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講演集》-佛教的女性觀
時間:公元一九八四年七月
地點:臺北國父紀念館
對象:法師、護法信徒(弟子依空記)
一.女人與男人? 二.怎樣做女人?
叁.婦女與佛教 四.希望婦女者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信徒:
從今天起我將和往年一樣,在這個國家最大的會堂舉辦叁天的佛學講座。叁天的講座我要和各位談的題目分別是:“佛教的女性觀”、“佛教的福壽觀”、“佛教的政治觀”。
我爲什麼要選這叁個題目來和大家結緣呢?我所以要選擇“佛教的女性觀”爲講題,是因爲女性和我們每一個人的關系至爲密切,女性除了和婦女本身息息相關之外,每一個男士和女性也脫離不了關系,每個男士或有妻子,或有姐妹,縱然沒有妻子、姐妹,每個男士都是在母親的襁褓中長大的,沒有了母親,就沒有生命的誕生,因此女性的母親是一切生機的泉源。在佛教的七衆弟子之中,也有女性的比丘尼、沙彌尼、優婆夷,並且在佛教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對于女性的貢獻,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去認識,因此第一天我要和各位談的是“佛教的女性觀”。而明天我所以要講“佛教的福壽觀”,是因爲增福添壽是自古以來人類共同的願望,如何才能福壽綿長呢?我將從佛教的觀點提供各位增福添壽的方法。後天我選擇“佛教的政治觀”爲題目,主要是向各位說明曆代以來佛教對國家社會的貢獻,並且對于如何做好一個公務員,提出佛教的一些看法。
提到女性,中國和西洋對于女性有見仁見智的不同見解。中國人心目中的女性狠毒如蛇蠍美人、妖媚如狐狸精、凶惡如母老虎,或者說女人是敗國的禍水、壞事的晦氣,總之女人是不祥之物,是禍國殃民、喪家失命的毒瘤,甚至孔夫子也曾說過:“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把女人和小人歸爲一類,但是爲女人定罪的卻偏偏是離不開女人、使女人爲罪魁禍首的男人,這樣的判定對女性是否有欠公正呢?相反的西洋把女人看做是聖潔的靈、高超的神,女人如維納斯,是美的象征、愛的代表。女人是安琪兒,是和平的天使。究竟女人是狐狸精、母老虎、蛇蠍毒物,還是聖靈、美神、天使呢?佛教對女性又有什麼持平中道的看法呢?下面我分成四點來向各位說明:
一.女人與男人
宇宙一切有情衆生,雖然有智愚賢劣、富貴貧賤的種種差異,但是究其性別不外爲雌雄男女之別而已。而男女之間雖然有許多相同的地方,如果細加推察,女人和男人也有其各自的特性。
一般的觀念裏,男人所表現的是陽剛、力勁的美,雖然男性中也不乏風流倜傥、英姿翩翩的俊男,但是女人的美貌絕色、天生麗質是男人所望塵莫及的。古來多少文人墨客以生花妙筆來描繪女人的綽約風姿而留下千古名著。就以戲劇來說,古裝戲裏的小生角色,本來應該是非男人莫屬,但是由女人來反串小生,扮相更俊俏,舉手投足更潇灑,更能獲得觀衆的喜愛,因此民間戲劇裏的歌仔戲、黃梅調、平劇,乃至電視裏的曆史劇,小生一角往往由女性來扮演,主要是女人比男人更美貌。
男人遇到困難的事情,能夠力排艱钜,勇往直前,表現勇者的氣魄,但是女人的忍耐謙遜,化幹戈于祥和之間,有時也是男人所不及的。男人富有創造性、冒險性,女人的隨順、圓融,有時可彌補男人的魯莽造次,彼此相輔相成。男人比較粗犷、豪放,女人細膩、周全,是男人成功立業的助緣。男人長于理智,女人重于感情;男人偏向剛強,女人普遍溫柔。男人和女人不僅在生理上有種種的差異,在性格發展上也有懸殊的不同。女人由于體格比較嬌弱,生理障礙多,社會地位低微,因此容易信仰入道,對宗教的向心力比男人強烈。女人因爲要擔負養兒育女、相夫持家的工作,比男人容易蒼老,因此容易體悟世間的無常。經上曾經記載一位婦女由于獨生愛子死亡了,傷心欲絕,喪失了理智逢人便癡狂地問:“我的孩子在那裏?”“怎麼樣才能使我的孩子複活?”後來遇到佛陀,佛陀告訴她如果能找到沒有死過人的人家所種的吉祥草,便能救活她的孩子。這個婦人于是發狂似地挨家挨戶去詢問,尋找那能救活她孩子的一線生機,最後精疲力盡、沮喪絕望地回到佛陀面前,佛陀慈祥地開示她:“世間那有不死的人?吉祥草是不可能存在的東西。”婦女一聽,終于悟到人世無常至理,放下愚癡的情愛,成爲佛教的信徒。男人在外創業,女人在內理家,體會物力維艱,比較上女人比男人有布施心,懂得種植來生福報,如佛陀住世的時代,有一位婦女毘舍佉看到出家人下雨天無法出外托缽,因此發心以湯藥、粥食、衣服等八事來供養比丘、比丘尼,使他們能夠不虞匮乏,安心辦道。
