一些大奸巨惡的人,裝成僞善的面孔,行假仁假義,那是僞裝的道德。我記得年輕的時候,我頸上這個念珠不是挂在頸上,我是拿在手上念佛的。有一次搭火車,忽然來了一個人,朝我身邊一坐,匆匆忙忙從我手上搶過念珠說:“借我用一用。”說後便開始眼觀鼻,鼻觀心的念念有詞,隨後有幾個警察跟著而來,朝他看看,其中一個警察說:“不會是他吧?他是念佛的人。”等警察走過之後,他就把念珠還我,一句話不說就走了,我才知道他原來是個小偷,警察在追他,他就趕快拿住念珠,蒙騙了警察。所以,僞裝的道德,可以騙人。這世間上不是很多人僞裝著道德在騙人嗎?
二、對待的道德
在中國的道德,都是在上位的人要求在下位的人的道德。就以一般所謂君臣的關系來說,君待臣以禮,臣待君以忠,假如君待臣無義,沒有人怪君,臣待君不忠,是大逆不道。我們父子之間,父待子以慈,子待父以孝,假如父待子不慈,例如那些賣女爲娼的父母,少有人怪罪,子待父不孝這就要受人責備。夫妻間的關系,丈夫待妻子以愛,妻子待丈夫以貞節,假如丈夫待妻子不太愛護,在我們社會裏,虐待妻子的例子很多,叁妻四妾重婚的也很多,社會認爲這些都很平常,妻子待丈夫沒有貞節,就是罪大惡極。在主仆之間,主待仆應好好用他,仆人對主人要講忠義。假如主人對仆傭不好好用他,沒有人會怪罪,仆人若對主人不義,這社會就會怪他。所以中國社會的道德,是上對下的道德,這是不公平的,《智度論》說:“世間如車輛,時間如轉輪,人間如車輪或上又或下。”所以對待的道德,是不尊重人格,不拿現代人權至上的原則,也是不究竟的道德。
叁、不淨的道德
我們社會上,還有一種不淨的道德,像現在有所謂試管嬰兒。要生小孩先在試管裏受胎成孕。這樣的嬰兒,難道將來對他的父母究竟是誰,不會懷疑嗎?這樣破壞人倫道德的完整,所以說他是非淨的道德。
像有一種人贊美弱小,說:“那個人很好,您罵他,他不還口;你打他,他也不還手,他甘心情願被人欺侮。”您認爲這就是道德嗎?像咒咀富有,就說:“哼!他什麼東西,這麼有錢,我就是看不起他。”他以爲別人有錢,就該咒咀,這樣有道德嗎?
像歌頌貧窮,像摒棄歡樂,甚至呵斥正當的家庭倫理和感情,還有的放棄人間的責任,不發心服務社會大衆,以自我個人逃避衆生爲清高,像這樣就是有道德嗎?
本來應該吃的東西不吃,應當穿的衣服不穿,故意吃得很壞,穿得很破爛,難道一定要表示貧窮、下賤、可憐,才是道德嗎?
這以上一切,仔細想想,象是道德,其實並不合乎真正道德的標准,這就是非淨的道德。
四、問號的道德
在我們人間,有很多大好大壞的問號道德,比方我們爲了人類的幸福,用很多動物來試驗,讓他們傷生害命,我們求得將來健康長壽,這算做道德呢?還是非道德呢?還有,蟑螂要消滅,老鼠要打死,在人類本位來講是不錯的,但是在整個生命來講,一定要把他們消滅,讓我們生存,這不就是問號的道德嗎?
另外,還有一些人,爲了逃避責任,感情的糾紛,金錢的負債,他自殺了,他以爲一死可以了之,這自殺算是道德嗎?你說自殺不道德,還有許多聖賢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爲國家,爲人類的利益,而自我犧牲,您說這不算偉大的道德嗎?
如果把一個人害死,是很不道德,法官判人死罪,這究竟合乎道德不合乎道德?法官判處罪犯死刑,他也很痛苦難過,他爲了社會、秩序、道德,逼得要這樣作。雖判決死刑殺人,您說這不道德嗎?
甚至現在有人提倡安樂死,在人病重的時候,與其讓他痛苦的活著,不如幫忙他打一針,來結束生命。這安樂死,站在不忍其痛苦,要希望解除其痛苦,您說這是不道德嗎?
我們現在要反*複國,戰爭就要殺人,佛教是不殺生的,殺敵是犯戒的,反*複國、戰爭殺敵,合乎道德嗎?因爲我們反*複國,是爲了解救我們的同胞,使同胞早日離開水深火熱之中。如果用瞋恨心去殺人,這是不道德的;如果用慈悲心去殺人救人,這是大乘菩薩的道德。像現在醫生,爲了醫學實驗,解剖人體,有時候把這人器官移植到他人身體,像這樣是基于慈悲,是合乎道德呢?還是不道德呢?
現代文明的國家,凡是重婚都被認爲不道德的,但天主教有一位主教在非洲傳教時,娶了八百多位妻子,因爲當地法律,女人必須結婚方得出境,這位慈悲的老主教,爲了想把當地如奴隸般的婦女,帶到他處過幸福美滿的日子,不得不今日跟這個女人結婚,明日又跟那個女人結婚,以婚姻關系的名義把人帶走,使他們脫離苦境,這是道德呢?還是不道德呢?日本佛教真言宗的親鸾上人,他是一位出家人,娶了叁百多位妻子,親鸾上人不是一位好色之徒,他是可憐那些階層的女人,爲了提高他們的地位,這是道德呢?還是不道德呢?平常的盜亦有道,甚至郭愧埋兒,還有那大義滅親,這是道德呢?還是不道德呢?所以道德不道德的標准,是從您的心裏出發點開始,于人有益的是道德,于人無益有害的是不道德。問號的道德,可以說是大好大壞的道德。
我在這裏爲道德下個批注,就是出發點是慈悲的便是究竟的道德,相反地出發點不是基于慈悲的,雖是好事,仍然算是不究竟的道德。道德的標准要完全從內心出發點而決定是道德和不是道德。
貳、世出世間的佛教道德
佛教有世間和出世間兩種道德,佛教道德有共世間道德,有不共世間的道德,爲節省時間起見,有需要的地方,我會加以說明,不需要的我就簡略帶過。
一、眷屬之間的人倫道德
講到道德,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人與人之間最親的就是自己的親屬,所以現在講到眷屬和諧互敬之道,現在先講親子關系的道德。子女對父母的行爲怎樣才合乎道德的標准呢?父母對待子女的態度怎樣才合乎道德標准呢?下面我舉出佛經的記載向大家報告:
(一)子女對父母的五種道德
1.維護家業:不肖的子孫,容易把祖傳産業,一夜之間傾家蕩産;維護祖傳的産業是應有的道德。
2.祭祀祖先:子女對父母祖先要有祭祀,要有溯宗思源的觀念。
3.光宗耀祖:所行所爲要能光宗耀祖。
4.傳宗接代:作子女的要能爲父母傳祖接代。
5.四事奉養:對年老父母,不管在任何情況下,要無任何條件決定奉養,供養飲食、衣服、用物、湯藥。
(二)父母對子女的五種道德
1.養育成長:對子女要有養育成長的責任。
2.教導學業:要使子女接受最完善的教育。
3.完成婚姻:給予美滿婚姻。
4.導歸善路:引導子女走上正路。
5.傳承家業:要有美好的家聲傳統,讓子女來傳承。
(叁)丈夫對妻子的四種道德
1.潔身自愛:丈夫不可藉交際應酬而在外面尋花問柳,而應潔身自愛。
2.委治家權:要把管理家庭的主權交給太太。
3.衣具莊嚴:做丈夫的應給妻子穿著美好的衣服,過安樂的生活。
4.敬愛有禮:太太不是下女,更不是奴隸,應如自己一體的尊重,要以禮貌相待。(大師講至此處,掌聲響起)大師說:“我知道這是女性觀衆的掌聲。(全場哄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男士們認爲對不對?”(男士以掌聲表示贊同,而後每段掌聲不斷)
(四)妻子對丈夫的四種道德
1.侍奉丈夫:妻子要以恭敬、微笑、親切、誠意侍奉丈夫。有的太太怪先生在外有外遇。因何有外遇,可否想到什麼原因?先生辛苦從外面回來,就擺起冷冰冰的面孔,又不弄好吃的東西給先生吃,嘴巴又不停的嘀咕:“你沒有用啦!”“又不會賺錢!”“你看人家的丈夫,那麼會賺錢,生活如何如何好!”(全場哄笑)太太這樣對待丈夫。先生回到家裏,好像進入地獄一樣,如果這時有另外一個女人見了他就親切微笑,溫柔體貼,英雄難過美人關,我想你的先生不規矩,有外遇不能全怪他的錯,太太要負一半責任。
2.做事有序:把家裏整理清潔,讓丈夫回家好比進入觀光飯店一樣,當然他就想回家。
3.守護家財:好好掌理財産,不要貪圖…
《佛教的道德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