在過去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的封建社會裏,對于生男育女也有很大的差別,生男稱爲弄璋,寶貝如玉石,不僅合家歡喜,母親也因子而顯貴起來;生女則稱爲弄瓦,賤如糞土,全家愁雲慘霧,母親還可能遭到七出的命運,這種看法實在有很大的偏失。其實古來有不少的女子,無論能力、智能等方面,不但不讓須眉,其中並且不乏超越男人的巾帼女豪,如戰國時代趙太後的賢淑,唐朝武則天的掌理天下,漢朝繼承父兄遺志完成史書的班昭,宋朝與夫共抵金兵的梁紅玉等,都是一時的隽秀才女;它如英國的伊莉莎白女王、英宰相柴契爾夫人、以色列的總理梅爾夫人、印度的甘地夫人,也都是名聞國際的佼佼之士,她們日理萬機、縱橫捭阖,處事的果決明快絕不遜于男人,我們不能因爲是女子當權,就把她們看做第二等民族,而抹摋她們應有的榮耀與尊嚴,何況從佛教“衆生皆有佛性”的思想來看,女子也是應當被尊重的“唯我獨尊”的衆生。
在我們的社會因爲男女的差別,生活固然因此而多采多姿,但是男女的關系如果不能和諧,也會産生許許多多的是非恩怨,甚至釀成悲慘的社會問題。佛教裏有一個人人向往的世界叫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顧名思義就是最爲幸福、究竟常樂的世界,爲什麼稱爲極樂世界呢?因爲極樂世界裏沒有經濟的占有、衣食的缺乏,也沒有男女的情欲、生死的畏懼。我們娑婆世界人類種族的繁衍,是靠著家庭的組織、男女的結合而生兒育女,但是極樂世界沒有男女的差別,更沒有男女的關系,極樂世界衆生由蓮華化生,是絕對清淨不染汙,是究竟快樂不痛苦。
夫妻是五倫之一,也是一切社會關系的開始,在我們現今的社會,如何建立美滿和諧的夫妻生活,使家家爲菩提眷屬,而不是冤家仇敵?如何使我們的社會有健全的男女來往,杜絕怨女曠男的問題?我從佛法的觀點提出幾項對治的藥方。
首先做丈夫的男士們如何才能博得妻子的歡心與信任?我有四句話送給各位參考:
1.吃飯要回家:最近社會流行一句話說:“爸爸回家吃晚飯”,男人在外奔波了一天,不僅晚飯要回家裏吃,平常也要盡量回家吃飯,製造和家人團聚的機會,增進和樂融融的氣氛。回家和妻兒吃飯,就不會涉足歡樂場所,花天酒地,家庭自然不會鬧風波。
2.身邊少帶錢:金錢能夠成就大事業,金錢也能毀滅好前程,先生身邊不存很多錢,就無法打牌聚賭、金屋藏嬌,一切偷雞摸狗的壞事自然不可能發生。
3.出門說去處:有些太太抱怨先生一出門,就好像迷失于大海一樣,不知去向行蹤,朋友打一通電話來相找:
“你先生在嗎?”
“他一大早就出去了,我也不知道他到那裏去了!”
如果夫妻到了這種去來互不聞問關懷的地步,表示彼此的家庭生活已經亮起了紅燈。
4.應酬成雙對:有許多的先生以事業需要交際、應酬爲借口,瞞著妻子在外面胡作非爲,最後家庭革命、感情絕裂。如果真的需要應酬,應該帶著妻子出雙入對去參加,既可培養夫妻對家庭的共識,讓妻子也參與你的事業,做一個賢內助,並且可以免除不必要的家庭糾紛。
談到這裏,女士們也許會感到大快人心,找到了對治先生的辦法。如何做人家的妻子,我也提供四點給大家作爲借鏡:
1.溫柔慰辛勞:先生辛辛苦苦在外面忙碌了一天,嘗盡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態炎涼,受夠了委屈排擠,回到家來,爲人妻子的應給予溫柔慰問,幫忙他從困境中走出來,協助他從沮喪中站起來,而不是一進門就數落他:“你到那裏去了?這麼遲才記得回來。你看!隔壁人家陳先生爲他太太買了名貴的手飾、衣料,就我嫁給你這個窮鬼,一個月賺不了幾個錢,真倒黴!”讓丈夫永遠擡不起頭來。
有時候女人埋怨丈夫在外拈花惹草、另結新歡,主要是什麼原因呢?因爲他到了另一個女人那裏,看到的是盈盈笑眸,聽到的是輕聲軟語,受到種種的溫柔體貼;而回到家裏是一張冰寒的臉孔,粗惡的謾罵,好像地獄冰窖,他自然無心回家,一心向往外面的樂園了。女人不能只用美貌來贏取男人的歡心,唯有以甜美的愛語、體貼的關懷,才能獲得男人永久的感情。
2.飲食有妙味:有人說要控製男人先要控製他的腸胃。丈夫好不容易回家吃飯,做出來的飯菜老是清一色,無法合乎他的胃口,他當然有借口在外不回。如果飲食有妙味,餐餐色香味俱佳,他在外面飲食不習慣,自然就會按時知歸,何況良好的飲食是維護丈夫健康的要方。
3.家庭是樂園:現在社會推行美化人生運動,美化人生不僅要美化容貌、美化身體、美化環境,也要美化我們的語言、心靈、家庭。客廳裏打掃得窗明幾淨、纖塵不染,窗旁擺設一盆花,牆上懸挂一幅畫,賞心悅目、淡雅素淨,先生回到家來,一杯溫熱的茗茶,一份喜愛的書報,好比活在樂園,焉有不回家的道理?有的人不重視環境的整潔,家庭肮髒淩亂,報紙散失一地,衣服堆積滿床,簡直無立足之地,怎麼能怪先生過門不入、逃之夭夭呢?太太們應該把自己美化起來,每日雲鬓光鮮;把家庭美化起來,時時潔淨整齊,使丈夫歡喜回到快樂的家園,卸下他一日的疲憊辛勞。
4.凡事應報…
《佛教的女性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